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龋病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龋病

  
疾病名称(英文) dental caries
拚音 QU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口腔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龋病是人类最普遍罹患的一种牙齿硬组织疾病。牙齿硬组织受到龋病的破坏后,缺乏自愈和修复能力,由于发病初期无自觉症状,直到发展至严重时才被发现,此时多伴有一系列的继发症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因到后期治疗方法多为病牙的拔除,故龋病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率约在50%-80%之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甚大。
发病机理 以往认为龋病的致病菌主要是乳酸杆菌,但近年来则普遍认为是变链球菌,此种细菌必须在牙面上有牙菌斑的存在情况下才能产生龋病。由于菌斑深处缺氧,糖类代谢不全,产生乳酸、乙酸等。在这些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就会脱钙而形成龋病。食物中与龋病发生关系最密切的为糖类,特别是精制蔗糖,易被致龋细菌分解成酸,形成粘性多糖类附于牙面,因此糖类食物是致龋的基质。与牙齿的敏感性有关系的因素为牙齿的解剖形态、结构、成分、位置等,如HE面窝沟和邻面牙颈部为龋的好发部位。牙齿排列不整齐,可致食物嵌塞和细菌容易滋生,成为龋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发育良好及钙化程度高的牙齿,则抗龋力较强。牙齿中所含微量元素如氟与牙齿的经磷灰石结合能提高抗酸性能;锶、钼、锂等有抑制龋病发生的作用。唾液的性质、成分与龋病的发生也有关系,唾液分泌量少则龋齿明显增多,唾液中磷酸盐含量多者患龋率低。唾液中溶菌酶抑制素、硫氰酸等均为抗菌物质,其酶的活性可能与龋病发生有关。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初龋
(1)窝沟处呈墨浸状,平滑处呈垩白色或黑褐色,探查有粗糙感,探针可进入釉质内。
(2)无自觉症状。
2.中龋
(1)有明显龋洞。
(2)探查洞底可出现敏感症状。
(3)可有温度或化学性刺激痛。
3.深龋
(1)龋洞底达牙本质深层。
(2)探查疼痛明显。
(3)温度、化学性刺激引起较重的疼痛,但无自发痛或自发痛史。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
(1)主观症状和客观指征消失。
(2)牙体外形和功能恢复。
(3)病变停止进展。
2.好转:
(1)治疗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消失。
(2)牙体外形不能完全恢复。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现代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除去龋坏的牙体组织,制备窝洞,然后充填修复,以恢复牙体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关于牙体手术修复方法所用的器械,如高速风动涡轮牙钻机可提高补牙效率减少病人痛苦,充填窝洞的新材料也随着冶金学及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进。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从减少引起龋病发生的外因采取措施,如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对学龄儿童及成人的良好饮食习惯及正确刷牙方法、定期检查牙齿、早期发现龋病早期治疗等。
在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方面,用氟化物局部涂擦,饮水内加氟等,可使罹患率明显降低。有人研究用多粘性塑料封闭牙齿表面的点隙裂沟。用激光辐照防龋亦有一定效果。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