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断肢和断指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断肢和断指

  
疾病名称(英文) severed extremity and severed finger
拚音 DUANZHIHEDUANZHI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创伤,四肢外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肢体因外伤或手术造成完全或不完全断离,必须吻合动脉才能存活的,称为断肢。用手术方法将断肢重新接回原位称断肢再植或肢体再植。断肢经更换位置再植者,称为肢体移位再植。用手术方法将肢体断离,然后移植于另一部位者,称肢体移植。 断肢完全离体,无任何组织或只有极少量损伤的组织与主体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将这部分组织切断者,称肢体完全断离。伤肢的断面有骨折或脱位,残留相连的软组织少于该断面总量的四分之一,主要血管断裂或血栓形成,肢体的远侧部分无血液循环或严重缺血,不接血管将引起肢体坏死者,称肢体不全断离。 从掌指关节远侧离断,称为断指。但由于其解剖的特殊,即使仅有部分皮肤相连,不接血管往往亦能存活。故损伤指的断面只有肌腱相连,残留的皮肤不超过周径的八分之一,其余组织包括血管均断裂,断指的远侧部分无血液循环或严重缺血,不接血管将引起手指坏死者,称为不全断指。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切割性断离:主要由冲床、铣床、切纸机、利刀、玻璃等锐器造成。这类损伤多见于上肢。 (2)辗轧性断离:多由火车轮、汽车轮或机器齿轮等钝器所伤。 (3)挤压性断离:这是由笨重的机器、石块、铁块或其他重物挤压所致。 (4)撕裂性断离:肢体被连续转动的机器损伤可致成撕裂性断离。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断肢的类型有以下四种
(1)切割性断离:这类损伤多见于上肢。断离肢体的骨骼、神经、血管、肌肉、皮肤等各部分组织均在同一平面切断,邻近断面的组织损伤较轻,再植的成功率较高。
(2)辗轧性断离:辗轧伤大多致成完全性截肢,但可能仍有一圈皮肤似乎仍相连,实际上已被轧得很薄。在清创时,这一部分失去活力的组织必须予以切除。
(3)挤压性断离:断离的平面不规则,组织损伤严重,常有大量异物挤入断面与组织间隙中,不易去净。
(4)撕裂性断离:肢体被连续转动的机器损伤可致成撕裂性断离。断面很不规则,皮肤有严重撕脱。肌肉往往在肌腱与肌腹交界处被撕断。再植手术时,如果应用抗凝药物,则会引起广泛的溶血和血肿形成。撕裂性肢体断离,在断离血管的远近段,往往有严重的血管痉挛,给血液循环的重建带来一定困难。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再植肢体解脱的指征 (1)肢体再植后,因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者,虽经努力,肢体已出现变性坏死征象而无法挽救者,应解脱。 (2)因缺血时间过长,肌肉等组织广泛坏此、液化,骨、神经等重要组织暴露,创面难以愈合,即使经长期换药和多次手术,创而有可能愈合,但功能也难以恢复。虽然肢体尚有可能存活,亦可考虑解脱。 (3)肢体再植处发生感染,组织坏死液化,吻合的血管浸泡在脓液中,导致血管壁坏死、破裂出血。 (4)再植肢体严重感染,虽经积极治疗,仍不能控制,引起败血症或中毒性心肌炎而危及患者生命者,应解脱。 (5)再植肢体因缺血时间长,或受严重挤压伤,再植肢体血运差或肌肉广泛坏死,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者,应解脱。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断肢的急救处理
(1)现场急救:如肢体被机器卷入,应立即停止机器运转,把机器拆开,将伤员搬运下来,即不可用倒转机器的方法移出伤员。对于失去肢体的残端,应多放清洁的敷料加压包扎。由于血管完全断离收缩,一般不会有持续的大出血,最好不用止血带。如必须应用者,应每小时放松1次。松时,用手指压住近心侧的动脉主干,以减少出血。对于大部断离的肢体,在运送前应用夹板固定伤肢,以免在转运时加重损伤。完全断离的肢体,必要时应及时保存于低温环境中。一般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好断肢,外加塑料袋或橡皮布包裹,周围放置冰袋或碎冰块,以减慢组织的代谢变性和防止细菌的繁殖。同时注意切勿使冰水侵入断肢的创面或血管腔,或使断肢因过冷甚至结冰。断离的肢体切不可放入低渗、高渗或凝固性液体及消毒液中。
(2)运送: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连同断离的肢体转送有条件进行再植的医院。如患者发生严重休克或内脏损伤,应首先及时处理或立即送就近医院进行抢救。转送时,应尽可能选用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转送前,还应与有关的医疗单位联系,以便作好必要的准备,有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
2、断肢再植的适应证
按照日前的认识,再植手术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①患者全身情况许可,能接受再植手术。②断离肢体要有一定的完整性。③再植有一定的时限。一般在室温20℃情况下,完全缺血6-10h后,断离肢体的各种组织,将先后发生不可回逆的变性,即使血循环恢复,肢体仍不免坏死。但在寒冷的季节,断离肢体组织的变性较慢,即使再植时限超过6h,只要经过良好急救处理和再植手术,仍可获得存活。在组织还没有死亡之前给于冷藏、高压氧等措施,可延长再植的时限。临床上缺血36h的肢体也已再植成功。④再植肢体有恢复一定功能的可能,如果接上去的肢体对功能不利,就不应再植。如小腿被辗碎,只能将足接在股骨下端,虽有可能接活,反而给装配假肢带来困难。断离肢体主要神经遭到广泛损伤,目前又缺乏有效的修复方法,即使再植肢体存活后,也没有功能。
3、断肢再植技术的要点
(1)清创术:为节约时间,清创术一般应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处理近侧肢体的残端;另一组处理断离的肢体。两组医生在清创的过程中应将创面各部分组织的创伤情况、切除长度及时互通情况以利再植手术的进一步设计与施行。大部断离的肢体,虽然相连接的软组织并不很多,亦应注意保留。只要是健康的组织,绝不能随意切断。如需了解断离肢体内血管床的损伤情况,可用肝素盐水自主要动脉断口处注入。若冲洗时阻力大,静脉流出的液体不多;或冲洗的液体可从破裂处漏出,引起局部组织明显膨胀或弥漫性肿胀,则提示血管可能有阻塞或破裂。
(2)骨骼固定:骨骼支架的修复是再植手术的第一步。根据软组织的对合情况,将骨端切除一部分,一般在缩短骨端后均采取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要简便迅速,确切稳固,便利愈合。
(3)血液循环的重建:血管的检查和清创:吻合小血管前,应对主要血管情况作进一步的详细检查。血管损伤的标志是血管壁中有血肿存在;内膜粗糙、破裂,有血栓紧紧粘附,或与管壁分离,注入液体时血管壁层出现膨胀等。在切除损伤的血管后,应在手术显微镜下仔细检查血管断口和管腔口的内膜是否光滑完整。如有内膜损伤情况,则应继续切除一段,直至内膜光滑完整为止。断肢再植的血管吻合应使动脉血液供应和静脉血回流保持平衡,如两者之间失去平衡,会导致肢体血循环障碍,影响再植肢体的存活。
(4)肌肉与肌腱的缝合:早期修复有利于主动进行肢体各关节的锻炼,尽早恢复肢体功能,还有利于骨折愈合。如果发现支配某肌肉的神经有损伤,而且估计以后无法修复者,应考虑将该肌肉切除。这样可以减少筋膜间隙内的组织,从而减轻手术后的肿胀。功能较不重要的肌肉可不予缝合。对于肢体挫伤严重,断肢缺血时间较长,或有血管被深筋膜的边缘压迫可能时,应沿肢体纵轴切开深筋膜。
(5)神经修复:在断肢再植中,早期神经修复,一方面显露较清楚;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于骨骼的缩短,使神经断端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良好对合,对于神经的改道也较晚期方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神经修复应争取尽可能在再植手术时一次完成。
(6)皮肤覆盖:应争取一期闭合伤口。整齐切割伤,皮肤的缝合口常环绕肢体一圈,宜常规作几个与原伤口成60”角的斜形小切口,作“Z”字形整形缝合,以预防后期的环状癫痕挛缩。有皮肤缺损者,需用断层皮片移植来覆盖创面。
4、断指再植技术的要点
(1)清创术:在切除失去生活力组织的同时,要细心分离并准确标记回缩在皮F组织中的动、静脉以备缝接。
(2)骨支架的修复:一般应用直径lmm的不锈钢针作髓腔内固定或交叉固定。经过关节的断离,作功能位关节融合术。骨固定后,应将骨膜和两侧屈肌健鞘附着
处的组织对合并缝合。这样可防止骨端的扭转并有助于骨折愈合。
(3)肌腱的缝合:指伸肌腱均做一期缝合。近节断离时,应同时缝合伸肌的中央部和侧腱束;在中节缝合侧腱束的延伸部。以前对指屈肌腱一般不做早期修复,只缝合其腱鞘,待骨折愈合后再行游离肌腱移植。近年来,也采用一期缝合。将清创时在肌腱断端所留缝线拉拢,使肌键良好对合予以结扎即可。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再次手术,并能进行早期锻炼,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对于断离平面位于指浅屈肌位附着处的远侧者,则可将指深屈肌腱的远端做肌腱固定术。
(4)血液循环的重建:缝接血管前,应一次静脉注射肝素每公斤体重 lmg,以防止在缝接小血管时,因暂时阻断血流而引起小血管的血栓形成。但在应用肝素前,必须排除内脏损伤、严重肝脏疾病和血液病等情况,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手指血管的清创和缝合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放大倍数宜在10倍左右。
(5)神经的缝合: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只需缝合掌侧指神经的外膜2—3针即可。
(6)皮肤的缝合:要求做到准确的对合,不宜缝得过紧过密,以避免血管受压迫。为防止日后发生环状瘢痕挛缩,可进行“Z”形皮瓣换位缝合。对于指侧纵行延伸切口,只要缝接的动脉不暴露,可以不予缝合。缺皮创面应用皮片覆盖。
5、 断肢(指)再植的术后处理
应注意观察全身和局部血循环情况;合理应用抗痉和抗凝药物;预防和治疗再植
肢体的肿胀和术后感染均至属重要。
(1)全身情况的观察和处理:肢体断离可以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即使单纯肢体断离,也足以引起全身性的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后对患者全身情况的观察是极其重要的。①血容量不足:断肢再植患者的失血量,因断离的平面与性质而异。平面越高,失血量也愈多。根据统计资料,肢体完全或大部断离的患者,在再植手术当天的输血量,大腿断离平均需7 500ml,小腿断离平均需4500ml,足踝部断离平均需2 040ml,上臂断离最少约需1500ml,最多者达10 800ml,平均为4 000ml。前臂断离平均需3 300ml,手腕与手掌部断离平均需2 100ml。所以可根据断离平面作初步估计,输入全血。并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与血压情况,保持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以上。如有下降应判明原因,如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输血。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对严重创伤并发休克时的血容量估计有重要意义。正常中心静脉压为1.47kPa(10—15cmH2O),严重创伤与失血的患者,其中心静脉压可降至零。输血后,中心静脉压即回升。临床上可按需要重复测定,作为调节输血补液速度的依据。此外,血浆比重的测定,周围血象的检查以及应用放射性核素32P或s1Cr标记的红细胞来测定血容量也都有一定价值。②急性肾功能衰竭:高位的断肢如肩部、上臂或大腿断离的患者,创伤严重,容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引起断肢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有低血压、肢体的挤压伤、肢体的缺血时间长、清创术不彻底、肢体并发感染、血管收缩性升压药物的应用等,如处理不当,就可能很快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时,尿量显著减少,日排出量多在400ml以下,即每小时少于15ml。少数患者尿量虽不减少,但尿比重固定于1010,血尿素氮迅速上升,肌酐可上升至442—1768
μmol/L(5—20mg/dl),称无尿、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有代谢产物积聚,产生明显的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预防措施为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休克。肢体断离的平面较高。血循环中断时间较长者,再植后应行预防性深筋膜切开减压。避免或减少对肾脏有害药物的应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当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应立即限制水分,控制高钾血症,解除酸中毒和氮质血症。此外应特别注意控制创面感染和防止毒素吸收。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自限性,通过处理,若能安全度过10—Zld,即可自愈。③脂肪栓塞:较少见,
但可很严重。一般发生于多发性的损伤或长骨骨折的患者。其严重性根据脂肪栓塞的量而不同,较多见的是不出现症状的轻度或中度肺部脂肪栓塞。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三类:l)暴发型,出现局部或全身抽搐,逐渐转人昏迷,常在术后24—48h内死亡。诊断比较困难,易被误认为脑损伤或不可逆性休克所致。2)标准型,典型症状为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嗜睡、烦躁、瞻妄,最后昏迷,并可有去大脑样强直等神经征群。伤后2—3d,胸前、腋下、颈基部等皮肤较薄处皮内可出现淤点。该处如作病理切片,可见有脂肪栓塞。结膜下、眼底与口咽部粘膜均可能有出血点,有被误诊为败血症。3)不全型,脂肪栓塞量少,症状轻微或不典型,所以临床上不易发现,常被认为是血肿吸收所引起的反应。除临床表现外,尿中可出现游离脂肪;痰中可检得直径大于10-12μm的脂肪球;血内亦可检得游离脂肪滴,且血浆脂酶含量增加。胸部摄片可有下雪状阴影。脑电图亦可有异常表现。创伤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搬运,及时给氧和抗休克治疗,是预防脂肪栓塞的有效措施。忠者对用右旋糖酐40和肝素等治疗。
(2)局部血循环的观察:肢体再植后,应严密观察,以便及早发现血循环障碍,并找出原因,迅速解决。如不能及时发现变化,则几小时的拖延,可能形成不可挽回的血循环危象和组织变性。因此再植后应有特别护理,细致观察,及时处理。再植后血循环正常的肢体,皮肤和指甲颜色红润,皱纹明显,指腹丰满。肢体抬高5-10min后放平,应在45-60s内变红。用手指压迫皮肤或指甲,颜色即变苍白,移去手指2-3s内即转为粉红,表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肢体皮肤温度在室温20℃的环境中,常较健肢对称点的温度高1-2℃。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可明显触及。针刺指端或在指侧作5-10mm的皮肤小切口,应有鲜红的血液不断自行流出。血液循环障碍时,皮肤与指甲变苍白、指腹塌陷、皮肤皱纹加深,抬高肢体时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脉搏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下降指端针刺或切口渗血减少或不出血,表示动脉受阻。若皮肤与指甲发紫,指腹膨胀发硬,皮肤皱纹不明显或消失,抬高肢体不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脉搏存在,皮肤温度下降,针刺指端渗血较多,色紫黑,则表示静脉受阻。
(3)抗痉药物的应用:血管痉挛在肢体再植手术中和手术后并不少见,尤其是断指再植,因为血管细容易发生痉挛,使管腔闭塞。解除痉挛的方法包括补足血容量,局部加温,痉挛血管的液压扩张,颈交感神经节的封闭,臂丛阻滞以及应用抗痉药物等。抗痉药物种类很多,主要有交感神经解痉药与平滑肌放松药两大类。前者如罂粟碱、普鲁卞因、氯丙嗪等;后者有烟酸肌醇酯、妥拉唑林烟草酸、毛冬青等。局部应用则以6%硫酸镁效果较为明显。
(4)抗凝药物的应用: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的进一步开展,缝合直径1mm左右小血管的通畅率已接近100%。因此,在断指再植手术中,一般已不再应用抗凝治疗,只在缝合小血管前给予静脉注射肝素1次。除非个别静脉挫伤严重,或静脉回流不足需作指端切开滴血引流以维持血液循环者,才给于全身肝素化。
(5)再植肢体肿胀的预防与治疗:断肢再植后,再植肢体可能发生进行性肿胀。如肢体肿胀不断增加,会首先压迫毛细血管与静脉,引起组织缺氧。静脉回流受阻,更促使肿胀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再植肢体组织间隙的压力增高至与动脉压相等时,则动脉血不能再灌流组织,严重影响肢体的存活。所以,手术后应密切注意肿胀的发展,针对原因作相应的处理。
6、肢体的移位再植
两个或两个以上肢体完全断离,如不能原位再植,可将较完整的断肢改植于另一残端上,称肢体的移位再植。移位再植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断离的两个以上的肢体性质相似,由于损伤较重,不能做原位再植,如不予移位,则两个或两个以上肢体都失去再植条件,而移位后,至少有一个肢体可恢复不同程度的功能者。
(1)手指的移位再植
拇指功能重要,如条件许可,应利用其他断指作移位再植,可以免除以后的拇指再造手术。如果一侧拇指粉碎,无法再植,另一侧上肢严重辗伤,或因无法修复的神经损伤而失去再植条件,但拇指或其他手指完好,可取其拇指或其他手指移植于另一侧。至于除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的多个断离,也可利用移位再植,尽可能重建示指和中指。
(2)下肢的移位再植
双下肢同时断离,如损伤严重,无法行原位再植,或需缩短过多,致再植后会严重降低身高者,可根据损伤情况,将较完整的断肚移位再植在较长而能发挥较好功能的残端上,另一侧则装配义肢。
(3)上肢的移位再植
上肢移位再植的条件与下肢相似,但肢体短缩对于上肢的重要性不如下肢,而神经和肌肉是否能很好修复却是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7、肢体段截再植
将原来因生有肿瘤需行截肢或广泛破坏的一段肢体截除,再将远侧未受侵犯的肢体再植于近侧端,从而既切除了病变,又保留了有功能的肢体,称肢体段截再植。
(1)肢体段截再植的条件
①病变位于上肢,因上肢功能重要,假肢功能差,肢体缩短时功能影响不大。而下肢如缩短较多,则功能还不如假肢,故一般不用于下肢。②某些病例不能用一般的广泛切除来达到根治目的,而需截肢的上肢骨或软组织肿瘤。③肢体软组织环形破坏,瘢痕形成,皮肤、神经、血管、肌肉、肌腱以及骨等组织缺损或广泛粘连,远侧肢体无功能且难以修复者。④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有完好的远侧肢体可供再植,且估计能恢复一定功能者。
(2)手术指征
①原来需行截肢的、上肢恶性程度较低的骨肿瘤,如软骨肉瘤、巨细胞瘤Ⅲ级或病理虽为Ⅱ级,但肿瘤已穿破骨皮质而广泛浸润至软组织者。②一些不能单纯局部切除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如滑膜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恶性神经鞘膜瘤等。③局部切除后复发,再行局部切除不易彻底的骨或软组织肿瘤。④个别巨大的良性肿瘤,如软组织被广泛破坏,无法行局部切除或保留功能时,亦可酌情考虑。⑤肢体因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环形组织缺损和瘢痕形成,难以恢复功能者。⑥对于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因有早期血行转移,一般不主张作此手术。但如患者迫切要求保留肢体,且有有效的药物或其他措施配合应用,也可酌情考虑。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再植肢体的功能恢复:使再植肢体恢复功能是进行肢体再植的目的,也是评价再植手术是否成功的一项主要指标。
(1)物理疗法与功能操练:对再植肢体功能恢复是很有帮助的。早期应用可消除肿胀,解除血管痉挛,防止感染。在神经功能未恢复前,肢体不能主动活动时,物理疗法有改善血循环、延迟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强硬与减少瘢痕粘连等作用。理疗应尽早进行,术后第1d即可开始,若有活动性出血、血栓形成或伤口严重感染应暂缓理疗。断肢缺乏神经供应,皮肤营养差又无感觉的应注意避免灼伤。重建的骨支架中,多含有金属内固定物,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理疗。
(2)功能重建手术:动脉血循环在后期可能已有部分侧支循环形成,应根据局部血循环情况而定。若动脉造影显示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则先行体位性或被动充血性侧支循环的训练。如再植肢体在功能锻炼时仍有疼痛、缺血或其他症状,则应根据功脉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决定是否应施行血管移植术或旁路移植术。静脉血循环在后期主要因断离平面的环状瘢痕挛缩,影响浅静脉的回流,应细心将瘢痕切除,并沿再植肢体的挛缩线作2-3处"Z"形整形术,以解除绞窄;或行带蒂皮瓣植皮以松解瘢痕挛缩。晚期出血,一般多在血管吻合术后5-7d内发生,常因伤口感染、组织坏死、血管缺乏健康的软组织覆盖而引起。出血时,应立即将动脉近侧压住,紧急配血,在手术室内将出血的动脉于健康部分进行结扎。然后根据是否有足够的侧支循环形成,决定是否再通过健康组织作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或做截肢术。在后期,常因环形的瘢痕挛缩影响淋巴回流,使再植肢体远侧部出现象皮肿。应根据肿胀的程度,切除环形挛缩的瘢痕,行皮瓣植皮,使远侧肢体的淋巴管与近侧的淋巴管愈合与沟通,使再植肢体的淋巴液能获得良好的回流。或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将大网膜游离于肢体根部,或直接作淋巴管(或淋巴结)静脉吻合术。再植后如有骨缺损或不连接,应在局部没有感染、创面完全愈合2-3个月后才能进一步治疗。对于下肢的不等长,必要时可采用健侧下肢骨骼缩短或患肢骨骼的延长手术予以纠正。对儿童,还可酌情考虑骨骺阻滞、骨骺融合等手术。肌肉和肌腱的后期修复应早进行,但须在肢体肿胀消退后3周、皮肤创面完全愈合后进行。主要神经未能在再植手术时修复者,应待创面完全愈合,一般在再植术后1个月进行后期修复。早期已做缝合的神经,应根据其再生情况,决定是否要进行探查修复手术,但应争取在再植后1年内进行。
(3)功能评定:应在肢体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后进行,一放至少在l年以后。按以下四级评定:Ⅰ级--能恢复原工作,关节活动度达60%以上,感觉良好,肌力为4-5级;Ⅱ级--能进行适当工作,关节活动度达40%以上,主要神经的感觉存在,肌力为3-4级;Ⅲ级--有助于日常生活,关节活动度达30%以上,部分神经的感觉存在,肌力为3级;Ⅳ级--肢体存活,但功能几乎全部丧失。由于个别患者的断肢的损伤情况、功能恢复、工作性质等各不相同,上述标准还有不够完善处。
预防
历史考证 早在1903年,Hopfner就进行了狗腿切断再植的动物实验,但未得到预期的结果。1906年Carrel等首先成功地再植了一只狗的后腿。1953年有人也获得狗腿再植成功。1960年中国屠开元等也进行了狗腿完全断离再植的动物实验,并取得成功经验。1962年12月Soupault曾报道2例不全断离的上肢再植,其中1例失败,l例功能恢复欠佳。1963年,中国陈中伟等首次报道了1例前臂完全性创伤性断离的病例,经再植成功,并恢复了良好功能。1962年,Shorey和Malt也分别报道了2例上肢完全断离再植成功的病例。此后,国内、外对完全和不完全断离再植的报道渐见增多。至今,以中国报道的病例数为最多,而且对于用多接静脉来减轻肢体肿胀,早期修复神经促使功能尽早恢复,用冷藏和高压氧治疗来延长肢体耐受缺血时限,肢体的移位再植,以及用段截与再植来治疗上肢恶性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5年,Kleinert等报告了用显微外科技术再植几乎全断的拇指成功。同年,Buncke等报告了将恒河猴的拇指完全断离后再植成功。1967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报告了从1966年1月以来再植成功的20个手指。1968年,小松重雄等报告了他们在1965年再植成功的1例全断拇指。此后,有关断指再植的报告逐渐增多,但例数均不多,存活率也多在50%-80%左右。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断指再植的存活率也大大提高。从1976年以后,一般多在88%-94%之间。一些原来认为不能再植的断指,如撕脱性断离、血管缺损较多者以及末节手指断离等,也都再植成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