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俄藏脉法文献《平脉略例》残卷考释
    

脉法精微:俄藏脉法文献《平脉略例》残卷考释

作者:惠宏


  《俄藏敦煌文献》刊布了3件脉法医书残写卷,编号为Дx.02869A、Дx.06150及Дx.08644,分别位于该书第10册、第13册、第14册。这3件脉法材料,孟列夫先生的《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施萍婷先生的《俄藏敦煌文献经眼录》均未见介绍,马继兴先生的《敦煌古医籍考释》、《敦煌医药文献辑校》亦未收录。下面先就这3件材料分别进行录文。

    3个残卷都只有部分文字散见于王叔和的《脉经》,在传世的脉学诊断著作中目前还难于找到对应的部分。经笔者考察,这3件材料与同出自敦煌的英藏S.5614号及法藏P.2115号中的一种应该为同一文献。S.5614号与P.2115号经马继兴先生进行过详细的校录和研究。据马先生介绍,S.5614号为抄写卷子,共15个半叶,首存尾缺,存195行文字,前后连续抄录四书,分别题名为《张仲景五藏论》《平脉略例》《五藏脉侯阴阳乘法》《占五脏声色源候》。P.2115号无卷首标题,又缺卷尾,存174行文字,前后连续抄录《张仲景五藏论》《平脉略例》二书[1]。与3件残卷相同的为S.5614号及P.2115号的第2种,即《平脉略例》。

    为方便比对,下面将马先生校录的S.5614号《平脉略例》与本文3个残卷内容相关的部分录出(与02869A号对应的部分下画波浪线,与Дx.06150号对应的部分下画横线,与Дx.08644号对应的部分以粗体字表示。残卷内容与马先生校录本有出入处加注说明):  
    ……
    寸口脉阴实者,心脉实,心中堂堂,时时呕吐,口烂。

    寸口脉阴沉绝者,无心脉也。苦心下毒起,忧患。

    寸口脉浮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挟脐(齐)通,肠中疝瘕,王月即上抢心。

    寸口脉阳(阴)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痛,心腹有热,小便难赤黄。

    凡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关脉浮①,腹满不欲食,是虚满。尺脉浮,小便难。

    右浮脉按(安)之不足,举之有余。又如按葱叶状,一曰浮于无名曰浮。

    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衄血。关脉芤,胃中虚;微芤,吐血。尺脉芤,下血;微芤,小便血

    右芤脉,按之无,举之如按葱叶,两旁有,中央空,名曰芤。

    寸口脉沉,胸中痛引胁,胸中有水气。关脉沉,心下满痛,苦吞(忝)酢。尺脉陈②,腰(要)背痛。

    右沉脉③,按之有,举之无,往来于筋中。云:重按乃得,名曰沉。

    寸口脉伏,胸中有气逆,胃气上冲胸中。关脉伏,胃中有水气,泄溏。尺脉伏,水谷不化。

    右伏脉,按之乃得,举之不足。一云:极重按之至骨乃得,名曰伏。

    寸口脉弦,胸中急,心下愊愊满痛,关脉弦,胃中有冷,上下急,胃气虚。尺脉弦,小腹急痛。

    右弦脉,按之而琴瑟,三关通度,梗(便)梗正直而轻浮,名曰弦。

    寸口脉紧,苦头痛,是伤寒。关脉紧,心苦满痛。痛者,是为实。尺脉紧,脐下痛。

    右紧脉,按之,而绳状④,轻手得之,重手不得,名曰紧。寸口脉滑,气实,胸中逆满。关脉滑,胃中有寒。滑为实,故气满不欲食。尺脉滑,血气实,经后不通。

    右滑[脉],往来前却流利,按之无,举之如动珠(殊)子,危不安,指下似浮而又(有)圆(负)滑。

    寸口脉数,即为吐,以(似)有热在胃脘(管)熏胸中。关脉数,胃中有客热。尺脉数,恶寒,小便赤。右数脉按之来疾,一息六七至,名曰数。

    寸口脉濡,阳气弱,自(白)汗出。关脉濡,苦重下疾。尺脉濡,恶寒,呕,发热,小便难。

    右濡脉,案(按)之无,举之有余,或如皋衣带中手,以肌空⑤相得而软,名曰濡。

    寸口脉弱,阳气虚,自汗出。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尺脉弱,无血少气,恶寒。

    右弱脉,按之轻手乃得,得手不得,如(而)按水沫(末),名曰弱。

    寸口脉微,苦胸中恶寒。关脉微,胃中有冷,心下拘急痛。尺脉微,厥冷,心腹拘急痛。

    右微脉,按之浮薄而细,在皮毛中,如(而)鸟毛在水上不动,轻手乃得,名曰微。

    寸口脉濇,无阳,胃气少。关脉濇,无血,逆冷,为濇,大虚。尺脉濇,上逆冷,小便赤黄。

    右濇脉,按之如(而)鸿毛,举之而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浮而短(矩),名曰濇。

    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关脉迟,中焦有寒。尺脉迟,下焦有寒。

    右迟脉,按之尽牢⑥,举之无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名曰迟。

    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气入肌肉。关脉缓,胃中有气,不欲食,脾气不足。尺脉缓,虚冷,小便难有馀沥。

    右缓脉,按之无,举之尽牢,去来亦迟。少(小)快于迟脉,名曰缓。

    寸口脉虚,则恶寒,关脉虚,即腹胀槛槛。尺脉虚,大便血,小便不禁。

    右虚脉,迟大而软,按之大,隐指豁豁然空也,名曰虚。

    寸口脉洪,胸胁下满。关脉洪,胃中满。尺脉洪,小(少)腹胀,引阴痛。

    右洪脉,按之悉盛大满指下,而热拘曲,名曰洪。

    寸口脉实,则生热。关脉实则胃中痛; 尺脉实,小腹牢痛,小便不禁。

    右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指下愊愊然小。一曰:沉浮皆得。名曰实。

    寸口⑦牢脉,按之实大,如长微弦,又以沉浮,名曰牢。

    寸口脉细,吐返。关脉细,胀满。尺脉细,小便不利。

    右细脉,按之大于微小迟,恒有细耳,名曰细。[2][说明]

    ①俄藏Дx.02869A脱“浮”字。

    ②俄藏Дx.08644作“浮”,于例不合,当为“沉”。

    ③俄藏Дx.08644作“右沉浮脉”,“浮”,衍文。

    ④俄藏Дx.06150作“如物卜忉绳状”,S.5614本亦作“如忉绳状”,“忉”为“切”之俗字。

    ⑤俄藏Дx.06150作“宍”,“宍”为“肉”之俗字。“肌空”于义不合,误。

    ⑥俄藏Дx.06150作“罕”,“罕”当为“窂”行近之讹。“窂”为“牢”之俗字。

    ⑦于例,此有脱误。俄藏Дx.06150 此处残有“脉罕腹满尺脉”等字。

    通过比对发现,除极个别地方有细微出入外,3个残卷的残存部分与S.5614号几乎完全吻合。因此,上述3件材料可以定名为“《平脉略例》残卷”。

    不过,通过比对,还可以发现3个残卷可以分属两个类型。Дx.02869A的末行与Дx.06150的首行是紧密相连且没有重合的地方,而且二者字迹相同,均有丝栏,当属于同一卷子。Дx.08644情况则为不同,从文字内容上看,其与Дx.02869A有相当部分的重合,肯定属于不同的卷子。这种不同在形制也能得到反映,Дx.08644前后均缺,上下完整,属于折叶装的两个折面,每折5行,每行9~11字左右,显然这是一种面幅非常短小的卷子。

    马先生将S.5614号称之为“甲本”,将P.2115号称之为“乙本”。此外,马先生还提到S.6245号也有《平脉略例》的一个残片,不妨称之为“丙本”。Дx.02869A、Дx.06150本与甲、乙、丙本内容均有吻合之处,不可能为同一写卷,可以看成是敦煌本《平脉略例》的丁种本写卷,Дx.08644自然就可以看成是敦煌本《平脉略例》的戊种本写卷。这样,目前在敦煌文献中发现的《平脉略例》就有5个写本。

    《平脉略例》一卷,古医籍及历代文献目录均未收其目录,作者姓名不详,其甲、乙本的抄写年代据马先生研究为唐初以前,丁本和戊本也应该为同一时期,其成书时代自然亦在唐初之前。需要提及的是,Дx.06150号的末两行文字并不在《平脉略例》(甲本)范围之内,这两行文字是:

    其中32行的“小”由于字迹残缺厉害,未必就是“小”字,但是,33行的残存部分恰恰可以和S.5614号的第3种文献《五藏脉侯阴阳乘法》首句“肝者东方末,万物始生,起气濡弱,实而虚,故……”中的“濡弱实”相对应,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32行所缺的文字就应该是第三种文献的标题“五藏脉侯阴阳乘法”。看来,《平脉略例》写卷在敦煌地区的流传决不是单一的,它应该是和《张仲景五藏论》《五藏脉侯阴阳乘法》《占五脏声色源候》集在一起并传抄的。


【参考文献】
    
[1]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88:39,54.

  
[2]马继兴.敦煌医药文献辑校[M].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96.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