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伤寒论》太阳病病机分析
    

伤寒杂病:《伤寒论》太阳病病机分析

中医书籍下载 更新:2013-12-17 医学论坛
伤寒论》六经中,太阳主表,职司卫外,为六经之藩篱。一旦外邪侵入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卫外功能失于固密,邪正交争于表位,即发为伤寒或中风,这就是太阳病经证的主要病机。太阳中风之自汗出,脉浮缓;太阳伤寒之无汗,脉浮紧,都是卫阳不足、太阳失司的表现。但历代医家对此认识多有欠当之处,或说太阳病经证病机为风伤卫,寒伤营;或说为寒伤卫,风伤营;或言风寒两伤营卫;或谓不在所伤之风寒,而在机体之强弱等等。笔者认为均不能正确反映太阳病病机。
  
       营阴守于内 卫阳护于外
  
       营卫生于水谷,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有表里之分,阴阳之异,这些概念,在《内经》中都很明确。但在《伤寒论》的许多注释中,与《内经》不一致。如《伤寒论讲义》在病理机制一节说:“太阳主表,统一身之营卫”,将营卫都归属于太阳所统摄。
  
       由水谷化生的精微分营气和卫气两类,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属阴,卫属阳,阴主内,阳主外,营阴守于内,卫阳卫于外,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所谓“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生气通天论》)。因此,营与卫是一种阴阳、内外、表里之间的关系,尽管运行营气的脉上下、表里无所不至,但它在任何地方都伴随着脉外卫气的防卫,并不是直接处在没有卫气护卫的位置上。《伤寒论》虽指出了太阳主表,但并没有统司一身营卫的意思,说太阳统一身之营卫,这显然是后人的误解。这里主要是混淆了卫外功能和体有部位的概念,实际上,即便是体表络脉,也有一个卫气的保护层次。因此,不能把太阳主表的功能结构与人身的体表部位等同起来。
  
     说太阳统司营卫,也因为《伤寒论》53和54两条谈到了营卫问题。但这两条所说营卫,是从营卫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角度而言。自汗出为卫气不和,病变重心在卫而不是营。调和营卫,是从治疗卫气入手,使营卫和谐,卫外功能固密,并不是说营也是表。至于97条所言“营弱卫强”,营弱,则卫气不可能强,言强,则是从“邪气盛”的角度说表邪实。因此,病变也是在卫而不是在营。
  
     营、卫之间,营阴而卫阳,营里而卫表,在病理过程中容易相互影响,但并不能认为都是太阳所统司,太阳只统摄卫气,不主司营气,即使太阳请战有营阴外泄作汗时,也不能就认为太阳司营,即如太阳病出现鼻衄咳嗽呕吐等证时,并不能认为太阳也统摄血液、肺脏、胃肠,是一样的道理。
  
     太阳病是卫气受损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自成一家之言,但其学术理论的渊源则来自《内经》,所论卫气的功能当然也本于《内经》。
  
      《内经》中卫气的基本含义是指固护体表的卫外功能,如“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灵枢·本脏篇》),“卫行脉外”(灵枢·营卫生会篇),“阳者,卫外面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卫气运行于脉道之外,充盛体表,调节皮腠,抗御外邪。因而“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本脏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中,主要是卫气“司开合”的机能。如天暑汗出,毛孔开以泄汗排热;天寒腠理闭密,毛孔闭合以保持体温。
  
       在病理过程中,汗出是卫气调节功能的表现。伤寒或中风均为外邪所中,无论是风是寒,不可能越过卫气的防御面先损伤营气,或风、或寒伤营的太阳病病机都是片面的。
  
     再从伤寒、中风的两个主方看,也应当认为是用于调整卫气开与合的功能。中风有汗,是卫气“合”的功能受损,桂枝汤用桂枝辛温助卫表之阳,芍药酸收,与桂枝配伍,是加强卫气“合”的作用,卫气开合正常,汗不妄泄,起到了保护营阴的作用。伤寒无汗,是卫气“开”的功能受损,亦用桂枝辛温以助卫阳,但不用芍药酸收,而用麻黄的宣发以恢复卫气“开”的功能。二方都是围绕着卫阳的“开”、“合”来施治的,目的就是恢复卫气的调节功能。因而,太阳病就是卫气受损的病证,外邪入侵首损伤的就不应当是营。
  
     卫气不足 外邪所中 开合失司
  
      《伤寒论》中,关于伤寒与中风、表实与表虚、伤营与伤卫的主要区别点在于有汗与无汗,弄清太阳病汗出与不汗出的原因,掌握太阳病的发病特点,也将有助于澄清伤营伤卫的问题。
  
      《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邪气侵入人体,只有当卫气不足以抵御外邪侵袭时,才会产生疾病。寒伤于人,因其性收引,故容易促使卫气“合”的功能亢进,汗不得泄,出现无汗的证候;风伤于人,由于其性开泄,故与寒相反,造成病理上的只开不合,汗液外泄,出现有汗的证候。因而,无论是风是寒,影响的是开是合,都是损伤卫气。从外邪的直接作用看,引起太阳病发病并没有损伤到营或其他。至于汗泄而影响营阴,郁遏阳气影响脾胃机能的升降等,是伤卫气后对其他系统功能的损伤,不是太阳病发病的必然证候。
  
       风伤卫,开而不合;寒伤卫,合而不开。涉及到关于病因性质的区分,及对病因与证候关系的认识。因而,联系到理、法、方、药一整套理论体系而言,将引起太阳病的外邪按风、寒来分类,不仅是为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服务(如六yin病因理论),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的选方用药。如针对风邪之性开泄,须用芍药类的酸收;针对寒邪之性收引,便需麻黄类的宣发了。
  
     根据《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关于发病的认识以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中于皮毛”的论点,太阳病的发生,其基本病机应该是:卫气不足,为外邪所中,开合失司,因而形成伤寒或中风。
  
       说风伤卫、寒伤营,或寒伤卫、风伤营皆忽略了营卫的层次,有悖于营卫理论。言风寒本为一气,形成汗出与否主要是体制问题,则又忽略了祖国医学理论中关于病因的认识,因为风、寒各为六yin之一,六yin性质不同,用药就须有别,仲景分出风、寒,即告诉人们不得混淆六yin的概念,指导医者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不同的症状,作出不同的治疗方法。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5/24 13:30 编辑 www.med126.com]
-----------我是伤寒初学者,这几日正在看太阳篇,读了先生美文,让我感觉抓到了太阳病的主线,所有概念\药理一下清晰了很多,非常感激先生指点!望先生不吝多发表一些类似心得,以提携后进,造福苍生.
-----------有理!太阳病以开合失司来解释便可清楚许多。本人多年前的一个案例可为之佐证:大约5、6年前,有一男性患者,主诉自汗,动则汗出,余无不适,其脉浮紧,显非桂枝汤证,因与麻黄汤,麻黄改为麻黄根,三剂即愈,至今未复发。用楼主的观点解释,似乎很容易。
-----------
原帖由 孤独郎 于 2007/3/9 20:39 发表
有理!太阳病以开合失司来解释便可清楚许多。本人多年前的一个案例可为之佐证:大约5、6年前,有一男性患者,主诉自汗,动则汗出,余无不适,其脉浮紧,显非桂枝汤证,因与麻黄汤,麻黄改为麻黄根,三剂即愈,至 ...

    自汗,动则汗出    分明是气虚所至.       其脉浮紧         分明是麻黄汤证,.但桂枝汤证亦有脉浮紧者,<伤寒论>已明之.此正是桂枝汤证,而用麻黄汤非也!而又去麻黄变麻黄根.方无麻黄不可名为麻黄汤.加麻黄根代桂枝汤中芍药可也!桂枝散外邪,麻黄根代芍药止汗!是此理.
-----------谢谢!
-----------为后学上了一课.
-----------太阳病是肌表的阳郁症。气血不和之痉挛症。
毛孔洞开,则阴阳俱泻,汗出阳泻阴血亦泻,故以桂枝白芍阴阳双补。毛孔紧闭,则毛孔作为虹吸管道闭其一端而气血不至,失其润泽体表的功能。原本用于温熏体表的阳气推动力量郁滞作热。伤气伤阴,也是气血两亏也要桂枝白芍两补。然需开通管道,故加以管状辛温之麻黄助之。以管通管。皆需阳足,阴足以能克复。复者,阳足阳伸而管道不痉挛也。
-----------阳郁之病伤于管道。不是洞开就是紧闭。痉挛症也。因痉挛故,血脉不和,组织失养。清阳不上,浊阴不降。门户失司,逻辑混乱。怪症丛生。
-----------知行以为,<<伤寒论>>中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讨论太阳病,这本身已大有深意!

仲师是要告诉后世的为医者,太阳经乃是病邪出入之门户.为医者能把太阳经给患者好好把守住,则许多病定不必让医者为之焦头烂额!

俗语说"伤风不治变成痨"就是对医者把不好太阳经这一关可能会出现的后果一个最好的注释!
-----------知太阳,中医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