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皮肤性病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第二十一章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第二十一章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 第二十一章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第二十一章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 银屑病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特点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有一定季节规律,冬重夏轻;主要侵犯青壮年,非传染性。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白庀”、“疕风”。【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其血热的产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

第二十一章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

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特点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有一定季节规律,冬重夏轻;主要侵犯青壮年,非传染性。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白庀”、“疕风”。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其血热的产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热伏营血;或饮食不当,平素嗜好烟酒及辛辣之物,以至脾虚湿盛,郁久化热,加之肌热当风,六yin之邪侵袭,内外相搏而发病。
西医对本病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代谢障碍、感染等有关。此外,精神异常、外伤、手术等也可诱发或使之加重。
【临床表现】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
(一) 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
⒈ 皮损特点为初期炎性红色、淡红色粟粒至黄豆大的丘疹或斑丘疹,以后渐扩大或融合成斑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薄膜,称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即见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征。发生于头皮者,头发呈束状;波及指甲,可出现点状凹陷、增厚,失去光泽。
⒉ 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側,部分泛发全身。
⒊ 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甚至迁延终身。病程可分为三期:
进行期:新疹不断出现,原有皮疹不断扩大,鳞屑较厚,炎症明显,痒重。患者皮肤敏感性增高,如外伤、摩擦、注射或针刺正常皮肤后,可在该处发生新的皮疹,称为同形反应(Koebner征)。
静止期(稳定期):病情保持于静止阶段,基本无新疹出现,旧疹也不消退。
消退期(退行期):炎症浸润逐渐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晕,最后留下暂时性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
(二)红皮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erythrodermicum)
⒈ 皮损特点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炎症浸润明显,表面附有大量糠状脱屑,不断脱落,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岛”。
⒉ 全身皆可发生。
(三)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
⒈ 皮损特点为 有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
⒉ 关节症状:与银屑病皮损呈平行关系,主要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以手、腕、足等小关节特别是指趾末端关节多见,可累及脊柱。受累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活动受限及畸形。
(四) 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
其又分泛发性及局限性两种。
⒈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Zumbusch型)
⑴ 皮损特点  在寻常型银屑病基本损害上出现很多密集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浅在性脓疱,表面覆有鳞屑,部分融合增大成脓湖。口腔颊粘膜可见簇集或多数散在小脓疱,指趾甲可出现萎缩、破裂、肥厚浑浊,常伴沟状舌。
⑵ 好发部位 四肢屈侧及皱折部多见,泛发全身。
⑶ 全身症状 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
⒉ 掌跖脓疱型银屑病(Barber型)
⑴ 皮损特点 对称性红斑,其上有许多针尖至粟粒大小脓疱,壁厚不易破裂,经1~2周干燥结痂,痂脱落后见片状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点状出血。指趾甲可见点状凹陷、变形、肥厚、浑浊。
⑵ 部位 手足部 、掌跖多见。
【组织病理】
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减少或消失;表皮突向下延伸,呈双杵状;真皮乳头上延,其顶端棘层变薄,真皮乳头血管弯曲扩张,顶到头;表皮角质层或颗粒层内可见munro氏微脓疡。
【诊断及鉴别诊断】
寻常型银屑病根据好发部位,红斑上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结合组织病理特征可确诊。本病应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副银屑病鉴别。
(一)脂溢性皮炎 
损害边界不十分清楚,基底部浸润轻,鳞屑少而薄,呈油腻性,刮除后无点状出血,无束状发。
(二)玫瑰糠疹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园形小斑片,其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少而薄。一般不累及头面部。
(三)副银屑病 
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轻,发病部位不定,多无自觉症状。
【辨证】
(一)血热 
本型相当于进行期,皮疹发展迅速,新的皮损不断出现,鳞屑较多,瘙痒明显,常伴心烦、口渇、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滑数。
(二)血燥 
本型相当于稳定期,皮损肥厚,色暗红,经久不退,皮肤干燥瘙痒,新生皮疹较少,原有皮损部分消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结或沉细。
(三)血瘀 
本型相当于退行期,皮损肥厚,色暗红,鳞屑附着较紧,时有瘙痒,常伴有面部褐斑。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细缓涩。
(四)脓毒 
本型相当于脓疱型银屑病,在银屑病皮损上出现多数密集浅在性小脓疱,有的融合成片,有烧灼感,伴发热、口渇、关节痛、尿黄、便结。苔黄,脉弦滑数。
(五)风湿阻络 
本型相当于关节病型银屑病,症见银屑病皮损合并关节病变,以手足小关节受损为主,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甚至僵硬畸形,不能伸直。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或濡。
(六)热毒伤阴 
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症见全身出现弥漫性潮红,大量片状脱屑,伴有轻重不同的发热、畏寒、心烦、口渇等症状,小便黄赤,便干结。舌红绛,无苔或有裂纹,脉滑数。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血热证型 治宜凉血解毒。方药:生槐花白茅根、生地赤芍紫草各20g,土茯苓丹参七叶一枝花蒲公英各30g ,丹皮元参银花板蓝根各10g 。水煎服,每日1剂。
⒉ 血燥证型 治当养血润燥。方药:当归、紫丹参、元参、生地各10g ,露蜂房麦冬天冬各6g ,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紫草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⒊ 血瘀证型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方药:消银化瘀汤加减:当归30g,川芎20g ,丹参20g,鸡血藤20g,川牛膝12g ,全蝎10g ,蜈蚣2条,金银花40g,土茯苓30g,三棱10g ,莪术10g,甘草10g。
⒋ 脓毒证型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除湿。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水牛角6g,生地15g,丹皮10g ,白茅根30g,银花30g ,连翘15g ,大青叶15g,生薏米15g,苦参10g,滑石粉15g,白藓皮3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⒌ 风湿阻络证型 治宜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秦艽10g,防风10g,独活10g,桑叶30g,威灵仙10g,白藓皮15g,土茯苓15g,当归10g,赤芍10g,鸡血藤15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⒍ 热毒伤阴证型 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方药:解毒清营汤加减:生玳瑁6g,生栀子6g,川黄连3g,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15g,生地30g,白茅根30g,丹皮、石斛玉竹各15g,麦冬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西医治疗:
⒈ 全身治疗  ①维生素类:维生素A 30万u, im , Bid,维生素B12 500μg,im, qd,维生素B6、 C,可调节神经功能,维持上皮细胞正常发育。②镇静止痒药物:扑尔敏、息斯敏、赛庚啶等。 ③静脉封闭疗法:普鲁卡因300mg ~450mg加5%葡萄糖液500ml,维生素C2g,静脉点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④抗菌素:对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体炎者用青霉素红霉素治疗。 ⑤免疫抑制剂: 一般药物无效,且皮疹严重而广泛时使用。可用乙亚胺0.1g,tid ,或乙双吗啉0.2g,tid,但毒性反应大,治疗前后应查肝肾功及血常规。氨甲喋呤适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泛发性寻常型银屑病。⑥维甲酸、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特殊类型的银屑病。
⒉ 局部治疗 以还原剂、角质剥脱剂及细胞抑制剂为主。在进行期不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①焦油类制剂:常用2%~5%煤焦油黑豆馏油,每日1~3次。②蒽林制剂:0.1%~1%蒽林软膏外涂,可配合紫外线照射5~20分钟。③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去炎松尿素霜、氯氟舒松软膏等外涂或封包,每日2~3次。④其它:0.025%~0.3%维甲酸霜、5%弱柳酸白降汞软膏、5~10%硫磺软膏等。
⒊ 物理疗法 ①紫外线:用于静止期或冬季型病例。②光化学疗法:口服8—甲氧补骨脂(8—MOP),再照射长波紫外线。 ③沐浴疗法:可除去鳞屑,清洁皮肤,改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
【预防及调摄】
⒈ 宜食用鱼类及辣椒食物,不宜饮酒及食用牛羊肉
⒉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消除感染性病灶。
⒊ 保持充足的睡眠,消除精神创伤,解除思想顾虑。
⒋ 避免物理性、化学性物质和药物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
(熊 霞)
第二节 副银屑病

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病。它以红斑、丘疹、浸润、脱屑而无自觉症状或轻微瘙痒为特征。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①风寒外邪侵入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久着不去,郁而化热,导致热毒蕴积而成。② 气阴两虚之体,由于阴虚生热,气虚引起血瘀,以至血热血瘀阻于肌肤而成。
西医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十分明了,有人认为本病为病灶致敏,但缺乏有力证据。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点滴型、斑块型、苔藓样型与痘疮样型四种类型。
(一)点滴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guttata )
⒈皮损特点:损害为多数淡红或红褐色针头至指甲大小的浸润斑疹或斑丘疹,表面覆以细薄的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自觉症状不明显。
⒉ 好发部位:躯干及四肢,一般不发生于头面、掌跖及粘膜。
⒊ 好发于男性青年,病程慢性。
(二)斑块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enplaques)
⒈ 皮损特点:损害为边界清楚淡红或紫褐色,有轻度浸润的斑块,上覆细薄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病久后出现苔藓样肥厚或萎缩,类似皮肤异色症。部分患者演变为蕈样肉芽肿。
⒉ 好发部位:躯干及四肢近端,头面手足偶可受累,不侵犯粘膜。
⒊ 好发于中年,病程慢性。
(三)苔藓样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lichenoides )
⒈ 皮损特点:皮损为扁平苔藓样的扁平小丘疹,淡红色或暗红色排列成网状斑片,可有点状皮肤萎缩和异色症样改变。
⒉ 好发部位:颈部两侧、躯干和乳房处。
⒊ 病程慢性,无自觉症状或轻度瘙痒。
(四)痘疮样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varioliformis ),又称为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
⒈ 皮损特点:损害为淡红色或红褐色针头至豌豆大小圆形丘疹、丘疱疹或脓疱,并易坏死、出血或结痂,表面覆盖鳞屑,有的可发生水痘样水疱。愈后留有光滑微凹陷的疤痕。
⒉ 好发部位:躯干、上肢屈侧或腋部,多见于青年。
⒊ 病程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长短不一。
【组织病理】
点滴型、斑块型、苔藓样型组织学改变相似,呈慢性炎症表现。点滴型可见局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轻度延长,表皮水肿。苔藓样型可见角化不全,真皮上部带状浸润。斑块型表皮下见带状浸润,炎症细胞进入表皮。痘疮样型呈急性皮炎改变及灶性坏死,真皮可见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性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慢性病程,有丘疹、红斑,伴有脱屑,无自觉症状,难以诊断为其他皮肤病时,应考虑为本病之可能。本病应与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丘疹坏死性结核疹鉴别。
(一)银屑病
鳞屑为银白色,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季节性改变明显,易复发。
(二)玫瑰糠疹
发生于躯干、四肢近端,表面覆有细薄的糠秕状鳞屑,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程短,不易复发。
(三)扁平苔藓
损害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鳞屑少而紧贴,剧烈瘙痒,粘膜也可累及。
(四)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为绿豆至豌豆大丘疹、脓疱,鲜红或暗红,部分中心坏死,覆暗褐色痂皮,痂下为浅潰疡,愈后留瘢痕。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辨证】
(一)风热
相当于点滴型副银屑病。症见点滴状淡红色斑疹,覆细薄鳞屑,病程较短。舌苔黄,脉弦滑。
(二)热毒
相当于痘疮样副银屑病。症见红色丘疹、丘疱疹、脓疱,散在于四肢、躯干,伴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舌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三)血瘀
相当于斑块状副银屑病。症见皮损为浸润斑块,色紫暗,表面有细薄鳞屑,久病不愈。舌紫苔白,脉弦滑。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风热证型 治宜清热疏风。方药:疏风清热饮加减:银花12g,黄苓10g,荆芥穗5g,防风5g ,蝉蜕3g,苦参6g,白藓皮12g,全蝎3g,皂角刺10g,牙皂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⒉ 热毒证型 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方药:解毒活血汤:银花20g,生地12g,丹皮10g,赤芍 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⒊ 血瘀证型 治宜活血疏风。方药:活血疏风汤:威灵仙10g ,荆芥10g,当归12g,赤芍 10g,丹参15g,红花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西医治疗
⒈ 全身治疗 ①口服抗组胺制剂,如扑尔敏、赛庚啶、仙特敏等。 ②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封闭疗法。 ③ 多种维生素口服或肌注,如VitA、VitD3 、VitE等。④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氨苯砜、氨甲喋呤等主要用于痘疮样型。 ⑤口服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多甙片等。
⒉ 局部治疗 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各种焦油制剂、5%白降汞软膏、维甲酸软膏等。
⒊ 物理疗法 ①光化学疗法。② 紫外线照射:可用于点滴状及斑块状类银屑病。③ X线照射:用于孤立性浸润斑块。
【预防与调摄】
⒈  宜食用清淡之品,忌饮酒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⒉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消除感染病灶。
(熊霞)
第三节 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又称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具有多形性,虹膜样红斑是其特征性损害,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其好发于春秋季,易复发。中医称此为“雁疮”、“眼疮”。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由禀赋不耐所致;或因风寒外袭,以致营卫不和而成;或因风热外感,湿热内蕴,郁于皮肤为病;或火毒炽盛,蕴结肌肤;也可因病灶感染、药物、鱼、虾、等引起。
西医对本病病因的认识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抗原-抗体变态反应。变应原的种类很多,如细菌、病毒、霉菌的感染,某些药物,食用鱼、虾、蟹等,日光及寒冷。另外,某些器官和系统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皮肌炎、某些恶性肿瘤等,均可并发多形红斑。
【临床表现】
⒈  皮损特点为皮疹多形性,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不同皮疹,有的皮疹中央颜色较深,或呈紫癜样,形成虹膜状损害。严重者皮损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处,可见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和瘀斑,粘膜损害重,口腔、鼻、眼、尿道、肛门和呼吸道粘膜广泛累及,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
⒉ 好发部位 好发于面部及四肢远端,少数累及全身皮肤。
⒊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重症患者全身症状重,可有高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甚至昏迷抽搐休克,可伴发心肌炎心包炎、脑水肿及肝肾损害而死亡。
【组织病理】
主要有三种类型改变:①真皮型:真皮乳头水肿,形成表皮下水泡,真皮上部有显著血管炎改变。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② 表皮型:表皮角朊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严重者基底细胞液化变性。③表皮真皮混合型:沿表皮的真皮边缘部位,毛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形成表皮下水疱,部分角朊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内水肿及海绵形成。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常见于春季,有多形性皮损,且具虹膜样损害,好发于面部及四肢远端,严重者有粘膜损害及全身症状等特点,可诊断本病,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玫瑰糠疹 
红斑为椭圆形,黄红色,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斑的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无粘膜损害。
(二)冻疮 
发生于冬季。手足、耳廓及面颊出现限局性暗红色肿胀,严重者出现水疱、糜烂,但无虹膜样损害,皮损瘙痒灼痛,遇热尤甚。
(三)疱疹样皮炎 
皮疹呈多形性,以簇集性的成群小水疱为主,常排列成环状,皮疹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瘙痒剧烈,粘膜较少累及,病程反复呈慢性。
【辨证】
(一)湿热蕴结 
发病急,皮损鲜红,中心水疱明显,发热,咽痛, 口干,关节痛,便干,尿黄。舌质红,苦白或微黄,脉弦滑或微数。
(二)寒湿阻络 
皮疹暗红,遇寒加重,下肢沉重,关节痛,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缓。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湿热蕴结型 以清热除湿,解毒消斑为法。用消斑汤化裁:生地、丹皮各12g,升麻9g,大青叶黄芩各6g,滑石30g,白茅根30g,银花、连翘各15g,生甘草6g。
⒉ 寒湿阻络型 宜温寒通阳,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桂枝细辛、当归、芍药各9g,通草炙甘草各6g,大枣5枚。
对重症多形红斑症见高热,口渴,怕热,脉弦滑或滑数,舌质红,苔黄腻。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为法,可采用凉血消风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⒈ 全身治疗 ①口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②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③皮质类固醇激素,对重症患者应早期、足量使用,强的松1.5~2mg/kg·d,待病情减轻,热退后数日始减量,最后停用。④抗感染,补充营养及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⒉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的原则为消炎、收敛、止痒,防止继发感染。皮肤上仅有丘疹及斑疹者可搽用炉甘石洗剂,有大疱应抽取疱液,糜烂渗出多时用3%硼酸或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口腔粘膜糜烂可用1%~2%利多卡因外涂,眼部应加强护理,可用抗生素与可的松眼药水交替点眼。
【预防与调摄】
⒈ 追查病原,消除感染病灶,停用可疑药物。
⒉忌食鱼、虾、蟹、蒜等。
⒊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刺激。
(熊霞)

第四节 慢性移动性红斑

慢性移动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是一种螺旋体感染所致的疾病,为单纯性红斑,经过慢性,可为Lyme病的皮肤表现。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为螺旋体感染。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昆虫叮咬史。蜱为螺旋体传播的主要媒介, 也有认为系蚊、扁虱叮咬传播。带病原体的蜱在叮咬人时,螺旋体从蜱的涎腺注入皮肤,并随血流到达其它部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⒈皮损特点为皮疹常单发,初为数毫米大小的红斑或丘疹,缓慢离心性扩大,经数周或数月后,红斑直径可达5cm以上,皮损中央消退呈正常肤色或淡紫色,边缘绕以红晕,稍隆起于皮肤,无鳞屑、水疱。
⒉好发部位:躯干及四肢近端。
⒊病程为2天到3月,平均3周,预后良好。
若为Lyme病的皮肤表现时,可出现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等多系统症状。
【组织病理】
慢性移动性红斑的病理分三型:①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间质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②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缺乏浆细胞。③仅有淋巴细胞浸润,缺乏浆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做嗜银染色,部分切片在表皮上部及表皮真皮交界处可查到少量螺旋体。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别表现,患者来自流行区,发疹前有蜱叮咬史,可作出本病的诊断。本病应与离心性环状红斑、多形红斑、二期梅毒疹鉴别。
【治疗】
抗生素治疗:四环素0.25g,每日4次;青霉素每日160万u肌注,10天1疗程。
(熊 霞)

第五节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一种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椭圆形玫瑰红色斑、覆有糠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特征。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风癣”、“血疳”、“风热疮”。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血热之体,复感风邪,内外合邪,闭塞腠理,郁于肌肤而成;或汗出当风,汗衣湿溻肌肤所致。
西医对本病发生机理的认识尚不十分明了,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但至今未分离出病毒。也有认为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但都未被证实。
【临床表现】
⒈皮损特点为病初在躯干或四肢某部出现一直径约2~5cm 圆形或椭圆形玫瑰红色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粃样鳞屑,称母斑或先驱斑。约1~2周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陆续出现与母斑相似较小的红斑,皮损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
⒉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及颈部。
⒊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多数无全身症状,少数病人有全身不适、头痛咽痛、低热等。
⒋病程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痊愈,少数可迁延数年或更长时间。
【组织病理】
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表皮有灶性海绵水肿及局灶性角化不全。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皮损形态、好发部位、排列状况、有自限性等特点,可诊断本病,但需与体癣花斑癣、银屑病、脂溢性皮炎鉴别。
(一)体癣 
好发于躯干或面部,边缘有丘疹、鳞屑或小水疱,呈环形或多环形,真菌检查阳性。
(二)花斑癣 
皮损形态及发疹部位有时与玫瑰糠疹相似,但一般皮损为着色斑或脱色斑,真菌检查阳性。
(三)银屑病 
皮损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肘膝部,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病程长,易复发。
(四)脂溢性皮炎 
头皮和面部多见,有油腻性鳞屑,位于躯干的皮疹在排列上无特殊性。
【辨证】
(一)风热 
证见皮损鲜红,上覆糠粃状鳞屑,分布上身为多,瘙痒明显。溲赤,口干,脉弦数,舌绛苔薄白。
(二)热毒 
证见皮损暗红或紫红,上覆少量鳞屑,分布于躯干四肢,痒轻,病程长。溲赤,便秘,脉弦数,舌绛苔黄。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风热证 治宜凉血祛风。方药:凉血消风散加减:生石膏30g,生地30g,当归10g,赤芍10g,紫草15g,荆芥10g,桃仁10g ,蝉衣6g,白蒺10g,知母10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⒉ 热毒证 治宜凉血解毒。方药:凉血解毒汤加减:银花30g,连翘12g,大青叶10g,板蓝根30g,山豆根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西医治疗
⒈ 全身治疗 ① 口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B12。② 静脉注射10 %葡萄糖酸钙或封闭疗法。③ 抗病毒治疗,可用病毒唑、甘泰等。④ 重症者或病程长期迁延者,可酌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⒉ 局部治疗 外用保护性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或皮质激素霜等。
⒊物理疗法 紫外线照射、氦氖激光照射等。
【预防及调摄】
⒈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⒉注意皮肤卫生,不可用热水肥皂烫洗,避免外用刺激性药物。
⒊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熊霞)

第六节 单纯糠疹

单纯糠疹(pityriasis simplex)为主要发生于儿童颜面的表浅性干燥鳞屑性浅色斑。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虫斑”,“吹花痘”,“桃花癣”。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风热郁肺,随阳气上升拂郁肌肤而成;或由于饮食不节,虫积内生,脾失健运,而发本病。
西医对本病的发生尚不十分明了,有人认为与感染因素有关,但均未能培养或分离出细菌、真菌或病毒。亦有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特异性体质有关。皮肤干燥、日晒、营养不良等均可能为激发因素。
【临床表现】
⒈皮损特点:损害为淡白色或淡红色圆形或椭园形斑片,边界清楚,直径1厘米至数厘米,上覆少量干燥糠状鳞屑,基底炎症轻微或缺乏。
⒉好发部位:颜面,亦可见于颈部及上臂。
⒊病程较长,多自然消退,自觉微痒或无自觉症状。
【诊断与鉴别】
根据皮损好发于儿童及少年,面部出现圆形干燥糠状鳞屑性浅色斑,多见于春季发病等,可确诊为本病。本病应与白癜风、花斑癣鉴别。
(一)白癜风 
为瓷白色斑疹,境界清楚,周边往往色素加深,表面光滑无鳞屑,无一定好发部位。
(二)花斑癣 
初为毛孔周围褐色小斑疹,渐扩大并变成淡黄色及灰白色斑疹。好发于胸、背、腋窝及颈部,常于夏季加重或复发。真菌检查阳性。
【辨证】
(一)风热外袭 
证见皮疹色泽微红,重者可有微度肿胀,伴有瘙痒、口渇欲饮,舌红,脉数。
(二)虫积伤脾 
症见皮疹淡白,边缘欠清,面色萎黄,无主观感觉,常伴脐周腹痛、食纳不佳。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内治法
⑴ 风热外袭证 治宜清疏上焦风热。方药:疏风清热饮加减:荆芥、防风、苦参、皂刺各9g,蝉衣、甘草各6g,生地15g,银花、菊花、黄芩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⑵ 虫积伤脾证 治宜健脾和胃驱虫。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槟榔使君子半夏各10g,灸甘草、陈皮木香砂仁各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⒉ 外治法 青黛黄柏各20g,煅石膏200g,共研细末,麻油调匀外搽。
(二)西医治疗
⒈ 全身治疗 口服复合维生素B复合剂,每日3次,每次2片。
⒉ 局部治疗 涂5%硫黄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霜、0.025%维甲酸软膏、5%尿素软膏等。
【预防与调摄】
⒈ 驱虫,多食水果蔬菜。
⒉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勿用碱性过强肥皂,避免嚗晒。
(熊 霞)

第七节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 )又称扁平红苔藓,是一种慢性或亚急性皮肤与粘膜的疾病,其典型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常有口腔粘膜的损害。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紫癜风”。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机体阴血不足,脾失健运,湿蕴不化,外感风热,风湿蕴聚,郁久化毒,发于肌肤而成;或因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于口所致。
西医对本病发生机理的认识尚不十分明了,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认为本病与遗传、神经精神障碍、病毒感染、药物、慢性病灶、内分泌的异常及酶的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
⒈皮损特点:损害为直径约2~4mm 大小的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散在或密集分布或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斑块,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发亮。损害可发生同形反应。皮疹中央微凹或有一角质栓,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可见灰白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及浅而细的网状条纹,称Wickham纹。
粘膜损害:约半数患者发生粘膜损害,多见于口腔的颊粘膜、舌粘膜、生殖器及外阴部。损害为树枝状或网状白色细纹,可形成糜烂及潰疡。
⒉好发部位:四肢,尤多见于腕屈侧、踝关节周围及股内侧,头皮受损可致永久性脱发。
⒊病程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临床分型:
⒈ 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 初起多在前臂内侧有红色扁平丘疹,发展迅速,数日内可遍及全身。丘疹可融合成片,炎症和水肿明显,可有水疱发生,奇痒。
⒉ 肥大性扁平苔藓 皮损融合形成状肥厚性斑块,可见于胫前及踝部。
⒊ 线状扁平苔藓 皮损聚集,沿某一血管或神经呈线条状排列,多见于一侧肢体。
⒋ 大疱性扁平苔藓 在扁平丘疹或正常皮面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
⒌ 萎缩性扁平苔藓 损害为萎缩性斑片,多见于下肢。
⒍ 毛囊性扁平苔藓(扁平毛发苔藓) 损害呈毛囊性圆顶或尖顶丘疹,中央可有棘状角栓。其主要发生于头皮、上肢和躯干,消退后留有疤痕和永久性脱发。
⒎ 掌跖扁平苔藓 损害为黄色角质增厚的斑块或结节,与胼胝相似,少数患者可在跖及趾部发生水疱,以后形成潰疡,伴永久性指、趾甲脱失。
【组织病理】
有诊断价值,表现为:① 角化过度。② 颗粒层增厚。③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皮突呈锯齿状。④ 基底细胞液化变形。⑤ 真皮上部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⑥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可见胶样小体。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皮损形态的特点及排列,好发部位,慢性经过,自觉剧痒及组织病理可确诊。本病应与皮肤淀粉样变、银屑病、粘膜白斑鉴别。
(一)皮肤淀粉样变 
皮损对称分布于小腿伸侧及肩部,为表面粗糙、无光泽的半球形或扁平丘疹,刚果红试验阳性,无Wickham 纹,依据组织病理可鉴别。
(二)银屑病 
片状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三)粘膜白斑 
易与粘膜扁平苔藓相混,前者略突起,质硬,为灰白色或乳白色边界清楚的斑片,表面有纵横交错的红色细纹,依据组织病理可鉴别。
【辨证】
(一)风盛
:皮损发生突然而快,全身泛发,为粟粒大、多角形散在紫红色发亮丘疹,瘙痒剧烈,可伴有发热、头痛等。舌紫或红,脉弦数。
(二)血虚风燥 
皮疹融合成片状、线状、环状或疣状等,病程较长,瘙痒难忍。舌苔薄,脉濡细。
(三)肝郁气滞 
证见灰白色小丘疹,分散或成群组成白色网状外观。伴有喉痛、咽干、口渇、性情急躁或情绪忧郁,胸肋串痛。舌红苔薄,脉多弦。
(四)肝肾不足 
皮疹多分布在阴部,为红而发亮扁平多角形丘疹,可融合成环状,伴有小便短赤、尿道口刺痛。苔黄腻,脉滑数等。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风盛证型 治宜祛风止痒,活血软坚。方药:消风散加减:荆芥9g,大力子9g,薄荷5g(后下),僵蚕9g,蝉衣5g,全当归9g,半边莲30g,莪术9g,紫草9g,穿山甲9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⒉ 血虚风燥证型 治宜养营活血,祛风润燥。方药:地黄饮子加减:大生地18g,全当归9g,生白芍9g,首乌藤12g ,炒山栀9g,白蒺藜9g ,珍珠母30g,炙僵蚕9g,蓬莪术9g,炮山甲9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⒊ 肝郁血滞证型 治宜养阴清热和营。方药:清喉益气汤加减:大生地15g,玄参9g,天冬、麦冬各9g,黄芩6g,丹皮6g,赤芍6g ,当归9g,桔梗9g ,薄荷5g,青陈皮各6g,防风3g,甘草1g。水煎服,每日1剂。
⒋ 肝肾不足证型 治宜滋阴利湿泻火。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9g,生山栀9g,生地15g ,当归9g ,赤白芍各6g ,炒白术9g,黄柏 9g,半边莲30g,茯苓14g,炮山甲9g,珍珠母3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西医治疗
⒈全身治疗 ①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及镇静剂。② 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泛发、重症、毛发严重受累以及粘膜有继发性潰疡者可用,一般用中、小剂量口服。③维甲酸类:选用依曲替酯或13-顺维甲酸,每日30~50mg。④ 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雷公藤多甙、硫唑嘌呤等。⑤其它: 口服灰黄霉素国家医学考试网、氨苯砜、氯喹、灭滴灵等。
⒉ 局部治疗 皮损局限者可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或皮质类固醇皮损内注射;外用0.1%维甲酸制剂;口腔损害可用双氧水清洁漱口。
⒊ 物理疗法 光化学疗法、激光、冷冻及同位素治疗等。
【预防与调摄】
⒈ 注意休息,消除精神紧张,减轻忧虑。
⒉ 忌用可能激惹本病的药物如链霉素、砷剂及磺胺类药物等。
⒊ 消除感染病灶,限制刺激性饮食,纠正胃肠道功能紊乱
⒋ 口腔粘膜受累者应避免酗酒、吸烟、假牙等的刺激。
(熊霞)

第八节 红皮病
红皮病(erythroderma )又称剥脱性皮炎(exfoliative dermatiti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皮肤发生弥漫性潮红、水肿、浸润伴大量脱屑的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系心火炽盛,外感毒邪,毒热入于营血,而致气血两燔,灼伤津液,肌肤失养而成;或食入禁忌,毒邪入脏腑肌腠而成。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可能有四种:①药物过敏:常见的有磺胺、青霉素和解热镇痛药等。② 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皮疹泛发或由于自然病程发展而成。③恶性肿瘤并发剥脱性皮炎,如蕈样肉芽肿、淋巴瘤、Hodgkin病、多发性骨髓瘤等。④原因未明者。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情况及临床经过,本病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
(一) 急性型红皮病
⒈ 皮损特点:初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很快发展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糜烂、渗液,皮损于数日后逐渐有潮红变为暗红,水肿减轻,出现大量片状或糠粃状脱屑,手足可呈套式剥脱。粘膜损害明显,发生口腔糜烂或潰疡,可引起唇炎、角膜炎、眼结膜炎等,外阴及肛门部常糜烂。
⒉ 好发部位:全身皮肤,以腋窝、肘窝、腘窝等皱褶处为著。
⒊ 病程1~2月,可有全身症状。
(二)慢性红皮病
⒈ 皮损特点: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呈暗红色,浸润较重,肿胀、渗液及剥脱较轻,粘膜损害执业护士网较轻或缺如。瘙痒剧烈,常见抓痕、结痂。头发稀疏、脱落,指、趾甲可增厚变形或脱落。
⒉ 好发部位:全身皮肤,躯干较四肢明显,肢体屈侧较伸侧明显。
⒊ 病程慢性,可迁延数月至数年,全身症状轻。
⒋ 机体各系统、各脏器可受损,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心血管病变、水电解质紊乱及蛋白质代谢障碍等。
【组织病理】
一般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其表皮角化不全或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海绵状变性。真皮浅层水肿,血管扩张,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红皮病可保留原有疾病的组织病理特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水肿、浸润及脱屑,瘙痒剧烈,病程长等特点,本病诊断不难,重要的是寻找病因,作出病因诊断。本病应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疹、落叶性天疱疮相鉴别。
(一)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药疹 
虽有高热、广泛大片红斑及大疱性皮损,但主要皮损为红斑基底上的大水疱,疱壁松弛,尼氏征阳性。
(二)落叶性天疱疮 
正常皮肤上出现大疱,尼氏征阳性,通常不伴有粘膜损害。依据组织病理可鉴别。
【辨证】
⒈ 火毒炽盛 
证见全身皮肤红肿,灼热瘙痒或有大疱、糜烂渗出,寒战、高热,心烦不安,口渇欲饮。苔黄腻,舌绛红,脉洪数。
⒉ 气阴两虚 
证见皮肤红肿渐退,渗出减少,皮肤暗红,表皮层层脱屑,状如落叶,发热或轻或重,神疲无力,口渇,不思饮食,或口舌糜烂,饮食困难。舌绛无苔,脉细数。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火毒炽盛证型: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利湿。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鲜生地30g,赤芍9g,丹皮9g,紫草12g,银花12g ,黄芩9g,板兰根、蒲公英各30g,土茯苓30g,生甘草12g。
⒉ 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健脾化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增液汤加减。黄芪9g,党参9g,白术9g,茯苓12g,怀山药15g,生地18g,玄参9g,天麦冬各9g,天花粉12g,生甘草3g。
(二)西药治疗
⒈全身治疗 ① 病因治疗:尽量寻找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适当治疗。 ②支持治疗: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感染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③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一般可用强的松40 ~60mg /日口服,病情重者可采用地塞米松10~20mg 静脉滴注,每日1次。待症状控制后渐减量至维持量。④免疫抑制剂:氨甲喋呤、雷公藤可用于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所引起的红皮病,以减少激素用量且有益于原发病的治疗。⑤抗组胺剂:有镇静、止痒作用,瘙痒明显者可使用。
⒉ 局部治疗 治疗原则是止痒、保护皮肤防止感染。①糜烂渗出明显者,用3%硼酸湿敷。②干燥部位可用粉剂、洗剂、乳剂及软膏,如炉甘石洗剂、氧化油及各种皮质类固醇软膏等。③眼、口腔及外阴损害应给予相应护理。
【预防与调摄】
⒈避免滥用药物,对急性期的其它皮肤病患者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⒉宜食高蛋白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⒊对药物过敏所致的红皮病,治疗过程中选择用药应特别慎重,避免出现交叉过敏反应。
⒋注意皮肤的清洁及保持良好的环境,如空气流通、定期空间消毒、被褥的清洁等,尤须做好口腔、眼、外阴的护理及防止褥疮发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