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疾病名称(英文) chronic dystrophy of vulva
拚音 MANXINGWAIYINYINGYANGBULIANG
别名 女阴干枯症,外阴白斑,中医:阴痒,阴燥,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妇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外阴慢性上皮营养不良简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本病是指女性外生殖器皮肤、粘膜因营养障碍而导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即粘膜和皮肤白色变、萎缩、皮肤增厚、粗糙、发硬、呈不规则散在的白色斑块为特征。过去称为"外阴白斑"。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决定把外阴白斑改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其中包括增生型营养不良、硬化苔癣型营养木良及混合型营养不良。
中医释名 以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不同程度地变白、粗糙,甚至逐渐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西医病因 女阴白色病变是良性病变,仅在伴有不典型增生时才有癌变危险,其癌变率<5%。女阴白色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诸如女阴的潮热、慢性刺激及抓伤、某种营养缺乏、变态反应、代谢紊乱、神经精神因素、自身免疫机制等都可能是发病原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的发病部位在外阴部,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所致。《诸病源候论》云:"肾荣于阴器,肾气虚,则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女科经论》云:"肝经血少,津液枯竭,致气血不能荣运,则壅郁生湿,湿生热,热生浊是也"。从而得知,若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则生化乏源,精血不充,气血失和,外阴失于濡养,血虚则营燥,血虚生风,是以外阴瘙痒干燥,灼热疼痛,为本病之本。
病理 ISSVD根据女阴活组织检查,显微镜下所见将女阴营养不良分为三类: 1、增生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女阴上皮增生,又分为有或无不典型增生两类。增生型营养不良的病理特征:在无不典型增生病例,可见上皮肥厚,棘细胞层增厚,上皮脚变深变宽,角化层增厚,真皮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不典型增生的病例,除上述病理变化外,尚可见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有异型性。按侵犯上皮层的不同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2、萎缩型营养不良:显微镜下的病理特征为:鳞状上皮层菲薄,上皮皱襞缺如,棘细胞层萎缩,上皮脚进行性消失,表皮有明显过度角化,基底层细胞有空泡形成,真皮上部呈均质化,胶原纤维有透明变性及水肿,弹力纤维消失,真皮深层有炎性细胞浸润。 3、女阴混合型营养不良 指女阴硬化性苔藓伴局灶性上皮肥厚。女阴硬化性苔藓的上皮代谢活跃,因而常可伴局灶性上皮增厚。组织学检查见上皮增生性及萎缩性病变同时存在。在硬化性苔藓的病变中夹杂上皮细胞增生,在上皮细胞增生的区域中又可出现不典型增生,并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癌变。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的主证是外阴白色病变,奇痒难忍。辨证时当以病变的范围,局部的症状为重点,参合脉症及发病的久暂辨其虚、实。白斑的病变较为复杂,临证时要与外阴白癜病、外阴白化病、继发性外阴过度角化相鉴别。必须通过病理检查方能确诊。
1.肝肾不足
主证:外阴白色病变,伴有局部干涩,瘙痒或灼痛,性交困难,平素头晕目眩,双目干涩,甚至腰酸膝软,耳鸣耳聋,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肾开窍于二阴,肝脉绕阴器,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多产房劳,或失血过多,重耗精血,肝肾亏损,外阴失于滋养,而致外阴皮肤变白;血虚生风,则局部瘙痒;日久则由痒转痛导致性交困难;素体肝肾不足,上不能荣养于窍则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下不能滋养四肢则腰酸膝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无力为肝肾不足之候。
2.心脾两虚
主证:外阴白色病变,局部干燥瘙痒,心悸怔忡,夜寐多梦,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濡。
分析:素体虚弱,久病失养,脾虚气弱,心血不足,气血两亏,外阴络脉失养,而致外阴白斑,局部瘙痒干燥;心气虚则心悸征仲,夜寐多梦;脾虚则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濡均为心脾两虚之象。
3.脾肾阳虚
主证:外阴白色病变,局部瘙痒,腰脊酸楚,尿频尿多,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分析:素体虚弱,肾阳不足,脾阳不振,阳气不得敷布,外阴络脉失养,则外阴变白,瘙痒;肾虚则腰脊酸楚,尿频尿多;脾阳不振则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纳呆便溏。舌质胖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为脾肾阳虚之证。
4. 肝郁气滞
主证:外阴白色病变,局部瘙痒,干燥,灼痛,性情抑郁,经前乳房胀痛,胸闷暖气,两肋胀痛,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弦。
分析:平素性情抑郁,导致肝失条达,肝失流泄,气机不畅,气血失和,化燥生风,外阴失于濡养则外阴白色病变,瘙痒,干燥,灼痛;由于情志所伤则性情抑郁;肝失疏泄,升降失调则经前乳房胀痛,胸闷暧气,两胁胀痛。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弦为肝郁气滞之候。
5.湿热下注
主证:外阴白斑,局部瘙痒,灼痛,甚至破溃,渗流黄水,白带增多,色黄气秽,胸闷烦躁,口苦口干,尿赤便秘。舌质淡,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肝经郁热,脾运失职,蕴湿化热,或湿毒内袭,流往下焦,浸渍外阴所致外阴变白,带下量多,色黄气秽,外阴瘙痒,日久局部皮肤皲裂、破溃、渗流黄水;湿热蕴结则胸闷烦躁,口苦口干,尿赤便秘。舌质淡,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下注之候。
西医诊断标准 该病的诊断可根据症状、体征,但主要依据外阴病变部位的活组织检查,据此,其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增生型营养不良
1.多发生于30~60岁之间。
2.以外阴奇痒难忍,抓破后伴有局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3.妇科检查:病区皮肤增厚似皮革,隆起有皱襞或有鳞屑、湿疹样变。外阴颜色呈暗红或粉红夹杂有界限清晰白色斑块。一般无萎缩或粘连。
4. 病理检查;表皮过度角化,棘细胞层肥厚,上皮脚延伸。真皮上层水肿,中层有淋巴细胞和少数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变性或消失。
(二)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10岁以内幼女,但多见40岁左右妇女。
2.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度瘙痒,晚期表现为性交困难。常见部位为阴蒂包皮、小阴唇、后联合。幼女多在小便、大便后外阴及肛周不适,局部检查可见锁孔状珠黄色花斑样或白色病损,至青春期,病变多可自行消失。绝经妇女外阴皮肤变薄而亮,有刺痛、瘙痒及性交困难。
3.妇科检查:除皮肤或粘膜变白、变薄、干燥、易皲裂,并失去弹性外,阴蒂多萎缩,且与包皮粘连,小阴唇平坦消失。晚期皮肤菲薄皱缩卷烟纸样,阴道口萎缩狭窄,仅容指尖。
4.病理检查:表皮有明显的角化过度,甚至出现角栓,表皮萎缩变薄,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黑素细胞减少,上皮脚变钝或消失。真皮浅层水肿,胶原纤维结构丧失而出现均质化,真皮中层有淋巴细胞浸润带。
(三)混合型营养不良。
1.局部表现:多为萎缩型与增生型混合病变。以女阴有明显萎缩为主要表现。
2.妇科检查:外阴部分区域伴有局灶性皮肤增厚或隆起。
3.病理检查:同时有上述两种类型病变存在。(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8~29.)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用1%甲苯胺蓝涂女阴病变区,待2—3min干燥后再用1%醋酸脱色,如伴不典型增生,则甲苯胺蓝与活跃细胞核内DNA结合,病变区呈紫蓝而不脱色。在不脱色区作活检送病理检查,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从而明确诊断。
发病
病史 应注意患者的年龄,营养状态,有无慢性疾病。以往经、带、胎、产史的情况及外阴、阴道疾患。
症状
体征 1、增生型营养不良:好发部位为大、小阴唇及阴蒂。主诉女阴瘙痒,因抓痒而擦伤、破裂或溃疡形成,常伴的痛及性交困难等。局部皮肤及粘膜增厚、粗糙、水肿、充血,呈粉红或红色,盖有灰白色角蛋白。
2、萎缩型营养不良:又称女阴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症。本病可侵犯躯干或四肢,但常见于外生殖器。任何年龄都可得病,但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男性生殖器、年轻妇女及儿童也有罹病的)。病变早期常无症状或有轻度瘙痒。瘙痒逐渐加剧后常伴有性交疼痛或困难。病程缓慢,初起时表现为散在的小扁平丘疹、呈白色,丘疹融合形成边缘清晰的象牙色病变。最先累及小阴唇和阴蒂,皮肤、粘膜逐渐变薄,直至如羊皮纸样、光滑而透亮。整个女阴显著皱缩,严重者导致阴道口狭窄,若累及肛周,肛门可呈锁孔状。
3、混合型营养不良:其临床表现及处理同萎缩型营养不良。
体检 妇科检查:外阴皮肤、粘膜色素减退或变白、粗糙和萎缩。多有皲裂及抓痕。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霉菌性阴道炎:亦有外阴瘙痒,灼热,甚至疼痛,以及外阴局部变白,临床上与外阴白色病变容易混淆。但霉菌性阴道炎的外阴发白,如在表皮脱屑区涂以油脂白色可减退,有时在原发病治愈后白色区即随之消失。外阴无萎缩粘连,刮片检查有霉菌菌丝。外阴白色病损则与之不同。
2.白癜病:外阴皮肤变白,应与外阴白色病变区别。白癜病无自觉症状,病变部位常延伸至大阴唇外侧、阴阜、肛门周围等,身体其他部位也可伴发。发白区界限分明,无增厚,变硬,亦无裂纹或溃疡,皮肤弹性正常。
3.外阴瘙痒:本病应与外阴白色病变鉴别。外阴瘙痒常为阵发性,以夜间为重。局部检查有抓痕、红肿外,一般无皮肤变色。
4. 扁平苔癣:表现以瘙痒为主,外阴皮肤变白易与外阴白色病变混淆。但扁平苔癣多由白带、搔抓等慢性刺激引起,其特点在脱色明显的区域中出现白色区,表皮粗糙、湿润,并可见抓痕,除侵犯大、小阴唇,阴蒂及会阴外,也常累及阴道粘膜,但阴道口及阴道无狭窄。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阴痒:以外阴及阴道瘙痒难忍为主症,无外阴皮肤变白的改变。
2.女阴湿疹:以外阴皮肤潮红、瘙痒、肿胀、糜烂等为主要表现,而无外阴皮肤变白的改变。
3.白驳风:白驳风发于外阴者为边界清楚的大小片状白斑,其皮肤光泽、厚薄、弹性等均与正常皮肤相同,并不痒痛。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外阴白色病损的癌变率较高(约5%),故应视为癌前病变,治疗上应予高度重视。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很好的根治办法,手术切除,也易复发。所以多采取保守疗法,如局部用药或激光治疗。不管采取哪些方法治疗均应在治疗后定期随诊,以防恶变。
一、一般处理
1.保持会阴清洁,宜穿吸收性能好和松弛的内裤,以减轻摩擦刺激。
2.在瘙痒的白斑处,应避免滥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不用肥皂或沸水烫洗。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对症处理
1.局部用药:1%氢化可的松软膏对控制增生型营养不良引起的瘙痒有良好的疗效,且能同时改善局部病变。对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应采用2%丙酸睾丸酮自肝油软膏,每日涂擦3~4次,直至皮肤软化,粘连松解和瘙痒解除为止。有严重瘙痒者可同时加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患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的幼女不同于成年患者,至青春期时病变多自行好转或完全消失,一般仅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瘙痒,无效时可在短期内加用2%丙酸睾丸酮鱼肝油软膏。对混合型营养不良患者,可采用上述两种药膏,交替或合并治疗。
2.口服药物:对精神紧张,因瘙痒而致失眠者,可口服镇静、安眠和脱敏药物。
三、激光治疗
CO2 激光或氦氖激光治疗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与手术治疗相同,都易复发。
四、手术治疗
凡症状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或有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局部出现溃疡、结节等病变者,均可行局部病灶切除或单纯外阴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检,观察切缘有无残留非典型增生病变,术后要定期复查。
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应内、外并举,采用益肾养肝,活血祛瘀,祛风止痒,清热利湿等法。虽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但缓解症状是必要的。本病应从局部症状及全身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说来,虚证较实证为多,虚证多瘙痒,干燥,灼痛。实证多带下色黄量多有异味,伴瘙痒,溃烂,焮热,治疗着重调理肝、肾、脾的功能。本着 "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采用内服与外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进行施治。常用治法有以下几种:
一、辨证选方
1.肝肾不足
治法;补肝益肾,养荣润燥。
方药:左归丸二至丸加减:熟地15g,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15g,牛膝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头晕目眩者加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钩藤15g;性交困难者加仙灵脾15g,仙茅15g,苁蓉15g;外阴灼痛者加知母15g,黄柏15g。
2.心脾两虚
治法:益气养血,润燥止痒。
方药:归脾汤加减。白术15g,茯神15g,黄芪30g,枣仁15g,党参15g,木香15g,当归15g,远志15g,甘草10g。外阴萎缩者加仙茅15g,仙灵脾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
3.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祛风止痒。
方药:右归饮加减。熟地15g,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鹿角胶15g,菟丝子15g,杜仲15g,当归15g,肉桂15g,制附子I0g。外阴瘙痒难忍者加荆芥15g,防风15g,地肤子15g。
4.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5g,白芍20g,白术15g,茯苓15g,炮15g,炙甘草10g。肝郁化热者加丹皮15g,栀子15g。
5. 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消斑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山栀子15g,黄芩15g,车前子15g,木通15g,泽泻15g,生地15g,当归10g,甘草10g,柴胡15g。局部破溃者,加土茯苓15g,连翘15g;带下量多色黄者加黄柏15g,苍术15g,薏苡仁15g。
二、专方验方
1.清斑汤: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I5g,蚤休15g,山豆根20g,双花30g,公英30g,白术15g。水煎日2次温服,具有消斑解毒之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阴痒。。
2.苏甲马鞭汤:苏木15g,炙鳖甲15g,马鞭草15g,生地30g,龙胆草10g。水煎日2次温服,适用于肝经湿热所致外阴白斑。
三、其它疗法
(-)饮食疗法
首先要忌烟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1. 鸡冠花汤:藕汁半碗,红鸡冠花3朵。水煎取汁,红糖调服。适用于湿热所致阴痒。
2.木棉花粥:木棉花30g,大米适量。煮粥服食。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适用于带下量多,质粘有臭味,阴痒,日久局部皮肤皲裂变白者。(四)外治法
1.珍珠散:珍珠、青黛雄黄各3g,黄柏9g,儿茶6g,冰片0.5g,共研细木,外搽。有清热养阴,敛疮止痒之效。治疗阴痒,皮肤破损者。
2.塌痒汤:苦参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狼毒各15g,鹤虱草30g,用河水2500ml,煎数沸,滤清,贮盆内,乘热熏外阴,待温再洗。临洗前加入猪胆汁2~3ml则更佳。1日2~3次。具有清热燥湿,止痒之功效。治疗妇人湿热下注所致阴痒者。
中药 1. 石楠散:具有温肾助阳,祛风止痒之功效。治疗肾虚型外阴瘙痒及外阴白色病变。每次3g,l日3次,温水送服。
2、白斑膏: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止痒,消炎退斑之功效。用治各种类型之外阴白色病损及无名外阴瘙痒。每次适量外用,日1~2次。
针灸 1.曲骨、横骨直刺,深2~2.5寸,针感放射至会阴部,并加针上灸(将艾条切成1寸左右长一段,插在针柄上燃烧,燃毕即起针,并注意不要烫伤),一般留针20~30分钟。阴阜穴位于阴蒂上方旁开一横指左右,沿皮顺大阴唇向下刺达阴道口水平,针感两侧大阴唇有鼓胀感。坐骨结节穴位于坐骨棘处,注入维生素B12 100mg,左右交替注射,针向阴道口成45度角刺入,深约1.5~2寸,针感向阴道口上下放射。以上四穴每次均针,隔日1次,10次为l疗程,奇痒者加刺耳穴神门,外生殖器区,皮质下区。
2.横骨、曲泉、血海、三阴交快速进针,提插捻转相结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配合中药利湿止痒之剂。
3、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取穴:横骨、会阴、神门、血海。瘙痒难忍加足三里;每次选穴不超过8个,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诸病源候论》称:"阴门痒"或"阴若ni"。《济阳纲目》云:"妇人阴痒者……微者为痒,重者乃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