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有毒中药古籍文献 > 正文:半夏功效主治/半夏中毒古籍文献查询
    

有毒中药半夏古籍文献

  
异名
释名
产地
生境
性味 味辛微苦。气温性燥。有毒。气味俱薄。沉而降。阳中阴。阴中阳也。
归经 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亦入手少阴经。
药物形态 二月生苗。夏至后即枯。五月采根。圆白。秋后则皮。多黑。
品种考证
养殖栽培
采收 五月采根。
加工
鉴别
贮藏
炮制 腊月热水泡洗。置露天。露过又泡。共七次。留久极妙。 片则力峻。曲则力柔。
质量鉴定 圆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主治 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消痰满。开痰结。(治寒痰更宜)并形寒饮冷伤肺而咳。疗痰厥头痛。痰饮胁痛。眉棱骨痛。并白浊梦遗带下。胃冷呕哕为最要。
功用 和胃气。燥脾湿下气止时气呕逆。
用法
用量
毒副作用 多用则泻脾胃。
临证应用 (洁古) 古人立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就其主治。亦有不可不辨者。凡咳嗽由于火空上炎烁肺喉痒。而不由于风寒湿滞。呕吐由于胃热火冲。而不由于寒湿痰壅。霍乱腹胀由于脾虚邪热客之。而不由于寒食停滞。头痛不由于痰厥。不寐不由于胆虚。毋概以为半夏所主而混投之。更易误者。
配伍应用
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食忌
使用注意 孕妇忌之。用生。则无害。故凡痰中带血。口渴咽干者。大忌。又有似中风痰壅失音。偏枯拘挛。及二便闭涩者。于法并忌。
附方
医案
药用机理
全文 半夏
二月生苗。夏至后即枯。五月采根。圆白。秋后则皮。多黑。味辛微苦。气温性燥。有毒。气味俱薄。沉而降。阳中阴。阴中阳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亦入手少阴经。射干为之。和胃气。燥脾湿下气止时气呕逆。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消痰满。开痰结。(治寒痰更宜)并形寒饮冷伤肺而咳。疗痰厥头痛。痰饮胁痛。眉棱骨痛。并白浊梦遗带下。胃冷呕哕为最要。(颂)辛者散也。润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除烦呕。无己得土金之气。而兼得乎天之燥气。故其味辛平苦温。火金相搏则辛而有毒。辛温故善散。苦则善下泄。(仲淳) 半夏去痰。盖由益脾而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治水。水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半夏大枣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煎。熟时呷之。便已也。(宗奭) 俗以半夏有毒每取贝母代之。不知贝母肺药。半夏乃脾胃药。何得而相代耶。若虚劳吐咯痰血。咽痛喉闭。肺肺痿。妇人乳痈。及诸郁证。此皆贝母为向导。半夏禁用。若由脾胃湿热生涎。化为粘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故令昏懵不省。口噤言蹇。偏废僵仆。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石山) 内伤饮食以动脾湿者。宜燥之。半夏之燥是也。(类明) 凡湿痰郁于中焦。清阳不升。以致浊阴不降。痞塞填满。二便阻塞。用升柴二术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丹溪) 盖燥湿化痰。上引清气。清气升则浊气自降。郁结开通。津液四布。湿流燥润而小便长矣。(张三锡) 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洁古) 玉液丸治中焦痰涎。利咽清头目。进饮食。半夏泡七次四两。枯矾一两。为末。姜汁打糊或煮枣肉和丸。梧子大。每姜汤下十五丸。寒痰加丁香五钱。热痰加寒水石煅四两。老人风痰入腑。热不识人。及肺热痰实不利。半夏泡七次焙。硝石半两。为末。入白面捣匀。水和。丸绿豆大。每姜汤下五十丸。 风痰头晕。呕逆目眩。面色青黄。脉弦者。水煮金花丸。用生半夏生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为末。水和成饼。水煮浮起。漉出。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极效。 风痰喘逆。兀兀欲吐。眩晕欲倒。半夏一两。雄黄三钱。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已吐者。加槟榔。 肺热痰嗽。制半夏栝蒌仁各一两。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或以栝蒌瓤煮熟丸。 湿痰心痛。喘急者。半夏油炒为末。粥糊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心下悸忪。半夏麻黄等分。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日三。 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半夏生姜各半斤。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再服。有人气结而死。心下暖。以此少许。入口遂活。 白浊梦遗。有由肾气闭而一身精气无所管摄。遂乃妄行者。用半夏一两。洗十次。切破。同木猪苓二两。炒黄。出火毒。去猪苓。入煅过牡蛎一两。山药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茯苓汤下。此与下元虚惫者不同。取半夏有利性。猪苓导水。使肾气通也。盘肠产。产时子肠先出。产后不收者。以半夏末频鼻中则上。
〔论〕 半夏二月生苗。得一阴之气而枯。生于阳。成于阴。故能引阳气入于阴。即此可思燥湿祛痰之有专能矣。夫辛燥者阳也。其气化极于阳盛之候。遇一阴初生。即以阳之极而归阴。(小柴胡汤取柴胡由阴而达阳。半夏由阳而化阴。制方真神于医者。二陈汤有苓半。以茯苓降天之阴气。半夏发地之阳气也。)故其燥烈之气。由火而趋水。以行分水散结。致醒脾和胃之化。所以液之聚为饮滞为痰者。惟此可责其效。第痰之患。由于液不化。而液之结。由于气不化。为气之病者不一。故痰之病亦不一。必本其所因之气。而后可治其所结之痰。岂得概谓半夏治痰而独用之。漫投之以责效哉。又液本于阴气之所化。凡病有干于阴气不足者。均宜慎之。
多用则泻脾胃。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洁古) 古人立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就其主治。亦有不可不辨者。凡咳嗽由于火空上炎烁肺喉痒。而不由于风寒湿滞。呕吐由于胃热火冲。而不由于寒湿痰壅。霍乱腹胀由于脾虚邪热客之。而不由于寒食停滞。头痛不由于痰厥。不寐不由于胆虚。毋概以为半夏所主而混投之。更易误者。咳嗽吐痰。类多阴虚肺热津液不足之候。误服则液愈损。肺愈燥。阴气愈虚。浓痰愈结。必致声哑而死。若合参术。祸不旋踵。以此味本脾胃药。而非肺肾药也。故凡痰中带血。口渴咽干者。大忌。又有似中风痰壅失音。偏枯拘挛。及二便闭涩者。于法并忌。(仲淳)
〔修治〕 圆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腊月热水泡洗。置露天。露过又泡。共七次。留久极妙。 片则力峻。曲则力柔。
造曲法 先将半夏汤泡七次。晒干为末。随病用诸药。或煎膏。或绞汁调末为丸。如弹子大。用楮叶或纸包裹。以稻草上下盦七日。生毛取出。悬风烟之上。愈久愈良。 如治诸痰。用生姜自然汁。风痰。用牙皂煎膏。甚者少加麝香。寒痰青。湿痰白。用老姜煎浓汁。加白矾三分之一。火痰黑。老痰胶。用竹沥或荆沥。少入姜汁。皮里膜外痰核用白芥子竹沥。治颠痫一切健忘舌强等似风痿证。用腊月黄牛胆汁。略入熟蜜。小儿惊风。加南星等分。用甘草煎膏。脾虚慢惊及郁痰。用香附苍术川芎等分煎膏。中风猝厥伤寒并诸疮疡内结不便。一切宜下之病。用皮硝白粉霜十分之三。共用河水煮透。为末。以大黄煎膏。痰积沉痼。取二两。入海粉一两。雄黄五钱。为末。蜜丸。一切沉痼痰病。用黄牛肉煮成膏造曲。晒干。
语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