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血栓性静脉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血栓性静脉炎

  
疾病名称(英文) thrombotic phlebitis
拚音 XUESHUANXINGJINGMAIYAN
别名 中医:脉痹,恶脉。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外周血管疾病,循环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血栓性静脉炎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常先有静脉内的血栓形成,以后发生静脉对血栓的炎性反应,亦可继发于创伤或脓毒病引起的静脉壁的炎症。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则可累及任何部位的深静脉,而以下肢深静脉受累多见。(参见“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条。)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主要有: 1.血管壁损伤。肢体外伤时血管壁的损伤、静脉插管或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液体以及细菌毒素作用等。 2.静脉曲张引起静脉内血液郁滞,造成静脉内膜缺氧和变性。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有: 1.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各种原因,或由浅静脉炎延伸所致。 2.静脉血流郁滞,多见于长期卧床、充血性心力衰竭、腹内压增高或下肢静脉曲张者。 3.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烧伤或严重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纤维蛋白原和第Ⅷ因子增多;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急剧升高和骨髓增生性疾病,尤其是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粘稠度增高;某些药物,如长期口服女性避孕药致抗凝血酶Ⅲ的水平降低:或某些癌肿、感染等均可使血凝状态增高,造成静脉内血栓形成。
中医病因 湿热之邪外侵,以致气血瘀滞,脉络滞塞不通;或外伤、染毒或经脉创伤等均可导致气血瘀滞而引发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湿热外侵或外伤、疫毒、创伤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流迟缓,瘀血阻络,不通则痛;络道阻塞,血运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停滞肌肤则肿;血瘀湿浊郁久化热,故肢体发热;气虚无以统摄脉络,瘀血结聚,则表浅络脉显露。总之,脉络湿阻血瘀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病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静脉壁常有不同程度的炎变和增厚,血管腔内的血栓多与静脉壁紧贴而不易脱落。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静脉壁常无炎变或增厚,血栓与管壁粘连不紧,易脱落。静脉血栓主要由红细胞组成,其尾部游离浮动,常破碎,引起肺栓塞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血栓性浅静脉炎:
①脉络湿热:
证候:沿脉络走行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侵及脉络,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故沿脉络走行出现疼痛、红肿;瘀血结于脉络,故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湿热交争,故可见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滑数、濡数均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瘀阻:
证候:脉络走行呈硬条索状,粗细不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痛、触痛及牵拉痛,本症多发于胸腹部、上肢,其次为颈部。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
证候分析,脉络瘀阻,瘀血结聚,故可见硬索条状脉络,粗细不等;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可见局部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为脉络瘀阻之象。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①脉络湿热:
证候: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黯红,皮温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体温可升高。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外侵,脉络瘀滞,血运受阻,水津外溢,故肢体肿胀、疼痛,皮色黯红;湿热交争,故皮温升高或见体温升高;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湿瘀:
证候:患肢肿胀、疼痛,皮色苍白或正常,皮肤温度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
证候分析:本型常为脉络湿阻型的恢复期。血瘀湿浊,阻滞脉络,致使肢体肿胀、疼痛,而皮色可为苍白,亦可正常,皮肤微热。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为湿瘀互阻脉络之象。
③脾虚湿阻:
证候:身疲乏力,患肢肿胀,沉重胀痛,皮肤温度不高或仅有微热,肤色正常或色暗,或伴肢体脉络迂曲、舌质淡暗,苔白腻,舌体胖边有齿痕,脉缓或濡。
证候分析:久病脾虚,水湿不运,停滞肌肤,湿性重浊,故疲乏无力、肢体肿胀、沉重;湿浊停滞日久亦可阻滞血脉,致血运不畅,瘀血结聚,而见肤暗、肢体脉络迂曲。舌质淡暗,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缓或濡为脾虚湿阻,脉络不畅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血栓性浅静脉炎诊断标准:
1.浅层的静脉呈炎症表现,表面红、肿、热、痛,可触及索状物。发生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病名。
2.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不用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但常反复。
3.全身反应轻,少数患者仅有低热,白细胞稍有增高。
4.排除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硬结节,结核疹,淋巴管炎等。
5.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一)急性期
1.临床上发病突然,患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呈暗红色,肢体皮温升高。
2.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患肢肿胀、浅静脉扩张、股三角区压痛)应该与盆腔肿瘤、急性弥散性淋巴管炎以及急性动脉栓塞相鉴别。
3.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部酸胀痛、局部压痛及Homan's及Neuhof氏症阳性)应与小腿肌炎、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及腘窝囊肿,以及小腿深部组织肿瘤相鉴别。
(二)慢性期
即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因静脉血回流障碍,故下肢肿胀为凹陷性肿胀,站立、久坐、远行后明显,休息或平卧后减轻,晨轻暮重,长时间后,肢体呈郁滞性皮炎,甚则皮肤色素沉着、浅静脉怒张、浅表性溃疡,进一步演变为“老烂腿”、“裙边疮”,长期不愈。即使创口愈合,但很快又复发。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浅表静脉区的红肿和扪及压痛的条索状物等特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即可成立。 凡在术后、产后或因全身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中,突然出现小腿深部疼痛、压痛、肿 胀,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时,应首先考虑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结合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静脉造影即可确诊。根据疼痛、肿胀、压痛的部位和范围的不同、浅 静脉扩张的有无及其范围,结合静脉造影尚可作出阻塞处的精确定位。
发病
病史 有静脉血管损伤史,静脉曲张、静脉淤血及手术、产后卧床史等。
症状 血栓性浅静脉炎者患部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局部疼痛,行走时加重。轻者仅有局部沉重感,站立时明显。
体征 血栓性浅静脉炎者沿静脉有炎症反应,局部红肿,有明显压痛,可触到索条静脉。1~3周炎症消退后,局部遗留硬索条状物和皮肤棕色色素沉着,常经久不退。本病有复发倾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患肢肿胀、发热、压痛,可触到有压痛索条, 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还可见远端浅静脉曲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时,患肢呈痉挛性剧痛,整个下肢呈弥漫性可凹性水肿,大腿和腹股沟区域可见浅静脉曲张,股三角区有明显压痛,股静脉部位可触到有压痛的索条。如血栓向下腔静脉延伸引起下腔静脉阻塞时,则疼痛向上扩展,两下肢及下腹部均出现明显的水肿,后期水肿减轻后,腹壁可见许多浅静脉扩张。上肢深静脉和上腔静脉血栓形成较少见,一旦发生,上述表现可出现于上肢或胸壁、颈和头面部。脓毒病性静脉炎者可有发热,波及浅静脉时局部的红、热反应更明显。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浅静脉炎者血栓脱落者少见。
体检
电诊断 电阻抗体积描记法和静脉血流图 正常时肢体容积随吸气及压迫肢体远端而增加,如无此变化,表明检查部位近端有静脉血栓形成。
影像诊断 一、Doppler血管超声图 正常时在股、腘及胫后静脉上可闻及血流通过的响声,响声随呼吸而变化,肢体远侧加压时响度增加。如听诊区的近端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则上述现象消失。 二、放射性核素检查 1.125碘-纤维蛋白原摄取试验 局部血栓形成时,125 碘标记的纤维蛋白原可进入局部血栓,使患病部位的放射性增高。此法特别适用于膝关节以下的静脉血栓的定位检查,但不适宜对腹股沟韧带以上的静脉血栓检查。 三、静脉造影 本法无禁忌证。可显示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和侧支血管的情况。
实验室诊断 一、静脉压测定周围大静脉的正常压力平均为0.58~1.18kPa (6~12cm H2O)。患肢的静脉压升高,常 大于1.96kPa(20cmH2O)。二、高99m 锝酸盐法 左或右髂总静脉完全闭塞时,显影延迟30秒。本法适用于骨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三.99m碍一聚合白蛋白MAA)或99m锝大颗粒微球体(MS)法检查 静脉无病变时,可显示大隐静脉畸形、静脉血栓阻塞、侧支血流或延迟显影。阻塞部位有放射性降低或缺损区;病 变区的远端有放射性潴留,并可观察到一支或多支侧支循环。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多见于青年女性,与结核和风湿有关。结节多发生于小腿,伸屈侧无明显区别,呈圆形、片状或斑片状,结节不发生溃破,可有疼痛、发热、无力、关节痛、小腿浮肿等。
2.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多见于中年男性,皮损为多形性,有红斑,瘀斑、紫癜、网状青斑等,以皮下结节为多见,结节沿小动脉分布,可活动,皮色红,有疼痛,可发生溃疡,反复发作,全身可出现发热、关节痛、汗出等,可累及内脏、神经、肌肉、脑等组织。
3.小腿蜂窝织炎 为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患部红肿界限不清,中心部颜色深暗,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和压痛,中心部可软化形成脓肿。
4.下肢急性动脉栓塞 多由于风心病、冠心病、房颤所致。突然发生肢体剧烈疼痛,以肢端为重,患肢厥冷。苍白,感觉丧失,肢体挛缩,浅静脉萎缩,栓塞平面以下动脉搏动消失,可发生广泛肢体坏疽。
5.腘窝囊肿 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或膝关节构造异常者可致本病,其症状、体征与静脉血栓形成相似,Homans 征阳性,可借助X线关节造影或关节腔内注射131碘人血清白蛋白检查以鉴别。
6.下肢急性丹毒 常由足癣或下肢感染所致,发病较急,往往首先有寒颤、高热,与发烧同时可出现足部。小腿大片状红斑,边缘清楚,发热肿胀,灼热疼痛,可迅速向周围扩散,严重者可扩延累及大腿。由于反复发作,下肢淋巴管受累,发生阻塞,引起肢体增厚、粗肿,最后形成象皮肿。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局部炎症消退,索状物消失,无任何自觉症状(除皮肤仅剩色素沉着),3个月内不再复发。
2.有效:索状消失,无自觉症状,但其他部位又复出现。
3.无效:治疗期间,又出现新的病变。


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治愈
(1)站立20~30min或行走1500m后无明显肿胀疼痛,无沉重感,亦无压痛。
(2)下肢浮肿明显消退或完全消退(以平面周长作对比,大腿在髋骨上缘15cm、小腿胫骨粗隆下10cm),同健侧相比,大腿不大于2cm,小腿不大于1cm左右。
(3)有条件者可做静脉阻抗式血流图或超声血流显像图。静脉最大排泄量(MVO)比治疗前改善2/3的血流量(正常值34.9士7.85ml/100ml组织/min,超声血管显像可见静脉管腔甚至见到其瓣膜)。
2.显效
(1)站立15~20min,行走1000m后疼痛及肿胀比治疗前明显好转。
(2)下肢肿胀明显减轻,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大腿不大于3cm,小腿不大于2cm左右。
(3)静脉阻抗式血流图或超声血管显像图:静脉最大排泄量(MVO)比治疗前改善1/3血流量,超声血管显像图见到静脉管壁不规则,甚则有充盈缺损。
3.进步
(1)站立10min以内、行走500m后,仍有疼痛、肿胀,但比治疗前轻。
(2)下肢浮肿减轻、肢体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较治疗前好转。
(3)静脉阻抗式血流图或超声血管显像图静脉最大排出量(MVO)比治疗前改善1/4血流量;超声血管显像示静脉管腔不全梗阻,可以见到血栓。
4.无效
治疗后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则患肢肿张加重,少数患者并发肺栓塞,或者出现肺栓塞的征兆者,为无效。
预后 血栓性浅静脉炎预后较好;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常造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并发肺栓塞,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
(1)卧床,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必要时可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包扎。
(2)药物:保泰松:0.1,3次/日;炎痛喜康:1mg,1次/日;消炎痛: 25mg,3次/日;阿司匹林:0.5~1.0mg,3次/日。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或抗凝剂治疗。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卧床1~2周,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膝关节稍屈曲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血栓脱落;起床后穿长统弹力袜,穿着时间6周至3个月。
(2)腰交感神经阻滞:可以解除动脉痉挛,缓解疼痛。
(3)溶栓疗法:适用于发病后3天内或并发肺栓塞时。
链激酶:药前半小时先静注氢化考的松25mg~50mg或地塞米松5~10mg,然后予链激酶50万U溶于5%葡萄糖或0.9%NS 100ml内,静滴30分钟以后,以每小时10万U的速度静滴维持,直到症状消失,再继续滴注3~4小时,或链激酶60万U和地塞米松0.5~5mg或氢化考的松25mg溶于5%葡萄糖250~500ml内静滴,每6小时一次。通常用药后8~10小时,症状开始缓解,一般不超过3~5天;局部滴注5000U/小时,共8小时。
尿激酶:初剂量3万~5万U溶于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内静滴,于1~2小时内滴完,每日2~3次,维持量可根据每日测定的纤维蛋白原量或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来调节。使用时间可长达1~2周;局部滴注4000U/小时,共12小时。
③纤维蛋白溶酶:5万~15万U溶于5%葡萄糖250ml内静滴30分钟,以后可5万U,静滴,每日2~3次,持续7日;也可进行局部血栓内注药。
④组织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一PA):每小时用0.5mg/kg,静滴2~4小时;合并肺栓塞时,先给25mg/小时,静滴2小时,如无效可追加40mg,以10mg/小时的速度静滴4小时。
(4)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静滴,1~2次/日, 10~15天为一疗程;或500ml中加入丹参20ml静滴,1~2次/日, 14天为一疗程。
(5)手术治疗:上述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可考虑做静脉血栓摘除术或Fogarty导管取栓术、下腔静脉结扎术或滤网成形术、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
中医治疗 辨证分型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
①脉络湿热: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五神汤加减。药用银花紫花地丁茯苓车前子、丹参、仁、红花牛膝。方以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清利湿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牛膝破血通经,并引药下行。红热甚者加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肿胀甚者加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
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以活血止痛。
②脉络瘀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
方以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共用可达瘀血去脉络通、疼痛止之效。发生于下肢者可加牛膝,发生于上肢者可加桑枝;肿胀者加滑石桂枝通阳利水;红肿者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浮肿晨轻暮重者加升麻黄芪升阳利水。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①脉络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清热通络汤加减。药用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茯苓、车前子、生苡仁、白花蛇舌草、丹参、炮甲珠。
方以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车前子、生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炮甲珠活血散结消肿,肿胀明显者,皮色光亮者,加土茯苓、泽泻;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②脉络湿瘀: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方药:活血通脉饮加减。药用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方以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清热利湿通络。痛甚者加炮甲珠、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素体阳虚,畏寒肢冷者,去银花,加桂枝、细辛附子温阳;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健脾。
③脾虚湿阻: 治法:健脾渗湿,活血化瘀。
方药:健脾通络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生苡仁、茯苓皮、车前子、片、扁豆白术、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方以黄芪、党参、生苡仁、茯苓皮、车前子、姜片、扁豆、白术健脾利湿;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
加减可参考上述两型。
中药 (1)凉血解毒丸:1丸,3次/日,适用于脉络湿热证的患者,配合二妙丸内服有一定的疗效。
(2)活血止痛散:每次6g,3次/日,适用于脉络瘀阻的患者,可活血、通络、止痛。
(3)金银花、益母草白茅根各100g,水煎代茶饮。
(4)野菊花、金银花各100g,生甘草20g,水煎代茶饮。
(5)大黄蛰虫丸:每次9g,3次/日,适用于各型有血瘀证者。
针灸 (1)体针:上肢取极泉、曲池透少海、神门、合谷;下肢取髀关、阴包、血海、支沟、三阴交、太冲,均用泻法。
(2)耳针:常用穴为心。肝、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神门以及与下肢相对应的穴位,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身体虚弱者可用王不留行籽压穴,不时揉按之。
(3)梅花针:2.5%碘酒涂擦患部, 75%酒精脱碘,沿疼痛部位轻轻叩刺,然后再拔走罐或闪罐,有一定的疗效。
(4)水针:取足三里、三阴交、地机、丰隆、阳陵泉等穴,以丹参注射液4ml,每次注射2穴位,每日一次,各穴位交替轮流应用,得气后注入药物,每15~30天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对久病卧床者,应鼓励多在床上做下肢的主动活动,并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必要时可穿长统弹力袜。术后的病人要早期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而又需静脉补液者,应尽量避免输入对静脉有刺激性的溶液,并应经常更换注射或输液的部位,或做深部的静脉插管输入。应积极治疗慢性小腿静脉曲张。手术的病人于术前2小时,急性心肌粳死的病人于头3天,用小剂量肝素(每12小时皮下注射5000U),术后第4天口服华法令、康力龙或采用肝素5000U和二氢麦角胺0.5mg联合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5天,有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也可口服潘生丁或阿司匹林预防。手术中操作应轻巧,避免对静脉壁的损伤,术后避免在小腿或腘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术前、后各用低分子右旋糖酥(分子量之万~4万)500ml静滴,以后隔日一次,共3次,亦有预防作用。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