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髋关节脱位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髋关节脱位

  
疾病名称(英文) dislocation of hip joint
拚音 KUANGUANJIETUOWEI
别名 中医:枢机错努,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关节疾病与损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臼的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髋臼唇,加深髋臼的深度。髋臼唇在髋臼切迹处失去软骨成分,由髋臼横韧带横架于切迹上,其下有血管和神经通过。股骨头的关节面约为球形,股骨头的2/3几乎全部纳入髋臼内,与髋臼的月状面相接触。髋关节囊很坚韧,上方附着于髋臼的边缘,向下附着于股骨颈,在前面达转子间线,在后面仅包围颈的内2/3。关节囊的纤维层增厚形成韧带,其中最坚强的是前方的髂股韧带,呈人字形,上方附着于髂前上棘,向下分为二束,附着于转子间线,它除增强关节囊外,还可限制大腿过伸。关节囊后下壁薄弱,故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容易向后方脱位。关节囊内有股骨头圆韧带,连结于股骨头和髋关节横韧带之间,内合营养股骨头的血管。髋关节是典型的杵臼关节,可作多轴的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藏于髋臼中,关节囊较紧张,又有坚强的韧带限制其一定的运动,故筋关节有较强的稳定性,一般不容易脱位,只有受到强大暴力才会发生。 髋关节脱位一般可分为前、后及中心脱位三种类型。股骨头脱位后位于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联线之前者为前脱位;反之,为后脱位;向盆腔方向脱位者,为中心脱位。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脱位,以间接暴力多见。
季节
地区
人群 髋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据统计髋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的第3位。其中后脱位最为常见,约占85%。
发病机理 髋关节后脱位:在髋脱位中最多见。当在屈髋位时,外力使大腿急剧内收并内旋,股骨颈前缘抵于髋臼前缘形成一个支点,因杠杆作用迫使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或当屈髋时,外力自前方作用于膝部,或自后方作用于骨盆,均可使股骨头向后脱位。 髋关节前脱位:在三种类型中最为少见,约为后脱位的10%。当股骨强力急骤外展并外旋时,大转子顶撞髋臼上缘,以此为支点形成杠杆作用,迫使股骨头向前方脱出,或当股骨外展、外旋位,外力出体侧向内下方直接作用于大腿近端亦可造成。股骨头脱出后,如停留于闭孔处,称为闭孔型或低位型;如向上移位于耻骨上支水平,称为耻骨型或高位型。 髋关节中心脱位:外力作用于大转子部,使股骨头直接撞击髋臼造成骨折,而头向盆腔脱位。
中医病机
病理 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多由髂股和坐股韧带之间的薄弱区穿出,后关节囊和圆韧带撕裂,而前关节囊和髂股韧带多保持完整。 髋关节前脱位:股骨头多出髂股韧带与耻股韧带之间的薄弱区脱出,同时有关节囊和圆韧带的撕裂。 髋关节中心脱位:主要为骨及软骨损伤,对关节破坏性大,而关节囊及韧带损伤轻微。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根据股骨头所处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前后位置,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及中心性脱位。根据脱位后至整复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新鲜及陈旧脱位,脱位超3周以上为陈旧性脱位,临床上以后脱位多见。
西医诊断标准 髋关节脱位诊断标准:
(一)髋关节后脱位
1.外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患肢呈屈髋、屈膝、内收、内旋、短缩畸形,患侧臀隆起,大转子上移,可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上方扪及股骨头。
4.粘膝征阳性。
5.X线片检查:股骨头在髋臼的外上方。
(二)髋关节前脱位
1.外伤史。
2.患髋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患肢呈外旋、外展和屈髋畸形,患肢较健肢稍长。在闭孔或腹股沟韧带附近可扪及股骨头。
4.X线片提示股骨头在闭孔内或耻骨上支附近。
(三)髋关节中心脱位
1.外伤史。
2.患髋疼痛显著,下肢功能障碍,但患髋肿胀不明显。
3.患肢有轻度短缩畸形,大粗隆因内移而不易摸到。
4.直肠指诊可在伤侧有触痛并触到包块。
5.X线检查可以确诊。
(四)陈旧性脱位
1.症状、体征同上述,弹性固定更为明显。
2.发病时间超过3周。
3.X线可见局部血肿机化。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外伤史。
症状
体征 一、髋关节后脱位
1.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患肢呈屈髋、屈膝、内收、内旋、短缩畸形,患侧臀隆起,大转子上移,可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上方扪及股骨头。
3.粘膝征阳性。
二、髋关节前脱位
1.患髋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患肢呈外旋,外展和屈髋畸形,患肢较健肢稍长。在闭孔或腹股沟韧带附近可扪及股骨头。
三、髋关节中心脱位
1.患髋疼痛显著,下肢功能障碍,但患髋肿胀不明显。
2.患肢有轻度短缩畸形,大粗隆因内移而不易摸到。
3.直肠指诊可在伤侧有触痛,并触到包块。
四、陈旧性脱位
1.症状、体征同上述,弹性固定更为明显。
2.发病时间超过3周。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X线片检查示: 一、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在髋臼的外上方。 二、髋关节前脱位:提示股骨头在闭孔内或耻骨上支附近。 三、髋关节中心脱位:X线检查可以确诊。 四、陈旧性脱位:可见局部血肿机化。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应与股骨颈骨折进行鉴别。两者都有患髋部疼痛、肿胀、下肢功能障碍,但髋关节脱位有各种畸形,在臀部或闭孔附近或腹股沟部可触及异位股骨头;而股骨颈骨折有纵轴叩击痛,掌中试验阳性等体征,拍X线片可以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后遗疼痛,半年内没有发现股骨头坏死。
2.有效:关节功能近于正常,留有轻度的关节疼痛,半年内出现轻度的股骨头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
3.无效:关节功能明显受限,活动则疼痛,半年内出现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变形。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一)髋关节后脱位:
1.闭合复位:一般采用腰麻或硬外麻醉。
Allis法:麻醉下使肌肉松弛。患者仰卧于低检查台或地上,术者立于患者伤侧,一助手用两手固定患者骨盆向下按牢或用一宽大布单将骨盆固定于检查台上。术者用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置于患肢腘窝处,徐徐将患髋和膝皆屈至90°,以放松髂股韧带和髋部肌肉,最后用置于腘窝处的前臂沿股骨干长轴方向用力向上牵引,同时用握踝的手下压患者小腿,以保持膝关节处于屈曲位,并增加杠杆力量。于用力牵引的同时,向内外旋转股骨,此时多可感到或听到股骨头纳入髋臼时的弹响,然后伸直患肢,畸形消失,即已复位。
Stimson法:患者俯卧位,将患髋悬于手术台边缘,髋、膝关节屈90°位,助手固定其骨盆,术者握住小腿并向下持续牵引,使股骨头牵至髋臼水平,同时轻柔左右摆动及旋转患肢。助手用手推动股骨大粗隆,使股骨头回纳至髋臼内,本法利用患肢重力使脱位复位,系一无创伤复位法。
Bigtlow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侧,助手以双手分别压住髋嵴固定骨盆。术者用伤肢同侧的手握患侧踝关节上部,另侧肘窝部套住伤肢腘窝部,使髋、膝屈90°位,顺股骨干纵轴持续牵引,将大腿内收、内旋,再极度屈髋、屈膝,继之使患髋外展、外旋并伸直,此复位的轨道,左髋如"?"。右髋如"?"。在复位过程中,如感到或听到弹响,患肢伸直后畸形消失即已复位。
2.固定方法:作下肢皮牵引或骨牵引。保持下肢轻度外展,伸直及旋转中立位。
(二)髋关节前脱位:
1.闭合复位:腰麻或硬外麻醉下进行。
Bigelow法:患者仰卧位,操作步骤与髋关节后脱位手法相反,将患肢外展外旋,再屈髋屈膝,将髋关节内旋并内收即复位,复位后将患肢伸直。运动轨迹如问号,但口朝外。
Allis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双手握患腿,屈髋屈膝90°,将患肢外旋外展拨伸牵引。术者用双手按住大腿根部向外方扳拉,将大腿逐步内收,如复位成功则患髋可以伸直。
2.固定方法:皮牵引或髋人字石膏固定6~8周,下肢置中立位。
(三)髋关节中心脱位:
1.闭合复位:股骨髁上牵引,重量6~12kg,另于大腿根部缚以帆布带向大腿外侧方向作牵引重量2~4kg。严重者股骨髁上牵引重量加至12~18kg。也可于股骨干上段外侧钻入两枚特制的螺钉,以交叉方向钻入对侧皮质,向外侧与大腿成90°进行牵引5~7kg,一般36~48小时即可达到复位。如未获复位,且全身允许,可于全麻下手法复位,即将下肢内收,利用杠杆作用使股骨头复位。
2.固定方法:股骨髁上牵引持续10~12周。复位满意时,2~3周去除侧方牵引。
(四)陈旧性髋关节脱位:
1.手法复位:
(1)适应症:①身体条件好,能耐受麻醉及整复时刺激者;②外伤性脱位,时间在2~3个月内,同时未经反复手法整复者;③肌肉韧带挛缩较轻,关节轮廓尚清晰者;④关节被动活动时,股骨头尚有活力者;⑤X线照片检查,骨质疏松及脱钙不明显,不合并臼喙骨折,关节周围钙化或增生不严重,或不合并其他骨折者。
(2)复位前准备:
①骨牵引:股骨髁上牵引,重7~12kg,待股骨头下降至髋臼平面时,或接近平面附近,方可考虑手法复位。
②松解粘连:一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持患肢膝及踝部,顺其畸形姿势,作髋及膝关节屈伸收展及内外旋运动。以松解粘连,张开已闭合的关节囊。操作要柔和,范围由小到大,力量由轻到重。
③复位及术后:复位方法及术后处理与新鲜脱位大致相同,若复位后,股骨头又脱出,可能因髋臼被疤痕组织填塞,可在复位后反复研磨,即反复屈伸、收展、内外旋,并可在大转子外另一助手用手同时按压以促进回纳。若为内收肌群或髂肱束挛缩,可用手法弹拨内收肌或髂胫束,使其松弛。
2.固定方法:皮牵引4周,重量3~5kg。
二、手术治疗:
1.髋关节后脱位:切开复位,术后皮牵引。
2.髋关节前脱位:切开复位,术后皮牵引。
3.髋关节中心脱位:①切开复位,内固定;②人工髋臼置换术
4.陈旧性脱位:切开复位,术后皮牵引。
中医治疗 一、复位手法:一般采用腰麻或硬外麻醉。
(一)后脱位:
1.屈髋拔伸法:患者仰卧于木板床或铺于地面的木板上。助手一人以两手按压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向病人,弯腰站,骑跨于患肢上,用双前臂、肘窝扣在其患肢腘窝,使其屈髋、屈膝各90°,顺势拔伸,若内旋、内收较紧,可先在内旋、内收位顺势拔伸。然后垂直向上拔伸牵引,使股骨头接近关节囊裂口,促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当感到入臼声后,再将患肢伸直,即可复位。
2.回旋法:清代钱秀昌在《伤科补要·臀骱骨》中介绍方法与Bigelow法相似在此不作详细介绍,具体方法参考‘西医治疗’。
3.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两手握患肢踩部,用一足外缘蹬于坐骨结节及腹股沟内侧(左髋脱位用左足,右髋脱位用右足)。手拉足蹬,身体后仰,协同用力,即可复位。
(二)前脱位:
1.反回旋法:即反Bigelow法。
2.侧牵复位法:患者仰卧于木板床上。一助手以两手按压两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另一助手用宽布带绕过大腿根部内侧,向外上方牵拉;术者两手分别扶持患膝及踝部,连续伸屈患髋,在伸屈过程中,可慢慢内收内旋患肢,即感到腿部突然弹动,同时可听到响声,畸形可随着响声消失,示复位成功。
(三)中心脱位:
1.拔伸板拉法:若轻微移位,可用此法。患者仰卧,一助手握患肢踝部,使足中立,髋外展约30°,在此位置下拔伸旋转;另一助手把住患者腋窝,行反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先用宽布带绕过患侧大腿根部,一手推骨盆向健侧,另一手抓住绕大腿根部之布带向外拔拉,可将内移之股骨头拉出,触摸大转子,与健侧相比,两侧对称等高,即为复位成功。
2.牵引复位法:即上文所述双向牵引复位法。
(四)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复位及术后处理详见‘西医治疗’栏。
二、固定方法:复位后,可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固定,亦可在患肢两侧置砂袋防止内、外旋,牵引重量为5~7kg。
(一)后脱位:一般维持在髋外展30°~40°中立位3~4周。
(二)前脱位:维持在内旋,内收伸直位牵引4周左右,避免髋外展。
(三)中心脱位:中立位牵引6~8周,要待髋臼骨折愈合后才可考虑解除牵引。
(四)陈旧性脱位:皮牵引4周,重量3~5kg。
三、练功活动:详见‘康复’栏。
四、药物治疗:损伤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疼为主,方选活血舒肝汤或血肿解。中期:理气活血,调理脾胃,补益肝肾,以四物汤川断加皮牛膝陈皮茯苓等。晚期:补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利关节,方选健步壮骨丸或六味地黄丸。外用药:早期可敷消肿散,晚期以海桐皮汤熏洗。
五、其他疗法:手法复位失败者,应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脱位超过3个月者也应切开复位。如中心脱位髋臼骨折块较大,也应切开复位。如臼唇骨折为粉碎性,则不宜切开复位,应考虑用人工髋臼置换术。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整复后,即可在牵引制动下,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锻炼。解除固定后,可先在床上作屈髋、屈膝及内收、外展、及内、外旋锻炼,以后逐步作扶拐不负重下地锻炼。3个月后,拍X线照片检查,见股骨头供血良好方能下地作下蹲、行走等负重锻炼。中心脱位关节面因有破坏,床上练习可适当提早而负重锻炼则应相对推迟,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
预防
历史考证 髋关节古称:"髀枢""大膀"俗名"臀骱"。《伤科补要·臀骱骨》载:"胯骨即髋骨也,又名髁骨。其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名曰机,又名髀枢,即环跳穴也,俗称臀骱。若出之,则难上,因其膀大肉厚,手提不住之故也。"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环跳》称髋关节脱位为"枢机错努"。
清代钱秀昌在《伤科补要·臀骱骨》中介绍的“回旋法”与Bigelow法相似。
对“拔伸足蹬法”的描述如唐代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云:"凡胯骨从臀上出者,可用两三人,挺定腿拔伸,乃用脚跨入。"《伤科汇纂·环跳骨》更详细描述:"如左足出臼,令患人仰卧于地,医人对卧于患人之足后,两手将患脚拿住,以右足伸牮,患人胯下臀上,两手将脚拽来,用足牮去,身子往后卧倒,手足身子并齐用力,则入窠臼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