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急性鼻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急性鼻炎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rhinitis
拚音 JIXINGBIYAN
别名 伤风感冒,中医:鼻窒,鼻塞,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鼻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鼻炎是指鼻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急性病。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西医病因 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时,病毒侵入后引起。常见的病毒为冠状病毒和副感冒病毒等,鼻粘膜pH趋向碱性,溶菌素活力减低,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中医病因
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季节交替时易发病,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伤风鼻塞是指因风寒或风热之邪壅塞肺系、犯及鼻窍所致。
病理 病变开始时鼻粘膜血管收缩,局部粘膜缺血,腺体分泌下降,粘膜干燥,继之血管扩张、水肿,分泌物增多,粘膜中有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和纤毛破坏脱落,鼻内分泌物转为脓性直至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则在2周内粘膜逐渐恢复正常。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风寒袭鼻证:鼻塞,喷嚏,流涕清稀,鼻音重,遇风寒则加重。鼻粘膜红肿不甚,鼻腔内分泌物较清稀,伴恶寒,或有轻微发热,周身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鼻证:鼻塞,声音重浊,鼻气热,涕粘色黄或白,鼻粘膜红肿较甚,鼻腔内积有粘脓涕或脓性涕,可有发热、头痛、咽疼、咳嗽不爽、口微干喜饮等症,舌尖红,苔黄白或薄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标准 1.受凉、过劳、抵抗力降低,病毒侵入,继发细菌感染为主要原因,病程7~10日。
2.主要症状,病初起,鼻内干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或有全身不适,发热,4~5日后鼻涕为粘稠,如无并发症,则逐渐痊愈。
3.鼻腔粘膜淡红或红肿,有大量水样或粘液性分泌物。
4.应与麻疹、流感、猩红热、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多有受凉史。
症状
体征 症状和体征可分三期
(1)前驱期:潜伏期约1~3天,自觉鼻腔内不适,悬雍垂背面及鼻咽部有干燥、烧灼感,咽痒,喷嚏频繁、无分泌物,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干燥。
(2)急性期:约3~7天,渐有鼻塞,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并有喷嚏,头痛,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听觉及味觉也可发生异常。发热,体温在38℃左右。检查:鼻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鼻内充满水样或粘脓性分泌物,此期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肺炎,以儿童更为多见。
(3)恢复期:分泌物转为脓性,不易擤出,鼻塞更重,头痛加剧且脓涕量增多,持续3~5天,鼻塞逐渐减轻,脓涕减少;如无其他并发症,7~10天后可痊愈。检查:下鼻甲红肿,鼻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白细胞可轻微升高,多数病例由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有集体或散发流行病史,突然发作,全身症状较明显,伴有较重的头痛、关节及全身酸痛。
2.急性鼻窦炎:多一侧性,局部疼痛和压痛,检查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3.变态反应性鼻炎:有变态反应发作病史,无发热,鼻粘膜苍白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涕,涂片可见较多的嗜酸细胞。
4.小儿鼻白喉;患儿全身症状较重,并可有咽白喉,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附有白膜,涂片或作培养可见白喉杆菌。
中医类证鉴别 1.鼻渊:以黄浊脓涕常流为特征,急性期可有发热、头痛等症。脓涕积于鼻窦开口之鼻道是主要鉴别点。x线片可示患窦模糊阴影。
2.鼻鼽:以突起鼻痒,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如水为特征。无外感表证。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鼻呼吸通畅,不流鼻涕,鼻粘膜红肿消退,无并发症。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在急性期,休息,给足够的水份、清淡可口营养丰富的饮食,应用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物,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应给以抗生素治疗,严重的患者可静脉补液加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咳嗽者用化痰、祛痰止咳药,如满山白糖浆、化痰片、白葡菌止咳片等,头痛可用复方醋柳酸、去痛片等。
二、局部治疗
1.滴鼻和喷鼻:1%呋麻液滴鼻或用康鼻素喷剂喷鼻。
2.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吸入液中加入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袭鼻证:疏风散寒通鼻。川芎茶调散加苍耳子等。
2.风热犯鼻证:疏风清热解毒。苍耳子散合银翘散加减。
二、其他治疗:
1.单方验方:辛夷研末,每次少量,吹入鼻中,2~3次/日。
2.蒸汽吸入疗法薄荷樟脑蒸汽吸入,1次/日。
中药
针灸 可针刺迎香、印堂、合谷、太阳、风池等穴。鼻塞流清涕,艾灸迎香、上星。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通利鼻窍可选用1%麻黄素,或呋麻滴鼻液、2%链霉素滴鼻液、复方鹅不食草液等滴鼻,每次每侧2~3滴,维持鼻腔通气与引流。小儿宜用低浓度(0.5%)麻黄素溶液。
2.可选用银翘解毒片。感冒清、感冒通、康泰克等药口服。
3.适当配合用抗生素,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