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太阳病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伤寒杂病:太阳病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太阳病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建军白话《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伤寒论讲义》

    张锡纯老人家认为,温病,在上古的时候,本来与与中风、伤寒一块叫做伤寒,从《难经》开始才有伤寒有五之说。到了《伤寒论》,才知道温病初得之治法,与中风、伤寒不同,所以在太阳篇开始就明确分为三项,详细论述了温病,这是仲景医学,比上古进步的地方。
    《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语言难出。

    论述温病,也冠以太阳病三字,是因为温病必来自太阳。其化热最速,不过数小时就侵入阳明,所以以不觉恶寒转发热而渴。治的人不知这是温病,而误以热药发之,就会导致汗出不解而转增其灼热,这就是不受热药发表,所以定名为风温。脉阴阳俱浮,象风飘扬一样。自汗出,热随浮脉外透。身重,身体经热酸软。多眠睡,精神经热昏沉。语言难出,上焦有热而舌肿胀。

    那么风温之外,又有湿温病与伏气化热温病,而提纲中只论风温,因为湿温及伏气化热之温,其病之起点也是为风所激发,故都可以风温统之。提纲中详细论述了风温得病状,而没有列出治法,后世认为很遗憾。经过反复详细推敲,才知道《伤寒论》中原来有治温病的方子,因为全书散佚,后来经过叔和编辑而错简在后面了。《伤寒论》第六十二节∶“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节与温病提纲对照,那么此节的所谓发汗以后,就是提纲的所谓若发汗,此节的所谓喘,就是提纲的所谓息必鼾,从口呼吸就是喘,从鼻呼吸就是鼾。此节的无大热,就是提纲的身灼热,因为灼热在外表,心中仍无大热。

    中风、伤寒、温病特立三大提纲,于篇首,后则于治中风治伤寒之方首仍加提纲,按照这个惯例,此节的确是温病的方子,另加的提纲,也就是麻杏甘石汤是治疗温病的方子,不用怀疑。仲景那个年代,热门治疗温病,仍然把温病混在中风、伤寒。刚得病得时侯,没有详细辨别“发热不恶寒”这一症状,用温热之药发汗,汗后不解。或者看到“发热不恶寒”,误认为病已传里,就以药下之,所以163条,又有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的说法。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在汗后,一个是在下后。仲景恐人见其汗出再误认为桂枝证,所以告诫不可更行桂枝汤,而宜治以麻杏甘石汤。伤寒定例,凡各经病证误服他药以后,原病还在的,仍然可以投以正治之原方,所以103条,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小柴胡汤。那么就知道,麻杏甘石汤既是救温病误治之方,也是治温病初得之主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石膏八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

    方中之义,用麻黄协杏仁以定喘,伍以石膏以退热,热退其汗自止也。复加甘草者,取其甘缓之性,能调和麻黄、石膏,使其凉热之力溶和无间以相助成功,是以奏效甚捷也。

    这个方子是温病之汗出无大热者的方子,如果不汗出且热稍重得,用此方时,宜因证而变通,张老爷子的经验是:

    石膏的分量总为麻黄的10倍:麻:1钱、石膏1两,或者麻黄1.5钱、石膏1.5两。

  如果遇到有不出汗的,估计是麻黄量少而不致汗,服药后可以服西药阿斯匹林瓦许以助其汗。

  如果遇到热重的,石膏又可以多用。曾经治疗白喉证及烂喉痧证(烂喉痧证必兼温病、白喉证,亦多微兼外感),麻黄用一钱,石膏重至二两。喉证最忌麻黄,而能多用石膏以辅弼之,就不惟不忌,转能借麻黄之力立见奇功。


    至于肺病的起点,有因感受风温,风邪稽留肺中化热铄肺,有时肺中作痒,就会连连喘嗽者,宜投以此汤,清其久蕴之风邪,连服数剂其肺中不作痒,嗽喘自能减轻,再徐治以润肺清火利痰之剂,而肺病可除矣。

    麻杏甘石汤用处很广,凡是新受外感而喘嗽,以及头疼、齿疼、两腮肿疼,其病因由于外感风热者的,都可以用,只是方中药品饿分量,宜因证变通。





  这是,张锡纯老关于温病和麻杏甘石汤的论述。可以看出,关于伤寒论的一大疑点:为什么伤寒论给出温病的提纲,而没有治方?也由此引发争论:伤寒论治不治温病?也因此产生了后世的温病学派。关于这个方子,我用过一次,那是给女儿治疗感冒,反正是喝了麻黄汤退烧,半日许又烧,服桂枝汤(误治),严重。不敢再治,延请老中医,说我将孩子正气治没了,需要扶正,投以人参败毒散,服后再剧。大概已经3天了,老婆严令立即送医院。我是不死心,就按照张老爷子这段论述,果断投以麻杏甘石汤,并以半小时退烧为条件,不退烧立即送医院,以后再也不看中医书。结果真是长脸,半小时老婆随时观察的体温表渐渐下降。我就是,把孩子治成了温病。这个方子虽然简单,用途太广,尤其现在孩子感冒,治的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对路,很快就成了麻杏甘石汤证。下面是老人家的医案。



    说是,有一个人叫做林××,差不多快50岁了,受了风温,虽然经过医治好了,但是因为肺中余热未清,导致肺阴铄耗,酿成肺病,屡经医治无效。脉是一息五至,浮沉有力,自言喉连肺际,若觉痒则咳嗽顿发,严重时连嗽数十声,周身汗出,必吐出若干稠痰,咳嗽才能止住。一问,说心中常觉发热,大便很干燥,四五日一行。考虑他的肺际作痒,即顿发咳嗽者,一定是他从前病的时候,风邪由皮毛袭入肺中者,到现在没有尽除。肺中风热相助为虐,应该用以麻黄祛其风,石膏清其热,就开了麻杏甘石汤方:麻黄用钱半,生石膏用两半,杏仁三钱,甘草二钱,煎服一剂,咳嗽顿愈。诊其脉仍有力,又开了善后之方,用生山药一两,北沙参天花粉、天冬各五钱,川贝、射干苏子、甘草各二钱,嘱其多服数剂,肺病可从此除根。过了一段时间,林××又求诊视,说先生去后,我服所开善后方,肺痒咳嗽仍然反复,遂仍服第一次方,至今已连服十剂,心中热已退,分毫不觉药凉,肺痒咳嗽皆愈,且饮食增加,大便亦不甚干燥。听他这么说,实在出乎老爷子意料之外。再诊脉已经不数,仍似有力,就将方中麻黄改用一钱,石膏改用一两,杏仁改用二钱,又加生怀山药六钱,续服,若服之稍觉凉时,即速停止,后连服七八剂似稍觉凉,遂停服,肺病从此竟愈。

   治肺劳投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且用至二十余剂,竟将肺劳治愈,未免令阅者生疑,然此中固有精细之理由。肺病所以难愈,是因为医生只治目前所现之证,而不深究其病因。比如此证,原以外感受风成肺劳,且其肺中作痒,犹有风邪存留肺中,且为日既久则为锢闭难出之风邪,非麻黄不能开发其锢闭之深,惟其性偏于热,于肺中蕴有实热者不宜,而重用生石膏以辅弼之,既可解麻黄之热,更可清肺中久蕴之热,以治肺热有风劳嗽者,原为正治之方,故服之立时见功。至于此药,必久服始能拔除病根,且久服麻黄、石膏而无流弊者,此中又有理由在,深入久锢之风邪,非屡次发之不能透,而伍以多量之石膏以为之反佐,俾麻黄之力惟旋转于肺脏之中,不至直达于表而为汗,此麻黄久服无弊之原因也。至石膏性虽寒凉,然其质重气轻,煎入汤剂毫无汁浆(无汁浆即是无质),其轻而且凉之气,尽随麻黄发表之力外出,不复留中而伤脾胃,此石膏久服无弊之原因也。所遇之证,非如此治法不愈,用药即不得不如此也。



    这样的服法,恐怕现在人想都不敢想,一是人云亦云畏惧麻黄之热石膏之凉,二是看不准病,心中茫然无数。

    学好麻杏甘石汤,治疗咳喘不用慌!

----------- 本帖最后由 不懂就问 于 2012/11/14 17:41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

                                                             小儿遗尿

彭宪章医案:张某某,男,8岁,1976年7月22日初诊。家属代诉:患儿夜间遗尿已4年余。近4年多以来,每夜必遗尿l一2次,经常咳嗽,口渴,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诊查:舌苔黄而微白,脉数,右脉偏大。根据咳喘、口渴、舌苔黄白、右脉偏大而数,乃肺热郁结之遗尿。由于肺热郁结,肺气宣降失常,使肺气无权,因而影响肾水不摄,膀胱的开合失司所致。宜治以宣肺清热之法。拟麻杏石甘汤

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18克甘草3克水煎服,2剂。

7月25日二诊:服上方后,昨晚未遗尿,胃纳减少,余症同前。

原方加山药6克,谷芽6克。二剂。7月28日三诊:近三夜已未遗尿,咳嗽与口渴减轻,食量增加,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略数,右脉已无大象。原方再进两剂以清肺之余热。以后随访,得知患儿自服前方后,遗尿症己痊愈,未见复发(新医药学杂志1997)

按语:本案遗尿缘于肺热,其辨证眼目是遗尿伴有咳喘、口渴、苔黄、脉数。《素问•经脉别论》云: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治节着水液的运行,若肺热蛮盛,宣降失常,则水液运行紊乱,加之小儿肾气不充,固摄不足,更使膀胱开台失司,则致遗尿频频,治当清泄肺热为法,疏麻杏甘膏汤,候肺热清,则气宣降,水道固,而遗尿自愈。此案辨证准确,用药不疑,故虽不用塞泉之法而泉自缩也。


-----------                    水肿
   博叔明医案:李某某,男,35岁。主诉:患水肿已三个月。开始因感冒风寒,咳嗽气喘,骨节痛,恶风寒,小便减少,逐渐全身浮肿。现仍恶风,口渴,尿少,全身骨节痛,难于转侧,胸满气急,汗多,经常湿透衣食。检查:体温38℃,呼吸40次/分,苔白,脉浮缓。呈慢性病容,全身浮肿,渍渍有汗,肾区无叩击痛,心律齐、无杂音,肺部有湿性罗音。此病先喘后肿,责当在肺,今医不宣肺,徒知投利尿之品,于事当无济。……法当开腠理,导水速行。遂用麻杏甘石汤合越婢汤去、枣加姜皮与服。
   麻黄15克,杏仁15克.甘草6克,石膏24克,生姜皮9克,3剂。
   服药后汗出更多,小便亦多。第二日汗减少,小便仍通利。体温36.8℃,呼吸正常,肿胀全消,喘平汗止,罗音消失,能下床慢行。惟全身乏力,消瘦。遂处以调和脾胃,增进饮食之品,又半月而安。(辽宁中医杂志1979;(6);22)
   按语:本案水肿由外感引发,先喘后肿,又小便不利而汗多,乃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不利,水无出路,反从汗孔逼出,此水肿兼见“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必用麻杏甘膏汤宣通肺气,开发腠理,俟肺腠一宣,则水道自通,而小水自行。此“提壶揭盖”之法也。
-----------麻闭危证
   陈玉铭医案:陈某某,男,7岁,1959年11月1日就诊。发热咳喘已六天,前天在保健站诊为“麻疹”初期,服药后汗出很多,早晨面部即现红点。嗣因不慎受凉,致疹点忽隐不见,恶寒发抖,气喘,烦躁不安,热甚渴饮,谵语神昏,面及胸部疹点宛若蚤斑,疹色紫暗不泽,喘促鼻煽,颧赤、口干,舌质红,苔薄白燥而不润,唇绀,呛咳声嘶,喉有痰声。按之身热肢厥,体温4l℃。此是正虚邪实,热毒内闭。急宜扶正法邪,清泄热毒。处方:
   麻黄4.5克,杏仁9克,生石膏18克,甘草4.5克,苇茎1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一日一剂,匀四次分服。
   次日复诊:喘逆已平,疹点渐现,色赤红活,以原方去杏仁,加银花连翘各6克。服后疹透脚底,病得转危为安,渐次痊愈。(福建中医药1965‘42);38)
   按语:麻疹闭证,见证不一。麻杏甘石汤适用于麻毒闭肺,正盛邪实者。其辨证要点是:持续高热,胸高气促,咳喘痰稠,鼻翼煽动,甚则面唇及肢端发维,口干而渴,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脉多浮数有力。
-----------风热牙疳(急性牙髓炎)
   严学群医案:徐某某,男,34岁,1988年5月20日初诊。牙服肿痛,伴恶寒发热,口渴。在厂医务室用青霉素等消炎止痛药3天未效,要求中药治疗。脉浮数,舌质红,苔薄黄而干。余试意用麻杏石甘汤加薄荷,宣郁法风,清热解肌消肿,服2剂病愈。
   (江苏中医19N;<2),30)
   按语:本案牙疳,为阳明郁热与风寒之邪相博,循经上客所致。初期红肿疼痛,发热或寒热交作,宜解表宣散郁热,麻杏甘石汤具有发散阳明、太阳郁热之功、又加薄荷辛凉透散,以增消肿止痛之效。
-----------痧疹不透
   陈玉铭医案:张某某,男,19岁,1962年12月13日就诊。患者因发热四天,经当地保健站诊为烂喉痧。现症:咽喉红肿,自项至胸而至背及腹部皆现红色疹子,惟不透下肢。咳嗽,气喘,脉数,舌赤如杨梅,颈部淋巴结明显肿胀。按此病以痧疹为主症,咽喉红肿乃次要症侯,宜宣解痧毒使疹透发,则病可解。拟仿丁甘仁治疗疫痧
   不透之法,用麻杏甘石汤。处方:
   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桔梗马勃各3克。
   药后汗出,疹透脚底,气喘消失,咽喉红肿消退,病亦减轻以银翘散以善其后。
   (福建中医药l965;(2):38)
按语;本案先思烂喉痧,疹后至发不透,现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舌红,脉数,乃郁热在肺之征明矣。肺气郁闭,荣卫不畅,至痧疹不透,治疗“先须解表透达为宜,即或宜兼清散,总以散字为重,所谓火郁发之也”(《吴医汇讲》)。故以本方清散肺热,使邪从肌表而散,郁开热除,则痧疹自透。
-----------脱肛
   刘洪钧医案:翟某,女,24岁,1989年9月4日初诊。患者因分娩后继发脱肛已一年多,合并有内,经常肛脱痔垂,肛门肿痛。服过中西药均无效。来诊见:口渴低热,胸闷不适,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滑而数。处方:
   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先煎),甘草10克,升麻黄芩黄柏各10克,水煎后,—半药液刚内服,一半药液乘热熏洗,坐浴15分钟,1日2次。
   服用3剂,红肿消退,肛门末见脱出。一年后随访,未再发作。(黑龙江中医药1993)
   按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则致肛肿痔痛,直肠下治但宣散肺热,下病治上可也。
-----------麻闭危证
   陈玉铭医案:陈某某,男,7岁,1959年11月1日就诊。发热咳喘已六天,前天在保健站诊为“麻疹”初期,服药后汗出很多,早晨面部即现红点。嗣因不慎受凉,致疹点忽隐不见,恶寒发抖,气喘,烦躁不安,热甚渴饮,谵语神昏,面及胸部疹点宛若蚤斑,疹色紫暗不泽,喘促鼻煽,颧赤、口干,舌质红,苔薄白燥而不润,唇绀,呛咳声嘶,喉有痰声。按之身热肢厥,体温4l℃。此是正虚邪实,热毒内闭。急宜扶正法邪,清泄热毒。处方:
   麻黄4.5克,杏仁9克,生石膏18克,甘草4.5克,苇茎1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一日一剂,匀四次分服。
   次日复诊:喘逆已平,疹点渐现,色赤红活,以原方去杏仁,加银花、连翘各6克。服后疹透脚底,病得转危为安,渐次痊愈。(福建中医药1965‘42);38)
按语:麻疹闭证,见证不一。麻杏甘石汤适用于麻毒闭肺,正盛邪实者。其辨证要点是:持续高热,胸高气促,咳喘痰稠,鼻翼煽动,甚则面唇及肢端发维,口干而渴,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脉多浮数有力。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