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跟骨骨折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跟骨骨折

  
疾病名称(英文) fracture of calcaneus
拚音 GENGUGUZHE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折、骨损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跟骨是最大的跗骨,呈不规则长方形,前部窄小,后部宽大。跟骨上面有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最大,中关节面位于载距突上,有时与前关节面相连。这些关节面分别与距骨底面的关节面形成关节。跟骨前端有一关节面,与骰骨形成关节,成为足纵弓之外侧部分。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呈30°~45°的结节关节角。 诊断依据:典型外伤久足跟部疼痛,承重困难,跟骨周围肿胀,皮下淤斑,局部压痛明显。严重者足跟的高度变低,横径增宽,外踝下方之正常凹陷消失,距下关节活动受限。X线检查应包括跟骨侧位、轴位及正位,必要时拍摄斜位片。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跟骨骨折多由压缩外力所致。从高处坠下或跳下时,足跟先着地,身体重力从距骨下传至跟骨,跟骨被压缩或劈开;亦有少数因跟腱牵拉而致撕脱骨折。
中医病因 跟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筋骨牵拉力引起。前者为自高处坠下足跟着地所致。根据足着地姿势,可分为垂直压缩力和剪切力两种。垂直压缩力为身体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冲力,使跟骨受上、下的挤压而成压缩、断裂、或劈裂,可引起跟骨结节纵形骨折,体部骨折或丘部横形塌陷骨折。剪切力为足跟呈内翻位或外翻位着地,身体重力经由距骨内外侧缘向下作用于跟骨,于地面向上的反冲力形成剪切暴力而使跟骨骨折。轻者为载距突骨折,重者类及后关节面及体部不同形式的骨折。筋骨牵拉力多为与跟骨有关的肌肉、肌腱强力收缩,如踝部遭受使踝关节突然背伸的暴力或急骤的起跳动作,使腓肠肌强力收缩,牵拉附着在跟骨结节的跟腱,致跟骨结节产生撕脱骨折等。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主要是自高处坠落或跳下时足跟着地,跟骨受到压缩外力所致,可同时合并下肢其他骨折,胸腰段脊椎压缩骨折,颅底骨折等,亦可两侧跟骨同时骨折。少数情况下,撕脱或扭转外力可引起跟骨结节水平骨折和跟骨前端骨折。
中医病机
病理 跟骨骨折后常有足纵弓塌陷,结节关节角减小,甚至变负角,从而减弱了跖屈的力量和足纵弓的弹簧作用。根据骨折线在X线片的表现,跟骨骨折可分为不波及跟距关节面和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两类。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有典型的外伤史。
症状
体征 伤后跟部疼痛、肿胀。瘀斑及压痛明显。承重困难。严重者足跟的高度变低,横径增宽,外踝下方之正常凹陷消失,距下关节活动受限。跟骨侧。轴位X线片可明确显示骨折类型。程度和移位方向。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跟骨侧、轴位X线片可明确显示骨折类型、程度和移位方向。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跟骨骨折可分为不波及跟距关节面和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两类,前者愈后较好,后者愈后较差。
并发症 跟骨骨折后期跟骨结节跖侧增厚及骨刺形成,于承重时可引起局部疼痛。足部增宽变形,当足外翻时,外踝与跟骨外侧隆凸部抵触而发生疼痛及穿鞋困难。跟骨结节关节角变小,足纵弓变浅,产生平足及跟腱松弛。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西医治疗 一、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1.跟骨结节纵形骨折:一般较少移位,仅需抬高患肢。加压包扎等一般处理,早期开始踝与足之功能活动,8周后承重,骨折移位明显者,应行闭合复位,以塑形良好,侧方加压之短腿石膏夹固定4~6周,亦可行跟骨牵引或切开复位。
2.载距突骨折:甚为少见,肿胀与压痛限于跟骨内侧。骨折多无移位,仅需抬高患肢,加压包扎,早期开始活动,8周后承重。
3.跟骨前端骨折:极少见,属撕脱骨折。易误诊为扭伤。在足侧位或斜位X线片中可明确诊断。加压包扎或以短腿石膏托在踝关节0°外翻位固定3~4周。
4.跟骨结节水平骨折:是撕脱骨折。骨折无移位时,短腿石膏托在0°功能位固定4~6周,骨折如有移位,可切开复位以螺丝钉或钢丝作内固定,术后足在跖屈位以短腿石膏托固定4~6周。
5.跟骨体部斜形骨折:较多见。跟骨结节关节角变小。骨折如无移位可行加压包扎,早期活动。骨折有移位时,可闭合复位、骨牵引或钢针撬拨复位,复位后以短腿石膏托固定4~6周,8~12周开始承重。
二、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有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及全部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之分。治疗方法依骨折具体情况而决定。
1.功能疗法:加压包扎,患肢抬高并早期开始功能活动,8周后承重。
2.钢针撬拨内固定法:即以钢针沿跟骨纵轴撬拨复位后,将钢针自穿针之下方锤入作内固定以维持复位,在垂直塌陷型骨折,需将钢钉穿过跟距关节,固定于跟骨内。长腿石膏管型外固定于屈膝,足跖屈位4周,去钢针,改短腿石膏再固定4周。
3.手术疗法:对于关节面塌陷严重而关节面不粉碎者,可采用切开复位,以髂骨充填复位后的空隙,术后石膏管型固定10~12周。若关节损伤严重,可行一期距下关节融合术或一期三关节融合术。
三、并发症的治疗:
并发症可对症治疗如理疗、可的松局封,无改善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切除跟骨两侧隆起部分,跟骨截骨成形术恢复跟骨结节角,创伤性距下关节炎可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中医治疗 一、治疗方法:
1.跟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又未影响跟骨结节角、未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及跟骨体增宽不明显者,早期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中药外敷,局部制动,扶拐不负重行走3~4周即可。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作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3.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可作金针拨骨术,经皮穿针固定术。
4.跟骨骨折后期,如疼痛较重,经非手术方法治疗,症状不减者,可酌情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二、复位手法: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否则可能因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性水泡而使手法复位难以进行。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若移位不大,可不整复。跟骨结节骨骺分离,骨折片明显上移,若不整复,则日后跟骨底不平,影响行走和站立。整复时,仰卧位,屈膝90°。两助手分别握住小腿及前足,并使足呈跖屈位。常规无菌操作下,用细钢针穿过结节中部,上好牵引弓后,术者手拉牵引弓向后牵引,先松解骨折面的交锁。然后向下牵拉直至骨折片复位为止。术后屈膝约30°,跖屈位长腿石膏管型固定4周,可将细钢针包在石膏管内。4周后拔出钢针,更换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跟骨结节横形骨折,骨折块小或折块大而无移位者,不需整复,仅用短腿石膏托固定足于跖屈位4周;如骨折块较大,且向上倾斜移位时,则要复位。
一法:患者仰卧,微屈膝,术者一手握足使成跖屈,另一手抱于跟后,拇及食指置于结节之上而掌根部托于跟后,同时用力相向挤压而复位。
二法:或助手使足跖屈,术者以二拇指在跟腱二侧用力向下推挤跟骨结节之骨折块而复位。载距突骨折而有移位时,仅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即可。
2.接近跟距关节面的骨折:跟骨结节上移且结节关节角变小,跟骨体增宽,都必须整复。整复时平卧,屈膝90°。一助手握住小腿,另一助手握前足,呈极度跖屈,术者两手交叉于足跟底部,用两掌之鱼际叩挤跟骨内外两侧,纠正跟骨体增宽,同时尽量向下牵拉以恢复正常之结节关节角,在叩挤跟骨体同时,可夹住跟骨体左右摇摆,以松解交锁,直至骨擦音逐渐消失。若手法不满意,可用跟骨夹(贝累氏夹)来纠正跟骨体增宽。在使用跟骨夹时,跟骨两旁必须用软棉垫或海绵保护皮肤。并注意不可过于旋紧,以防跟骨被挤碎。若结节关节角难以纠正,可参照跟骨结节骨骺分离的方法进行处理,用细钢针牵引复位,但细钢针应穿在结节的后上方。
3.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处理一般与接近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相同。关节面塌陷、粉碎者,如为老人,或移位不多,可不作复位,仅抬高患肢1~2周,用中药外敷,5~6周后逐渐负重。对于关节面塌陷,粉碎而移位较多者,可用手掌叩击足跟,尽量纠正跟骨体增宽,并尽可能纠正结节关节角。手法宜稳、细,在尽量摇晃足跟时,顺带用力向下,先纠正结节关节角,或先纠正跟骨体增宽,再纠正结节关节角。对于关节面塌陷严重而关节面不粉碎者,最好采用手术治疗。
三、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一般不作固定。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仅用石膏托固定患足于中立位4~6周。对于跟骨结节关节角有影响的骨折,可用夹板固定:跟骨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之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一般固定6~8周。此种固定适用于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接近跟距关节骨折及波及跟距关节而未用钢针固定者。如用钢针固定,可采用长腿石膏靴屈膝、足跖屈,4周后去钢针,改用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
四、练功活动:复位后即作膝及足趾屈伸活动。一般骨折,固定6~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锻炼足部活动。波及关节面骨折而关节面塌陷粉碎明显者,2周后不负重下地活动,利用夹板固定期间的足部活动,通过关节的自行模造作用而恢复部分关节功能。
五、药物治疗:按骨折三期用药,早期加用利水祛风药如木通防风等以加速祛风消肿。解除外固定后加强熏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