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呕血(中医)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呕血(中医)

  
疾病名称(英文) haematemesis(TCM)
拚音 OUXUE(ZHONGYI)
别名 吐血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是指血由胃或食管等上消化道而来,经口呕出或吐出的症状。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可由肝胃积热、脾气虚弱、瘀血阻滞等多种原因,使胃络受损,胃失和降所致。呕血的常见病种有胃瘅、胃疡、胃癌、鼓胀、肝癌、血溢病、疫斑热、肾衰等等。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呕血为常见临床急症之一,大量呕血可导致血脱,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对导致呕血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呕血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应注意与咳血(血来自呼吸道,随咳嗽而出,兼挟有泡沫)、咯血(血来自咽喉)、鼻衄齿衄及拔牙、咽喉部手术后吞下的血液再呕出相鉴别。
2.呕血量多常致血脱,且有的呕血之前便有面色苍白、心悸头晕、冷汗、昏厥等症,应注意及时发现和抢救。
3.根据呕血的伴随症状或诱因而考虑病种,如:
(1)呕血而伴胃脘痛发热者,多为胃瘅等病。
(2)呕血、发热而无胃脘痛者,多属全身性温热病所致,如疫斑热、肝瘟等。
(3)胃疡常于呕血后疼痛反而缓解。
(4)大量呕血因进食粗糙食物。负重用力等所致者,多见于鼓胀等病之血管破裂。
(5)年龄较大而反复小量呕血者,应考虑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的可能。
(6)服用某些药物后,亦可损伤胃络而出血。
(7)血溢病在呕血同时,往往尚有其他部位的难止性出血。
(8)腹部内伤见呕血者,有明显的腹部外伤史。
4.除体格检查和作血、粪常规、大便隐血试验检查外,有条件时作纤维内窥镜检查,以寻找出血部位,必要时并行止血措施。胃肠x线钡剂检查虽有可能发现病位,但一般宜在出血停止后10~14天进行,以免诱发再次出血。
5.必要时作肝功能、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及胆、胰、肝、脾B超等检查,以助明确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胃热炽盛证: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量多、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胃泄火、凉血止血。泻心汤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嘈杂泛酸,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泻肝清胃、凉血止血。丹栀逍遥散龙胆草、蒲黄等。
3.湿热中阻证:吐血,胸闷泛恶,身热不扬,头身困重,不欲饮食,大便秘结或溏,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清热化湿、和络止血。枳实导滞丸合四生丸加减。
4.血热动血证:吐血量多色鲜红,身热不退,甚则头胀目赤,面红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滑数。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味。
5.瘀阻胃络证:吐血色暗红,或夹有食物残渣,胃脘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胁下有痞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暗紫或边有瘀斑、瘀点,脉涩。活血化瘀、和络止血。膈下逐瘀汤加减。
6.气不摄血证: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胃脘隐痛喜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弱。补脾摄血,归脾汤加减。
7.脾胃虚寒证:吐血色暗,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温补脾胃。黄土汤加减。
8.气血虚脱证:吐血量多,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四肢厥冷,汗出身凉,脉微欲绝。气固脱。独参汤加味。
9.阴虚火旺证:吐血色红或暗,胃脘灼痛,入夜为甚,手足心热,潮热颧红,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玉女煎加味。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症处理:
1.急救处理:大量吐血不止者,可用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对羟基苄胺。止
血环酸等,进行静脉滴注、缓推或肌肉注射。
2.单方验方:
(1)云南白药1克,3次/日。
(2)三七粉3克,3次/日。
(3)十灰散10克,3次/日。
(4)大黄醇提片(粉)3克,3次/日。
(5)紫地合剂(紫珠草、地稔草等)50m1,4次/日。
(6)乌及散6克,2~3次/日,并可加入云南白药0.5克,吞服。
3.针灸疗法:针刺取穴常用中脘、内关、合谷、足三里、虚里等。
4.常用止血中药:三七、节、小蓟地榆、棕榈炭、紫珠、白茅根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