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有毒中药古籍文献 > 正文:茵陈蒿功效主治/茵陈蒿中毒古籍文献查询
    

有毒中药茵陈蒿古籍文献

  
异名 一名石茵陈。 今谓之山茵陈。
释名 藏器曰: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耳。
产地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大明曰:茵陈出和州及南山岭上,颂曰:近道皆有之,不及太山者佳。
生境 《别录》曰: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
性味 苦,平、微寒,无毒。普曰: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黄帝:辛,无毒。 权曰:苦、辛,有小毒。 大明曰:石茵陈:苦,凉,无毒。张元素曰:苦、甘,阴中微阳。
归经 入足太阳经。
药物形态 弘景曰: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韩保升曰:叶似青蒿而背白。颂曰: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
品种考证
养殖栽培
采收 《别录》曰:五月及立秋采,阴干。颂曰: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
加工
鉴别
贮藏
炮制 斅曰:凡使须用叶有八角者,阴干,去根细锉,勿令犯火。
质量鉴定
主治 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食之仙(《本经》)。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别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藏器)。 石茵陈: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瘴疟。女人症瘕,并闪损乏绝(大明)。
功用
用法
用量
毒副作用
临证应用
配伍应用
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食忌
使用注意
附方
医案
药用机理
全文 茵陈蒿
(《本经》上品)
【释名】藏器曰: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耳。
时珍曰:按:张揖《广雅》及《吴普本草》并作因尘,不知何义?
【集解】《别录》曰: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
韩保升曰:叶似青蒿而背白。
大明曰:茵陈出和州及南山岭上,一名石茵陈。
颂曰:近道皆有之,不及太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一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以为茵陈入药。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著其说云:山茵陈,汴京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者,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吴中所用,乃石香葇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若误作解脾药服,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茵陈蒿,无山茵陈。注云:叶似蓬蒿而紧细。今汴京北地所用山茵陈是也。大体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汴京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比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肌下隔,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为山茵陈也。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更当考论尔。
斅曰:凡使须用叶有八角者,阴干,去根细锉,勿令犯火。
时珍曰: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洪舜俞老圃赋》云:酣糟紫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后人各据方士所传,遂致淆乱。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花实并与庵花实相似,亦有无花实者。
茎叶
【气味】苦,平、微寒,无毒。普曰: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黄帝:辛,无毒。
权曰:苦、辛,有小毒。
大明曰:石茵陈:苦,凉,无毒。伏硇砂
张元素曰:苦、甘,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
【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本经》)。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别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藏器)。
石茵陈: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瘴疟。女人症瘕,并闪损乏绝(大明)。
【发明】弘景曰:《仙经》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陈乃云此,恐是误耳。
宗奭曰:张仲景治伤寒热甚发黄,身面悉黄者,用之极效。一僧因伤寒后发汗不彻,有留热,面身皆黄,多热,期年不愈。医作食黄治不对,而食不减。予与此药,服五日病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方用山茵陈、山栀子各三分,秦艽升麻各四钱,为散。每用三钱,水四合,煎二合,去滓,食后温服,以知为度。此药以山茵陈为本,故书之。
王好古曰:张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柏皮汤,治燥热也。如苗涝则湿黄,苗旱则燥黄。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只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而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附方】旧二,新六。
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食医心镜》)遍身风痒生疮疥:用茵陈煮浓汁洗之,立瘥。(《千金方》)
疬疡风病: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行功《纂要》)
风疾挛急: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曲三斤,和匀,如常法酿酒服之。(《圣济总录》)
痫黄如金,好眠吐涎:茵陈蒿、白藓皮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三十六黄方》)
遍身黄疸: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于胸前四肢,日日擦之。
男子酒疸:用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秘方也。
眼热赤肿:山茵陈、车前子等分。煎汤调(茶调散),服数服。(《直指方》)
语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