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章次公运用附子经验的探讨
    

本草求真:章次公运用附子经验的探讨

作者:柯向梅, 吴凤全


读完《章次公医案》后,掩卷深思,觉得章次公先生在临证中,擅于运用附子。据初步统计,《章次公医案》中使用附子者141案,占全部医案723案的20%。所用病种包括:内科的感冒湿温、暑温、温热、温疫、咳喘、肺痨血证胸痹头痛、肝风、肝阳、痹证、腰痛、胃痛、泄泻痢疾、肿胀、失眠虚劳疟疾黄疸、疝气,妇科之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前、产后,儿科之温病、惊厥、麻疹、泄利,外科之流注、阑尾炎、腹膜炎等,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种达35种之多充分发挥了附子一药多用的作用。对其运用附子的经验探讨如下:

  1  助阳散寒

  张元素说附子“大辛大热,气厚微薄,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有沉,无所不至。”章氏用附子配伍不同的药物,用以驱逐表里之寒。

  1.1 助阳解表章氏用附子解在表之寒,用于治疗阳虚感冒。其经验是无汗配麻黄,以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基础;有汗配桂枝,以桂枝加附子汤为基础,扶阳解表。

  感冒案(1):女,形寒骨楚,一身拘急不舒,此风寒外束之象;胸闷,喜太息,舌前光红,虽渴欲冷饮,而脉不见洪大,仍见温散。麻黄2 g,荆芥5 g,苏叶6 g,川芎5 g,枳实9 g,神曲9 g,全栝楼12 g,晚蚕沙9 g,杏仁泥12 g,甘草3 。二诊:药后渴喜冷饮转为思沸饮,此露真寒之本质矣。可见胸闷,喜太息与两脉软数,皆寒为之也。生麻黄3 g,炮附片5 g,细辛3 g,白芷9 g,羌活6 g,毕澄茄9 g,晚蚕沙9 g,生5 g。二诊病机明朗,遂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对于感冒风寒汗出而冷者,则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

  感冒案(2):男,老年人各部机能皆形衰减,稍有感冒,遂困惫异常,冷汗如渖。与桂枝汤加附子,咳加紫菀、苔腻加草果。方用桂枝5 g,炮附子5 g,白芥子5 g,杭芍12 g,炙紫菀9 g,煨草果6 g,粉草3 g,羌活6 g,桑寄生12 g,香白芷9 g,生姜5 g,大枣10 g。
其运用附子治感冒完全取法于张仲景,又不拘泥于仲景方,能够针对具体病人的情况灵活加减,故能效如桴鼓。

  1.2 驱上中下三焦之寒《本草正义》记载附子“外则达皮毛而出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因此,章氏除用附子助阳解表以除表寒外,已用于除内脏上、中、下三焦之寒。

  1.2.1 散三焦之寒治肺寒咳喘。例:咳喘案。女,肺主皮毛,咳喘而恶寒特甚;肝失调达,因拂逆而右胁作痛。炮附子4.5 g,醋炒柴胡4.5 g,北细辛1.8 g,旋覆花9 g,青皮6 g,白芍9 g。

  1.2.2  温散中焦之寒主要用于胃寒泛酸证、胃寒脘痛证以及心下痞证。

  例1:胃痛案。男,二诊:非溃疡性疾患,以吐酸为主症者,附子粳米汤、吴茱萸汤皆其选也。炮附子9 g,吴茱萸2.4 g,半夏12 g,党参12 g,炙甘草2.4 g,粳米12 g,生姜3 g,大枣10 g。此例为胃寒泛酸证。以附子、吴茱萸温胃散寒,不治酸而酸自止。
例2:胃痛案。女,离药则胃部依然攻筑上下作痛,此气体也。阿魏9 g,附块9 g,荜茇9 g,川芎9 g,当归9 g,黑丑白丑各9 g,灵脂15 g,沉香曲12 g,延胡索12 g,甘松6 g,川朴3 g,莱菔子9 g。此为胃寒脘痛证,寒则气凝而不通,不通则痛。用附子散寒凝,配行气和血之品,寒凝得散,气血流畅,则疼痛自止。

  例3:胃痛案。男,进芳香挥发之属,心下痞满者,自觉有攻筑之状,大便秘结,此五泻心汤之一也。炮附块6 g,姜川连1.2 g,乌药9 g,生枳实9 g,蓬莪术9 g,熟锦纹9 g,炒黄芩5 g,槟榔9 g,莱菔子9 g,谷芽麦芽各9 g。心下痞乃寒热互结之邪,单用芳香之品,但升无降,故无效。本方取附、姜、乌药之辛,芩、连、大黄之苦降,清者得升,浊者得降,寒热上下分消,痞满可除。

  1.2.3  散下焦之寒章氏主要用于寒凝痛经。

  例:痛经案。女,经将行,腹必痛,量多更痛。炮附块4.5 g,全当归9 g,川断肉9 g,金毛脊9 g,菟丝子9 g,生艾叶9 g,延胡索9 g,生麻黄4.5 g,全蝎3 g。本案为寒凝留瘀而致。章氏经验是以附子配麻黄散寒解痉,加全蝎镇痛。

  2 温经止痛

  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附子辛温走窜,可温通经脉而止痛。章先生用附子温经止痛主要有三个方面:

  痹证案(1):男,先是颈项酸楚,而后关节疼痛,天气阴寒,所苦益甚。生麻黄9 g,川桂枝6 g,独活9 g,西河柳30 g,细辛4.5 g,炮附块9 g,白芷9 g,川芎6 g。先生认为麻黄、西河柳含有水杨酸,可祛风湿,故用附子温经止痛,配大剂量之麻黄与西河柳散寒温经止痛。二诊“痛大定”。去附子,用祛风湿之品收功。可见附子在此方中,重点在于止痛。

  痹证案(2):男,左臂经脉疼痛,上及肩胛,下达肘部。五十以后有之,多属血虚不能营养经脉。附块6 g,川芎9 g,羌独活各9 g,当归9 g,秦艽9 g,海风藤9 g,防风9 g,细辛2.4 g,鸡血藤12 g,桑枝15 g,莶草12 g。亦有配补肾之品的。其次,还可用于神经痛。

  腰痛案:男,久坐则腰痛如折,多走则腰酸难禁,行走太快则跌。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附块9 g,丹皮18 g,当归18 g,全蝎6 g,臭梧桐12 g,小金丹2粒(每服1粒)。再次,还可用于头风,取附子辛窜上行而止痛。

头痛案:女,头痛达10年之久。作辍无常,痛剧则呕吐频作,彻夜不寐,痛苦不可名状。治风先治血,古有明训,但追风通络之品仍不可少。炮附块30 g,全当归30 g,大川芎18 g,大蜈蚣18 g,炙全蝎18 g,制半夏18 g,绵黄芪30 g,炒枣仁18 g,茯苓18 g,生白术18 g。上药共研细末,3次/d,每服3 g,饭后服。

  另外,尚可用于内脏寒凝气滞之疼痛,如胃寒脘痛、寒凝胞宫之痛经,例案见前。现代药理学亦证明,附子确有镇痛作用。

  3 强心救急

  《本草经读》说附子为“回阳救逆之第一品”,章先生多用附子强心救急,用于热病过程中热毒伤及心脏,以及杂病过程中气随血脱、阳随液亡,出现厥脱之危时。在热病过程中,章先生突破了一定到阳亡液脱大汗淋漓时方用附子的惯例,凡见脉来忽数,或极细极软,或面色黄晦黯淡,神疲迷蒙,或体温骤降,汗多而冷者,即用附子。见微知著,防止发展到阳亡的地步。

  温热案:男,体弱之人,而病及严重之温邪,缠绵时日,正气更伤。今二候终了,转入极期,高热不退,耳聋、谵语,脉微欲绝,此生死关键系焉。夫正气旺则生,衰竭则死。纯用清温开泄,祸不旋踵。昔张景岳治京师一少年,舌焦神愦,以大剂温补回生,有其书在。炮附块9 g,连翘15 g,郁金4.5 g,鲜石菖蒲30 g,生地30 g,党参12 g,麦冬15 g,五味子9 g,黑大豆30 g(煎汤代水)。本例高热而脉微欲绝,以心阳受伤不能鼓脉,故以附子配生脉散强心复脉;高热不退,阴液受伤,不能上奉而耳聋,故配大剂生地补津;窍闭神昏,故用菖蒲、郁金开窍。热势较盛,深入营血,气血两燔,可与石膏、至宝丹,或牛黄抱龙丸同服。

  (儿科)麻疹案:男,麻疹将回之际,看护失当,变证蜂起,今高热不退,气急鼻煽,而面色灰败。生麻黄2.4 g,生石膏15 g,鲜生地18 g,石菖蒲6 g,炮附块5 g,远志5 g,炙紫菀9 g,胆星6 g,连翘12 g,甘草1.5 g,杏仁泥15 g,牛黄抱龙丸1粒(化服)。本例高热、气急鼻煽,说明邪热亢盛;面色灰败,又露出脱象,故用附子配石膏等。一方面泄热祛痰开肺,一方面强心救逆。在杂病中用附子强心固脱,章先生主要用于大出血、严重泄痢有厥脱之证者。

  崩漏案:女,面容与舌皆呈严重贫血,此交行经大量如冲,以致发生脑贫血而厥。炮附片6 g,苎麻根12 g,潞党参9 g,熟地18 g,生黄芪9 g,生艾叶6 g,仙鹤草18 g,炮姜炭3 g,肉桂末1.2 g,(分2次吞),生阿胶24 g(烊化)。

  痢疾案:女,下腹痛颇剧,汗多肤冷,呕恶频频,舌红,脉沉细。次数者乃为痢疾所忌,高年有此,虚脱之变,指顾间耳。炮附片9 g,潞党参9 g,全当归9 g,杭白芍12 g,杏仁18 g,元胡9 g,马齿苋9 g,苦参片4.5 g,旋覆花9 g(包),伏龙肝90 g(煎汤代水)。

  (儿科)泄痢案:男,泄泻次数少,但经过一星期之久,四肢厥冷,已属严重,何况又见高热,而脉沉细,心力大衰,非温药不能拨乱反正。潞党参12 g,生白术9 g,炮姜炭3 g,炮附块9 g,炙甘草3 g,扁豆衣9 g,绿升麻3 g,陈红茶6 g,焦六曲9 g,川连1.8 g。

  4  安神镇惊

  失眠、惊厥多属热证实证,但亦有属于阳虚不运,虚阳外扰者。章氏于此多采用附子运阳化湿,或温阳潜镇之法。

  失眠案。女,病失眠已久,最近时时作哕,苔白腻满布。因其以往叠用滋阴安神无效,《内经》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当先从治胃入手。炮附块9 g,大川芎9 g,姜半夏24 g,北秫米12 g,香干松9 g,炙甘草3 g,肉桂末1.8 g(分3次吞)。

  (儿科)惊厥案:男,受惊,入寐惊惕,因汗多而小便少,手足不温,予温潜法,此徐小圃法也。淡附片5 g,杭白芍9 g(炒),云苓9 g,煅牡蛎18 g(先煎),灵磁石12 g(先煎),生白术9 g,山萸肉6 g,小麦9 g,细辛1.8 g,淡干姜2.4中g,炙甘草3 g,肉豆蔻5 g。

  按:此两案一为失眠,一为惊惕,均用附子温阳。“失眠案”配和胃化痰的半夏秫米汤,“惊厥案”配重镇的牡蛎及磁石,盖因病机不同也。前者苔白腻,作哕,是中阳不振,痰湿为患也;后者因惊惕汗多,是阳气浮越也。章氏认为有些失眠患者,单纯用安神药效果不佳时,适当加入桂、附之类兴奋药,每可取效。《章次公医案》失眠共8案,其中四案加用了附子。这个经验是值得吸取的。

  5 温阳补虚

  凡阳气虚损者,章氏均用附子以温阳。现举二案为例。
肺痨案:女,肺结核如见面浮足肿,表示心脏衰弱,例属难治,加以肌热恶汗,表示毒素弥漫,除甘温外无别法。附块4.5 g,黄芪9 g,白术12 g,山药12 g,巴戟天9 g,炮姜1.2 g,当归9 g,山萸肉9 g,肉豆蔻6 g,益智仁9 g,甘草4.5 g。

  肿胀案:男,因心脏衰弱而水肿,因肿而心脏更衰,往年白昼肿入夜消,今则浸寻益肿不消。如不积极治疗,将来肿势弥漫于腰部即难根治矣。熟地18 g,山药9 g,肉桂0.9 g(分2次吞),炮附块6 g,山萸肉9 g,丹皮9 g,茯苓9 g,泽泻9 g,破故纸9 g,葫芦瓢18 g。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