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鸭 > 养鸭问答 > 正文:鸭病综合防控技术概述养鸭咨询诊断治疗预防
    

养鸭咨询:鸭病综合防控技术概述

兽医兽药网寄生虫病 更新时间:2016/5/17 执业兽医考试论坛
鸭病综合防控技术概述
-----
规模化、集约化养鸭已形成趋势,鸭病已成为阻碍养鸭发展的重要因素。鸭病的种类繁多,疫病复杂,加之鸭的合群性强,流动性大,感染疫病的机会多,稍有不慎,极容易感染暴发流行性疫病,造成大批鸭死亡,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筹建、设计、规划、布局养鸭场时,需要认真考虑鸭病的防治工作,从多方面保障鸭场的健康发展,减少鸭病的损失,降低养鸭成本,提高养鸭的效益,实现养鸭致富的目的。  鸭病的种类  规模化养鸭厂的鸭病种类较多,其发病原因也十分复杂,它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因体内外寄生虫侵袭引起的寄生虫病;因饲料配合不当、营养失调引起的营养代谢病以及某些有毒物质及用药配比不当、饲料霉变引起的中毒病;因机械损伤物质刺激引起的一些常见杂症。  鸭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发生凡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鸭体,在其体内定居增殖后引起鸭的病理变态,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疫病,称为传染病。鸭传染病的发生,首先是由病原体的入侵在体内定居,大量繁殖称为传染或感染。当鸭发生生理的、形态学异常变态出现病理变化和有临床症状时,就发生了传染病。如果因为入侵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少,致病力弱,机体有抵抗力,不出现病理变化或临床症状,这称为隐性感染;相反,因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毒力强、繁殖数量多、机体抵抗力差,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炎症、出血等症状即为显性感染。在鸭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无论是隐性感染或是显性感染,它们都能从体内向体外排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都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扑灭传染源。鸭传染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但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感染鸭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并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共同特征,能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疫病加以区别。  鸭传染病的发生根据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个阶段。潜伏期是指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为止,潜伏期的长短因不同传染病而有所不同。前驱期是指疫病预兆阶段不表现明显的特征症状,仅出现一般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一般只有数小时至1-2d。明显期是指疫病发展到高峰阶段,在这一时期出现很多有代表性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转归期是指疫病发展的后期,一般转归是有 2种可能:(1)疫病发展严重,日趋恶化、衰竭死亡;(2)由于机体得到及时的治疗,抗病力,免疫力增强,控制疫病发展,病情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完全恢复健康。但有的鸭感染后虽然恢复健康,症状消失,但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带毒菌、排毒(菌),有的会留有后遗症。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鸭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也就是说从个体感染发病到群体发病的过程称为流行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鸭群的3个基本条件,是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环节,若切断某一环节,流行过程就此而终止。传染源,即传染的来源,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鸭体中定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感染鸭。包括显性感染和隐性鸭,同时处在潜伏期和康复期的病鸭同样会带菌、排菌,不可忽视。传染源一般是通过粪,尿,鼻液、眼泪等分泌物向外排菌,污染环境、饲料、水、用具以及饲养人员、鸟类、鼠、昆虫等机械扩散蔓延而传播疫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带菌鸭体内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易感鸭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它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2种方式。对鸭来说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病很少,而多数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垫草、饮水、空气等媒介间接接触传播。在同代鸭或基本同代鸭之间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伤口等途径传播的称为水平传播或叫平行传播。通过被病原体感染的卵、输卵管经过蛋传播给孵出的下一代雏鸭的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或经蛋传播。易感鸭群是指鸭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易引起发病的鸭群。鸭群中易感鸭越多,造成传染病的规模越大。易感性与鸭的品种、年龄、免疫状况、体质强弱等不同情况,有很大差别,如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易感,而成年鸭感染后不发病。因此采用免疫预防的方法,用某种疫苗接种来提高鸭群对某种鸭传染病的免疫力,来减少或消灭易感鸭群,以破坏或消灭传染病发生的! 个环节,达到控制或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鸭的寄生虫病  鸭的寄生虫病是由鸭的体内、外寄生虫侵袭鸭体而引起的一种疫病。主要有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球虫等蠕虫及原虫,尤其是以吸虫为多,体外寄生虫比较少。鸭寄生虫的感染主要是经口感染和经皮肤、接触感染。经口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感染方式,是鸭吞食了被寄生虫感染具有侵袭力的虫卵、卵囊或者幼虫所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含有幼虫的中间宿主而造成的感染。经皮肤感染有2 种方式:(1)由吸血昆虫吸血时以接种的方式,将昆虫体内有感染性的虫卵或幼虫注入鸭体内;(2)具有感染性的幼虫主动钻入鸭的皮肤内而造成感染,如鸭血吸虫接触感染。通过患病鸭与健康鸭之间直接接触感染或通过被污染的场地、垫草而感染一般多为鸭羽搔等体外寄生虫病。鸭的每一种寄生虫都有一定途径进入鸭体内或侵入体表,以吸取鸭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及组织等形式掠夺鸭的营养并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鸭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鸭尤其是小鸭的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生长发育迟缓,降低鸭的抵抗力,严重时甚至引起鸭的死亡。  鸭的营养代谢与中毒病  鸭的营养代谢与中毒病是常见的" 类非传染性疾病,在鸭的饲养过程中往往由于饲料配合不当或饲料单一,引起维生素A、B、D,甚至蛋白质缺乏,而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影响鸭的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此外,由于饲料配比不当或用药物添加剂时配比不准、拌和不均匀,以及饲料霉变都能发生中毒性疾病。中毒病的发生多为突然出现,因而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对鸭饲料、饲养环境、饮水等作调查分析,做出初步诊断,在排出传染病可疑时,应迅速停喂原有饲料,更换饮水,并将可疑样品送有关部门作毒物分析检验,查出病因后采取相应对症防治措施抢救病鸭,挽回损失.  鸭病的综合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为了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必须加强鸭的饲养管理,首先必须保证鸭体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注意日粮的科学合理搭配,并根据不同品种鸭生产的需要调节日粮组合,有条件的场应尽量多给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保障鸭体生长需要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鸭的饲养管理方面,要经常对饲养人员进行鸭病防疫的宣传、培训,增强防疫知识,认真做好清洁卫生、消毒等工作,并应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免疫预防、定期驱虫等防疫卫生消毒制度。鸭场的防疫消毒制度是防治疫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养鸭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鸭场或种鸭场都必须建立防疫消毒制度,其主要内容有:(1)严格禁止场外非工作人员及车辆进入生产区,一般情况应谢绝参观。(2)本场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衣消毒,有条件的鸭场还应沐浴更衣。(3)鸭场内不得饲养与生产无关的禽、鸟、犬等动物,饲养人员及鸭场工作人员家庭不能养禽,不能到集贸市场购买或接触活鸭、水禽及其他禽类。(4)未经严格检疫不能从外地引进种鸭、种蛋,非经消毒的运输车辆、用品一律不能带入场内生产区。(5)种蛋孵化时应对孵化室、孵化器械、用具、育雏室反复消毒,出售雏鸭箱、饲料袋未经消毒不得重复使用。(6)鸭场周围应筑防疫墙,鸭场大门口,鸭舍门口应设立消毒池,生产区大门处应设更衣室,紫外线消毒室等卫生防疫设施。(7)采取有效的措施灭鼠、杀虫,防止野生水禽及飞鸟进入场内。(8)建立定期清扫鸭舍、鸭棚的消毒卫生制度,按时清扫消毒,确保鸭场环境、鸭舍、设施、用具、饲料、饮水的卫生。(9)放牧鸭放牧时应避免与场外水禽或野禽一起混群放牧,防止传入疾病。(10)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认真及时进行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和定期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  坚持自孵自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养鸭场除新建或需要更换品种时必须到外地购进种蛋和种雏外,一般应在场内坚持自孵自养,从场外引进的种蛋、种雏鸭,为防止带入疫病必须对引进鸭场的疫情进行调查了解,并请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必要时进行抽样检验,防止因引种带入蛋源性疫病,引回种蛋需要单独孵化,孵出的雏鸭和引回的种雏都要隔离饲养观察3周,确定无传染病表现时方可混群饲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鸭场特别是规模化养鸭场必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不得将不同日龄的鸭混合在一起饲养。如果入舍时,同一批鸭雏的数量不足,用其他日龄的雏鸭补充时,其日龄最多不得相差1 周,不能连续不断的分2、3 批进舍,而必须是同时进舍,当雏鸭育成后出笼时应整栋鸭全部出完后,对所有的用具、鸭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置1-2周后再进行第2批育雏。这种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可大大减少鸭的疫病发生。因为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易感易发的疫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不同日龄的鸭,一些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病愈鸭可能带菌传给易感的小龄的鸭,如此反复一批一批地感染下去使疫病长期在场内传播,造成经济损失。如果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感染雏鸭,而病愈鸭或感染30 日龄以上的大鸭不发病,但带毒,排毒,这批未离开鸭舍,而又进一批易感雏鸭在同一栋饲养,这批鸭就又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长期下去,场内的病毒性肝炎就无法得到控制或扑灭,如果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又进行彻底消毒,空舍1-2(周再进雏鸭,就减少了感染机会,防止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因此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是预防疾病,提高雏鸭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防止鸭与野生水禽接触传播疫病野生水禽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储存宿主或传播媒介,如果经常与野生水禽在同一个水域放牧,或接触过野生水禽出没的水域,很容易感染疫病。因此要防止与野生水禽发生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另外,在户外喂鸭时,因残留的饲料和饲槽上的残留物,常引来野生水禽、鸟类,而易污染饲料、饮水,或与家鸭发生密切接触也极易传播疫病。因此,要加强清洁卫生和饲养场地的消毒,应尽量到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放牧,有条件的场应固定放牧水域。在户外饲喂的用具要随时收集清洗,采取多种方法避免与野生水禽发生接触。  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和定期驱虫规模化养鸭场,特别是种鸭场,要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除做好鸭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外,还要制定和实施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定期驱虫计划。免疫程序是指从雏鸭孵出开始到出售或淘汰为止,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危害鸭的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定出一定的计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法、剂量以及各种疫苗之间的配合,来确定每年疫苗接种的时间、次数、间隔时间等多种因素来制定,以期达到经济、省力和最佳的免疫效果。制定一个好的免疫程序,要从本场的实际出发,不好硬性照搬别场制定的程序。一旦确定了一个好的程序,就必须切实执行,不要无根据的随意变动,扰乱免疫程序。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场内鸭群的变化和场周围疫病流行动态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增、减免疫的种类或次数。所以,一个免疫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鸭场还应定期用药物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驱虫时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低廉使用方便的药物。同时要根据驱虫对象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防止选用单一药物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时一定要正确掌握剂量和投药次数,防止用药不当发生中毒死亡现象。
畜牧导航: 养鸭资讯   养鸭技术   鸭价格行情   鸭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鸭问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