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色素沉着异常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色素沉着异常

  
疾病名称(英文) dyspigmentation
拚音 SESUCHENZHUOYICHANG
别名 中医:黧黑斑,面尘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皮肤的色素沉着,不同种族和个人有很大差异,与机体的特性及对疾病的感受性有密切关系。皮肤色素含量可以受到身体中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先天性与后天性,局限性与弥漫性之分。妇科临床中常见色素异常沉着部位多是面部。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面部色素沉着异常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紫外线过敏、体内缺乏维生素A、C、B族及化妆品刺激有关。临床比较常见的是黄褐斑。在垂体中叶有一种黑色素生成激素,此种激素可能增加血清中铜离子或减少皮肤中疏氢基的含量,而使皮肤的色素增加,黑色素处于氧化状态时颜色深,而处于还原状态时色浅而呈褐色。内分泌紊乱时性激素兴奋黑色素细胞和孕酮,使黑色素产生并增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情志失畅,肝气郁结,使气血瘀滞于颜面;脾虚气弱,运化无力,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肾阳不足,肾阴弥漫,使颜面气血失和;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病程日久,均可导致血瘀,因此黑斑、褐斑颜色也随之加深。《诸病源候论》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生黑皯”精确地论述了面部色素沉着的病因病机。黑色从五行归属于肾,肾病可见肤色黧黑。肾病所致的黧黑,并非外邪湿热所作祟,不论肾阳不足或肾精不足,皆是本虚,或为气虚寒凝或精亏津涸,而非污垢邪浊。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肝气郁滞
主证:面色不华,斑疹黄褐,精神抑郁,胸胁胀闷,嗳气纳差、脘腹胀满,月经不凋;舌淡红,脉弦。
分析:肝气郁结,使气血瘀滞于颜面,则发生褐紫色或黄褐色斑片。肝郁不达,流泄失司,气机不畅则胸胁胀闷,精神抑郁;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脘腹胀满,嗳气纳差;肝气郁滞,气血迸乱,血海蓄溢失常则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均为肝气郁滞之象。
2.脾虚血瘀
主证:面色苍暗不润,面斑灰褐色,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腹胀纳呆,经期紊乱,经行量少,色淡或暗,小腹坠痛,舌淡或淡紫,脉细弱或细涩。
分析:脾虚气弱,清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如尘垢,枯暗不华,脾虚精微不布,阳气不能通达四末,故神疲肢倦;宗气不足则心悸气短;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月经量少、色淡;血行瘀滞则色暗,周期紊乱;小腹坠痛,舌脉均为脾虚血瘀之征。
3.肾阳不足
主证;面色灰暗如蒙灰尘或面呈深褐色,或全身并有色素沉着,腰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月经量少,色淡,甚至停闭,舌淡,脉沉迟。
分析:肾阳虚,肾阴弥漫,肾之本色外泛于面,则使面部,全身有色素沉着,肾阳不足,肾府空虚,则腰痛,腰膝酸软;命门火衰则畏寒肢冷,肾阳不足则全身机能衰退则神疲乏力;肾阳不足,髓海空虚,则头晕目眩,肾虚精血不足则月经量少,色淡,甚至停闭,舌淡,脉沉迟均为肾阳虚之征。
4.肾阴不足
主证:两颧发红,面斑褐红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头发脱落,咽干盗汗,行经期延长,量少,色红,或月经停闭,舌质红,脉细数。
分析:阴虚内热,热则浅表脉络充血故颧红,斑呈红褐;肾府空虚,故腰膝酸软;阴虚髓少,脑窍空虚故头晕耳鸣,肾虚精华不能荣于发,故头发脱落;阴虚则神志不安,故五心烦热,咽干;阴虚阳盛津液外泄故盗汗;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故行经期延长,肾精不足,冲任虚损故月经停闭。舌质红、脉细数,皆阴虚阳盛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详细询问发病时间、发病年龄、注意有无妊娠、月经不调、生殖器官炎症、有无过敏、长时间日光照射史及其它慢性病病史。
症状
体征 1.黄褐斑:对称发生于颜面,尤以两颊、额部、鼻、唇及颜面等处多见。局部呈指甲至钱币或小儿掌大的色素斑,呈黄褐色至暗褐色,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邻近的斑片倾向融合、慢性经过,症状缺如。病理组织学改变为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见有多量噬色素细胞及游离色素颗粒。
2.妇女颜面黑变病:面部尤其额部及两颧部,开始痛痒、潮红,以后发生黑色色素沉着斑。常见于青年和中年妇女,有使用粗劣化妆品及日光照射史。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阿狄森氏病:面部色素沉着,但常不均匀,是块状片状,前额部及眼周围常较深。口腔、唇、舌、牙龈及上颚粘膜上均有大小不等之点状、片状的蓝或蓝黑色的色素沉着。并且,在全身其它部位,如四肢的屈侧及手背、皱纹等受摩擦处,乳头、乳晕、生殖器、肩腋部等处皮肤色素异常加深。同时伴有低血压,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2.利尔黑变病:发病部位除颜面外,尤以颈部、前额、两耳周围及两侧面颊周围常见,亦可见于两手、前臂、腹部、大腿及其他暴露部位,常伴有缓脉、头痛、食欲减退、消瘦、全身衰弱等。患部开始发病时有瘙痒感,局部发红.以后逐渐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边缘境界不清,色素沉着愈近中央愈轻,周围常有围绕毛囊口的点状色素斑,而瘙痒感也逐渐消失。病史中有长期与石油类或润滑油等接触史。
3.焦油黑变病:有长期接触石油类物质变,皮损呈弥漫性黑灰色色素沉着,伴有痤疮或苔癣化改变,可有瘙痒。
4.皮肤异色症;面部色素沉着,呈对称性分布;为红褐色或青铜色,大小约1 ~3毫米的斑疹或丘疹,除面部外,也可见于颈部和上胸部。呈网状分布,间有表浅的白色萎缩斑点及毛细血管扩张现象。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对该病的治疗,一般针对病因处理;口服或静脉注射大量维生素C,以阻碍黑色素生成反应过程中的氧化作用,使黑色素处于颜色较淡的还原状态。局部外涂含脱色剂的软膏治疗。一、全身治疗
1.避免日晒、避免接触石油类物质,避免应用粗劣化妆品。
2.加强营养,补充富含维生素C、A、B族饮食。
3.维生素C3.0内服或静脉注射,日 1次。维生素E100mg,日 3次,口服。
4.对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黄褐斑和颜面黑变病,治疗原发性疾患,可注射雌激素,每日1 次,每次1mg。
二、局部治疗
1.脱色疗法:常用的有10%过氧化苯甲酰乳剂,3%氢醌霜,10%次硝酸铋软膏,或20%对苯二酚单苯醚乳剂,20%癸二酸霜等外涂。轻症者可用脱色软膏,重者用剥脱软膏。
2.外涂避光药:如3~5%对苯二酚霜、3~10%二氧化钛霜及茯苓粉。
3.对轻微的色素斑点可试用电灼。
中医治疗 在补肾益精治本的基础上,配用活血化瘀,当以通脉为要。本病系由忧思抑郁,肝失调畅,气滞于面,或脾肾阳虚,阴精弥漫,上犯于面;或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所致。故治疗当以舒肝、补肾、活血祛瘀为主要治疗原则,随证加减。
一、辨证选方
1.肝气郁滞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退斑。
方药:加味逍遥九: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5g,白芍20g,茯苓10g,丹皮10g,山栀子10g。胸胁胀闷重者加香附15g,青皮15g;脘闷纳差者加砂仁10g,香橼20g;血瘀加红花仁10g。
2.脾虚血瘀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悦色。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气虚重者加黄芪20g;月经量少者加当归15g,鸡血藤15g,桃仁10g,红花10g;腹胀纳呆者加砂仁10g,香橼20g。
3.肾阳不足
治法:补肾助阳,化瘀祛斑。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味。熟地l5g,山药20g,山萸肉15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10g,肉桂10g,炙附子10g。伴月经不调者加当归15g,鸡血藤15g,红花10g;腰痛重者加川断15g,菟丝子25g,仙灵脾15g;血瘀重者加桃仁10g;赤芍10g,益母草10g。
4、肾阴不足
治法:滋阴补肾,养血退斑。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15g,黄柏15g,山药20g,山萸肉15g,丹皮10g,泽泻10g,熟地15g,茯苓10g。月经淋漓不止者加旱莲草15g,茜草15g,仙鹤草15g;咽干烦热者加花粉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闭经者加鸡血藤15g,当归15g。
二、专方验方
1.菟丝祛斑汤菟丝子、女贞子、生地、熟地各15g,旱莲草、白芍、当归各10g,何首乌12g,阿胶、枸杞子各9g。水煎服,一日一剂,一般眼15天见效。
2.祛斑美容散:生地24g,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柴胡各10g,川芎6g,山萸肉、山药各12g,丹皮、茯苓、泽泻各9g,紫草15g。将上述诸药培于研末,装袋备用,每次9g,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
中药 1.加味逍遥九:具有疏肝解郁、理血调经之功,用于肝郁气滞,日久化热者。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日2次。
2.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者。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每日2次。
针灸 1.针刺疗法:按色素沉着部位,取穴针刺。主穴:颞部区取太阳、丝竹空;前额区取上星、阳白;面颊区取颊车、颧髎;鼻梁取印堂、迎香;上唇取地仓、人中。配穴:大椎、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均取双侧,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行针3次,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3.耳针疗法:取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肝、脾、肾,用5分毫针刺入耳穴,以不透过软骨为宜,留外30分钟,隔日1次,两耳交替针刺,15次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 穴位按摩,物理美容:净面后,用经醇提浓缩,制成水包油型霜膏,适量外涂,然后运用摩、揉、推、搓、按、叩、梳七种手法做面部按摩20分钟,最后在医用熟石膏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黄连粉、白芷,每次250g左右,用45℃水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面部,然后按皮纹走行的方向由里向外,由下往上地进行按摩,20分钟后除去按摩膏,再将石膏糊剂由前额、鼻向下均匀地涂在面部成面具型,待干后(约30分钟)去掉。每周1 ~2次,10次为1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在《医宗金鉴》称“黧黑gan黯”,“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外科正宗》谓:“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以华肉,以致……色枯不泽”。上述描述与妇女颜面黑变病、黄褐斑较相似。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