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生理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自评报告书(2008)
    

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自评报告书(2008)

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自评报告书(2008):附件2: 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评估自评报告 学 校 名 称 河北医科大学 课 程 名 称 病理生理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 程 类 型 理论为主课程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10医学

附件2:

 

 

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评估

自评报告

 

学 校 名 称

河北医科大学

课 程 名 称

病理生理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 程 类 型

理论为主课程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10医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1001基础医学类

课 程 负 责 人

李文斌

申 报 日 期

2003年09月23日

课程建设网站网址

http://202.206.48.22/ec2006/C20/zcr-1.htm

网站用户和密码

河北省教育厅制

二○○七年四月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3~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另附纸说明。

六、本表中“建设期内”是指5年的建设时间内。


一、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和进展情况

一、课程建设目标

1、建设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授课效果好,科研能力强,有能力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师资队伍。

2、保持和完善适合病理生理学教学特点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且使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各项指标逐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

3、重视和加强教材及扩充性教材的建设和使用,编写及选用优秀的教材、实验指导及教学参考书。建设和完善高质量的试题库,并使之在教学和学生自学、自测中得到应用。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完善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的建设,继续加强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师生互动平台,为同学答疑解难。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在教师中进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定培养导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尽快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级项目,提高教学、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学和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作短期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中短期到国内外进修及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多方位的合作交流。

2、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与临床实际的联系。积极探讨临床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同学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培养同学的诊断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同学深刻认识到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又反过来为临床服务,培养同学的临床诊疗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研促进教学活动,突出本课程建设的特色。病理生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中继续坚持将最新的科研进展引入教学,保证授课内容的先进性。积极利用本室教师的科研成果扩充和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的联系和合作,促进教学内涵的提升。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4、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参考书籍丰富教学内容。积极主编及参编各类高水平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扩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从今年开始,3年内将所有的章节的授课录像上网。进一步提高和完善CAI教学课件,使之具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特点,真正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技巧。加强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从2002建立校园网以来,在5年期间,我们一直在不断完善我们的网络教学资源。到2008年4月已完成课程资源的上网工作,包括教学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授课部分录像上网;本科生授课教案、教学幻灯、参考书目录、习题、等教学资源。

今后三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并不断对教师授课教案、授课课件、习题进行修订和更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如下:

2008年   实现超过总学时2/5的授课录像上网。包括水肿、钾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DIC、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2009年  实现总学时4/5授课录像上网。

2010年  实现全部授课录像上网。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机能与代谢的变化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同时,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在研究方法、手段及内容上涉及多门医学科目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多数均涉足医学科学之前沿,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实践,在医学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病理生理学在1998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现对5年来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几年来,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新人才的不断引进,加强教研室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不断提高。现有10名教师中,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4人,二者共计占教师总数90%;另外一人也将于今年5月答辩、获得硕士学位。10名教师中,5人晋升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人取得了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并且正在指导着博、硕士研究生。

2、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术骨干。通过不断吸收新人、补充青年教师(2002年留校本科生1名,2003年留校硕士生1名,2004年留校博士、硕士生各1名,2006年留校博士生1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学术骨干。

3、教师的授课水平不断提高。如,在2005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时,我室一位教师的授课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好评,被给与了99分的高分(满分100分);一位教师获河北医科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一位教师获河北医科大学优秀教案奖;学生测评对病理生理学的反馈意见认为:《病理生理学》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教学备课认真充分,授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炼,表达力极强。注意结合临床病例,生动易懂。教师仪表端庄、大方,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生在评价中曾经写道:“……在课堂上思路清晰,分析丝丝入扣,把书上的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出来,使我们不再觉得病理生理学高深莫测。您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述,经常穿插的临床故事让我们期待再多一个五十分钟。……”。

4、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10名教师全部参加科研和教学活动,4人主持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人均年发表论文2 篇左右,特别是在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了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论文,并获得高等级的省级科技进步奖,1名教师当选为国家级学会的理事。

二、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课程结构和体系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向,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断提高。近几年,教研室多次召开教学改革讨论会,通过讨论,大家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普遍意识到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同学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成效显著。首先,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病例,使课堂理论密切联系临床,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便于同学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知识,效果较好。再者,病理生理学的进展较快,而课本知识的更新相对滞后,因此及时在课堂上传授新进展,如多器官功能衰竭、ARD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等,使学生及时学到较新的知识。这样即能按照教学大刚的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又能把知识学活,使同学体会到医学知识的发展与更新。第三,提倡双语教学,不但有利于同学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外语水平。

3、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逐步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建立启发、引导、讨论为主的新方式。大力提倡和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目前全体教师已能较熟练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验课教学上,全部采用了最新型号的计算机记录系统,提高了实验课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为此特增加一次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有利于规范操作、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效果较好。并且,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同学的横向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许多操作细节方面还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有利于提高试验的成功率,如改革了动脉插管的方法、建立实验室局域网、制作视频录像等,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成功率。近年来共发表相关的教改论文10篇。

4、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和保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关于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制度,并结合我教研室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和保障制度,并认真执行,如集体备课、教师试讲、实验预做、教考分离、教学讨论等。在执行这些制度时,严肃认真,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如以前的集体备课,只是主讲教师讲一下教学安排,而目前我室的教学讨论,大家积极发言,群策群力,任何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都可提出讨论,提高了学术民主的气氛,使一些学术问题越争论越清楚。

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水平有所提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借助于教学评估的东风,教研室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进行了优化,教师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并在这一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共开设综合性实验2个(肺水肿肝性脑病)、设计性实验1个(失血性休克),累计12学时,占实验总学时的50%,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从2005年我室开放了实验室。根据病理生理学特点,共开设了3个实验内容,分别为利用大鼠进行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内毒素性休克、汞中毒肾病等。目的是对本科生进行基本科学实验常识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学们对开放实验室很感兴趣,教师们克服困难,开动脑筋,使部分本科生提高了科研兴趣。

三、教材建设成绩突出

  近5年共编写教材8部,分别为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编委),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规划教材1部(编委),实验技术指导1部;专著1部;大型专业参考书1部等。详细目录如下:

1、《病理生理学》, 教育部规化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肖献忠主编, 2004年(第一版), 2008年(第二版) (李文斌参编)

2、《现代医学实验技术》, 高等医药院校实验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德荣主编,  2004年, (李文斌副主编)

3、《病理生理学》,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协作规划教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朱学良主编, 2004年, (李清君参编)

4、《病理生理学》, 双语教学参考教材(自编教材),  2005年, 凌亦凌、李文斌主编, (李清君、丁春华、陈晓玲、张敏参编)

5、《病理生理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立克主编, 2008年,(李文斌副主编)(正在出版中)

6、《神经胃肠病学 基础与临床》,  广东科技出版社, 连志成主编, 2008年, (张敏参编)(正在出版中)

7、《病理生理学复习指南和题集》, 人民军医出版社, 徐长庆主编, 2004年, (李文斌参编)

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研室认真贯彻“以科技发展带动、促进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的方针,认真做好科技创新。课程负责人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河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学术职务;全体教师均参与科学研究;在日常授课中,主动将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动态,大大促进了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

1、承担科研课题。近5年共承担科研课题23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1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课题1项;省自然基金课题3项;省科技攻关课题6项,省教委课题3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省科委资助课题2项;博士基金课题2项;医大青年基金2项。  

2、发表论文。近5年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21篇(全文),其中SCI论文13 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I论文10篇)、国内SCIE论文2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8篇,其他刊物28篇。特别是在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论文,提高了课程的影响力和水平。另外,还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共发表会议论文摘要50余篇。

3、获科技成果奖。近5年共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另外,还获得河北省医学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4、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我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病理生理学大会。通过参加本学科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我们一方面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见识,了解了国内外发展的最新动态,使自己本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外,我们也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采,我教研室被大会采用稿件22篇,其中3人在专题会场发言,19篇为展牌发表,我们的展牌设计精良、图文并茂、内容充实,在大会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其中2人的展牌获得了优秀展牌提名,最后1人获奖。为我们学校争得了荣誉。另外,我们还多次参加了国家级及省级的学术会议。

  五、教学和科研条件不断完善

理论课教室内均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和扩音设备,教室明亮,能保证课堂的授课效果。教研室为每位授课教师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并全部上网,有利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和网上信息、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以促进教学。

2005年,教研室搬进新楼,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教研室使用面积1359 平方米(不包括楼道)。有4个专门用于本科生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面积均在88平方米以上,生均面积达到4平方米。教学实验均采用BL420E+多功能计算机分析记录系统,可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储存和分析等。另外,利用学校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费、精品课程建设费等经费,购置了恒温振荡器、电热恒温培养箱、酸度计、精密天平、电冰箱、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用于多媒体教学)、投影仪(用于多媒体教学)、扫描仪、图像分析系统、血气酸碱分析仪、微循环观察仪等,用于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实验室开放,以提高这些实验的水平和深度。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实验室环境优良、实验设备先进、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齐全完备,具备较高教学水平,并具有一定科研和对外服务能力的建设目标。目前我们共有供教学、科研应用的仪器设备371台件,总价值239万元。

六、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本学科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生理学科病理生理学专业招生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生,1998年被批准为病理生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到目前为止,共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80余名;目前在校博士生5名,硕士生20余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独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人才的质量较高。曾有4名35岁以下的博士生的研究论文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论文2等和3等奖,有的参加国际会议用英文进行学术交流受到赞扬。毕业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部分成为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七、主要做法

1、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本学科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事业心强,爱岗敬业的老同志(部分同志已退休),在学科建设、学科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适时鼓励帮助年轻同志勇挑重担,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活力。

2、强化教师责任,确保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教研室的中心工作之一,不断强化广大教学人员的责任、义务及权利,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不断提高,保证学校总体计划的顺利实现。

3、多方筹措经费和物资,促进课程建设。积极争取学校和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的经费和物资支持,促进课程建设。

4、以课题为中心,促进论文水平和数量的提高。始终把课题的申报作为科研工作的中心环节,以此带动论文质量和数量的提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并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在课题的带动下,近年的论文质量和数量以及科技成果的水平档次有了明显提高。

八、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需要进一步增加设计性试验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第二课堂的开放范围,争取满足更多同学参与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解决的办法一方面需要学校进一步提供设备和资金的支持,另外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课程建设具体情况

1.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姓 名

李文斌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8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311-86265607

学  位

博士

职 务

基础医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lwbsjz@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研究方向

神经生理与神经病理生理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3年,承担七年制本硕连读2000级(双语)、本科五年制2001级、以及2002级专科生的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共计70学时,6学时/周,学生总数1905人。

2004年,承担七年制本硕连读2001级(双语)、本科五年制2002级2的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共计132学时,6学时/周,学生总数1221人。  

2005年,承担七年制本硕连读2002级(双语)、本科五年制2003级的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共计20学时,2学时/周,学生总数662人。

2006年,承担七年制本硕连读2003级(双语)、本科五年制2004级的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共计80学时,6学时/周,学生总数1738人。

2007年,承担七年制本硕连读2004级(双语)、本科五年制2005级的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共计84学时,6学时/周,学生总数2311人。

2008年,承担本科五年制2006级(双语)的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共计40学时,6学时/周,学生总数581人。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3年,指导2003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共4人进行课题设计,指导2003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共3人进行论文修改,总学时为140。

2004年,指导2004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共8人进行课题设计,指导2004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共4人进行论文修改,总学时为240。

2005年,指导2005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共5人进行课题设计,指导2005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共4人进行论文修改,总学时为180。

2006年,指导2006级硕士研究生2人、博士研究生2人进行课题设计,总学时为100。

2007年,指导2007级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1人进行课题设计,总学时为110。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临床病案例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正在申报中,为第二主研人

2、自学课题,“在高校扩大招生的前提下开设好病理生理学的改革与探索”,为项目负责人

3、自学课题,“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为项目负责人。

四、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病理生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 26(6): 612-613, 第一作者

2、改进病理生理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 第二期(总第122期): 63-64, 第二作者

3、利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 26(6): 502-503, 第二作者

4、在高校扩大招生的前提下开好病理生理学课程的体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 14(9):1252~1253, 第三作者

5、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实验室科学, 2007(5), 总第43期: 56-57, 第三作者

五、获得的表彰/奖励

1、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教学与科学研究所颁发,2006年。  

2、河北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颁发,2007年。  

3、本科教学评估先进个人,河北医科大学颁发,2006年。  

4、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颁发,2005年。  

5、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医科大学颁发,2003年。 

6、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颁发,2003年。  

7、先进工作者,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颁发,2003年。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剪接变异体GLT-1a、GLT-1b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2010年,项目号30770738,项目负责人。

2、星型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T1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2008年,项目号20050089001,项目负责人。

3、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T1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年,项目号C200500720,项目负责人。

4、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和一氧化氮在脑缺血耐受性诱导中的作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2~2004年,No 302494,项目负责人。

脊髓胶质细胞在炎性痛NOS表达和NO生成增多中的作用 应用基础

5、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6年,No 0427610ID-77,项目负责人。

6、电针刺激诱导脑缺血耐受性的研究,河北省博士资金项目,2002~2004年,项目负责人。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发表的学术论文

自2003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研究论文(全文)30余篇,其中6篇为SCI论文。代表性论文目录见下(*为通讯作者):

1、Min Zhang, Wen-Bin Li*, Jin-Xia Geng, Qing-Jun Li, Xiao-Cai Sun, Xiao-Hui Xian, Jie Qi, Shu-Qin Li. The up-regulation of GLT-1 participates in the induction of brain ischemic tolerance in rats.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 27(7):1352-1368 (SCI, IF 4.843).

2、Hong-Gang Zhao, Xiao-Cai Sun, Xiao-Hui Xian, Wen-Bin Li*, Min Zhang, Qing-Jun Li.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Neuroprotection of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Rats. Neurochem Res, 2007, 32:1919–1926 (SCI, IF 2.2)

3、Sun XC, Li WB*, Li QJ, Zhang M, Xian XH, Qi J, Jin RL.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duces brain ischemic tolerance via p38 MAPK. Brain Res, 2006, 1084:165-174 (SCI, IF 2.4).

4、Liu HQ, Li WB*, Li QJ, Zhang M, Sun XC, Feng RF, Xian XH, Li SQ, Qi J, Hong-Gang Zhao. Nitric Oxide Participates in the Induction of Brain Ischemic Tolerance via Activating ERK1/2 Signaling Pathways. Neurochem Res, 2006, 31(7):967-974 (SCI, IF 2.2).

5、Jin RL, Li WB*, Li QJ, Zhang M, Xian XH, Sun XC, Zhao HG, Qi J.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in the neuroprotection of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Neurosci Res, 2006, 55(1): 65-73 (SCI, IF 2.1)

6、Zhou AM, Li WB*, Li QJ et al. A short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up-regulates adenosine receptor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region of rats. Neurosci Res, 2004, 48(4): 397-404 (SCI, IF 2.1).

7、Zhao HG, Li WB*, Li QJ et al.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ttenuates apoptosis of pyramidal neurons in the CA1 hippocampus induced by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生理学报,2004, 56(3):407-412

8、ZHOU AM, LI WB*, LI, QJ, LIU HQ, FENG RF, ZHAO HG. A short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up-regulates adenosine receptor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region of rats. Neurosci Res, 2004, 48(4): 379-404

9、Sun XC, Li WB*, Li QJ, Li SQ, Chen WN, Liu M. Spantide inhibits up-regulation of NOS in the pericentral canal region of the spinal cord in the rat formalin test.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12)。

10、SUN Xiao-Cai, XIAN Xiao-Hui, CAI Jin-Song, LI Wen-Bin*, ZHAN Min, LI Qing-Jun. Superoxide dismutase participates in p38 MAPK-mediated neuroprotection of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global brain ischemic rats.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7,21(6):455-461

11、耿进霞, 张敏, 李文斌*等. 凝闭双侧椎动脉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损伤的防护作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7, 23(1): 24-29.

12、刘惠卿,李文斌*,李清君等. 脑缺血预处理对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与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 22(1):88-92.

13、刘惠卿,李文斌*,冯荣芳等. 全脑缺血模型中不同缺血时间参数对预处理保护效应的影响,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6, 22(1):7-11

14、赵红岗,李文斌*,李清君等.  肢体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4, 20: 50-52.

15、刘惠卿,李文斌*,李清君等.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大鼠脑缺血耐受诱导的影响. 生理学报,2003,55:219-224.

16、张 敏,郭莉华,李文斌*,耿进霞,李清君。大鼠寰椎的解剖特点及其内椎动脉的走行,解剖学杂志,2006, 29(6):792-793 (CSCD)

17、冯荣芳,李文斌*,李清君等.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阻断剂MTPG对大鼠脑缺血耐受性诱导的影响. 生理学报, 2003, 55:303-310.

18、冯荣芳, 李文斌*,李清君等.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配体 (s)-4C3HPG对大鼠脑缺血耐受性诱导的影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3, 19:21-24.

19、李文斌*,周爱民,李清君等. 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海马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2,18:109-113.

20、周爱民,李文斌*,李清君等. 脑预缺血引起大鼠海马细胞腺苷受体数量和活性升高及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生理学报, 2001, 53:265-269.

21、李淑琴,李文斌*,孙晓彩,李清君,陈晓玲,艾洁. MK-801抑制福尔马林实验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COX-2的表达. 生理学报, 2004, 56(1):66-72

22、李淑琴,李文斌*,孙晓彩,李清君,陈晓玲,艾洁. 甲醛炎性痛及痛过敏诱导大鼠脊髓后角环氧化酶-2表达的变化.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4, 20(3)

23、李淑琴,李文斌*. 脊髓中的环氧化酶及其与疼痛的关系. 生理科学进展, 2003, 34(4):359-360

    24、孙晓彩,李文斌*,李淑琴,李清君,陈晓玲,艾洁. 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增强大鼠脊髓NOS表达和NO生成. 生理学报, 2003, 55(6):677-683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NMDA、NK-1和CGRP受体介导甲醛炎性痛过程中脊髓NOS表达和NO生成的增加,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政府颁发,2005年,第一完成人。

2、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细胞腺苷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影响,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政府颁发,2003年,第一完成人。

3、中脑•间脑结合部FFH神经元与垂直动眼运动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及型式,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政府颁发,1999年,第一完成人。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⑴

姓 名

李清君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2年09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311-86266487

学  位

硕士

职 务

病理生理研究室主任、教研

传 真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E-mail

qingjun666@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050017)

研究方向

脑缺血-再灌注防治;痛觉过敏机制以及疼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讲授的课程:病理生理学 专业主干课 4/周   5届   4199人

实践教学:病理生理学 专业主干课 8/周 5届  959人

教学论文:利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 26(6):502-503.

改进病理生理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2:63-65

获奖情况:

2005年   河北医科大学优秀教案讲稿奖   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2005年  河北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2005年 河北医科大学优秀教研室主任  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课题:

1.NO对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省科技公关项目2002-2004 项目负责人

2.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和一氧化氮在脑缺血耐受性诱导中的作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 第一主研人

3.脊髓胶质细胞在炎性痛NOS表达和NO生成增多中的作用 省科技攻关课题2002-2006第一主研人

4.伤害性信息传入诱导海马NOS表达改变及对痛阈的影响省科技攻关课题 2006-2008 项目负责人

论文:

1.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自发痛反应及脊髓后角NOS表达和NO含量的影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3):291-295  通讯作者

2.PKC激动剂fo波醇酯诱导大鼠伤害性感受并促进脊髓NOS表达和NO产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 21(3):256-259  通讯作者

3.大蒜素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机制初探 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5; 21(10):2022-2026  通讯作者

4.PKC抑制剂灯盏花素乙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NOS表达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 2006;22(3):532-53  通讯作者

5.甲醛炎性痛增强大鼠海马NOS表达和NO产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7; 23(1):30-34  通讯作者

奖励:

科技进步三等奖  河北省政府   第三完成人 2003年

科技进步三等奖  河北省政府   第二完成人 2005年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⑵

姓 名

丁春华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4年05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311-86266411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E-mail

dch54@sina。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050017)

研究方向

肺机能

讲授的课程:病理生理学 专业主干课 4/周   5届   4199人

实践教学:病理生理学 专业主干课 16-20/周 5届  959人

教学论文:浅谈实验课教学中的德、才双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 26(6):98-99.

课题:

1.褪黑素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河北省科技攻关课题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

2.糖尿病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葛根素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河北省中医管理局 2007-2008   项目负责人

论文:

1.葛根素对糖尿病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核心期刊  2007,23(3):355-358  通讯作者

2.内源性一氧化碳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核心期刊  2007,23(1):92-96 通讯作者

3.内源性一氧化碳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器官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核心期刊  2007,19(5):306-310 通讯作者

4.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和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  2006,27(3):222-224 通讯作者

5.褪黑素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

  2006,27(6):521-523 通讯作者

6.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省级核心期刊  2006,12(1):34-37 通讯作者

7.HO/CO系统对内毒素致肾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  2006,27(1):53-56  通讯作者

8.一氧化氮/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在糖尿病致肺损伤中的作用  国外医学呼吸分册

 核心期刊  2005,25(3):239-240 通讯作者

9.针灸治疗幼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核心期刊   2005,21(4):400-401 通讯作者

10.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与脑微循环血流及NO 变化的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核心期刊  2004,16(10):1865,1870 通讯作者

奖励:

科技进步三等奖  河北省政府   第三完成人 2004年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陈晓玲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4年0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311-8626641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E-mail

chen_xiaoling123@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050017)

研究方向

肺纤维化发病机制

讲授的课程:病理生理学 专业主干课 6/周   5届   6678人

实践教学:病理生理学 专业主干课 16-20/周 5届  850人

教学论文: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初探 白求恩军医学院院报 中国学术统计源期刊  2005,3(2):111 第一作者

课题:

1.PPAR-γ在纤维化肺内肌成纤维细胞合成CTGF中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8  项目负责人

2.PPAR-γ在肺纤维化形成中含量、活性变化及作用的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  

3.iNOS抑制剂减少肺内胶原增生机制的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项目   2002-2004 项目负责人 

4.病理生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自选课题 2004-2005 项目负责人

论文:

1.Role of endogenous peroxynitrite in pulmonary injury and fibrosis induced by bleomycin A5 in rats. Acta Pharmacol Sin, SCI, 2003,24(7):697-702  第一作者

2.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肺纤维化初期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核心期刊  2007,23(6):1130-1132 第一作者

3.Modulatory action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nitric oxide on survival of alveolar macrophages from normal and bleomycin-treated rats.  Acta Physiol Sin, 核心期刊  2005,57(5):619-626  通讯作者

4.大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肺巨噬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核心期刊  2004,20(3):433-436 第一作者

5.大鼠肺纤维化形成中内源性一氧化氮对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核心期刊  2004,20(12):2307-2310

奖励:

1.科技进步三等奖 河北省政府 第一完成人 2005年

2.科技进步三等奖 河北省政府 第五完成人 2003年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教学梯队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李文斌

1958年10月

教授

病理生理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李清君

1952年09月

教授

病理生理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丁春华

1954年05月

教授

病理生理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陈晓玲

1964年02月

教授

病理生理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张敏

1968年08月

教授

病理生理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黄新莉

1975年11月

副教授

病理生理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教学

梯队

结构

现有10名教师中,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4人,二者共计占教师总数90%;另外一人也将于今年5月份答辩,即将获得硕士学位。

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名教师中,6人晋升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人取得了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并且正在指导着博、硕士研究生。

10名教师中,30岁以下:31-45岁:46-55岁=2:5:3。年龄结构合理,中坚力量强大稳固,各个年龄段的教师分布平均,后备力量充足。

学缘结构较合理。外校获得最后学历:本校获得最后学历=2:8

教师资源充足。师资配置:教师:学生=10:767=1:76.7

教辅人员充足。教辅资源:专任教师:教辅教师=2.5:1

  

总之,本教研室师资特点为结构合理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并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符合专业定位要求,形成由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较好满足教学需要。另外,高职教师比例较高,学历水平较高,中坚力量强大稳固,后备力量充足,是我教研室师资水平的优势。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知识广度、深度和跨度都较大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形势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一直以来,教研室全体教师沿袭优良传统,保持严谨治学、兢兢业业的作风,并在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改革。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贯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重在能力培养,寓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逐步摒弃“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谈话式教学法等,积极推进“启发、引导、创新”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临床病例、学科新进展以及自身的科研成果引入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研室强调教师知识不断更新,增强和接受新理论。教研室采用了李文斌老师参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该教材的优点是密切联系临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对同学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教研室积极鼓励教师将相关领域学科进展及教师的科研进展及时介绍给学会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3、全面应用并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目前,我教研室多媒体使用率达100%,教师通过参加学校的培训和查阅大量网络资源,课件制作的水平有较大水平的提高,由过去的“电子讲稿”逐渐变成文字、声音、图画、视频、动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授课的信息量大量增加,生动有趣,激发兴趣,使知识便于理解,也节约了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提问。

4、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同学的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为将来学生的临床和科研提供更好的基础。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从而提高同学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并不断完善失血性休克的设计性实验,让同学参与失血性休克的观察指标的设计,使同学了解科研设计思路,学习现代科研方法,培养科研思维,并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此外,实验室局域网建设、实验基本操作视频录制及应用等也有效的提高了实验课的质量和效率。

5、加强科研为教学服务。及时将自己和他人的科研结果及科研文献中的进展应用到理论课授课内容中,培养同学的科研思维能力,增加同学的科研基础知识。

6、开放实验室。选择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较为复杂的实验。让部分同学观摩和参与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加强了科研实验实践,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

7、加强教学网络建设。教研室精选优秀的教案讲稿课件和电子教材上网,提供大量的教师授课和实验视频资料,大量的试题资料,还建立了互动的教师答疑版块,给同学的自学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目前教研室共承担教学课题共5项,发表教改论文共10篇。通过上述改革,我们解决了以往许多教学中的难题,开创了更高,更快,更新的教学新局面,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附:教学改革成果

1、张敏,李清君,李文斌.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实验室科学,2007(5),总第43期:56-57

2、张敏,李清君,李文斌. 在高校扩大招生的前提下开好病理生理学课程的体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4(9):1252~1253

3、李清君,李文斌,张敏. 改进病理生理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年,第二期(总第122期):63-64

4、李文斌,李清君,丁春华等. 病理生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 26(6):612-613

5、丁春华,黄心莉,凌亦凌. 浅谈实验课教学中德、才双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 26(6):498-499

6、李清君,李文斌,张敏等. 利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26(6):502-503

7、凌亦凌,黄心莉,丁春华. 科研成果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 26(6):490-491

8、陈晓玲. 普通医学院校病理生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2005年,102

9、王秋红等.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初探.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5.3

   10、陈晓玲等.开设设计性实验的调研分析.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2005.6

   11、李文斌(参编).病理生理学(教育部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12、李文斌(副主编).现代医学实验技术,实验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

师资

培养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一贯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现有师资的培养,使课程拥有一支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合理、学术后劲强的教师队伍。我们教研室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分为较高年资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新入教研室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两个层次。

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培养其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早日成为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培养方法

1、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研室的老教师言传身教;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派出他们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和会议,如我室的两位年资较高的中、青年教师中,一人赴北京医科大学学习进修1年;另一人在职培养,获得了博士学位。。

2、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鼓励科研上档次、上水平,争取申报高水平的课题、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三)培养的效果

通过教研室的培养,两位年资较高的中、青年教师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2人均于2006年被评为河北医科大学2006~2008年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一人于2003被评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届优秀青年,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06年度院级先进工作者。在2005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时,一位青年教师的授课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认可和好评,被给与99分的高分(满分100分)。

在科研中,两位中、青年教师均主持/或为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的课题,发表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较高水平的论文。其中一人,因在影响因子4.843的SCI收录杂志发表了高水平论文,自2007年起,享受为期3年的校内特殊业绩津贴。

二、新入教研室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于新入教研室的青年教师,教研室制定了为期五年、包括3各阶段的培养计划,使其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入教研室第一年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实验课带教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其开展适当的科学研究工作。

(二)方法

1、基本技能训练。在老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参加实验技术基本功训练和实验课各项准备工作。

2、听课。听老教师上理论课和实验课,参加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

3、学习外语及计算机知识。通过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渠道提高外文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4、对于新入室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其创造条件,提供资金及各项物质支持,使其尽快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对于新入室的本科毕业生,引导其逐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步骤,使其尽快熟悉本教研室能够开展的科研工作,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入教研室第二年

(一)培养目标

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具备实验课带教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方法

1、参与实验课教学。按照听课—试讲—带教的程序,由老教师协助修改教案讲稿,参加教研室教学检查。

2、继续听课。

3、独立阅读外文文献资料,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

4、参与科研课题实验工作,鼓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入室人员开展一定的研究工作。培养学士学位的入室人员的科研基本功。

5、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有关的会议,增长其见识、开阔其视野。

6、通过科研学习,培养青年教师的课题书写水平,提高课题申报能力,争取申报一定级别的科研课题。

第三阶段:入教研室第三~五年

(一)培养目标

1、由浅入深,逐渐胜任理论课、实验课全程教学工作,经学生或同行评价获得肯定。

2、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及科研论文,在较高水平的杂志、或省级以上杂志发表。

3、参与教研室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熟悉各个工作环节,能够胜任教学干事工作。

(二)方法

1、参加常规教学工作,在老教师的帮助下,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撰写教学总结,参编实验指导书,进而形成适合个人风格的特色教学模式。

2、独立设计科研课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

3、鼓励支持在职攻读学位或外出进修学习。

培养的效果

通过上述培养,目前我室自2002年入室的5位青年教师均顺利地晋升了高一级职称,目前其中一人为副教授、4人任讲师。都具有一定的承担部分理论课教学的能力,全部熟练胜任实验课教学,教学效果较好。

目前一人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一人即将完成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将于今年5月份答辩。

5位青年教师均参加了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病理生理学大会,并在会上发表论文、进行交流,开阔了视野,得到了锻炼,其中一人获优秀展牌奖。5位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北医科大学科技骨干人才项目等课题。发表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其中SCI论文1篇、SCIE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团队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数的比例。

4.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为主课程填此表)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目标

 

我校的办学定位为教学科研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各个不同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另外也培养一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生源良好,选择余地大,录取分数较高。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是重点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从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定位)。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常见病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转归,培养同学临床思维方法,理解疾病的本质,为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医学科技工作奠定基本科学素养。

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疾病种类繁多,但不同的疾病可以具有一些相同的变化和共同的发病规律,而同一个器官系统的不同疾病,以及每一种具体疾病,又有其特殊的变化和特殊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本课程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基础。2学时。

2、基本病理过程,或称典型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24学时。

3、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论述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16学时。

  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开设了实验课共24学时,其中包括基本技能训练1次,验证性实验2个(高血钾、缺氧),综合性实验2个(肺水肿、肝性脑病), 设计性实验1个(休克),一方面提高同学的基本技能、巩固和理解理论课内容,并培养同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病理生理学的重点是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难点是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对于上述重点、难点,采取了以下方法:

1、针对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这一特点,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介绍临床病例,使课堂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同学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知识。

2、优化实验课内容,进一步验证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开设缺氧、休克、水肿、休克等实验课,加深对相关病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3、根据病理生理学进展较快而又密切联系临床这一特色,结合授课内容,及时在课堂上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如多器官功能衰竭,ARD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等,使学生及时学到新知识。这样即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又能把知识学活,使同学体会到医学知识的发展与更新。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论课程不填)

实验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三类实验。一是基本功训练课,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二是验证性实验,如缺氧、高血钾;三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水肿、肝性脑病、休克等。此外我们还组织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课外学习小组和第二课堂,使他们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手段,较系统地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实践教学效果:

1、使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强化了同学动手、动脑能力的锻炼,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4、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临床思维方法。

5、提升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打破传统模式,更加多元化。


4.目前课程教学内容(实践为主课程填此表)

①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目标

②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实训或其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③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④考核内容与方法

⑤创新与特点


5.教学条件

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实训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环境

  一、选用教材水平较高,符合本课程的目标定位

我们采用教育部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五年制普通本科的主干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知识面全、每个章节均由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在该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编写、印刷精美。通过几年的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配套的实验教材《现代医学实验技术》,是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试用,最后才定稿的。内容合理、实验手段较先进,不仅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综合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本课程负责人为该教材的副主编。

另外,为了扩大广大同学的知识面,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还为同学列出了教学参考用书和资料的目录。

积极参与教材建设。本教研室多位教师积极参加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及习题集的编写,近年共参编著作10部,其中教材4部,分别为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1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协编教材1部,国家成人教育规划教材1部;大型专业参考书1部;实验技术指导2部;专著3部。

二、实验教学条件完备

2005年,教研室搬进新楼,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教研室使用面积1359 平方米(不包括楼道)。有4个专门用于本科生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面积均在88平方米以上,生均面积达4平方米。教学实验均采用BL420E+多功能计算机分析记录系统,可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储存和分析等。另外,利用学校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费、精品课程建设费等经费,购置了恒温振荡器、电热恒温培养箱、酸度计、精密天平、电冰箱、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用于多媒体教学)、投影仪(用于多媒体教学)、扫描仪、图象处理系统、血气酸碱分析仪、微循环观察仪等,用于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实验室开放,以提高这些实验的水平和深度。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实验室环境优良、实验设备先进、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齐全完备,具备较高教学水平,并具有一定科研和对外服务能力的建设目标。

三、积极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

我们将部分学习资料如教学大纲、实习指导、教师授课的视频文件、教学课件、习题集、主要参考书目等资料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们自学和预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使同学们在预习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教师的电子教案,使同学们了解老师们上课的内容和时间分配,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同时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针对性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听讲,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各章节习题的训练,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留言板的使用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开创了一个新的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

附1:5年内选用教材情况:

理论课教材:

1、2003-2004学年

1)本科选用《病理生理学》, 第五版,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金惠铭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2)七年制选用七年制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陈主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

2、2004-2005学年

1)本科选用《病理生理学》, 第五版,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金惠铭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2)七年制选用七年制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陈主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

3、2005-2006学年

1)本科选用《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教育部规化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肖献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七年制选用七年制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陈主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

4、2006-2007学年

1)本科选用《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教育部规化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肖献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七年制选用七年制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陈主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

5、2007-2008学年

1)本科选用《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教育部规化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肖献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七年制选用七年制和八年制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卫生部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陈主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实验课教材:

1、2003-2004学年,2004-2005学年

本科和七年制都选用高等医药院校实验教材《现代医学实验技术》,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2、2005-2006学年,2006-2007学年,2007-2008学年

本科和七年制都选用高等医药院校实验教材《现代医学实验技术》,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

参考教材:

1、Harrison"s Manual of Medicine》, 16th edition, Dennis L. Kasper, MD Eugene Braunwald and others, McGraw-Hill, 2005

2、《Pathophysiology of Disease》, 3d edition, Stephen J.Mcphee, Vishwanath R. Lingappa, William F. Ganong, Jack D Lange, McGraw-Hill, 2001

3、《Contemporary Pathophysiology》, 2nd edition, Kong Xianshou,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 1998

4、《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4th edition, Kandel ER, Schwartz JH, Jessel TM, McGraw-Hill, 2000

5、《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edition, Harvey Lodish, W.H.Freeman and Company, 2000

6、《病理学》, 第一版, 美国医师执照考试高效复习丛书(中英文对照), 美国伊凡·达姆简诺夫著, 中信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

7、《病理学》, 双语版, 第一版,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陈莉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8、《生理学》, 双语版, 第一版,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 闫剑群 吴博威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6年

9、《医学组织学》, 双语版, 第一版,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 文建国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6年

   10、《病理生理学—疾病的机制与防治基础》, 第一版, 欧阳静萍 董传仁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1、《生理学》, 第一版,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协作组“专升本”规划教材, 倪江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2、《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吴伟康 徐志伟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13、《医学生理学教学指导》, 第一版, 高等医药院校教师参考丛书, 朱文玉 于英心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年

   14、《临床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高等医学院校专升本教材, 董子明 刘志跃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5、《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高等院校护理专业主干课精析精练, 孙保存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6、《人体解剖学》, 第一版,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协作组“专升本”规划教材, 丁自海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7、《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大学医学教材, 吴立玲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年

   18、《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金惠铭 卢建 殷莲华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9、《高级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21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杨惠玲 潘景轩 吴伟康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20、《生理学》, 第四版,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张镜如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年

   21、《病理生理学》, 第一版,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王树人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22、《病理生理学》, 第四版,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金惠铭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年


6.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及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方面的教改举措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的创新意识,以质量求发展、求生存的质量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服务意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尚品格与精湛医术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全面提高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课程的理论课均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平均每班的授课人数在180人左右。针对该现状,为贯彻上述教育思想观念,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积极推进“启发、引导、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逐步确立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重在能力培养,寓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逐步摒弃“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建立启发、引导、讨论为主的新方式。能灵活应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反复讲解,直到透彻为止;需要之处穿插图例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使课堂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便于同学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真正发挥本课程的桥梁、纽带作用。

推广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同学自主思维,利用已有的基础,由浅入深、逐步推导,直至解决问题,培养同学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目前,全体教师都较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一方面使授课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同时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活学活用。

不断完善网络教学资源,配备专人负责更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网上教学资源库。2003年开始已将全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复习思考题、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授课用的CAI课件等)上传校园网,并建立了网上自学评估体系、网上试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使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随时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内容,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网上讨论。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试题库进行自测,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使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

坚持教考分离,严格考试管理。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百分制进行定量,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80%,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采用试卷库命题,考试内容涉及病理生理学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综合征等内容,涵盖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在考试方法上,采用期末闭卷笔试。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否规范、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是否恰当、全面等,其中实验报告完成情况50%、平时的出勤、课堂回答问题情况20%、现场操作占30%。

 


7.教学效果

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

一、校内、外专家评价

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是全国较早创建的学科。从1955年组建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以来,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该教研室的优良传统。

该教研室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注重教学文档的建设,为我校教学工作开展得较好的教研室。曾先后获得多个省级、校级先进称号;在教案、讲稿等评比中多次获奖;在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奖。在国家教育委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工作业绩突出,荣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教师的授课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被给与99分的高分(满分100分)。参编著作8部,其中教材6部。承担全校医学各专业病理生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近年平均年教学时数达3500多学时。

该教研室重视教学与科研并举,相辅相成,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我校最早的两个博士学科点之一。近五年共承担科研课题23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100余万元;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21篇(全文),其中SCI论文13 篇;近5年共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名,其中不少优秀人才已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校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该教研室课程建设成绩突出,达到了省精品课程要求。

二、校内督导组专家评价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教师均重视教学工作,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对同学满腔热忱,以传授知识,培育人才为己任。

教师在上课前均能认真备课,教学准备充分,认真准备教案和讲稿,并将最新的国内外科研进展和自己教研室的研究成果及时添加到教案和讲稿中。教师遵守教学纪律,准点开始上课,无延迟上课和提前下课的情况。教师上课时,精神饱满,能带动课堂气氛;在授课时不仅注意与最新的科研进展相联系,而且注意联系临床实际,结合病例进行分析,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对同学进行思维推理的训练。教师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明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使同学易于理解。教学中能根据不同对象,应用医学外语词汇或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均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件的应用有利www.med126.com于同学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可以看出,教师在课件制作时下了工夫。教研室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在实验课教学方面,能够体现出教师以增强同学的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为主要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中有较大收获,同学对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均反应较好。

  校内督导组专家一致认为,该教研室课程建设成绩突出,达到了省精品课程要求。

三、学生评价

近五年学生的评价病理生理学授课效果良好。近5年教学评估中,同学的反馈意见认为:《病理生理学》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教学备课认真充分,授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练,表达力极强。注意结合临床病例,生动易懂。教师仪表端庄、大方,注意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生在评价中曾经写道:“……在课堂上思路清晰,分析丝丝入扣,把书上的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出来,使我们不再觉得病理生理学高深莫测。您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述,经常穿插的临床故事让我们期待再多一个五十分钟。……”

四、课堂录像资料显示,教师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8.网络资源建设情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校园网建设也顺应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我教研室根据现状,积极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上传了部分学习资料到校园网,供学生们自学和预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使同学们在预习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教师的电子教案使同学们了解老师们上课的内容和时间分配,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同时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针对性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听讲,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各章节习题的训练,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留言板的使用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开创了一个新的师生交流的空间。

附:病理生理教研室网上资源

  1、 课程简介

  2、 教学管理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4、 教学大纲

  5、 教学日历

  6、 授课教案

  7、 电子讲稿

  8、 多媒体课件

     9、 课程录像

  10、实验教学大纲

  11、实习指导

  12、实验课授课教案

  13、实验教学考核办法

  14、参考文献

  15、病理生理学习题集

  16、2008年自评报告

  17、2008年课程建设总结

  18、2006-2010年课程建设规划 

  19、精品课程申报书(2003年)

  20、2003年自评报告

 

 

 

 


9.特色与创新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影像、预防、口腔、法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医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使学生掌握患病机体异常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及其规律,为临床各科的学习和将来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我教研室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之一,经过多年来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经过一系列教学研究与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病理生理学课程。

一、坚持科研促进教学

  教研室认真贯彻“以科技发展带动、促进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的方针,认真做好科技创新。课程负责人为博士生导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在国际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省级科技奖励,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河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学术职务。全体教师均参与科学研究。在日常授课中,主动将科研新进展、以及我们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动态,大大促进了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

1、将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进展及成果引入课堂。教师备课时,结合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及成果编写教案和讲稿,使科研成果直接为教学服务。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总论、疾病与健康、水肿、发热、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心脏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多个章节。例如:于上世纪80-90年代,我们就将健康与亚健康、脑死亡、阴离子间隙、内源性致热原、组织间隙负压、缺氧诱导因子、一氧化氮、心衰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新内容及时地分别加入到相关的章节之中,从而克服了由于教科书出版周期较长,某些内容较陈旧的弊病,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学科进展。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后来在新版的《病理生理学》教材中,这些内容都被吸收了进去。

2、利用自身科研成果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休克和脑缺血等,及时将这些方向中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同学。例如,在讲解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时,及时将缺血预处理调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脑细胞抗缺血性损伤能力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同学。如教授休克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将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变化、内啡肽致休克机理及纳洛酮的对抗作用、肽类活性物质在正常及疾病情况下的肺内代谢、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内源性抗休克因子胆囊收缩素的抗内毒素休克及肺动脉高压、抗器官损伤及抗炎等作用融入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水平,开发学生科学思维,增强创新意识等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做法深受同学欢迎。

3、开放实验室,提高同学科学研究、获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根据病理生理学特点,共开设了3个开放实验。如根据我们对内毒素休克研究,开设了内毒素休克的微循环观察实验。同学们非常欢迎这种方式,有多位同学找到教研室,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规模和力度。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实验课共24学时,占总学时的36%,实验课所占比例较大。实验课共6个实验项目,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三个层次。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另一特色。具体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验课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改革措施。⑴ 调整实验课内容,去除了一次动手操作较少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一次基本技能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⑵ 增加实验组数,减少小组人数。在高校不断扩大招生的情况下,病理生理学实验小组人数仍不断减少,目前,每个实验室学生人数20~22人,4~5人/组,增加了同学动手的机会。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同学的动手能力,表现为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也为同学将来完成研究生学业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实验课上出现的问题,培养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实验课上出现的问题或事故,作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机会,利用这些机会,启发同学的思维,培养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启发式”,代替“包办式”。对于实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果错失良机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如血管破裂出血等)情况,教师会首先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而后在课堂上利用恰当的时间,采用“启发式”引导同学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避免这类问题的方法,教师讲授应采取的补救措施,这样不但帮助出事故的小组寻找出原因,也使其他同学受益。如果出现的问题并不十分紧急,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让同学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后教师给与点评,由同学自己解决。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当中,有时实验操作一切顺利也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现象或非预期结果。如,在失血性休克实验中,由于失血的速度和量掌握的不同以及动物的个体反应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呼吸改变;在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因素的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低温环境中缺氧瓶内的动物比高温环境下存活时间还短的现象,动物体重过大或体重不足也会引起非预期结果等。我们充分利用组织同学分析这些结果的机会,首先要求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要实事求是记录这些结果,通过讲述一些科学发现的故事,阐明实事求是科学作风的重要性,强调不要轻易放过非预期结果,而后对这些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地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实验结果,向同学逐步灌输科学思维,使同学逐渐认识到任何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同,结论就会不同。

4、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同学的横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如肺水肿和肝性脑病,设计性实验如休克。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同学的横向思维,将不同的章节内容综合运用,分析试验的结果,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设计性实验时,请同学自己设计实验,并写出设计报告,老师阅读设计报告后,教研室全体老师召开讨论会,逐项讨论同学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采纳,将讨论信息反馈给同学。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使实验内容不断完善。

 


四、今后课程整改和建设方案

1.整改和建设目标、内容、拟采取的政策措施

我校病理生理学于199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病理生理学课程和学科建设,特制定以下建设整改方案。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思想品德高尚、乐于奉献、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学理念、理论知识过硬、动手能力强、科研素质高、学缘结构合理的能胜任现代教学和科研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一方面,创造条件,培养现有的教师,使其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另外,也可以适当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改善我们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

二、进一步改善实验课教学条件

目前,教研室使用面积1359 平方米(不包括楼道)。有4个专门用于本科生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面积均在88平方米以上,生均面积超过3平方米。教学实验均采用BL420E+多功能计算机分析记录系统,可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储存和分析等。教学实验环境、仪器设备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购买微循环观察仪、血气酸碱分析仪、切片机、制冰机和纯水机等设备。为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和设计行实验的水平,同时为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需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证。我们计划进一步申请学校的经费支持以及省教育厅的经费支持,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

三、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室拟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理论课授课中,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医学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教授具体知识更为重要,以此为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进一步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创造各种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内的教学、科研经验交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对同学进行基本技能和科学基本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进一步加强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改进综合性试验,加强横向联系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设计性实验,培养同学的主动思考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同学科学作风和科学素养。

四、加强教材建设

教研室鼓励并创造条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通过编写教材,提高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可加强与其它院校教师的联系,有利于教学方面的沟通,可以学习其他院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以带动我室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们这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更上一层楼,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具体实施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病理生理学科的课程和学科建设,特制定以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目前,我们教研室的青年教师都已能够胜任实验课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对他们进行理论教学的培养,每学期安排他们讲2个章节,安排试讲,老教师指导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到2012年,使他们能够完全胜任理论课教学。

2、继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在职培养。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在科研上争取上到一个新台阶。目前我们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中,有2人为硕士学位、1人为学士学位,争取到2012年,至少使他们中的2人获得博士学位。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和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在教学任务和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对各位教师进行专业外语尤其是口语的培训,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

3、适当引进新人,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增加课程发展的后劲。

二、进一步改善实验课教学条件

  目前,教研室的实验场地充足,基本实验设备丰富,基本满足日常的教学和科研需要。但是,目前本室大型仪器设备较少,为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和设计行实验的水平,同时为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需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证。我们计划进一步申请学校的经费支持以及省教育厅的经费支持,适当购进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如膜片钳等,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为教学、科研上到一个新台阶提供物质保证。

三、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提高双语教学的开设水平。一方面,培养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专业外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其次,提高双语教材的质量,好的教材是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计划购置一批高水平的双语教材,供老师使用和参考。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和效果,增强其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网络教学资源,为同学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环境。

实验课教学中,通过购入新的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水平,加大实验室的开放范围和力度,满足广大同学的学习需求。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们这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更上一层楼,争取早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

 


3.网络资源建设实施计划

2008年4月完成本科教学课程负责人和主将教师授课部分录像上网;本科生授课教案、教学幻灯、参考书目录、习题、中英文词汇对照等教学资源的上网。

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不断完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充实和更新网络教学资源。

1、2008年4月—2009年4月,教学全文阅读电子版上网

2、2008年4月—2010年6月,所有授课内容全程录像上网

3、2008年9月—2009年1月,完善和推广学生辅导、答疑互动式网上交流运行系统。

4、2009年1月—2009年12月,双语教学课件上网。

5、2009年1月—2010年6月,所有已开设实验的操作录像上网。

6、2008年4月—2010年12月,完善病理生理学双语教材,提供网上阅读。

7、各章节电子讲稿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随时更新。


五、课程建设自评打分表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分值

(Mi)

自评等级

自评

得分

得分依据

教学

队伍

20分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8分

A

8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师德好。获省级奖励2 项(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北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校级奖励13 项(河北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教师、优秀青年、青年骨干教师等)。院级奖励7 项(河北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校级优秀教师、优秀青年等)。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教学特色鲜明,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近年在国家和省级期www.med126.com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篇。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学术造诣高,近年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8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4分

A

4

本教研室共有授课教师10名,教辅人员4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高、中、低结合的梯队结构。学历水平较高,硕士以上学历90%,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教辅人员充足。

高职教师授课率100%;高职教师占全科教师的60%。

1-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8分

A

8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近5年共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篇。

教学

内容

23分

2-1课程内容[1]

11分

A

11

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发展要求;及时把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课程。

实验课教学,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理念的培养;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水平有所提高。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8分

A

8

教学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书育人效果明显。有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

2-3实践教学[2]

4分

A

4

重视实践教学。公开设了4类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在实践教学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学

方法

手段

24分

3-1教学设计

8分

A

8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的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启发、引导、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3-2教学方法

8分

A

8

摒弃“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建立启发、引导、讨论为主的新方式。

能灵活应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

3-3教学手段

8分

A

8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高水平的教学课件。

教学

条件

15分

4-1教材及相关资料

5分

A

5

采用教育部推荐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作为五年制本科生个专业的主干教材。

为同学列出了教学参考用书和资料的目录。

4-2实践教学条件

5分

A

5

实验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

4-3网络教学环境

5分

A

5

网络资源建设成效显著,运行机制良好,能够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使用率较高,受益面大,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教学

效果

18分

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6分

A

6

校内督导组对该课程的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5-2学生评教

6分

A

6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病理生理学授课效果良好。认为《病理生理学》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教学备课认真充分,授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练,表达力极强。注意结合临床病例,生动易懂。教师仪表端庄、大方,注意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5-3课堂录像资料评价

6分

A

6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特色

及政

策支

80分

80

该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20分

20

我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形成了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自评总分

综合评估得分

100分

特色及政策支持得分

100分

总得分

100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