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讲《脉学心悟》--印东杰
    

脉法精微:讲《脉学心悟》--印东杰

整理吾师李士懋先生讲课记录,不一定全面,为宏扬中医药文化,让世界各地的人都来了解中医,使我们的国粹(中医药)为人类造福。由于时间关系,也未得到前辈们的校对,望指正。
我学中医体会,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生活用品都是借的,当时有四个老师(后来名医集集)骨科刘寿山先生,另一个是剃光头的,陈胜武先生讲《伤寒论》,脉能定性……脉来了,我现在立立在目;《内经》刘胜秋讲,压力非常大。前20年用舌诊,8年儿科(在大庆)好多病人治不好,常常发懵,后来对切脉重视,调到河北教学在理论上提高了,有病人……向柳暗花明又一村,明白点了,几次想写,几次又放下了,潜心脉学三十余载,斗胆谈谈我们自己的看法。


上   篇
一、脉诊的意义
四诊:望、闻、听、切
我把它提到第一位,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用数字来估量,大约可占50%-90%。
1.关于疾病性质的判断,主要依据脉诊来判断。
如《金匮》肺痿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金匮》疟篇“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就一般规律而言,证实脉实,证虚脉虚,热则脉数,寒则脉迟。
2.关于病位的判断,也主要依据脉象,并结合经络脏腑的症状来判断——脉尺浮,此为相火旺、yin于膀胱经、沿经于灼而后头痛,改用知柏地黄丸而愈。
3.关于疾病轻重程度。
没有量化,用文学表达;
客观标准问题:呕吐、吐食、吐胆汁、吐……
量是什么?指导下药用脉?老按病人脉……其实我心中也糊涂;摸石头过河,很多病不可定期。
二、用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如外感(的动态)病中,开始因感受寒邪、寒邪蕴久化热,热邪可又可伤阴化燥。由寒到热,到燥的改变;脉紧为寒;待寒邪化热,脉转浮洪数;待伤阴化燥,脉又转细数。
《伤寒论》第4条:“脉静者为不传,脉数急者为欲传也。”标志病位将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病热加重。又如温病热入营分,热邪内陷营阴,脉沉细数急。
三、脉象变化的灵敏性
《金匮》虚劳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脉也有滞后现象,如《金匮》呕吐篇:“下利三部脉皆平(均),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痰饮篇:“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但肾炎病人,尿蛋白未除。
二、脉的从舍(中医传统中有)
舍脉从证、舍证从脉;阳证见阴脉、阴证见阳脉;表证证见里脉、里证见表脉;寒证见热脉、热证见寒脉;虚证见实脉、实证见虚脉。
我认为舍谁也不对。阴极似阴也。阳热亢极,反见沉迟涩,小、细等阴脉。如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反见浮大洪数之阳脉,此正说明阴盛之极也。
温痛初起,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愤郁、气机不畅、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反见沉数之里脉,恰恰反映了温病的本质是郁热。
脉法大实长而博指,反是虚证。
无和缓胃气绝(脾主四方)
“如停食、气滞、经脉不行;或塞闭气塞,脉伏不见,惟据证以为治。”脉断然无假,根本不存在什么舍证从脉,舍脉从证的问题。
三、脉诊纲要。     孔子: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沉取有力为实,无力虚证,人以沉为本、沉为根,张仲景“千病万病,不外虚实,治病之法无逾攻补”,“千药万药不外攻与补”。脉来有力为阳,无力为阴。
先讲,第十个问题,脉象要素分解:
脉象:是由脉位(①浮(三类气血在外春、夏、阳气升发)中沉;②单位面积的压强)、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①浮中沉   浮
        一类:邪风惟荡、实症
二类:虚症、正气不足、阳气浮越
脉沉了,阳气脉沉为石(蛋)

一可气血虚衰(虚极阴阳格居)无力彭荡而脉沉
一可因气血为邪所缚,不能畅达鼓荡而脉沉
②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
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
③脉力:当以沉候为准
沉而无力,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④脉率:越数越虚
⑤脉律:脉不正邪气阻,有力的,一有阻滞脉便结代
气血不足,无力相继,沉而无力,老了!
⑥脉幅
⑦脉形:正常和缓,时令不同,春弦夏勾秋毛冬石(蛋),弦紧,虚实皆可弦紧。
无非是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
第四、脉诊的原理—从阴阳始—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阴脉阳脉—明理,气为阳、血为阴
一、气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而外涌,气血外涌(气有余为生火)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气血动数,则脉见数、疾、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阴邪、阳邪、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鼓荡血脉,脉见沉、伏、牢、涩、迟、细、短、结乃至厥。
3.气虚:气虚无力鼓荡血脉(虚极—浮跃)则出现脉来无力的缓、迟、微、弱、濡、代、小、短、涩等脉象。气虚不能固于其位,气虚、浮、濡……革芤则虚以自救,奋力鼓搏,脉可数,然按之无力。愈虚愈数,愈数愈虚。
二、血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则奔涌激荡,血流薄疾,则脉滑数、疾、促等象。血流奔涌于外,则见脉浮、洪、实、长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气滞、血行淤泣,脉道不得,则见沉、伏、牢、涩、细、小、短、促、结。
3.血虚:血虚不能充盈血脉,则脉细、小、濡、短、涩、血行不继,则脉歇止而见促、结、代等象,血虚不能内守,气失依恋而外越,则脉见浮、虚、微、芤、革、散、动等。血虚经脉失濡养,则脉拘急而弦。
五、脉的动态变化
整体观、衡动观
洪大——壮火耗——转阴脉细欲绝。
六、脏腑分布
左心肝肾                右肺脾命
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
七、脉症关系
症——疾病的个别的表面现象,以脉定证不可。一个脉可以有多种病。按图索骥,无异人瞎马。
八、脉象的删繁就简
我就分虚、实。
九、脉诊中的注意事项
激素对脉有什么影响?
宁神于指端,掌上高骨定三关。


下   篇

一、浮脉(阳)
1.脉象:一是部位概念,轻取可得;二是严格界定的独立脉象。诊得脉之主体,脉之全貌。
2.脉体:大则洪、芤、实、革、虚、散之类;细则属微、细、濡之类。
3.脉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捻葱叶,如水漂木,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
4.脉幅:脉起落之幅度不大、大小,过大为洪、实之类;过小为细、涩之类。
为什么浮呢?气血淤行余外。体状诗:浮脉惟从内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1)正常的,秋天,知无恙(样)
(2)邪气逼气血向外,太阳病、头痛而恶寒,按之有力。
(3)正虚脉浮,久病逢之却可惊①阳气,少阴病应尺无力,要浮是愈愈;②人体的正气(阳、阴、气、血、精)虚衰,是那种正气虚,如阴虚不能内守;阳虚舌胖大,有见浮—正气恢复,暴浮、回光返照。
(4)正气虚衰,有力邪实、无力——真外跃。
主病诗:
二、沉脉
正常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如后投水,必极其底“软滑匀”沉为阴、滑为阳,有阳潜水中之象,此为科与肾之平脉。女子见更是正常脉,人以沉为根,以沉为本,虚实为纲。
脉理:阳以寸口,阴是尺
二类阻遏,一类邪气实,如阳虚(脉沉迟无力舌淡胖也可见绛——血运不畅,寒凝舌瘦而干,温阳活血。)无力鼓荡,血虚无力而充盈,气虚也沉无力,但无寒象。正气虚,脉可沉,可浮——格阳代阳,阳气烦劳则胀。
唇甲色淡——血虚多伴有气虚(血阴中之阳)
阴虚表现潮热。
二类邪气阻遏
气血痰实、六yin、七情
阴邪袭于表,寒主凝涩,必脉沉,瘟气入肺而不能外达故脉沉。
三、迟脉  
我不同意光是数,而中医讲的象《金匮》胸痹篇有“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脉理
脉迟:缘于气血运行迟滞,致使脉之来去皆迟慢。导致气血运行迟滞的原因,不外正气虚衰,气血不振;或邪气阻遏,气血不得畅达。
1.阳虚脉迟:阴寒内盛,又使气血凝泣不行,故脉来去迟慢。
2.气虚脉迟:气虚无力鼓动血脉,率血而行,致脉来去迟慢,此尺必迟而无力。
3.血虚脉迟
4.阴虚脉迟
四、数(阳)  脉流薄疾《脉经》
脉理:儿童稚阳之体,脉数为平
1.热盛脉数:兼脉也不同,气郁化火者,脉多沉数或沉弦而躁数。湿邪蕴而化热,脉多濡数。
2.正虚脉数:包括阴阳气血的虚衰,皆可致数。
秋天见夏脉——肺病,火克金
五、滑脉(阳)
往来前却指后退,流刹展转,替然与数相似。
正常人气血强而滑;肾脏正常沉而软滑——呈水,软是胃气,精血同源,血胜而滑,五脏之精藏于肾。乃火潜水中。
怀孕——聚血以养胎,三个月可出现涩脉,代脉(怀胎三月)——出现血不足的问题,加强造血以养胎。

病滑
①邪气阻遏:滑为邪盛有余之脉,滑主邪实——此滑必按之有力。用辛凉重剂,沉滑血结胞门,热入胞门,其人如狂……气胜也可滑,气血与邪博击,而波澜涌起,邪阻遏的程度不同,阻遏出现浮滑数、沉迟、重者、沉、涩、结代。
②正虚脉滑:正虚衰较重,不能内固而外泄时,或正虚贼火内炽时,脉亦可滑,脾虚生痰脉按之无力,脉滑实坚博弹指,胃气败,如心脉;“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乃大虚之象。
舌强、腿沉、中风、用蒙石滚痰丸
《名医类按》有吐法,下法,治痰不要尽,尽正气就虚了。
六、涩脉(阴)
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涩脉振幅小,因于气血鼓博不得所致
(1)邪阻
(2)正虚:涩脉主精专职血少,故见心痛,怔仲,经闭,艰嗣(生养不能),脉涩气也涩。
涩脉多见于情志不遂,血运郁涩所致。
表邪阻遏,汗出不畅,营卫不能,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问题并论:老、胖、黑,不是必要条件,中医主要是辩正论治不是一出而就,脉弱无力四逆;脉弱滑为热郁。
七、虚脉: 按之不足(沉取)

虚脉可兼浮、大芤;虚、芤、迟也可并存。
虚脉
阳虚——有寒象
阴血不能至阳,血为阴中之阳,脉细无力,面色不华
气虚——头晕、无力
阴虚——五心烦热
脉虚身热是伤暑,暑邪——伤人正气,耗人津液,清瘟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表气不固,津液外泄,生脉饮、人参、五味子
阴虚不能制阳,要滋阴潜阳,发热阴虚要早治。
八、实脉
脉浮中沉皆大而长有力——典型实脉,不典型实脉,沉取有力为实。
1.邪实脉实:邪气亢盛,正气奋与邪博,鼓荡气血,故见实脉
(1)外感:汗、吐、下、清——治实脉。
(2)内伤:可因痰浊、瘀血、食积等。
2.正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实脉反主虚证(万不可攻之),胃气衰竭、真气外泄,脉见强劲搏指,失却冲和之象。
九、长脉
长脉过于本位,上过于寸名之曰溢,下过于尺。名之曰覆。
常脉——脉来悠扬而长,长而治(治当气血昌盛)
病脉——病肝脉来,盈实而涌,如循长竿,曰肝病,其可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胁下胀痛,甚或动风、眩仆等。
十、短脉
脉为什么短?①气血不足;②邪气阻遏;
短气呼吸不畅,气短呼吸不接。
肺之脉——秋天短涩、平脉
李东垣:补土振主要用风药升清阳,风能入通于肝。寸短病脉
气病
气郁①气虚、阳虚所致、短脉,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阳不能上升,寸脉短——头晕、胸闷、头痛、鼻炎、耳鸣、耳聋(失聪)眼流泪或干。②实邪;邪气阻遏,以上诸症,阳气不足,阴霍上扰,去芍药汤,振奋阳气加附子乌头、脾阳也不振加干,肝的清阳升,随之脾阳升。


尺短:肾气不足,沉弱微短;肾不实症,肾无泻法。肾气不足肾精虚:基本功能不足了,明目益脑
肾阴虚:舌降、虚火上扰、滋阴潜阳
肾阳虚:水饮上犯、阳萎、闭癃
肾气虚:无寒象
可因七情所伤,痰饮、食积、瘀血、火郁等邪气率遏,阻滞气机。
短脉:“无力为气虚,有力为率,阳气伏郁不伸之象”。
初中晚:三春见短脉、为赋(邪)、木不能输发。三春为赋有邪干;酒为纯谷之液,过量饮酒,湿热内生,气实血涌,故脉来短促而见滑数。
五子衍宗丸加鱼栗治精清冷,男子不育,三个一半年,有白细胞先消炎,后用。
《金匮》五迟、五软、地黄丸加鹿茸,小儿制膏(提取药物10%-15%率)。
十一、洪脉(曰钩)
洪脉之象,浮大有力,来时如海浪涌起,浪头前曲,其状如钩。
吾师讲大脉——浮沉中皆大,主病进,虚大——正气外脱,气鼓荡充盈、致脉洪。
1.常脉:夏天就应该洪,心主火与夏相应
2.病脉:脉洪大者,苦烦满
外邪入里化热或五志化火或痰、湿、食积瘀血蕴而化热,症见壮热、烦渴、大汗(阳气亢胜)或出血、疮疡等。
3.气虚:脉浮而大
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沉取无力,治以甘温除大热法。——补中益气汤主之。舌淡,而如欠,白虎汤,舌红、干、黄用之。
4.阴虚:①阴虚不能内守,阳气浮于外而脉洪或阴竭于下,阳越于上,阳脉洪大,阴脉沉细,阴虚阳浮者,舌当光降无苔,滋阴潜阳,三甲浮麦汤。
②阴寒内盛: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舌质淡胖,黄连(可清实火)阿胶汤主之——泻南补北——治失眠(常年)
寸洪按不足——石膏栀子——用温热药引火归原。
5.虫扰
十二、微脉
微脉浮取而见,极细而无力,犹如羹上飘浮上肥油,按之欲绝,如有如无。
微微阳弱、细阴弱
1.气血衰弱,微则无胃气。
2.阳气衰微:《伤寒论》(286条……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邪去正未复。
十三、紧脉
左右弹指,脉位不定,可见于浮位,古人喻为“转索”、“切绳”,紧脉为拘急敛束之象。数从紧——温阳散寒。
1.紧脉主寒:寒袭于表(发汗)常用五积散,不能汗而又汗,寒袭于里,则里之经脉气血不得畅达,经脉拘急,收引而胸、腹痛
2.紧主邪阻
(1)宿食阻遏
(2)阴浊闭阻
(3)热结阻滞,《伤寒论》阳明病,脉浮而紧,咽喉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3.紧脉主虚
(1)亡阳
(2)亡血
十四、缓脉
状如轻风吹拂柳梢、轻舒摇曳。
平脉:正气充沛,气血调和畅达,脉即舒缓,此为有胃气、有神的表现,属于常脉(如寸口无,要看浮阳脉有为有胃气)如鸡践地(减)地。)
病脉:①太阳中风脉浮缓,为风伤卫,卫强营弱,营卫不和,寒为阴邪,阴胜则脉拘急而为紧;
②脾虚湿盛,湿性濡,湿盛可令经脉弛张,故脉缓,湿有内外之分,然皆以脾胃为重心,湿邪外受,必有内湿相合。
③缓重(指脉体大)缓而滑大者实热。
十五、芤脉(主失血)
阳中之阴脉,浮而大,按之边实而中空,如按葱管,应指脉的左右两边。中取,脉道空阔感,左右两边之壁抗指。
1.芤脉由于亡血、失精、阴液耗伤,张景岳曰:“芤脉为孤阳之阴之候为失血脱血多见,为气无所归,阳无所附……总属大虚之候。”
吾师:大失血时,一类大数,二类弱无力,没有见到典型的芤脉。
2.热盛津伤
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金匮》中暑……清暑益气汤
3.瘀血:右寸芤,胸中积血。血府逐瘀汤主之。
十六、弦脉(阳中之阴)
——脉来端直以长,直上下行,其脉为血脉拘急,欠冲和舒达之象。
经脉之柔和调达,赖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濡养。“弦为血气收敛,为阳中伏阴,或经络间为寒所入”
①常脉:春脉弦,肝应春,春令,阴寒乍退,阳气升发之时。“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未梢,修长且悠扬。
②病脉:不外气逆,邪阻及本虚标实三者,气升血升。
1)太过:“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
2)气逆:脉博指
3)邪阴:邪气阴遏,气机不畅,脉拘急而弦。除七情之外,尚有六yin及痰饮、瘀血、食积等。
肝的升发输泻,将军之官,广泛的病变都与肝的输泻不及,脉弦无力,按之不足,用乌梅丸——温肝以养。
弦主痰饮——病变部位高,且痰饮既已形成,复又阻隔气机。苓白猪甘汤治疗。
弦主寒:主痛、寒盛则阳损,脉失温煦而脉弦。
本虚标实:
肝为刚脏,靠脾胃生化水谷精微的濡养,肾水之滋涵,肾阳之温煦,肝木方能升发条达,脉乃弦而舒缓悠扬。“弦则为减”——不足。
弦而无力为不及,乃正虚所致,包括肝气虚,肝阴虚肝血虚,阳气虚,阴气不足,脉失温煦濡养而弦。
肝阳上亢而化风(肝阴不足)——一派实象(本虚标实之意所在)用刘河间,地黄饮子
化风了!(高血压;面色无华;手麻、足麻、转筋、心悸、耳鸣、头眩、头晕——内窜入经络)三甲散滋阴潜阳。
肝阴虚者,脉多弦急细数或弦劲搏指,少有弦细无力者。——阴阳两虚,舌绛少苔,再有耳鸣、头晕。
真肝脏“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气外泄之象。
十七、革脉(虚)、主阴阳两虚;气血虚
乃弦芤相合之脉,中空外急,浮取弦大有力,如按鼓皮(血虚  浮越、阳虚  格阳于外  阴虚、气虚)沉取豁然中空——阴血不足。
虚寒相搏,为革。
十六、牢脉
居于沉位,弦长实大,坚挺搏指。正邪奋力交争,激扬气血,鼓搏血脉使然。
“牢为气结、为痈疽,为劳伤痿极,为痰实气促,牢而数为积热,牢而迟为痼冷。”
三甲散——治气滞血瘀——痴呆
若牢而过于坚搏,毫无和缓之象,乃胃气绝,如肾之真脏脉,即按之如弹石、辟辟然,……。
十九、濡脉
濡即软。软脉的形成,是由于气血鼓荡力弱而脉软,可因于气血虚,脾虚,阳虚,湿盛所致(治以化湿升清)。
二十、弱脉
弱脉居于沉位,按之细而无力——都是虚症
寸脉弱:①邪气阻遏;②正气不足
尺尺弱——肾无实症,也无泻法。
二十一、散脉
举之浮大,涣散不收,按之则无,漫无根蒂,比虚脉大。如杨絮之飘落,轻虚飘忽,踪迹散漫。
常脉:妇人生于之际,百脉开,血大下、气浮而散。
病脉:正气虚极,故极无力,按之则无久病,正气渐被耗竭、死脉。中暑也有散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