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肛门部癌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肛门部癌

  
疾病名称(英文) anal and perianal neoplasm
拚音 GANGMENBUAI
别名 中医:锁肛,翻花痔,脏痔,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肛肠科疾病,消化系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肛门部癌是指肛管和肛门周围的肿瘤,属于皮肤恶性肿瘤。发生在齿线及其上方的称肛管癌,齿线下方称肛门周围癌。临床上以疼痛、脓血便、肛门异物感为主要表现。
中医释名 肛门内外肿块,外坚内溃,后期常致肛门直肠狭窄,粪便通过困难,故称之为"锁肛痔"。又名"脏痈痔"。因形状如菜花状肿块翻转凸起,又称之为"翻花痔"。以其形状似痔,故以痔命名。其特点初期除便血外,多无自觉症状,中晚期肿块逐渐增大,中心溃烂,便脓血粘液,奇臭难闻,里急后重,预后不良。
西医病因 肛门部癌的病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与慢性炎症、肛门部良性肿瘤恶变以及肛周皮肤白斑恶变有关。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人群 肛门部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中青年少见。肛管癌以女性多见,肛门周围癌以男性多见。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肛管癌较肛门周围癌多见,约7∶1。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因外感六yin,久嗜膏梁厚味,醇酒辛辣,气血逆乱,湿热内蕴,或忧思抑郁,正气亏损,气滞血瘀,痰火内结,湿毒下注,或泻痢日久,脾失健运,肝脾气逆,积结成块,聚于肛门发为本病。故本病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以邪实为主;病至后期,损伤较甚,气血衰败,转为以全身虚损为主。
病理 病理分为肛门周围癌和肛管癌。组织学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表皮内癌。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总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故其辨证应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特点,明辨虚实,标本之主次。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当辨气滞、血瘀、湿热的偏盛,后期虚损较甚,以正虚为主,应辨明阴阳、气血虚损之不同。
1.湿热内蕴:
证候:粘液脓血便、便频、里急后重,或腹泻便秘交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肛门部癌中、晚期,以粘液脓血便、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提示脾胃受损,湿与热邪同时致病的特点同时存在。②病机: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湿热内蕴,故腹泻或脓血便,气机不畅则里急后重,苔黄腻,脉滑数均乃湿热之象。
2.气结血瘀:
证候:肛门坠胀,大便艰难,少腹胀痛,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滑数。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肛门部癌中晚期,以肛门坠胀,大便艰难,少腹胀满为辨证要点。提示气血瘀积,积块肿大。②病机:气结不散,血瘀不行,正气日衰,积块肿大阻塞不通,大肠失于通泄,气机瘀滞,故见肛门坠胀,大便艰难,少腹胀痛。
3.气血衰败:
证候:日久肌肤消瘦,面色无华,爪甲枯槁,短气乏力,纳呆食少,舌淡无苔,脉沉细弱。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肛门部癌晚期,以肌肤消瘦,爪甲枯槁,舌淡无苔,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伴见面色无华,短气乏力,纳呆,提示全身气血衰败,本已亏虚。②病机:全身气血衰败,本已亏虚,脏腑失其儒养,机能衰退,故表现诸证。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理诊断组织学证实为肛门部癌。
二、临床诊断:
1.肛门周围皮肤或瘢痕变硬,并有瘙痒,或形成溃疡边缘凸起,则不难诊断。
2.肛门视诊和肛门指诊:肛镜检查可见肛管及肛门周围有硬节或典型之癌性溃疡,晚期肛门括约肌松驰,肛门指诊可明确癌肿的性质、扩展范围、固定程度。
3.腹股沟淋巴结触诊检查:若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且坚韧者,及早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明确性质。
附:肛门部原位癌的临床分期参考:
一、TNW(国际抗癌协会1979年)分类:
T1:肿瘤未超过肛管周径或肛管长度的1/3,外括约肌未受累。
T2:肿瘤超过肛管周径或肛管长度的1/3,或外括约肌受累。
T3:肿瘤累及直肠或皮肤。
T4a:肿瘤扩展到邻近器官。
T4b:肿瘤累及阴道或外阴。
T4b:肿瘤累及其它器官。
目前这一分类方法,已被广泛采用,但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因该分类法所提的肛门外括约肌受累是临床很难判断的概念。皮肤、特别是直肠受累并非与肿瘤的大小以及预后好坏无关,而是有明显意义的,肿瘤体积大小在该分类中却未被考虑在内。故法国里昂医疗中心提出以病变大小为主要依据的分类方法。并以此来确定治疗指征。
二、法国里昂医疗中心分类:
T1:肿瘤<2cm。
T2:肿瘤>2cm<4cm。
T3:肿瘤>4cm,但未累及其它器官。T3a:肿瘤<2~3cm的肛管周径。T3b:肿瘤>2~3cm的肛管周径。
T4a:肿瘤累及阴道粘膜;T4b:肿瘤累及皮肤、直肠和阴道以外器官。
淋巴结受累:在分类中应涉及淋巴结情况,并冠以N标记,简便的方法是将腹股沟淋巴结与盆腔淋巴结加以区分,表明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呈单侧或双侧受累及淋巴结的活动情况。N0:示无淋巴结受累。N1: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本病早期不易发现,进展缓慢。
病史 有便血、大便规律改变、肛门局部硬结或溃疡伴瘙痒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
1.肛门部刺激症状:多在溃疡形成后即可出现局部疼痛,肛门部不适,异物感,瘙痒等。累及肛门括约肌时可出现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排便困难,大便失禁。同时有粪条变细变窄,粪中有粘液及脓血等。一般很少有全身症状。
2.肛门部肿块表现:初起肛管或肛门周围出现小的硬节,逐渐长大后表面溃疡糜烂,其边缘隆起,并向外翻,呈紫红色,有颗粒结节,底部不平整,呈灰白色,质地较硬,触痛。亦有呈息肉状或蕈状。
3.晚期消耗衰竭及转移症状:患者晚期有消瘦、贫血、乏力等恶病质表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若转移至肝脏、肺脏以及前列腺、膀胱、阴道后壁、宫颈等周围组织器官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体征:肛门部癌早期无明显体征,中、晚期病人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消瘦、贫血、水肿等恶病质现象。
(三)临床分期:
1.按生长部位分类:(1)肛门周围癌:包括以肛门为中心的周围6cm以内的癌肿,分化较好,产生角质,角化好,恶性程度低,不常有转移,男性多见。分类上常分为4类:T1、肿瘤表浅,直径不到2公分;T2、瘤体2~5cm,很少根部侵润;T3、超过5cm和深部侵润;T4、侵犯邻近组织。(2)肛管癌:位于肛管之癌肿,分化差,不常有角化,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多见于女性。分类上常分为4类:T1、肿瘤占据肛管周缘或肛管长度的1/3以内,外括约肌无侵犯;T2、已侵犯肛管周缘1/3,或侵润外括约肌;T3、扩展到直肠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未穿入邻近组织;T4、扩展和穿入肛管邻近组织。
2.按组织学分类:
(1)鳞状细胞癌:约占肛癌的86%,多见于肛管下半部及肛周皮肤,也见于肛管的膜样粘膜部,癌肿或呈边缘隆起之溃疡状,或呈斑块状和结节状,有的呈菜花状。来源于肛管或肛门的复层鳞状上皮。
(2)基底细胞癌:来源于肛管内的膜样粘膜,癌肿或呈扁平肥厚状,或呈息肉状,也有的呈环状。通常不产生溃疡,多见于老年人。
(3)表皮内癌(即原位癌):更为少见,癌变按临床分期。参见‘西医诊断标准’。
(4)肛管腺癌:是肛管膜样粘膜的附属腺体发生的腺癌或腺癌与移行细胞的混合癌。
(5)肛导管癌:自肛导管发生的癌,很少见。临床分期:Ⅰ期:无括约肌侵犯;Ⅱ期:侵犯括约肌;Ⅲ期:局部转移;Ⅳ期:远处转移。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CT扫描可以确立有无远端的淋巴转移。
实验室诊断 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排除是直肠癌侵犯所致,还可以明确有无多发性癌。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活组织检查阳性者可以确定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肛管瘤:本病表现为环绕肛门处有很多肿块,也可伸入肛管最下段,大小不一,但在多个病变之间有正常皮肤,病变处皮肤无溃疡,也无肉眼可见的恶变现象。
2.肛裂:多在后正中肛缘处可见椭圆形溃疡,常伴有哨兵痔,有典型的排便疼痛病史。
3.肛门瘙痒症:慢性肛门瘙痒症患者的肛周皮肤呈广泛性增厚,有时疑为癌变,但瘙痒症的肛管皮肤改变常较广泛而无深部浸润现象。肛门瘙痒症并发癌变的少见。
4.肛瘘并发癌肿:多为粘液腺癌,肛瘘病变很长,肿瘤位于肛瘘处,可能来源于肛腺。肿瘤在肛门周围形成溃疡并向深处浸润。
5.直肠癌:直肠癌可以侵犯到肛管,诊断要依靠病理检查。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并发症
西医治疗 肛门部癌的治疗,是通过早期治疗和对症治疗,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痛苦为目的,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亦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一、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是治疗肛门部癌的主要方法。应根据癌肿生长的部位、侵润的范围、转移的程度以及病人全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1.腹会阴联合切除或腹会阴切除肛管和括约肌成形术(方法参考“直肠癌”条)。肛管癌常由直肠淋巴管转移到达腹后淋巴结,沿着直肠上血管和肠系膜下血管转移,也可沿直肠下血管转移到髂内淋巴结。因此,应做根治切除术。并应扩大切除肛门周围皮肤、脂肪和肌肉。
2.局部切除:肛门周围癌不常向上蔓延到直肠淋巴结,而是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因此,齿线下方的鳞状细胞癌不常做直肠切除。肿瘤未超过2×2cm,活动、无粘连,恶性程度低,可做局部广泛切除,最少应切除边缘外2.5cm皮肤和一部分肌肉。对不能承受根治大手术的病人,作为姑息治疗。
3.腹股沟转移淋巴结处理: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发病率约8~42%,应按淋巴结侵犯范围切除,直肠标本内有无直肠下部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作不同处理。如腹股沟淋巴结有明显转移,但直肠下部淋巴结未受侵犯或很少侵犯,肿瘤分化良好,可在根治切除5~6周后,整块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如腹股沟和直肠下部淋巴结都有严重侵犯,分化不好,只能做姑息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的病人,应每月复查,长期随诊。因转移淋巴结可在两年内迅速长大,如发现转移,应及时切除。切除时应先探查腹腔,然后确定是否切除腹股沟淋巴结。
(1)浅部腹股沟淋巴结摘除术: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5cm,与韧带平行切开同韧带等长的切口。并由切口内端向下开一10cm长垂直切口,翻开皮片,显露腹前壁下部和股前部。切开深筋膜,将脂肪组织、筋膜和淋巴结由肌肉、股神经和股血管分离,整块切除。然后结扎切断大隐静脉,缝合皮肤。
(2)深部腹股沟淋巴结摘除术:切口与浅部摘除相同,并在切口外端向上开一长13~15cm的垂直切口。如浅部手术摘除到股管,再切断腹股沟韧带,并由腹股沟皮下环形切开腹股沟管,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将腹膜由髂凹推向上方,暴露髂肌、腰肌、髂外和髂总血管,向上到髂总血管分叉处,摘除血管附近和闭孔内肌的脂肪和淋巴结。再缝合肌肉,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然后切断缝匠肌上端,移植于股血管浅面,最后缝合皮肤,皮下放引流。
二、放射治疗:肛门部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甚为敏感。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癌肿的局部情况,可使用X线体外放疗、镭放疗、钻60放疗、电子加速器放疗。亦可配合手术,术前应用放疗可提高切除率。术后应用放疗可减少复发。有的癌肿单用放疗即可治愈。
三、化学疗法:争光霉素对磷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均有疗效。争光霉素15~30mg,溶于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总量300~450mg为一疗程。目前亦有人在放疗的基础上加化疗,术后加化疗是希望减少放射剂量以免影响术后创面愈合,并且化疗能使放疗增强疗效,且有全身作用,可消灭微小转移灶。
四、局部治疗:
(1)冷冻或电凝切除:可用于早期癌变较小的肛管癌和肛门周围癌。此方法不仅有局部作用,还有增加自动免疫反应的作用。
(2)药物治疗:①5%5-氟尿嘧啶软膏,涂于局部,对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有一定疗效。②0.1~0.2%争光霉素软膏,涂于局部,对基底细胞癌效果较好,对鳞癌也有一定疗效。③农吉利纯粉(从农吉利草药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或40%农吉利甲素软膏涂于癌肿局部,效果较好。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根据本虚标实的具体情况,注意攻补适宜,"治实勿忘其虚","补虚当顾其实",灵活运用。攻邪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运用攻伐之品,不宜过度,衰其大半而止。以防损伤正气。
一、辨证选方:
1.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方药: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2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马齿苋15克,败草2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2克,黄药子10克,元胡12克,仁12克,地榆10克,槐花10克,当归10克,紫草12克,甘草7克。若脓血便甚者加炒槟榔15克、地榆炭12克。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克,麻仁15克,枳壳10克。
2.气滞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软坚散结。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5克,甘草7克,人参5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板12克,穿山甲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鳖甲12克,赤芍10克。若大便不适者,加生地15克、麦冬15克,元参12克;若腹泻加黄连10克、秦皮10克;若腹胀腹痛甚加降香10克、元胡12克;若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10克、泽泻25克。
3.气血衰败:
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加减:西洋参5克,当归lo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首乌15克,紫河车3克,甘草7克。若纳呆食少、舌淡无苔者,加砂仁3克、石斜12克,麦冬12克;若乏力气短甚者,加黄芪15克、黄精15克。
二、专方验方L:
1.瓜蒌15克,败酱草15克,槐花9克,白花蛇舌草15克,木鳖子15克,土茯苓15克,土大黄15克,核桃树枝30克,马齿苋30克,藤梨根30克,水煎内服。一日2次。
2.半枝莲30克,山豆根30克,河子15克,木鳖子15克,苡仁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水煎内服,一日2次。
3.黄药子300克,白酒1500克,浸24小时,盛于瓶内,封瓶口,放入水中加热到60~70℃2小时,再放入冷水中浸泡3天,每日100毫升分数次内服。
4.喜树叶:鲜叶每日用500克,干叶用250克,水煎内服。一日2次。
5.黄药子60克,山豆根12克,败酱草30克,白鲜皮120克。夏枯草120克,七叶一枝花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4~6丸。
中药 1.西黄丸:每丸3克,每次1丸,日服2次。本方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止痛,养阴扶正,用于阴虚兼内热者。
2,扶正防癌口服液:每支10毫升,每次服1支,每日3次。本方益气养阴,扶正防癌,用于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和手术后康复。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思路与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部癌,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西医强调以手术、放疗、化疗治疗为主,但药物的毒付作用较大,治疗难以持久,中医注重整体,通过中药达到调节整体的平衡。中药虽然对癌细胞的作用不如西药强,但其毒付反应小,作用缓慢持久,可长期服用。中药不是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通过调理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来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配合,对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一、中药在手术前后的运用:肛门部癌,对于病灶局限,全身状况好的病人可争取手术切除。全身状况较差的病人,术前可用中药给予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等治疗。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八珍汤、归脾丸隔下逐瘀汤加减。术后根据机体状况,通过中医辨证,选用对证的中药与方剂服用,调理机体以巩固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二、中药在化疗与放疗中的运用:肛门部癌术前和术后的放、化疗治疗,虽然对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其产生的副作用对机体损伤较重,使病人体质下降,不能坚持长期连续用药。采用结合中药扶正固本或攻补兼施的方法治疗,如用益气养血法、益肾补血法、滋补肝肾法、健脾益气法等,常可提高疗效,减轻放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紫河车、何首乌、生熟地、山药、茯苓、阿胶等。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清《外科大成》曰:"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紧锁,形如海哲,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又曰:"脏痈痔、肛门肿如馒头,两边合紧,外坚而内溃,脓水常流,此终身之疾,治之无益。"这些描述从症状、体征、形状、预后等对肛门部癌做了详细的论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