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弱旅強師說承氣第六
    

伤寒杂病:弱旅強師說承氣第六

弱旅強師說承氣第六      沈仁睿作

   前文細解《桂林古本溫病篇第五》中,諸方多述,唯承氣輩三方,未曾說明也。故今特說之。

   夫《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溫病篇》曰:

  【風溫者,因其人素有熱,更傷於風,爾為病也。脈浮弦爾數,若頭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主之。若伏氣病溫,誤發其汗,則大熱煩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聾,脈大爾數者,宜白虎湯;大實者,宜承氣輩;若至十餘日則入於裏,宜黃連阿膠湯。何以知其入裏?以脈沉爾數,心煩不臥,故知也。】

  此段經文,機關重重,當細辯之。

  風溫者,本六yin風邪之中人爾兼不藏精之溫病,名曰風溫是也。【因其人素有熱】,則風熱相摶於內外,正虛邪盛者,爲難治。爾難治者,幷非不可治者也。風熱大法,風則脈弦、熱則脈數。故曰【脈浮弦爾數】。【頭不痛者】,即項不僵,或項雖僵爾非主証。所以去桂枝者,因風熱相摶,恐桂枝助熱也。況且頭項不僵,則桂枝可以不用。若頭項並僵,略略用之也可。

【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主之】者,即是桂枝湯去桂枝,加黃芩丹皮各三兩也。黃芩丹皮,本去熱之藥。芍藥本祛風之藥,此風熱相摶,故去桂枝也。

【若伏氣病溫,誤發其汗】此言本不藏精,四時不正之氣傷人,正虛無力與邪爭,故邪伏。是溫病之總病因也。邪久伏與下則發熱。內【伏】邪【氣】爲【病】因,發熱顯【溫】爲病機。徒以爲是中風之熱,則必妄投桂枝湯等【誤發其汗】以解表。裏熱邪不去,故【大熱煩冤】。外津液先亡故【唇焦,目赤】。

不當用桂枝爾用者,重重熱加【或衄】,若傷中氣【或吐】,此屬于桂枝湯禁也。夫溫病本源于精不藏爾正虛邪入,誤投留邪祛正之藥,則必發【耳聾】者,可知也。若本傷寒病,誤服桂枝湯後不見耳聾者,起先未曾“不藏精”也。

【脈大爾數者,宜白虎湯】:夫白虎湯者,表無寒,裏有熱也。裏有熱故脈數;表無寒故脈不浮緊,乃隨其數爾大也。裏熱能外出者,脈數爾大者,是雖有熱,未成實也。若脈外【大】且裏【實】者,【宜承氣輩】。

通觀《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有論“承氣”者,四十四條。《溫病篇》中,即是有上述這一條。餘下尚有四十三條,予不厭其煩,分爾論之如下。

首論,《傷寒例》中,承氣桂枝總禁一條。

《論》曰:況桂枝下咽,陽盛即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須臾,視身之盡,不暇計日。

此,言桂枝湯,本名“陽旦湯”,若其人陰霾不現,陽氣勳然者,再服【桂枝下咽】,則如天有二日,國有二主,兩陽相搏,二主相鬥,【陽盛即斃】矣。夫【承氣】湯者,雖是汗、下之後,救逆之良方,若辯証不明,貿然服之,寒不化熱,裏未成實,承氣【入胃】,則如雪上加霜,落井下石;陰盛以亡。此誠【死生之要】,一命【在乎須臾】,醫傢當【視】病人【身】中正邪強弱【之】多少,爾知壽【盡】何時,傷寒傳經,雖有日期可循,及此誤治垂危之際,當【不暇計】其一二或是六七【日】,但以朝夕斷之可也。

此條所言,不當下者下之,不當汗者汗之,皆可以殺人也。故爲仲景書中,汗下之總禁也。盛虛者,動詞也,虛虛實實,殺人於無形也。故汗下之法,桂枝輩與承氣輩,各有所禁也,不可不察。

次論,《太陽篇》中,先承氣,後桂枝一條。

《論》曰: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宜桂枝湯。

病傷寒者,有裏証之【不大便六七日】,復有表証之【頭痛有熱者】,當先救其裏,故【與承氣湯】。及其裏實去,則穀道通暢,又見【其小便清】者,前後二陰之通道皆正常矣,如此故【知】病邪今【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直【發】其【汗】,故【宜桂枝湯】。

此條,即是表裏証俱有,先除裏實也。若無裏實,則二便俱通。僅有表証,直宜發汗。

三論,《陽明篇》中,大承氣禁一條。

《論》曰:陽明病,服承氣湯後,不轉矢氣,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裏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夫【陽明病】,本當【服承氣湯】,服【後】若【不轉矢氣】者(即今世所謂放屁也),必待其大便下之,以除邪實也。爾【明日又不大便】,知是用藥之誤也。當速察其脈知犯何逆,以証治之。承氣湯之脈,實也。其脈【反微澀者】,微是氣虛,澀是血少,故知其必【裏虛也】,如此陰陽表裏差錯之誤治,乃【為難治】,故【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此條所言,裏証有虛實之分,裏實乃可用承氣下之也。所謂下之者,下其邪實也。若裏正已虛,若再下之,是奪津液,亡精神也。脈微澀者,法當急溫其裏以救逆也。

觀夫承氣輩,《論》有其四,曰:《大承氣》《小承氣》《調胃承氣》《仁承氣》也。其中藥物,以枳、樸、硝、黃爲主。全其四者,名大承氣。去芒硝者,名小承氣。以硝、黃加甘草者,名調胃。硝、黃甘草復加桂枝桃仁者,名桃仁承氣湯。

《論》中,通言“承氣輩”者,有其四,本文開篇已言其一。餘三條,分爾論之如下。

1:《傷寒例》中,先用白虎湯,後用承氣輩。

論曰:傳陽明,脈大而數,發熱,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湯,不瘥與承氣湯。

夫《傷寒例》中,言六經傳變,治之總綱。故言:傷寒【傳】至【陽明】,表無寒裏有熱故【脈大爾數】,其必【發熱】。因【汗出】津液亡故,【口渴舌燥】,【宜白虎湯】,於裏熱未成實時急治之。若已成實,必【不瘥】。欲除其實,當與承氣湯。

此先用白虎,後用承氣者,與《溫病篇》中同。傷寒外感,病自外傳內,故汗出發熱。雖及七竅,不過口渴舌躁也。若是溫病先不藏精於內,則衄吐其血,乃至耳聾。然承氣輩之關鍵,在於“脈實”,臨証須當仔細。

2:《太陰篇》中,宿食可下。

《論》曰:太陰病,有宿食,脈滑而實者,可下之,宜承氣輩。

此云:若傷寒傳至【太陰病】,爾其人先前又【有宿食】,寒與食積,故【脈滑而實者】。此乃【可下】其胃中宿食,以愈【之】也;【故宜承氣輩】。

此處所言“承氣輩”者,多是“下胃中燥屎”之大承氣湯。只因燥屎爾者,原是宿食所化。廣言承氣輩者,凡三陰經臟腑病,不可隨意下之也。或緩緩和之。或溫溫調之,或兼補之可也。莫犯陰盛殺人之罪,可不慎乎?若風溫病,熱與溫結,成其實熱,用諸承氣。此處宿食與寒相結,積聚化熱,乃用承氣輩也。除陽明之外,凡用承氣輩處,必是“病之雜,治之誤”也。此是臨証一大方便法門。

3:《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証並治篇》轉屬陽明乃可下也。

《論》曰:痙病,本屬太陽,若發熱,汗出,脈弦而實者,轉屬陽明也,宜承氣輩與之。

若夫【痙病】,【本屬太陽】葛根湯証治法,若【發熱,汗出】,等証雖俱,卻【脈弦而】轉【實者】,是因結飲成實,【轉屬陽明也】。【宜承氣輩與之】以下法去其實也。

故知,“病之雜”者,有熱並,食積,飲結等。雖未誤治,也能成“實”,用承氣輩無疑。

觀夫大承氣專主攻下積聚之實,然則小承氣,調胃承氣等,是何用途哉?故又當先明大小承氣之差別,而後方知各自之用途也。《論》中於此有三條,分論之如下。

1:裏未成實,外有表証,小承氣和之。

《論》曰:陽明病,脈實,雖汗出,爾不惡熱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爾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者,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若夫【陽明病】,見其【脈實】,當用承氣輩。【雖汗出】在先,【爾不惡熱者】,是津液未虧,裏熱未結也。然則何以脈實乎?見【其身】氣結則【必重】,此是實証。身重是氣運不暢爾成實。故見【短氣】。其氣結與中,故【腹滿】。不能運化,故【爾喘】。其人有如【潮】水來去定時之發【熱者】,【此】是正氣裹挾邪氣【外】出爾病【欲解】也,不是表熱之証,故【可攻】其【裏】之氣實【也】。若見津液之亡,如【手足濈然汗出者】,知【此】乃是【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見病人一身俱【汗多】,身【微發熱】且【惡寒者】,是【外】之表証【未解也】,【其】身常有【熱】,爾【不】如【潮】水【者】,是正氣未出,【未可與承氣湯】下之。下之恐傷其裏爾留痼疾也。【若】有氣結在內,則見【腹大滿】,大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胃氣和則大便自通,【勿令大泄下】以傷正也。

此段經文較長,總言氣結在腹,有潮熱者,正勝其邪,欲出爾表解。故可攻裏。若熱常在不退,是表未解,雖汗出亡津液,裏已熱,仍不可攻。攻之則外邪反入裏傷正。此唯可以小承氣湯調和胃氣也。夫無實物可下,則於大承氣湯中,去芒硝,爾成小承氣以和胃氣也。

2:小承氣佯攻,大承氣攻下,復以小承氣善後。

《論》曰: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以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鞕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此段是承上文之所言也。【大便硬】則裏實,【潮熱】者,表解。夫白虎湯治療表無寒裏有熱。大承氣則治表無寒,裏有實也。因不大便六七日故知有宿食化燥屎積胃中。先用小承氣試之,小承氣無芒硝,故只出矢氣,未動其形也。若【初硬後溏】者,是未成實,爾隨小承氣下之也。故知,大承氣强攻之藥,小承氣佯攻之物也。佯攻不出者,頑敵也。佯攻即可敗者,必非勁旅。大承氣,我之勁旅,以當頑敵。不可以虎狼之師,窮追一二小寇也。若強攻之,飲食難進,中氣敗兮,如城破矣。小城寡寇,不勞大軍,仍以小承氣善後掃蕩之,是其兵法也。

3:和胃以小承氣,攻下宜大承氣。

《論》曰: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証,煩躁,心下鞕,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小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此因無太陽少陽諸証,爾【心下鞕】硬,爲承氣主証。先與小承氣二三次。病仍未解者,知弱旅難以尅強敵,先禮須當後兵也。【小便少】者,是小便之水,尚在穀道中,故大便溏。須先【利小便】,絕穀道之水,至大便實硬,乃用大承氣一攻爾克!

上三條,言承氣大法:凡外無寒,裏有實,宜大承氣攻之。若外有表証,或裏未成實,或攻下之後須和解胃氣,皆以小承氣。故此三條,原是一條。

以上總共十條,開篇是溫病篇中,承氣救逆之法。次論三條,汗下先後桂枝承氣相較之大法也;再論“承氣輩”三條;最後論大小承氣湯對比三條。此本仲景先師《傷寒雜病論》中所述,歷代前賢多有發明。今時秋三月,且以承氣爲題,集撰此文,非敢有貪天功,成己之說。其為往聖繼絕學,蓋我輩之職責也,故愚日夜不敢忘先師教誨,朝夕不敢不讀書也。赤心一片,還望明師指點一二,愚幸甚。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