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蛔虫病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蛔虫病

  
疾病名称(英文) ascariasis
拚音 HUICHONG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寄生虫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蛔虫病是人蛔虫(似蚓蛔线虫)寄生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人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或有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有时,虫体阻塞小肠或进入胆道、肝脏、胰腺管、阑尾等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
中医释名 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西医病因 除人蛔虫之外,尚有与人蛔虫同属的猪蛔虫(Ascaris suum Goeze,1782)、小唇蛔虫Lagocheilascaris minor Leiper,1909)、犬弓首线(Toxocara canis (Wermer,1782)John-stom,1916、弓首线虫Toxocara cati(Schrank,1788)Brumpt,1927等。其幼虫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上也可以寄生造成危害。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系由饮食不洁,或误食未经洗净的生冷瓜果蔬菜,及肥甘之物积湿生热而成。
季节 感染期蛔虫卵出现率以7、8月最高,人群感染蛔虫的季节主要在春、夏两季。
地区 本病分布为世界性,在中国,蛔虫的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
人群 儿童高于成人。
强度与传播 人感染蛔虫卵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方式。(1)传染源:人体感染了蛔虫并随粪便排出受精卵的人群为蛔虫的传染来源,蛔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受精卵排出人体外后,只要外界具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环境即可直接 发育为感染期卵,因其发育对外界环境要求并不高,即使在无氧环境中,蛔虫卵不能发育,但都可生活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蛔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主要是因为蛔虫卵外有一蛔甙层,可以抗酸类物质,而对于有机溶剂或气体则不具有抵抗力,如氯仿、苯、乙醇、一氧化碳、氨等很敏感,卵细胞或幼虫皆可被杀死。在土壤中,虫卵一般可生活至一年左右,这些因素均构成了蛔虫易于传播的重要因素。(2)传播途径:用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此外,蛔虫卵还可附在蔬菜上被带进室内,可在室内适宜环境里发育。人因不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可随时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或污染在生菜、泡菜、食物、水上的感染期蛔虫卵而被感染。因此,卫生习惯差、粪便污染严重以及经济生活水平低,是蛔虫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幼虫的致病作用 蛔蚴移行至肺时可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嗜酸粒细胞浸润、上皮脱落与浆液渗出。蛔蚴尚可刺激IgE和IgM的产生,IgE与局部肥大细胞受体结合,当蛔虫抗原与IgE结合后,肥大细胞即脱颗粒而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诱使局部嗜酸粒细胞集聚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蛔蚴移行过程中还可在胸膜、眼、脑、脑膜等处发生异位损害,同时亦可引起全身变态反应。 成虫的致病作用 蛔虫以小肠乳糜液为营养,同时分泌消化物于附着处的肠粘膜,引起局部粘膜上皮脱落或轻度变态反应。以往认为蛔虫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人体一系列中毒症状,近年来从猪蛔虫浸出物中已分离出变应原,蛔虫病的许多毒性症状可能与变应原的吸收,引起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有关。
中医病机 蛔虫寄生于小肠之内,吸食水谷精微,扰乱脾之运化和胃之受纳功能,损耗人体气血,故 使人嗜食而面黄饥瘦。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挟鼻孔;足阳明胃经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虫据胃肠,其毒素随湿热上熏,故齘齿,鼻痒,唇生小点如粟状。二经均行于面颊,故面生白斑。蛔虫喜温,畏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诸病源候论卷十八·蜕虫候》谓其“或因府脏虚弱而动,或因食肥甘而动。其发动,则腹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则引起恶心,吐 蛔,甚者蛔虫从口鼻而出。钻入胆道,使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有窜顶感,并形成蛔厥。蛔虫结聚成团,阻于肠中,格塞不通,则腹中剧痛。钻入阑门致左下腹疼痛拒按,气滞血瘀,肉腐血败,则亦可形成肠
病理 1.肠粘膜有出血点,出现组织破坏及炎性浸润,以嗜酸性白细胞为主。2.肝内,幼虫沿肝窦移行,被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包围,以后转变成由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3.肺泡内有血 液渗出物、嗜酸性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气管周围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病理生理 1.幼虫移行期 蛔虫的幼虫侵入肠粘膜,经肝、肺移行,并发育、蜕皮,释出免疫原性 物质。它对人体的损害主要为局部的机械性损害及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局部及全身的变态反应。侵害肠粘膜时可破坏小血管引起出血点,出现组织破坏及炎性浸润,以嗜酸性白细胞为主。在肝内,幼虫沿肝窦移行,被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包围,以后转变成由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在肺、幼虫可在肺泡的血管内产生局部炎性反应最终形 成肉芽肿。幼虫还可穿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进入肺泡、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使肺泡内有血 液渗出物、嗜酸性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使细支气管和支气管扩张,气管周围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蛔虫感染刺激IgE和IgM的产生。IgE与局部肥大细胞受体结合,当蛔虫抗原与IgE结合,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活性物质,使局部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及血管通透性增加。IgM与虫抗原相结合,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肺组织引起Arthus样反应,形成肺浸润。2.成虫期 成虫的危害包括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夺取营养物质、引起变态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等。(1)损伤肠粘膜;主要是空肠粘膜。蛔虫的代谢产物,可刺激、损伤局部肠粘膜引起痉挛性收缩和平滑肌的局部缺血。小肠粘膜皱壁变粗,影响小肠正常蠕动和吸收,引起营养不良,尤其对于儿童更易出现。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感染蛔虫的儿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B2及A的吸收均受明显影响,驱虫后儿童的发育增快。(2)毒素作用:研究证明,成虫的生理代谢产物和分泌物具有毒性作用,成虫本身也含有毒性物质。可被吸收入血引起全身反(3)变态反应;有些实验室工作者并未感染蛔虫,只因接触或吸入蛔虫的过敏原出现超敏感性反应,出现哮喘、荨麻疹等症状。这是过敏原与肥大细胞上IgE结合后,肥大细胞组织释放出组织胺等活性物质所致。(4)合并症:蛔虫团集可堵塞肠管或使蛔虫寄生部肠段的蠕动发生障碍,可造成肠梗阻,这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此外,蛔虫的成虫有钻孔的习性,当受到体内不良刺激时,成虫 则到处乱窜,引起人体许多管道及脏器痉孪、阻塞、炎症及出血等。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一)如面部出现白色虫斑,巩膜有形状不规则之蓝色或米褐色小点,舌尖及舌侧有红色小刺,下唇粘膜有白色斑点或小颗粒,指甲有白色小点,耳翼糜烂,应考虑患蛔虫病。(二)蛔虫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季肋部剧烈疼痛,有窜顶感,引及背心和右肩,疼痛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常常吐出酸苦水与蛔虫。痛止则如常人。但饥不欲食,口苦而渴。在痛发时四肢厥冷,切诊腹部柔软,或脘腹及右肋有压痛,脉乍大乍小,或见洪大。
西医诊断标准 肠道蛔虫病诊断标准:
1.有喜食生冷、呕吐、排出蛔虫史。
2.反复脐周阵痛或隐痛,食欲好而消瘦,或食欲不振,夜眠不安,腹部能触及蛔虫条索或团块(可揉散)。
3.末梢血象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多,大便检查找到蛔虫卵。必要时采用集卵法查虫卵,以提高阳性率。
4.可并发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肝脓肿等,可有其相应的症状。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粪便中检到蛔虫卵或痰中检出幼虫,即可确诊,应用ELISA方法,可检测血中蛔虫抗体。
发病
病史
症状 1.幼虫致病引起蛔虫性哮喘和蛔虫性肺炎,起病骤然,患者可出现发热、干咳。哮喘、喉 部异物感、胸痛及咯痰或咯血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当重度感染时肺部可出血、水肿和肺实变。体温上升至38℃,甚至达40℃,血中的IgE和IgM含量升高,嗜酸性白细胞增高。幼虫还可以通过肺毛细血管,左心室进入大循环,侵入肠壁、肝等其他脏器,引起异位病变。多数病例5~14天不治自愈。2.成虫致病的临床表现(1)消化道症状: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2)全身中毒症状及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引起蛔虫中毒性脑病,表现头痛失眠癫痫、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发生抽搐、惊厥、昏迷
体征 1.幼虫致病的临床表现幼虫致病主要以症状为著。引起蛔虫性哮喘和蛔虫性肺炎。临床表现为过敏性肺炎或称为吕弗琉综合征。起病骤然,患者可出现发热、干咳。哮喘、喉 部异物感、胸痛及咯痰或咯血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干罗音,捻发音。当重度感染时肺部可出血、水肿和肺实变。体温上升至38℃,甚至达40℃,血中的IgE和IgM含量升高,嗜酸性白细胞增高。幼虫还可以通过肺毛细血管,左心室进入大循环,侵入肠壁、肝等其他脏器,引起异位病变。多数病例5~14天不治自愈。
2.成虫致病的临床表现(1)消化道症状:成虫以小肠乳糜液为营养,同时能产生毒素,损害肠粘膜,可引起脐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血等。儿童易造成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维生素缺乏等症。近年有报道肠蛔虫病可致低血钙,发生手足搐ni及惊厥。2)全身症状: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全身反应,主要表现有发热、哮喘、荨麻疹、腹痛、腹泻等症状。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引起蛔虫中毒性脑病,表现头痛、失眠、癫痫、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发生抽搐、惊厥、昏迷。
体检 1.幼虫致病,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干罗音,捻发音。 2.成虫致病,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维生素缺乏等体征。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引起蛔虫中毒性脑病的体征。
电诊断
影像诊断 X线 :当幼虫严重感染肺部时,肺部X线透视可显示典型的浸润性改变,边缘模糊,多为小片状或云絮状游走性浸润阴影,多在发病后1~2周内消失。 蛔虫性肠梗阻腹部X线透视,单纯型多表现不全性肠梗阻,感染型则可见小肠广泛性充气、扩张和阶梯状液平。
实验室诊断 痰检法 当幼虫感染肺部时可在痰中找蛔蚴。
血液 IgM、IgE水平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尿
粪便 应用直接涂片法或厚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粪便中蛔虫卵,即可确定诊断。若只有雄虫寄生,粪便中查不到虫卵,可参考临床症状,用试验驱虫法进行诊断。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等免疫学方法可检测血中蛔虫的抗体。主要用于蛔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判定人群中蛔虫感染状况、感染的季节性以及考核防治效果。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蛔虫性肠梗阻与肠套叠的鉴别蛔虫性肠梗阻的特点是在脐周或右下腹可发生突然局部疼痛,可有短暂的间歇,一般为数分钟。可伴有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及肠蠕动等症状。 多数病例在脐部右侧能触及柔软、无痛的可移动性团块,有时为香肠状。多见于回肠段。肠 鸣音多正常、稍亢进或消失。有时腹部X线平片上可以看到肠腔内成团的虫体阴影。少数病人可并发肠扭转或肠壁坏死、穿孔,大量蛔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肠套叠多发生于两岁以下的儿童,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病儿面色苍白、出汗,伴有果样血便。在腹部可扪及腊肠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一定压痛的肿块,常位于脐右上方,而右下腹扪诊有空虚感。随病程的进展逐步出现肠梗阻症状。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结肠阻端钡影呈“杯口”状,甚至呈“弹簧状”阴影。
2. 肠蛔虫病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 肠蛔虫病有时与消化性溃疡有相似症状或合并有消化性溃疡。如中上腹疼痛或触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需进行X线平片、粪便检查及钡餐检查,以明确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气腹痛:腹痛突发,疼痛剧烈,但检查无形质改变,无吐蛔、便蛔史,大便镜检无蛔虫卵。
2.赤[扁]虫病:常伴腹泻,便中或挟有肉虫如片状,大便检查可找到姜片虫卵。
疗效评定标准 肠道蛔虫病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①经驱虫治疗,大便中有蛔虫排出,症状及体征消失。②驱虫后两周复查大便,虫卵阴性。
2.好转:①经驱虫治疗,大便中有虫排出,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②驱虫后两周复查大便,虫卵未转阴。
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儿童因患蛔虫病造成的营养不良,驱虫后很快即可得到改善。
并发症 ①肠梗阻性蛔虫病:最为常见。 单纯型:多系早期,以腹痛为主症,伴呕吐,便秘,腹胀,不排气等肠梗阻常见症状,腹肌多柔软,脐周常可触及一个或多个位置和形态可变动的无痛性包块,肠鸣音多正常或稍亢进。 感染型:病程多在3天以上,除一般肠梗阻常见表现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中毒症状,腹胀和肌紧张明显,因腹痛拒按,包块常不易触及。肠鸣音多消失。
胆道蛔虫病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入部位常在胆总管,较少在肝管,偶尔见于胆囊。症状是剑突下或偏右侧突然发生绞痛,痛疼激烈,难于忍受,伴有恶心呕吐,向右肩、背或下腹部放射。缓解后,可隔数时分钟或较长时间再次发生。当虫体完全进入胆管,疼痛反而减轻,查体有剑突下或偏右局限压痛,但无肌紧张。胆道蛔虫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可引起胆管及奥狄括约肌痉挛,造成胆管缺血、坏死、穿孔,引起胆汁腹膜感染。又可造成细菌感染,形成化脓性胆管和胆囊炎,胆道内蛔虫感染是引起胆石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蛔虫所致的结石最常见于胆总管,且可引起肝管内的结石,患者出现饭后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除ALT升高外,其余正常,大便化验可无蠕虫卵,B超则提示胆道内有结石。
③肝脏蛔虫病。蛔虫经胆总管深入肝脏,发生肝炎、肝脓肿、败血症、临床上常先有胆道蛔虫病的典型表现,继而转变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压痛和叩击痛,肝脏肿大,寒战,高热,黄疸
④心血管内蛔虫症。它是最严重且难以确诊的致命性疾病。蛔虫进入肝静脉,经右心栓塞肺动脉。也可从肝进入胸腔或心包腔,引起胸膜炎心包炎。表现为高热寒战,上腹部绞痛或钻痛,呼吸困难、紫绀、气粗,自觉胸腔内有异物爬行感,心前区疼痛难忍及心率失常等。
⑤胰腺蛔虫病。蛔虫侵入胰腺则引起胰腺炎,蛔虫钻入胰管使胆汁返流,可引起急性胰腺坏死。此外,蛔虫侵入阑尾则引起阑尾炎,穿肠壁进入腹腔可引起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多种疾病(阿米巴痢疾伤寒直肠癌等)发生肠穿孔后,蛔虫可钻入泌尿系统,引起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蛔虫病。有时,患者可吐出蛔虫。蛔虫停留在喉部或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引起窒息。蛔虫进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也可进入泪囊,经泪点伸出外部。蛔虫幼虫还可异位寄生于球结膜下,检查时可见球结膜下有线状物蠕动。
西医治疗 (一)驱虫治疗:
根据我国国情,驱虫可采用以下药物:
1.丙硫苯咪唑(亦称丙硫咪唑,扑尔虫,albendazole)本品为高效广谱驱虫新药,能够与虫体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糖元耗竭;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止三磷酸腺苷的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和繁殖。本品适用于蛔虫病及其它多种线虫、绦虫混合感染。服后无明显副作用,少数偶见头痛、恶心、呕吐、腹 泻等。用于治疗蛔虫病,转阴率与剂型无关,而与剂量关系密切。用法:成人400mg,一次顿服,转阴率100%。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服法同成人,或遵医嘱。
2.甲苯咪唑(亦称甲苯哒唑,mebendazole)本品为一广谱驱肠线虫药,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使线虫无法生存,具有抑制线虫胚胎和杀灭成虫作用。成人每次200mg顿服,每日1次,疗程1~2天。副作用极轻微,但作用较缓慢,易引起蛔虫游走与骚动,产生吐蛔现象,故多与左旋咪唑合用。
3.左旋咪唑(levamisole)本品为一广谱抗肠虫药,可选择性地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延胡索酸不能还原为琥珀酸,从而影响虫体的无氧代谢,减少能量的产生,使虫体麻痹。由粪便排出体外。它还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使细胞免疫力较低者得到恢复。用量:成人一日100~200mg,儿童一日2~3mg/kg,饭后一小时顿服。副作用轻微,但妊娠早期,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肝炎活动期忌用。
4.丙氧咪唑(奥苯达唑 oxibendazole)本品为一广谱驱肠虫药,尤宜用于蛔、钩、鞭虫混合感染。用量:成人400mg/日,半空腹1次服用,连用2~3天。副作用为头昏、乏力,常轻微短暂,一般无须处理。
5.噻咪啶(抗虫灵,pyrantel)本品为一广谱驱肠虫药,通过抑制肠虫体内胆碱脂酶,对神经肌肉产生阻滞作用,使虫体麻痹而排出体外。作用优于哌嗪,尤宜于蛔、钩、蛲虫混合感染,用量:双羟萘酸噻咪啶成人一次1.2~1.5g,睡前顿服,疗程1~2天。副作用轻微,孕妇、冠心病及有严重溃疡病史者慎用。
6. 哌嗪(驱虫灵, piperazine)本品作用机理与噻咪啶相同。口服吸收迅速,主要由胆道排泄。成人每日3~3.5g,睡前顿服,连服2天。儿童按每日100~150ml/kg计算,总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或分1~2次服,易便秘者可加服轻泻剂。本品毒性低,服用安全。偶见报道服后引起呼吸减慢、眼球水平性震颤、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等反应,严重者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7. 氧气 可使蛔虫团松解,并能麻痹使之排出。用法用量:儿童每岁100~150ml,注入胃管内,治疗后给泻药1次,适用于蛔虫所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凡有消化性溃疡、肠穿孔、胃肠曾有手术史及年老体弱者禁用。
8.药物联合应用 适用于重症或以蛔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常见的配方有甲苯咪唑与噻咪啶联合应用、甲苯咪唑与左旋咪唑联合应用(后者的国产片剂称为速效驱虫净,每片含甲苯咪唑100g,左旋咪唑25mg)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等。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
1.胆道蛔虫病(1)巴比妥口服100mg,服药后腹痛在3~5分钟消失。再给驱虫药左旋咪唑150mg,3~5天蛔虫从胆道排出。②现代研究有人主张在腹痛未缓解时,早期驱虫疗效比传统疗法优越。选用足量的麻醉性驱虫药左旋咪唑,儿童5mg/kg,成人200~300mg顿服。或顿服噻咪啶,成人剂量750mg 或哌嗪 3.5g可使虫体麻醉,防止虫体深入胆道,虫体麻痹后在胆汁的冲刷作用和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下排出胆道,也可同时加服适量的液体石蜡。有胆道蛔虫残留的患者,可口服丙谷胺0.4g,一日4次,部分病人于清晨增服33%的硫酸镁20~30ml,一个月为一疗程。丙谷胺的利胆作用较强,对于完全梗阻的胆系病患者应当 慎重。(2)外科治疗:除传统的外科手术取虫治疗外,纤维胆道镜可作为诊断治疗胆道术后合并胆道蛔虫病的最简捷的方法,因为,胆道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留有T型管。
2.蛔虫性低血钙抽搐:①补钙。葡萄糖酸钙1.5g加25%葡萄糖20ml,静注,日一次,连用3日。②解痉止痛。颠茄片10mg,一日3次,连服3日。③驱蛔虫。左旋咪唑片:成人125mg,儿童75mg, 日一次,连服3日。
中医治疗 (一)驱蛔:
1.川楝素 由苦楝皮中提取,主要用于肠蛔虫病。每片25mg,成人一次10片。儿童2 ~4岁服50~100mg,5~8岁服100~150mg,9~15岁服150~200mg。睡前用温开水送服。2. 使君子 性味甘温,功能杀虫消积健脾。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等症。其提取物体外有麻痹猪蛔虫首部作用。用法用量:除去外壳,取净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 放凉食之。儿童自一岁开始给1g,每增一岁加1g,最高量不超过10~16g。也可按年龄大小给服10g (12岁以下)或20g (13岁以上),每日一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最常见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一般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若蛔虫上攻,心腹作痛,宜采用《证治准绳》使君子散(炒使君子15g,甘草猪胆汁浸3g,白芜荑0.3g,苦楝子10g去核。为末,每服3g,或用水煎服。)杀之。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病:当分寒热虚实而治。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为寒热错杂症。治宜用酸以安蛔,辛以驱蛔,苦以下蛔。方用《伤寒论》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桂枝蜀椒干姜细辛苦酒)。随证候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增减调理。若病势急骤属实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大黄黑丑等攻逐之品。 2.蛔虫性肠梗阻:单纯型,加味麻仁汤(火麻仁杏仁白芍川朴枳壳、大黄、乌梅、川楝、槟榔陈皮、使君子)每日煎服1~2剂。感染型还应配合抗感染,输液、输血等综合措施,严密观察8~24小时,无效者应即转手术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速效肠虫净加番泻叶治疗蛔虫法:晚上睡前一次顿服速效肠虫净两片,口服糖开水 200ml,能刺激蛔虫吸入更多的药物。约1.5小时后,当虫体处于麻醉状态时,又给予导泻剂番泻叶5g反复泡饮,以利虫体尽快排出体外,可防止蛔虫性肠绞痛或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然后再考虑驱虫。①硝酸甘油舌下含服0.3~0.6mg合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此方优于阿托品,5分钟内胆绞痛即可缓解甚至消失,部分病人用药后有肠蠕动增加及腹隐痛、腹泻症状,停药后即可消失。②黄连素0.4~0.6,维生素C 0.6~1.0,一日3次。研末口服,蛔虫得苦酸后则安静,同时辅以维生素K38mg,每6~8小时肌注一次,以松弛痉挛的奥狄括约肌,待疼痛缓解1~2小时左右,给予足量的驱虫药物噻嘧啶、驱虫灵,促使虫体排出体外。可在症状消失一个月后,再驱虫一次。③针灸有一定疗效,一般先针迎香透四白,后针人中及曲池。也可配合中药乌梅丸或用米醋100ml加温开水和匀一次服,必要时4小时再服一次。2.蛔虫性肠梗阻: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应用解痉剂。也可用生豆油250g,一次口服或鼻饲,待缓解后再驱虫。急性肠梗阻者不宜采用药物驱虫,以免加重肠梗阻而导致肠破裂,必要时需采用手术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驱虫,由于蛔虫可再感染,不能根除蛔虫病,所以在集体驱虫以后,间隔一定时间,需进行选择性驱虫(粪检虫卵阳性者),这项工作需反复进行。
2.加强管理粪便,切断蛔虫传播途径,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杀死虫卵的目的。改善环境卫生,减少虫卵。
3. 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餐具要分开,防止吃入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同一地区全体居民中采用化疗作为防治蛔虫病的直接的、有效的措施。常用的方式有两种,即全体化疗和重点年龄组化疗。调查结果表明,以1~19岁靶年龄 组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可采用每6个月给抗蠕虫药一次,或每一到两年治疗一次。
历史考证 人蛔虫我国很早就有记载,祖国医书中称之为“蛟蚘”或“蛔虫”,对其临床表现、诊治均有许多描述。祖国医学有“蛔闻甜则起,遇酸则止,遇辛则伏,遇苦则安”和“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的记述。据此,采用辛酸苦甘性味齐全,杀虫、理气、止痛、泻下之中药治疗蛔虫已有千年历史。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