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后继乏人 陇上中医深陷窘境
    

岐黄密室:后继乏人 陇上中医深陷窘境

省中医界疾呼重振中医要修“内功”“师带徒”传授国粹的模式已在我省铺开

  中医毕业从业难

  3月28日,在兰州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几乎人满为患。上午11时,甘肃省中医学院毕业的小朱已经走累了,近3个小时只投出两份简历。从定西小山村走出来的他,望着拥挤的人群,说话底气有些不足:招聘人员只瞥了一眼简历,便放在一边,他们说更愿意聘用有临床经验的。

  一位母亲帮正在中医学校上学的女儿前来“探营”时,望着招聘会上计算机、机械、电子类等需求较集中的专业招聘信息和海报,多少有些无奈。好容易看见有中医机构的招聘告示,走近一看要的却是两名西医化验人员。她对记者说,就业前景不太明朗,还得动员女儿继续深造……

  2006年全省非师范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显示,当年甘肃省中医学院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7.6%。省中医学院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毕业生中护理专业就业率独占鳌头,药学相关专业次之,而中医专业、针推专业最低,一次就业率甚至不到50%。

  34岁的王磊现在是省城一家颇有名气的药业公司的管理人员。他高中毕业时报考了中医院校,然而如愿当上中医大夫的他却“叛逃”了。“不少人总觉得中医是‘越古老越值钱’。在中医院上班的两年里,没有病人主动找我来问诊,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这种连头发都没白的医生,我每天在门诊坐冷板凳。没有实践的经验,中医很容易成为一个文字医’,下笔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要熬到有出头之日,感觉遥遥无期。”于是他跳槽到药企当起了医药代表。他的感觉是“医药代表拿的是现钱,业务量大就提成多、奖金多;而中医生涯则很可能是一条熬到老也没有尽头的路。”

  王磊身边相当多的同学毕业后都难以继续从医,他们或从事医药保健品推销或到健身娱乐中心去做按摩,由于此类工作并不稳定,许多人最终不得不弃医从商,另谋他就。

  医院仅靠中医难生存

  “完全依靠中医服务光解决自身吃饭都成问题,”采访中,某中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我省有省中医院、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两所中医类三甲医院,即便同属省级三甲医院,但医保定额支付的额度差距很大。比如医保为每位在省中医院住院病人的补偿为3300元,但对同级西医院的补偿标准就达到了5000元。

  有关部门曾经对全国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收费项目进行过成本与价值的比较,结果近3/4的项目亏本经营。最常用的中药熏药治疗、骨折手法整复术、普通针刺、耳针、灸法、拔罐疗法,其盈利率全为负数。中医院一项全身推拿的治疗仅36元,一项中医针灸项目仅7元,而西医打一针局部封闭的针就是100多元。

  为了吸引病人,现在省中医院除去保持骨科、针灸科、风湿病科等原有的25个传统的临床中医科室外还增设了药剂、检验、放射、病理、功能检查、影像诊断中心等西医设备装备的医技科室。

  中医院的数量急剧下滑,也在另一方面显出了中医的颓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国家全面建设医疗机构,当时基本上每个县都建一家西医医院,同时也建一家中医医院。但后来中医院病人越来越少,西医院却不断发展壮大,渐渐地中医院不是被关闭就是被合并到西医院里。如今,全省总共只有70家县级中医院,这其中还包括有民族医院及藏医院。这一数字距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实现县县都有中医院”尚有很大的差距。

  与之呼应的是中医就诊人群日渐萎缩,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从未试过用中医治病,在他们看来中医都是“慢郎中”。32岁的小张告诉记者,自己从来不看中医。他对中医的治病机理显得不屑,“理论看上去更像一门经验科学,什么都不明不白、含糊不清的,吃下一服药也不知到底是哪一部分在发生作用,而且不同药物之间的搭配、用量全凭医生的个人经验,它们之间有没有副作用,病人的体质是否适应,这些都没有一个科学的测定标准。西医一种药上市要经过漫长的临床试验,把各种不良反应都基本弄明白方可上市,而中医开药没有标准的方子,难道各种药物搭配都不会有问题?看中药的说明书往往没有毒副作用的描述。”他列举:典型的例子就是龙胆泄肝丸被证实导致肾衰竭,牛黄安宫丸导致重金属中毒,复方芦荟胶囊更是汞含量严重超标。像中药中常用的朱砂虎骨、牛黄、何首乌等都被证实含有害成分!

  “名中医“门前患者排长龙

  难道是中医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采访中,记者所到的不少名中医诊室却与基层中医机构的境况大相径庭。来自各地的病人赶到省城“名中医”门前求诊,从一个侧面勾勒出真正的“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

  3月27日下午,陇上名医王自立所在的工作室迎来了一位病人。这个30多岁的女子并没有讲明自己的症状,王老先对她进行诊脉。这一号脉就查出不少问题,“你是不是胃常常不舒服?”“是。”“是不是常常嗳气,感觉胃里堵得慌,吃了东西不往下走?”“是。”“经常便秘?”“是。”“月经不准?”“是。”“你是不是……”他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就把病人所有身体方面的病症全部说了出来,而她竟然还没有说几句话呢。惊奇之余,王老已经提笔开起了处方……

  而在省肿瘤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的裴正学教授诊室门前的候诊队伍总是一条长龙。


同样,3月28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省中医院时,不仅候诊区人满为患,就连诊室前的走廊也成了临时候诊区,中医专家在诊室内被团团围住。候诊队伍中,大家轻声交流,“7点钟已经有几十个人在等了,7点30分开始挂号,不到8点就没号了。”“平时很难找到这些有名的老中医……”

  操着陇西方言的曾女士说,“我昨天下午搭班车从陇西专门赶到兰州的。”为了看病,兰州没有亲戚的她,在一家旅社住宿。当日早上7时她就来到了医院排队等着挂号。拿到号后,她如释重负。

  采访中记者得知,由于问诊时间长,除了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开药外,很多专家还要认真交代患者的起居饮食和注意事项。到下班时只能接待50个左右的病人。因此不少慕名而来的患者为求一号赶在早上7时左右排队挂号。

  实际上,不少老百姓相信中医,很想找一位中医调治一下,而且中草药又便宜,疗效又好。

  重振中医要先修“内功”

  一方面,不少人都有同感———找不到中医了,现在会把脉的中医太少了,真正会用中医治病的大夫很难找了。另一方面中医院校每年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工作,中医院不收,西医院不要,最后只有转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少中医界的

  前辈指出,这只能表明学校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诊病治病!

  遇到学中医的学生,王自立经常向他们提问:“脉象有多少种?七绝脉是什么?”但很多人答不出来;经典古籍不会断句、错字连篇,能把张仲景《伤寒论》原序完整背诵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崔庆荣看来,虽然中医发展面临着人才培养、人员引进、提高待遇等诸多问题,但要解决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能干的人!”

  如果中医院没有好医生,门诊量就上不去,效益不好,也不招聘中医毕业学生,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医后继乏人。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赵文鼎告诉记者,“病万变药亦万变”原本是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特色。然而现在从院校出来的不少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差,关键是没有领会中医精髓,丢掉了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不能根据每个具体病人的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的声誉。

  在他们看来,中医院校课堂只能起到对学生启蒙的作用,临床经验是最重要的。

  “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一个简单的感冒可能伴随各种不同的症状,有的显现在胆部;有的表现在胃上;有的则可能伴随着妇科问题。几种病在一个人身上同时体现时,就要看用药是否准确。让王自立担忧的是,“能开方子就是中医”的思想会害了中医!特别提醒年轻人要避免心浮气躁,不能为了晋升而学习。

  而为了鼓励中医学生潜心修学,我省名中医王道坤用20多年业余门诊的10万元收入在甘肃省中医学院设立了“王道坤英才奖学金”。

  “师带徒”模式已铺开

  “看病找老中医”,这是老百姓都认的理。如果老中医都“走”了,老百姓又该找谁去看中医?

  2003年8月我省开始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这一活动旨在向社会推出一批医德高尚、中医药理论功底深厚、拥有独特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为群众所公认的中医专家,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已评选出名中医56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壮年中能用中医的思维去治病、防病的中医也越来越少,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毕业生,但后继乏术却更为突出,这是中医的致命伤。

  在中医界有一个共识:学习中医需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在深谙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基础上,再通过不断的临床磨炼,才有可能不断发挥,从而形成比较高超的诊疗技能。除了传统文化功底训练和中医学思维模式训练之外,最重要的是“拜师学艺”模式。

  全国名老中医张士卿教授表示,中医不仅是医术,还是门艺术和文化,有很多没法用理论规范、用语言表达的精妙,手把手地教,才能真正得其精髓。

  在这个环节上,省中医药管理局做了不少探索尝试。为了让名老中医的“衣钵”一代代传承下去,我省从1990年起开展了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先后共有132名指导老师培养了240名继承人。

  更为可喜的是扶植中医的问题已被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卫生工作会上,卫生部门提出,今年我省各级各类综合医院必须在门诊设立中医科,积极应用中药、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疾病。在住院部设立中医病房,病床数不少于医院总床位数的5%。

  
记者:赵汇

来源:兰州晨报
-----------

师带徒带出的中医就是不一样啊,比中医学院毕业的强百倍


-----------师傅带徒的确是很好的形式,但前提是必须是明师,否则,结果可想而知.国家对中医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目前的现状,医疗市场化也严重损伤了以简便廉验而著称的中医事业,没有办法,好好干吧,总会好起来的
-----------过去没有中医学院名中医多了去了,现在中医学院到处都是,又有几个学院培养出高级中医人才。这个现象是不是该我们反思一下啊。为什么光建立中医学院而不建立配套的中医学院学生实习的医院?让老一辈的名中医带这些中医学生?
-----------陇上名医王自立所在的工作室
在何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