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疾病名称(英文) chil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拚音 TEFAXINGXUEXIAOBANJIANSHAOXINGZIDIAN(XIAOER)
别名 中医:血证,肌衄。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血液系统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患。临床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及出血时间延长为特征。依发病久暂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寿命缩短,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受抑而发生。脾脏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清除和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观察到,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在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生,尤多见于2~8岁小儿。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脏腑气血虚损,邪热内伏血分,血液离经外溢所致。根据起病的缓急和临床不同证候分为两大类型。实证多见于病之初起,出血症状较重,多因邪热为患。虚证多见于病程较长者,出血反复发作,多因虚损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是一种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临证时必须根据病情缓急,出血程度,紫斑颜色等临床表现,首先辨明虚实。一般说来,急性期多表现为血分实热,慢性期多表现为阴虚内热或气不摄血,紫癜经久不消应考虑血瘀。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1.血热伤络
主证:起病急骤,皮肤密集瘀斑瘀点,斑色紫或深红,鼻衄齿衄,或见呕血便血尿血,身热烦渴,面色红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分析:本证多系热毒炽盛,伤及血络所致。其发病多由外感邪毒引起。邪热与气血相搏,灼伤血络,血液渗出脉外,则发为皮肤紫癜。邪热化火,血随火升,则见衄血。热毒充斥,津液耗损,故呈现一派热象。
2.虚火灼络
主证:病程较长,皮肤紫斑时发时止,斑色较红,时有鼻衄或齿衄,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渴喜饮,两颧发红,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多系虚火内伏,灼伤血络所致。其发病多由邪热日久不去,消烁津液而成。虚火亢盛则发紫斑或衄血。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故见上述阴虚征象。
3.气不摄血
主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皮肤紫斑反复出现,斑色青紫而暗淡,时有衄血,血量不多,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本证多系脾虚气弱,不能统摄血液所致。脾气不足,血失统摄,血不循经而外溢,故反复出现紫斑。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表现一派虚象。
西医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1.皮肤粘膜出血,多为出血点、瘀斑、鼻衄等。
2.血小板<100×109/L。
3.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幼稚型及/或成熟未释放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严重或长期出血可表现失血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
4.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二、临床分型
急性型:病程≤6个月;
慢性型:病程≥6个月;反复型:疾病恢复正常 (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9)/L),停药2个月后复发者。
三、病情分度
轻度:血小板50×10(9)/L,一般无出血,仅外伤后易发生出血或手术后出血过多。
中度:血小板≤50×10(9)/L,而>25×10(9)/L,皮肤粘膜出现出血点或外伤处瘀斑、血肿和伤口出血延长,但无广泛出血。
重度 (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1.血小板<25×10(9)/L,而>10×10(9)/L,皮肤粘膜广泛出血点、瘀斑或多发血肿。
2.消化道、泌尿道或生殖道暴发出血,或发生血肿压迫症状。
3.视网膜或咽后壁出血。4.外伤处出血不止,经一般治疗无效。极重度 (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1.血小板<10×10(9)/L或几乎查不到,皮肤粘膜广泛自发出血、血肿及出血不止。2.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 (包括颅内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87;25(2):104)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程在6个月以内,起病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程在6个月以上,起病缓慢。
病史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1~6周多有病毒感染史。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无明显诱因。
症状
体征 1.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鼻衄或齿龈出血,亦可有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2.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症状较轻,多为外伤后出血,出血反复发作,可伴脾脏轻度肿大。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1.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型常<20×10(9)/L,慢性型一般为30~80×10(9)/L。慢性型血小板形态大且颗粒减少,染色较浅。 2.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 3.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4.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增加,增加的程度与血小板数目呈负相关。 5.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急性型巨核细胞形态较小,幼巨核细胞比例增多。慢 性型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多,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骨髓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2.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程度多不严重,可伴有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脾脏肿大明显。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成熟障碍。可查到引起脾功能亢进的原发病。
3.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自幼发病,有出血倾向,出血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减轻。血小板计数不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聚集试验反应减低。医线网站www.med126.com
4.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一过性神经精神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较多红细胞碎片、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寿命缩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大多能自行痊愈,预后尚属良好。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理想方法。一般仍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等方法。这些方法疗效短暂,停药后容易复发,且均有一些毒副作用。
一、一般治疗
1.急性型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外伤。注意预防鼻粘膜干燥出血,可经常应用薄荷油等滴鼻,使鼻腔粘膜湿润。
2.避免使用阿斯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3.有感染症状者应积极控制感染,给予足量抗生素。
4.有出血倾向者给予大量维生素C芦丁、安络血、止血敏等止血剂。安络血剂量为5岁以下小儿每次1.25~2.5mg,5岁以上每次2.5~5mg,每日3次口服。止血敏每次0.25~0.5g静脉点滴。
5.局部出血者应压迫止血,如鼻出血应以肾上腺素棉球或用油纱条填充鼻腔以止血。
6.对严重失血者给予新鲜全血或浓缩血小板悬液。因病人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靠输血来治疗。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型在发病1个月以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患儿,应给予激素治疗。轻度病人可不用。1般用泼尼松口服,剂量为每日60mg/m2(即2mg/kg),清晨顿服,若出血严重,泼尼松可用至每日120mg/m2口服,或用氢化可的松每日400mg/m2或地塞米松每日10~15mg/m2静脉滴注,待出血好转再改为泼尼松口服。一般用药2~3周停药,最长不超过4周。若用2周内停药,可以骤停。停药主要根据出血消失,无须待血小板恢复正常。慢性型首选泼尼松治疗。剂量为每日1~2mg/kg,分2~3次口服,连用3~4周。若血小板不升则开始减量停用,若血小板上升则待达正常水平并稳定后逐渐减量,可每1~2周减1/4量,隔日清晨1次口服,以最小剂量维持,3~6个月停药。
三、免疫抑制剂
急性型一般不用,多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脾切除后复发的病例。可选用以下药物:
1.长春新碱:每次1.5~2mg/m2(最大剂量每次2mg)静脉注射,或每次0.5~1mg/m2加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6周为1疗程。
2.环磷酰胺:每日2~3mg/kg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用8周无反应停药,有效者可持续应用6~12周。
3.硫唑嘌呤:每日1~3mg/kg,分3次口服。一般服药数月才能见效。
上述药可与激素合用,病情重者也可3种药合用。
4.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为一强免疫抑制剂,近年用于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多采用静脉点滴。方法是第1~3天每日30mg/k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1小时内滴入,第4~7天每日用20mg/kg,第8~11天每日10mg/kg,第12~15天每日5mg/kg,继之口服泼尼松维持。
四、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适用于急性重型患者,对出血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最适宜作为严重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用法为每日0.4g/kg静脉滴注,开始以每分钟15~20滴的速度缓慢滴注,15~30分钟后逐渐加快滴速,连用5天,以后间歇使用。
五、大剂量维生素C
为近年来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新方法。具体用法是每次200mg/kg加入葡萄糖液100~1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第1疗程后血小板上升不明显可间歇7~10天再用第2疗程,以后改为每日100~200mg/kg口服,连服1~2个月。
六,其他药物.医学全.在线提供
1.达那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杂环类固醇激素,其雄性激素的活性较弱。剂量为每日15~20mg/kg,分2~3次口服,疗程2~4个月。
2.氨肽素:有促进巨核细胞成熟作用。剂量为每次0.6~1.Og,每日3次口服。
七、脾切除
脾切除适用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认为,病程超过1年,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多种疗法无效,出血症状严重,年龄在6岁以上为脾切除指征。急性型多数不需要切脾治疗,只有发生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应用其他疗法无效时,才可考虑脾切除。在施行脾切除手术前,必须进行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抗体增高者,手术效果不佳。
八、脾栓塞
脾栓塞疗法主要适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栓塞脾动脉分支,使脾实质发生缺血性梗死,随后机化及萎缩,削弱脾对血小板的破坏,达到与切脾相似的效果。方法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送入脾动脉,注入造影剂,然后将导管送入脾门处,将明胶海绵剪成长条混入泛影葡胺推注,栓塞范围控制在60~70%。本法创伤小,方便简便。部分脾栓塞保留了部分脾组织,使其免疫功能得以保存,这是与切脾的重要区别。
中医治疗 本证早期多属血热实证,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日久常见阴虚火旺之证,治当滋阴降火止血。长期反复出血,多属气虚不能摄血,治当补虚。临床亦有虚实夹杂者,治疗应虚实兼顾。
一、辨证选方
1.血热伤络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白芍丹皮白茅根各12g,紫草侧柏叶青黛各10g。发热重者加生石膏羊角粉;便秘大黄花粉;尿血加小蓟蒲黄
2.虚火灼络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生地、丹皮、板、知母各12g,旱莲草茜草阿胶、白芍各10g,黄柏甘草各5g。反复鼻衄加白茅根、青黛;便干加花粉、玄参;兼有贫血加当归黄芪
3.气不摄血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茯苓各15g,当归、黄精丹参、白芍各10g,阿胶、鸡血藤、白术各6g。兼有阳虚症状加鹿角胶、仙灵脾;兼有阴虚症状加旱莲草、女贞子
4.外用药:百草霜15g,龙骨30g,枯矾30g。共研细粉,用棉签蘸药粉塞于鼻腔内。用于治疗鼻衄不止可即刻见效。
二、专方验方
1.秘红丹:大黄细末3g,肉桂细末3g,生赭石粉20g。先以500ml水煎赭石粉30分钟,然后纳入大黄、肉桂末再煎10分钟,得煎液约200ml,早晚2次分服。适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2.七乌松仙汤:三七25g,乌贼骨50g,嫩松叶50g,仙鹤草50g。先煎三七,待3~4沸后纳入另3味药,文火同煎。温服,每日3次。有良好的止血效果,适于本病急性期大量出血者。
3.复仙汤:土大黄5g,仙鹤草15g,鸡血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本方既能止血又能生血,各种类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应用。
4.丹芍茅花汤:粉丹皮9g,生白芍9g,黄芩9g,白茅花12g,蚕豆花12g,仙鹤草12g,旱莲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对反复鼻衄者效果良好。
5.消斑饮:鸡血藤15g,当归6g,商陆15g,墓头回12g,仙鹤草15g,侧柏叶7.5g,生黄芪60g,生地30g,生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2~1剂,分2次服。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方中商陆应先煎3小时。
6.升板胶囊:大黄50g,浓缩水牛角粉35g,汉三七30g,甘草30g。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重0.3g,每次服1~3粒,日服3次。适于出血症状较重者。
中药 1.犀角地黄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适于紫癜初起,出血较重,中医辨证属血热证者。3~6岁每次1/2丸,7~14岁每次1~2丸,日服2次。
2.维血宁冲剂: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之功效。适于紫癜日久不愈,反复出血者。3~6岁每次6g,6~9岁每次10~15g,9岁以上每次15~20g,日服2~3次,开水冲服。
3.荷叶丸: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之功效。适于出血症状重者。3~6岁每次1/3丸,7~14岁每次1/2~1丸,日服2~3次。
4.二至丸:具有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适于肝肾阴虚之紫癜。3~6岁每次2~3g,6~9岁每次3~6g,9岁以上每次9g,日服3次。5.归脾丸:具有健脾益气,摄血养血之功效。适于病程较长,反复紫癜,中医辨证属气
虚不能摄血者。3~6岁每次1/3丸,6~9岁每次1/2丸,9岁以上每次1丸,日服2~3次。
6.归参补血片: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之功效。适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持续低下者。3~6岁每次1片,6~9岁每次2片,9岁以上每次3片,日服2~3次。
针灸 1.体针:取双侧涌泉穴,行强刺激手法,不留针,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对出血症状重者效果较好。
2.耳针:主穴取脾、肝、胃;配穴取肺、皮质下、三焦。以酒精消毒耳部,按摩1分钟,至局部充血为度。将王不留行籽粘在胶布上贴于耳穴,每日按压3~5次,每次1分钟。两耳交替,7天为1疗程。适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推拿按摩 清板门、清天河水、清肝经、清肺经、退六腑、逆运内八卦、补肾经,适于出血症状重,鼻衄、齿衄者;推补脾经、推三关、补肾经、分手阴阳、按揉足三里、按揉涌泉、揉脾俞、揉肾俞、揉血海,适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西医结合治疗 1.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上应着眼于清除病毒,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反应,目前仍作为临床治疗之首选。但激素治疗有较多副作用。因此在应用的同时配合服用中药,往往可以收到较理想的效果。从中医辨证分析,急性型患儿以实证、热证为主,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许多清热解毒药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病毒作用。慢性型患儿以虚证为主,尤以阴虚者居多,治疗应侧重补益脾肾。此类药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多有一定作用。
2.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年已被广泛应用。但单纯中药治疗具有起效慢,疗程长,疗效机制不够明确等不足。而单纯激素治疗又有明显的副作用和停撤反跳现象。因此,中药与激素配合应用可互相取长补短。激素用量可偏小些,用药时间也不必过长,这样可以减少副作用。中药的应用要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药协同发挥治疗效应。近年来,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受到普遍重视。许多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对升高血小板有重要作用。
3.在激素减量或停药阶段,多数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出血症状加重。此时,中药应侧重应用补肾之品,如仙灵脾、菟丝子、熟地枸杞子、何首乌补骨脂鹿角胶等。对血小板持续低下者,应分析原因,若非感染因素所致,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三七、当归、赤芍、鸡血藤等,以抑制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