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泪道狭窄与阻塞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泪道狭窄与阻塞

  
疾病名称(英文) straitness and obstruction of lacrimal passage
拚音 LEIDAOXIAZHAIYUZUSAI
别名 中医:冷泪,无时冷泪,迎风冷泪,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眼附属器官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由于各种病变如炎症性肿胀或组织增生,肿瘤的压迫或阻塞,瘢痕粘连,异物梗阻等,使泪液不能导流入鼻腔,而致泪溢,泪道冲洗虽可以流至咽、鼻部、但量少,而且有大量冲洗液自点返流,为泪道狭窄。如果冲洗完全不能流至咽、鼻部为泪道阻塞。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引起泪道阻塞的原因,按发生的频度来划分:炎症最多,外伤次之,肿瘤较少,先天性泪道狭窄或闭锁更少见。泪道阻塞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形成与肝肾关系密切,凡肝血不足,泪窍不密;或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不能约束其液而发本病,此外椒疮邪毒侵入泪窍,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辨证多属虚寒,临床上应先区分迎风流泪与无时泪下,一般说来,迎风流泪多属窍虚招致外邪侵袭,证较轻;无时泪下,多为脏腑自虚,不能约束,证较重。
1.肝血不足,复感外邪
证候:患眼无赤痛,迎风流泪,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淡,脉细。
辨析:①辨证:以迎风流泪,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血不足,泪窍不密,遇风则邪引冷泪而出,故迎风流泪;肝血不足,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淡;肝血不足则脉细。
2.气血不足,收摄失司
证候:患眼不红不痛,泪下频频。泪水清冷稀薄,面色无华,神疲体倦,舌淡,脉细弱无力。辨析:①辨证:以冷泪频流,泪水清稀,舌淡,脉弱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脏腑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收摄其液,故流泪频频,脏虚无火,则泪液清冷稀薄,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舌淡。神疲体倦,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3.肝肾两虚,约束无权
证候:年老体虚,眼泪常流,拭之又生,清冷稀薄,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
辨析:①辨证,以年老体弱,眼泪常流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年老体弱,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故冷、目常流,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不能上荣,故头昏耳鸣。肾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精血不足,故脉细弱。
西医诊断标准 1.溢泪史。
2.泪道冲洗逆流。
3.泪道碘油造影可明确阻塞部位。
4.泪小点缺如、闭塞、狭窄。
5.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返流,探针不通。
6.泪总管阻塞,从下泪点注入冲洗液,而从上泪点溢出。
7.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冲洗液注入后,混合泪囊内粘液及脓性物从泪小点溢出。
具备第1~3项兼4~7项之一均可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泪点狭窄或阻塞:可是先天性的,也可由于创伤、烧伤或炎症后瘢痕组织形成所致。长期滴用某些药物如强缩瞳剂、疱疹净、肾上腺素也可引起。主要症状是泪溢,单纯的泪点本身阻塞诊断容易明确,但其以下部位是否通畅却需从结膜囊内侧注射液体入泪囊,液体能进入鼻腔则下泪道通畅。 2.泪小管阻塞或狭窄:即上泪道阻塞,很常见,通常发生在泪小管内侧段进入泪囊或泪总管处。原因可能为先天畸形,泪小管粘膜肿胀,或炎症后瘢痕形成,创伤,包括不适当的探通,结石或异物,泪小管周围炎症引起瘢痕等。长期使用糠甲碘也可引起。泪道冲洗,冲洗液自泪小管本身返流,(如果冲洗液自上泪点反流,说明泪总管或以下阻塞)。泪道探通术探针在泪小管内受阻不得前进,碰不到泪囊窝骨壁。x线造影可确诊。 3.泪囊及鼻泪管阻塞:最常发生在泪囊与鼻泪管连接部位,其原因有先天畸形,外伤,泪囊炎或泪囊周围肿瘤,异物。骨鼻泪管阻塞。泪道冲洗液中有时有粘液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探通试验上泪道通畅,下泪道探针受阻。
发病
病史 有溢泪史。
症状
体征 泪小点缺如、闭塞、狭窄。
体检 1.泪道冲洗逆流。 2.泪道碘油造影可明确阻塞部位。 3.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返流,探针不通。 4.泪总管阻塞,从下泪点注入冲洗液,而从上泪点溢出。 5.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冲洗液注入后,混合泪囊内粘液及脓性物从泪小点溢出。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泪小管炎:泪小管炎为泪小管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泪溢,内眦部睑缘及结膜充血,泪点鼓起,压迫泪小管时,常有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它是内眼手术后感染的可能来源,应引起重视。单纯泪小管阻塞则无分泌物回流。
2.慢性泪囊炎:泪囊炎常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的储留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症状是泪溢,挤压泪囊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分泌物中有大量致病菌,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应引起注意。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
2.好转:泪道冲洗较通畅,溢泪减轻。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炎症早期,估计阻塞是由粘膜肿胀所引起,则可先试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素溶液进行冲洗,可望奏效,但如泪道已有器质性梗阻时,药物治疗往往无效,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
2.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泪小点和泪小管的复通手术;二是泪囊及鼻泪管的手术。泪小点和泪小管的口径都很小,故手术难度大。常用的复通手术有:泪小点扩张术,泪小管切开术,或泪小管部分切除合并成形术,泪小管再造术,单纯泪管探通术等效果多不可靠,因此目前多采用探通加尼龙线置人或插管术,亦有用直接切除病变泪小管,施行泪囊结膜吻合术者,或静脉移植行结膜囊泪囊造口术。另外也有作结膜上颌窦造口术以解除泪溢,治疗泪囊及泪囊下端阻塞,除了探通插管术,结膜泪囊鼻腔造口术外,主要采用泪囊摘除术和泪囊鼻腔吻合术。
(1)泪小点扩张术:单纯的泪小点狭窄或不全闭塞者,可试用。
(2)泪小管切开术:泪小点完全阻塞而泪小管仍保持通畅者,可试行泪小管切开术。泪小管部分阻塞者可行阻塞的切除合并成形术,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整复吻合术。
(3)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多用于诊断,以探明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但有时也用于治疗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较轻、病程较短的病例。目前多用探通后留置尼龙线或插管的方法。通常将尼龙线或插管留置在泪道内3周~1月,待外生上皮将创面覆盖后再取出,隔日冲洗一次,冲洗液可加抗生素和激素,以减轻术后反应,提高手术效果。
(4)泪囊结膜囊直接吻合术:当泪小管完全粘连不适宜作探通,且估计切开或泪小管成形也无法凑效者。如泪囊,鼻泪管下端仍然通畅。如果泪囊正常而鼻泪管有阻塞可作结膜泪囊鼻腔造口术。
(5)泪囊摘除术及泪囊鼻腔吻合术见“慢性泪囊炎”部分。
中医治疗 本病多虚寒证,治疗上以温补为主,同时应注意内外治结合,以提高疗效。
(一)辨证选方
1.肝血不足,外感风邪
治法:补养肝血,兼祛风邪。
方药:止泪补肝散(《银海精微》)加减。熟地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蒺6g,木贼6g,防风6g,夏枯草6g,蕤仁肉10g,甘草3g。
2.气血不足,收摄失司
治法:益气养血,收摄止泪。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当归15g,川芎9g,白芍12g,熟地15g,党参15g,黄芩12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6g。若迎风冷泪加防风、白芷;冬月泪多,畏寒肢冷力,细辛桂枝
3.肝肾两虚,约束无权
治法:养肝益肾,固摄敛泪。
方药: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减;熟地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5g,山药15g,茯苓10g,菟丝子10g,菊花10g,当归10g。若精血不足加胎盘粉10g,阿胶10g。
(二)其他疗法
1.点眼疗法:有以下两种。
(1)收泪散:煅甘石9g(水飞),海螵蛸1.5g,煅龙骨1g,荸荠粉3g,硼砂1.5g,蕤仁2g(去油),梅片1g。共为细未,点眼。
(2)鲫鱼胆7个,人乳一小杯,和匀置饭上蒸2次,点之自愈。
2.(口畜)鼻法:选用麝香粉少许,香附子、川椒苍术各等分,共研细未,令病人噙水一口,将药(口畜)于鼻内。
中药
针灸 针刺疗法:取同侧睛明穴,进行5~8分钟,轻度捻转,以出现酸麻胀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如冬月泪液较多,可将针用火烧热,待温后再针。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为泪小点、泪道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溢泪,在治疗上要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内治外治结合,对泪小点狭窄所致者,则应作泪道扩张,扩张后要定期冲洗泪道,并注入少许2%甲基纤维素液(内含0.25%氯霉素可的松液),同时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对于轻度泪道狭窄或无明显狭窄、阻塞而泪溢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方。如迎风泪出,目昏,脉细者,选用止泪补肝散;对无时泪下,泪流频频,面白体倦,脉弱者,选用八珍汤,对年老体弱,无时泪下,眼泪常流者,选用左归饮。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儒门事亲》曰:“夫风冲位下者,俗呼冷泪者是也。”《银海精微》曰:“若迎风而泪出汪汪,冬日多,夏日少,拭之即还生,又不分四季皆有,此冷泪也。”又曰:“迎风洒泪者,何也?曰肝之虚也。”《诸病源候论》曰:“目为肝之外候,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证治准绳》曰:“迎风冷泪症,不论何时何风,见者冷泪交流。”“无时冷泪症,目不赤不痛,若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从不同方面阐明了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病因、病机。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