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肝郁胃热乳房结块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肝郁胃热乳房结块

  
疾病名称(英文) breast agglomeration caused by liver gloomy and stomach heat
拚音 GANYUWEIRERUFANGJIKUI
别名 西医:急性乳腺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由肝郁胃热,乳汁蓄积所致。多见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女为多见。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由肝郁胃热,乳汁蓄积所致。多见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女为多见。亦可见于断乳不当,乳汁壅滞不通者。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乳房肿痛发胀,乳汁分泌不畅,乳房内出现边界不明显的结块,皮色微红或不红,伴有恶寒发烧,或头痛,胸闷不舒,舌苔簿白或微黄,脉象浮数等全身症状。2~3日后,肿块增大,焮红疼痛,并有持续跳痛或如鸡啄样痛,患侧腋窝淋巴结
肿痛,壮热不退,苔黄腻,脉弦滑带数,则已有化脓趋势。若肿势局限,10日左右中央变软,按之波动,为内脓已成。溃后脓出,一般热退肿消痛减。脓净逐渐愈合;若溃后肿痛不减,身热不退,为脓液波及其它乳络,而成传囊之变。若有乳汁从疮口中流出,久不收敛,则已形成乳漏。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疏肝清热,和营通络。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全瓜蒌10克、牛蒡子10克、花粉12克、生栀子9克、黄芩9克、陈皮10克、连翘10克、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青皮10克、柴胡9克、皂角刺6克、生甘草9克。上方药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200毫升、微温、分2次服。
2.加减变化:发热恶寒,寒重于热,加苏梗10克,热重于寒,加薄荷梗6克。初起局部皮色不红,身热不甚者,去黄芩,生栀子;无表证去牛蒡子;口不渴,去天花粉;恶漏未尽,去黄芩、生栀子,加当归尾、益母草;肿痛较甚,加乳香没药各6克、赤芍10克;乳汁分泌不畅,重者加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轻者加漏芦10克、丝瓜络12克、路路通12克;回乳加焦山楂10克、焦二芽各30克。
(二)外敷药物:
本证的关键为乳汁蓄积,乳络不通,从而乳房结块,以致酿脓成腐。采用药物外敷,配合方药内服,初起可使乳络通畅而结块散;脓成可使其局限,移深出浅;溃后有利引脓排出、腐脱而新生。
1.初期:箍毒通络消肿。
(1)鲜草药:选蒲公英、过路黄、垂盆草等其中之一,洗净,或仙人掌加入食盐少许,捣烂外敷。干则以药汁润之,每日换药1~2次。
(2)芒硝外敷:取芒硝20克,或生大黄、芒硝等份,研末,溶解于1000毫升开水中,以厚纱布或药棉蘸药液,热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如用于回奶,将芒硝研末,适量平匀地摊于两块厚层纱布敷料中,四周用胶布粘封,外敷两侧整个乳房,适当加压包扎。
(3)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成软膏,或玉露膏、冲和膏以醋调成软膏敷贴。每日1次。以上外敷法,均应将乳头露出,以免堵塞乳孔,影响排乳。
2.溃后:以药线引流,外盖黄连膏,提脓去腐生肌。
(三)气功疗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者用拇指或中指轻揉膻中、乳根、中府、肝俞、胃俞,然后用平掌或劳宫穴对准肿块连续震颤发动5~10分钟,震颤发动3~5分钟,再以平掌式离肿块10~30厘米,行推拉手法,发动3~5分钟。用引法顺胃经向下肢导引经气,最后用拇、食、中三指在肿块上方向乳头轻轻挤捏,使瘀积之乳汁排出。每天1次。适于早期乳汁蓄积之乳
(四)疏通乳窍法:
凡奶头乳孔堵塞,可在常规消毒下,取经消毒之猪棕,看准乳孔轻轻插入约3~4厘米,并配合挤揉奶头以疏通乳孔。
(五)塞鼻疗法:
10%芫花根浸出液,浸棉球塞于鼻腔,每次15~30分钟,1日1次。适用于本证初期乳汁瘀积成块者。
(六)手术切排:
常规消毒,选脓腔最低位,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小切口,切开引流,切口不得超过乳晕,以免切断乳管,形成乳漏。
(七)饮食疗法
1.产后哺乳期应加强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于营养之食品,如蛋类、瘦肉、鱼、鸡等。
2.为减少乳汁的分泌,在增强营养的同时应控制汤水的摄入。食鸡、蛋、肉、鱼等不宜作汤。忌食发物,如猪蹄膀,黄花菜等发奶之品。
施治要点:
(一)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郁则滞,胃热则壅,致使乳汁蓄积,乳房结块,而成乳痈之证。故疏肝清热和营通络为本证治疗大法。
(二)初起有表证宜解表,但不可过用发散。寒重选加苏梗,热重选加薄荷梗,寓理气于解表之中。虽身大热,亦切忌苦寒凉遏,免致乳络凝滞,结块不化。
(三)肝气郁结乳中肿块坚碍不消,治宜疏肝理气,但不可过用辛温香燥之品以耗气。
(四)胃热壅滞乳房红肿热痛,治宜清胃。虽有口干便结,只可以大剂瓜蒌等润肠散结,不可滥用硝黄峻下以伤其正。
(五)乳汁瘀积宜通,内服药物,配合药物外敷、针灸推拿等法,和营通络,乳汁通畅,瘀肿自可消散。不可过早服用山楂、二芽目回乳,致肿块不散。早期以期乳汁畅通,方可免受成脓溃破之苦。
(六)脓成宜佐以透托或辅以切排,务使引流通畅,以防传囊之变。
(七)本证属阳、热、实证,一般情况下不必用滋补之剂。溃后如无明显虚象,也毋需进补。若产后虚人患此,或溃后脓液大泄,气血不足,久不收口,可投平补之剂,切忌辛热温补如熟地肉桂附之类。
中药
针灸 1.体针:取穴:肩并、曲池、尺泽。每日针1次,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
2.针刺涌泉法:取卧位,针双侧涌泉穴。速刺,得气后,鸡啄法强刺激,留针10分钟。同时可于针后立即用双手挤乳,乳汁即可涌出。
3.针刺推捏法:取穴:膻中,3~5分,内关(患侧)5~7分。得气后留针5分钟,同时配合推捏健侧腋窝2次,患者感到痠胀即可。
4.背部针刺放血疗法:于背部第7颈椎以下,12胸椎以上部位,寻找稀疏散在,
大小约0.5毫米,不高出皮肤表面,色鲜红,指压不退色的红疹。皮疹局部常规消毒,然后逐个用针刺之,并用手挤压出血少许。
5.腕踝针:取患侧上2区(患乳同侧上肢掌侧腕横纹正中上二横指处)为刺激点。
取坐位,患侧胶仰伸,常规消毒后,以1.5寸针与皮肤呈30度角刺入皮后将针放平,针尖向肘方向直线沿皮下进针约1.4寸,用胶布贴盖针柄固定在皮肤上,留针l~3小时。
6.灸膻中拨天宗法:仰卧在膻中穴作隔蒜灸5~7壮,以局部潮红即可。于患者背后取天宗穴,以左手固定肩部,用右手拇指指尖作分筋推压拨动,手法稍重,使局部酸痛,来回拨动6~7下为1次。反复拨动3~5次。
7.火针排脓法:适用于脓肿形成,用于决脓引流。必要时再插入药线引流去腐。
推拿按摩 推膻中穴24次,拿肩并穴9次,拿背肿筋(双)各3次,摩乳根穴至乳头18次、敷阿是硬结5分钟,用五指头向乳头方向梳乳部60次,用木梳背从硬结方向梳向乳头60次。手法推拿排乳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患乳,术者在病人患乳上涂抹少许滑石粉或润滑油,后用双手五指末节在患乳四周从乳房根部轻轻向乳头方向直线滑摩数次,引起病人的泌乳反射,然后术者用左手拇、食指成“八”字形分开,将患乳托在左手掌上,用右手拇、食指上下或左右相对,放在乳晕缘部,作上下或左右起落按摩动作。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按摩,速度1~2次/秒钟。使瘀积的乳汁频频不断地从乳头的输乳孔溢出,或呈线状喷射而出,直至乳中的积乳排空为止。以上均适于本证乳汁蓄积,乳痈早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哺乳期应指导哺乳妇合理哺乳,防止乳汁瘀积。定时哺乳,保持乳计排出通畅。每次哺乳时,要使乳汁尽量排空。
2.注意婴儿口腔清洁,不可让婴儿含乳睡觉。
3.初期在积极采取内外治法的同时,应忍痛让婴儿吮吸,以帮助瘀乳排出。
4.如乳头破碎,不宜直接吮吸,宜用吸奶器拨出后喂育婴儿,或取带有小玻璃罩的橡皮乳头罩在乳头上间接吮吸。哺乳后用温开水洗净拭干,乳头破碎处抹上黄连膏,再次哺乳时用温开水擦洗掉,以利乳头康复。
5.宜用绷带或胸罩将患乳托起,以减轻疼痛。
6.溃后脓腐脱净,疮口漏出乳汁时,可用加棉法加压包扎。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