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国家基本药物 > 正文:肝素钠功效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用法用量/药理学
    

肝素钠

  
中西药分类 西药
作用分类 血液系统药物\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英文名 Heparin Sodium*
汉语拼音
别名 肝素,普通肝素钠,标准肝素,未分组肝素钠,Heparin,Regular heparin,RH,Standard heparin,SH,Unfractionated soditun heparin,UFH
药物组成 肝素钠自猪肠牛肺中提取。
性状 肝素是一种带阴离子的氨基葡聚糖硫酸酯,是一种不均一物质,平均分子量12000,存在于许多细胞的表面。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有引湿性。
功效
主治 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尤其适合于需快速抗凝者。如: 1.急慢性静脉血栓或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肺栓塞(PE),肝素能阻止栓子延伸而争取时机,使机体自发性溶栓。 2.心房纤颤伴栓塞的防治。 3.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 4.外周动脉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的防治。 5.其它体外抗凝 如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也可用于输血或血液标本的制备。目前肝素应用的主要适应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E及血栓高危患者的预防。
用途
方解
药理作用 普通肝素是含有多种氨基葡聚糖苷的混合物。分子中主要重复结构是二糖三硫酸链,仅少数二糖组成五糖序列链。抗凝作用依赖于肝素五糖序列链中几个硫酸基团与抗凝血酶Ⅲ(ATⅢ)的亲和力。肝素作为辅因子,能增强ATⅢ中和活化的凝血因子如Ⅱa、a、Ⅹa、Ⅺa、Ⅻa及纤溶酶的作用。因此,肝素对凝血过程的多环节都有影响。肝素作用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肝素与ATⅢ以电子键形成暂时性抑制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改变了ATⅢ构型,暴露出活化中心,使ATⅢ能与丝氨酸蛋白酶的活化中心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结合的1:1化学当量计的复合物,丝氨酸蛋白酶在此过程中被灭活。共价键的形成使ATⅢ对肝素的亲和力减弱,肝素能被释放出再利用。肝素加速ATⅢ活化的血浆浓度理论上仅需0.01u/ml。若血浆肝素水平>11u/ml,则反应速率增加2000倍,能使血浆凝血酶t1/2<40秒缩短至0.01秒,肝素在此过程中并不消耗。 低剂量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由于能中和FⅩa,从而阻止凝血酶原转化成凝血酶。低剂量肝素时凝血酶的中和能力低,因此低剂量肝素只对凝血酶未完全生成前,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有低度抗栓功能。主要适于血液瘀滞情况下抑制凝血酶生成,作为预防性应用。足量肝素治疗能中和凝血酶(Ⅱa)从而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全量肝素并能通过抑制凝血起始阶段生成的凝血酶而抑制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Ⅷ的活化,阻止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抑制Ⅱa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抑制FⅤ和FⅧ的活化而起有效抗凝作用。肝素无溶栓作用,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块。肝素与口服抗凝剂不同点是抗凝作用迅速,体内外都有抗凝活性。 其它作用:肝素在体内有降脂作用,主要是由于它刺激释放并活化脂蛋白酯酶而使乳糜颗粒的三酰甘油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使乳糜颗粒脂质血症者血浆变清。降脂作用所需的肝素剂量要低于抗凝量,但有报道使用肝素一段时期后引起高脂血症反跳。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必须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后80%肝素与血浆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相结合,部分被血细胞膜所吸附,并很快进入组织。故肝素血浆水平及疗效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肝素不通过胎盘,不分泌到乳汁,不被透析出。正常人血浆肝素t1/2约1-2小时,并随剂量增加而延长。清除方式主要是与血浆蛋白、细胞膜结合,部分肝素经肝网状内皮系代谢成一种去硫酸的肝素,部分肝素以原形经肾排出。肝病患者肝素半衰期降低,但肝硬化者则延长。肾炎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肝素不需减量。
剂型 注射剂
规格 注射剂:2ml:1000u;2ml:5000u;2ml:12500u。
用法用量 治疗目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不同。 1.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 (1)治疗性应用 1)全剂量肝素持续静脉输注 近端DVT或PE每24小时按每kg体重200u静脉泵入,或在溶栓治疗后,或无溶栓指征的患者应考虑持续肝素输注,并逐渐过渡到口服抗凝治疗。初次肝素剂量75u/kg静脉注射(儿童50u/kg),继以200u/(kg·24h)或10-25u/(kg·h)维持。输注4小时后测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APTT)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KPTT),控制在1.5-2倍基础值,APTT80-100秒或血浆肝素水平0.3-0.6u/ml较为适宜。通常每24小时用400-800u/kg,疗程7-10天。 2)监控下肝素皮下注射 首剂5000u(>60kg体重)静脉注射,同时10000-20000u皮下注射,之后8000-10000uq8h皮下或15000-20000uq12h皮下注射。初72小时在每次给药后4小时测APTT,并控制在1.5倍基础值。疗程7-10天,对华法林有反指征的患者可采用本法使APTT延长1.5倍,应用3个月,或6周后改用低剂量肝素皮下注射。 3)间断静脉注射 体重60kg以上者,首剂以肝素钠10000u静脉注射,然后予5000-10000u每4-6小时静脉注射。儿童首剂以100u/kg静脉注射,维持剂量为50-100u/kg每4小时静脉注射。再次给药前半小时的APTT控制在基础值的1.5-2倍。本法肝素的每日需要量较持续输注高50%,故出血并发症高。 (2)预防用药 采用固定、低剂量肝素皮下注射,适用于胸腹大手术、全髋置换术、前列腺手术、心血管手术者,以预防术后并发DVT或PE,尤对年龄大于40岁者。本方法也适用于已有DVT者在全置肝素治疗之后,对口服抗凝剂有禁忌证者,可作为随访期间预防DVT复发的治疗。每8-12小时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u,应用6周至3个月。 2.二尖瓣瓣膜病或心房纤颤伴栓塞 全量肝素治疗后终身口服抗凝维持,可降低本病的血栓并发症。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主要治疗原发病,对原发病不易去除或控制者,有人主张在DIC早期用肝素治疗,但死亡率统计能否减低尚未肯定。DIC患者表现为暴发性紫癜或明显血栓症,是采用肝素的强指征。 4.急性心肌梗死 为预防溶栓后早期再栓塞,主张采用监控下的抗凝或血小板抑制剂。应在溶栓后4-12小时给予首剂肝素,应用7天,可降低早期栓塞发生及死亡率。 5.人工肾 透析前肝素钠3125u静脉注射,维持量500-800u/小时。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偶见发热荨麻疹、哮喘、结膜炎、鼻炎、头痛、恶心、呕吐。过敏性血管反应或休克少见。肝素大剂量(>1000u/d,>3月)长期应用可致脱发、骨质疏松并发自发性骨折。 2.出血 为主要副作用,发生率为1.5-20%。以静脉推注给药、年龄>60岁、女性患者多见。用药前及肝素化期间凝血相监测可降低出血并发症。 3.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能诱发可逆性急性血小板减少症。某些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是因药物的直接影响。另一些患者产生肝素依赖性IgG抗体,致血小板聚集,在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同时伴血栓形成,常发生在用药1-20天内(平均5-9天)。停药即可恢复血小板数。牛肺制品较猪肠粘膜制品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高。因此肝素抗凝期间应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若发现血小板数<10万/ml,应停用肝素。
注意事项 1.局部作用 肌内注射易引起局部血肿故禁用。少数患者皮下注射发生注射部位瘙痒及灼热感,应作深部皮下(脂肪层)注射,可选择腹壁脐以下脂肪层,脐周2-3cm以内为禁区。 2.肝酶诱导剂 肝素为酶诱导剂,常见肝素效应包括ALT、AST、LDH升高,但阳红质及碱性磷酸酶正常,以静脉给药者发生率高。因此,在使用肝素情况下,对与酶水平变化有关的疾病如肝炎、PE、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的诊断需慎重。 3.药物互相反应 肝素带强酸性,遇碱性药物则失去抗凝性能。阿司匹林、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右旋糖酐、双嘧达莫,有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合并应用应小心监测。 4.有出血素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胆囊疾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高血压、内脏肿瘤、脑出血史、血友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围生期妇女、近期外伤、眼、脑及脊柱手术、胃肠持续导管引流、腰椎留置导管者等均禁用肝素。
贮藏 15-30℃室温保存。稀释液的稳定性各商品报道不一。以林格液稀释的肝素室温下稳定24小时。稀释液应避免冻存。
备注 *号为英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简称INN)或无国际专利药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