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非特异性脑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非特异性脑炎

  
疾病名称(英文) nonspecific cephalitis
拚音 FEITEYIXINGNAOYAN
别名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非典型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急性脱髓鞘脑病,中医:温病,癫狂,痫证,痿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非特异性脑炎是指近年来国内较多见的一组可能与感染有关的急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目前认为本病主要包括一类疑似病毒感染引起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不包括已确诊的病毒性脑炎);另一类是免疫反应性急性脱髓鞘脑病。本病临床多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以发热昏迷、精神异常、癫痫抽搐、肢体瘫痪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目前本病的病因还不清楚,多数患者于发病前均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推测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或和变态反应性因素有关。但在病毒学和免疫学检测证实之前,无法区别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或因病毒感染所致的变态反应性中枢神经改变。
中医病因 1、由于素体正虚,温热疫邪乘虚侵袭,首先侵犯肺卫,按卫气营血之传变规律,进而传入气分、营分和血分。故以发热、神昏为特点,与中医温病关系密切。 2、若非特异性脑炎以精神障碍为主者,与中医癫狂证有关,发病原因多为七情所伤,病机多因痰浊或痰气郁结所致。
季节 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地区 本病发病无明显地区性。
人群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本病自1957年开始报告,60年代以来发病缓慢上升,据国内局部地区报告,年发病率为3.6/10万~4.83/10万,农村发病率略比城市高。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1、素体正虚、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热入营血,逆传心包,则神志昏迷、不省人事,或因温热疫邪传变迅速,极易化火生痰,风痰上扰蒙闭心神而神昏不语。 2、亦有温热湿邪为病,温热湿邪内阻,脾胃运化失调,胃气上逆则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蒙闭心包则表情淡漠、嗜睡乃至昏迷。 3、若七情所伤,痰浊湿邪瘀滞经脉,或病久气血耗损、筋脉失养,而出现肢体瘫痪。
病理 本病脑组织炎症反应不明显,而白质脱髓鞘改变突出。早期病变呈组织水肿、弥漫性胶质增生而不形成结节,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血管套形成;中期主要为白质软化、坏死、出血,出现大量泡沫细胞,晚期有星形细胞形成的网架和髓鞘脱失。可同时存在不同时期的病灶。10%以上的尸检证实为同心圆性硬化(Balo病),在大脑深部白质多数散在同心圆形髓鞘脱失区与髓鞘正常区交替排列组成的病灶,也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性脱髓鞘病。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痰气郁结:
证候:表情淡漠,嗜睡,精神抑郁,恶心呕吐,舌苔腻,脉弦或弦滑。
证候分析:外感时邪,气机失畅,肝郁脾虚,故精神抑郁、嗜睡、表情淡漠。脾虚湿阻,中焦不畅,故恶心呕逆舌苔腻,脉弦滑。
2、痰迷心窍:
证候:头痛目眩,胸闷不适,神昏谵语或躁动不宁,毁物伤人,二便失禁,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外感温热湿邪,上冲癫顶,则头痛目眩;热盛伤津,炼液成痰,内外合邪,蒙闭心窍,则心神无主、神昏谵语或躁动不宁,毁物伤人,二便失禁;或七情所伤,阻塞气机,则胸闷不适;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湿热痰浊之象。
3、热入心包
证候:神昏谵语,不省人事,身热心烦,便秘干燥,舌质红绛,脉数。
证候分析:外感风温热邪,邪气炽盛,或失治,内陷心包,扰乱心神,神明无主,则神昏谵语,不省人事,身热心烦,便秘干燥,舌质红绛,脉数,均为热盛津伤之象。
4、肝风内动
证候:头痛目眩,心烦口渴,项背强直,阵阵抽搐,舌质红绛,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热羁留,灼伤肝阴,阴伤不能涵阳,肝风内动,上冲头目,则头痛目眩;心烦口渴,为热盛津伤;津伤不能濡养筋脉,则有项背强直、阵阵抽搐之象,舌质红绛,脉弦数,为阴伤肝风内动之证。
5、气虚痰阻:
证候:见于恢复期。证见气短音微,吞咽困难,腰膝无力,震颤或瘫痪,二便失禁,言语不清,舌质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病至后期,正虚邪恋,壮火食气,热盛伤阴,气虚则气短音微;阴伤不能濡养,则吞咽难、腰膝无力、震颤;痰阻经络,则有瘫痪;痰蒙心窍,则言语不清;气虚不摄, 则二便失禁;舌质淡,脉弦细,为气虚阴伤之象。
6、热伤阴血:
证候:见于恢复期。证见手足心热,口干舌燥,神倦无力,面白肤糙,耳鸣头昏,肢体干瘦,手足麻木,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热邪最易伤阴,邪热渐去,正虚日显,阴虚生内热,故手足心热;阴血伤,失其濡养之用,则口干舌燥,神倦无力,面白肤糙,耳鸣头昏,肢气干瘦,手足麻木;脉虚无力,为阴血动不能充脉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广泛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脑电图的改变等,都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
发病 发病急性或亚急性。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
本病无季节性,但以青壮年为多。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有的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驱症状。除有合并感染的患者外,体温不高,血白细胞也无变化。绝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是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表现在兴奋、躁动、消极、违拗、木僵、胡言乱语、哭叫不安、猜疑妄想、言语减少。幻听等。意识障碍表现在淡漠、迟钝、嗜睡和程度不同的昏迷。绝大多数病人有尿便不能控制。其中一部分见于意识障碍的患者,但有的患者意识清楚。
(二)体征:
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为大脑半球广泛受累亦即假性球麻痹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强哭强笑,掌颏反射亢进,出现唇反射、下颌反射、角膜下颏反射等。多数病人有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少数病人有定位体征,表现在四肢或半身的轻重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等。有的有锥体外系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异常运动等。少数病人可有癫痫发作。有的出现去脑强直状态。有的有颅内压力增高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在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体检
电诊断 脑电图检查发现, 80%~90%的病者可有弥漫性异常,或在弥漫改变的基础上出现颞、额叶的局灶性改变,常以多形高波幅慢波,以?波为主,脑电图的动态记录有助于本病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影像诊断 1、头颅CT可见两侧大脑半球散在界线清的低密度,造影剂亦不能增强。 2、头颅MRI检查可见两侧大脑半球散在高信号区,但与脑室不相连,以资与多发性硬化相区别。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半数病人可增高,10×109/L (10000/mm3)以上,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个别病者可增至25×109/L(25000/mm3)以上,也有少数降低者。
尿
粪便
脑脊液 脑脊液检查提示半数脑脊液压力、细胞数及生化检验均正常,部分病例脑脊液压力增高,最高者可达3.92kPa(400mmHo)以上;脑脊液细胞数在数十至0.1×109/L (100/ mm3)左右,偶可高达数百只,以淋巴细胞为主,免疫标记测定显示以T-淋巴细胞为主。多数病者蛋白质轻度增高,但在1.0g/L(100mg/dl)以下,免疫球蛋白指数和合成率分析提示,急性期病者常有血脑屏障破坏。慢性而持续的脑脊液蛋白质,特别是IgG增高者,常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实质性炎症和鞘内IgG合成。糖及氯化物多数正常,偶可轻度降低。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各种原因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及流行性脑膜炎等。某些地区还与钩端螺旋体病相区别。有时还需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所致的失语区别。乙型脑炎有明显流行季节,且脑脊液中有大量中性细胞可予区别。结核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则以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程亚急性,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糖降低、蛋白质增高等特点,予以区别,还可借助脑脊液中抗结核抗体或抗结核抗体分泌细胞阳性和结核或真菌培养阳性等免疫学和病原学诊断予以区别。
2、颅内占位病变 包括脑瘤。脑脓肿、颅内血肿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症等均可与肿瘤散发性脑炎相混淆,有待头颅CT和MRI予以鉴别。
3、精神分裂症、癔病和反应性精神病等均以精神症状为主,但无意识障碍和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脑电图检查亦无异常,因而易于区别。
4、其他原因已明的脑病 急性中毒性脑病,包括感染后中毒、药物中毒或变态反应性脑病。服用驱虫净后诱发的脑病与散发性脑炎无区别,但前者有服驱虫药史。由左旋咪唑诱导细胞免疫激活所致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脑病有用药史。预防接种后脑炎有接种史。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标准:体温恢复正常,精神证状消失,意识清楚,抽搐停止发作,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恢复。
预后 预后一般较好。轻型中型病例基本无死亡,重型病例的死亡率从22.4%~60%。一部分患者遗留轻重不等的神经损害体征或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复发率约为10%左右。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加强护理 经常翻身预防褥疮。昏迷而排痰困难者必要时及早作气管切开,加强吸痰, 防止吸入性肺炎;不能进食者早期安置鼻饲管,喂食高能量、易消化食物。颅内压增高者,应严密注意意识、瞳孔,防止脑疝发生。
2、对症治疗 颅内压增高者可予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抽搐者应予抗惊厥药物治疗,用安定10~20mg静脉推注,或30~50mg加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还可配合应用神经细胞活化剂ATP、CTP、细胞色素C、辅酶A以及神经营养剂维生素B1、B12等。
3、药物治疗 高度拟诊病毒脑炎者可予抗病毒药阿糖腺甙5~20mg/kg,静滴,每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疱疹净50~60mg/kg,静滴,3~5天为一疗程,可干扰病毒基因物质DNA的合成。疑为急性炎性脱髓鞘脑病者可予地塞米松10~60mg/日静滴,1~2周为1疗程。症状好转后,可改口服强的松30mg,每日1次,逐步减量。高压氧:对于改善意识状态、语言、智能、瘫痪及脑电图恢复正常有良好作用。氧仓绝对压在1.6~2.5之间,升压时间40分,稳压30分,然后在45分内缓慢减压,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疗程。
中医治疗 1、痰气郁结:
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温胆汤加减:半夏12g、陈皮10g、茯苓30g、竹茹10g、枳实10g、郁金12g、甘草6g。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竹茹、枳实、郁金疏肝解郁。
2、痰迷心窍:
治法:豁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菖蒲郁金汤加减:陈皮10g、姜半夏12g、枳实12g、胆星12g、天竺黄12g、竹茹10g、菖蒲12g、郁金12g、菊花10g或并服局方至宝丹。
方解:涤痰汤能涤痰开窍。方中陈皮、半夏和胃理气化痰;枳实、胆星、菖蒲、竹茹豁痰开郁,以畅胸中之气;合入菖蒲郁金汤更增强了豁痰之功用。至宝丹清热开窍,化浊解毒,主治痰浊内闭之症。诸方合用,共奏豁痰开窍之效。
3、热入心包: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犀角粉29(分冲)生地30g、元参12g、银花15g、连翘12g、麦冬12g、竹叶10g、黄连6g、丹参15g,送服安宫牛黄丸。清营汤清热解毒,透热养阴。犀角咸寒,凉血清心热;元参,生地、麦冬甘寒、养阴清热;黄连、竹叶清心除烦;连翘、银花清热解毒,能透热于外,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丹参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以防血与热结,且能引药入心而清热。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为治热入心包之要药。
4、肝风内动:
治法:清肝熄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羊角粉2g(分冲)或水牛角10g(先煎)、钩藤30g、桑叶10g、菊花12g、生地30g、竹茹10g、白芍15g、茯神30g、川贝母10g、寒水石30g。如神倦脉虚,舌绛苔少,并见头晕目眩、手足抽搐者,多因虚风内扰所致,治宜滋阴熄风,方选大定风珠汤加减。白芍15g、阿胶10g(烊化)、醋板30g、生地30g、生牡蛎30g、五味子10g、麦 冬12g、甘草6g。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止痉,方中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清热止痉;生地、白芍养阴增液,柔肝舒筋;热盛每易的津为痰,故用川贝、竹茹清热化痰;寒水石清热泻火,生津除烦。大定风珠长于滋阴熄风,用于虚风内动之症,方中阿胶滋养阴液以熄风;生地、白芍、麦冬滋阴柔肝;龟板、牡蛎滋阴潜阳;五味子收敛气阴;甘草调和诸药,且甘草与白芍、五味子相合,既可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更可收敛气阴,以防虚脱。
5、气虚痰阻:
治法:益气健脾,祛痰通络。
方药:六君子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20g、陈皮10g、法半夏10g、菖蒲10g、郁金10g、菊花12g、僵蚕15g、甘草6g。如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腰膝无力则滋肾阴补肾阳,宜用地黄饮子加减:熟地30g、巴戟天12g、山萸肉10g、石斛10g、苁蓉12g、制附片12g、肉桂5g、茯苓20g、菖蒲10g、郁金10g、远志10g、黄精30g。
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菖蒲郁金汤法痰开窍通络。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陈皮、半夏和胃化痰;菖蒲、郁金祛痰开窍;菊花清热平肝;僵蚕平肝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地黄饮子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萸肉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朴肾阳;附子、肉桂、摄纳浮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石斛滋阴;加郁金黄精以增强滋阴、化痰之效。
6、热伤阴血:
治法:滋阴增液。
方药:加减复脉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炙甘草6g、生地30g、麦冬15g、阿胶10g(烊化)、白芍15g、黄连6g。加减复脉汤滋阴养血,生津润燥;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方中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养心;阿胶、生地、麦冬养血滋阴;白芍养血敛阴;黄连清余热。
本病发生与心、心包、脑、肝及脾胃关系密切。由于温热疫邪传入营血,热入心包,上升于脑窍,或热极生风,肝风夹痰上扰蒙闭心神,或温邪夹湿蒙闭心包,出现嗜睡、朦胧乃至昏迷不省人事,邪在卫分气分则只有发热、头晕、咽痛、身痛等症状,而无意识障碍。湿邪犯及脾胃,则出现纳呆、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中药 1、安宫牛黄丸:1丸,每日1~2丸,清热解毒开窍。
2、紫雪散:每瓶1.5g,每次1.5~3g, 日二次。
3、板蓝根注射液: 4ml肌肉注射,每日2~3次,或10~20ml溶于10%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
4、大蒜制剂:0.3%大蒜液60~80ml溶于10%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5天为1疗程。
针灸 失语者针哑门、廉泉、涌泉;智力障碍者针内关、心俞、百会;肢瘫者针曲池、肩髃、外关透内关、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昆仑、太溪;吞咽困难者针天突、内庭、合谷。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非特异性脑炎的预防,主要在于增强正气,提高机体防御外邪的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注意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防止受寒。同时注意生活起居的卫生,努力减少病毒感染机会;保持住室清洁通风。对于可疑病例需做脑电图检查或头颅CT扫描,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