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皮肤性病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第二十四章 皮肤营养代谢性疾病
    

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第二十四章 皮肤营养代谢性疾病

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 第二十四章 皮肤营养代谢性疾病:第二十四章 皮肤营养代谢性疾病第一节 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缺乏病是指体内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执业兽医。临床常见的有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及烟酸缺乏病。【病因病机】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因素可归纳为:①摄入不足。如偏食、厌食或长期烹调食物不当使食物中维生素丢失。②需要量增加。如妇女妊娠、哺乳期、儿童、青少年发育期,工作过度紧张劳累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③药物因素。当长期使用利尿剂或异烟肼类药

第二十四章 皮肤营养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维生素缺乏病

维生素缺乏病是指体内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执业兽医。临床常见的有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及烟酸缺乏病。
【病因病机】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因素可归纳为:①摄入不足。如偏食、厌食或长期烹调食物不当使食物中维生素丢失。②需要量增加。如妇女妊娠、哺乳期、儿童、青少年发育期,工作过度紧张劳累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③药物因素。当长期使用利尿剂或异烟肼类药物时可使维生素的排泄增加,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www.med126.com/kuaiji/失调,以致不能合成维生素。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偏食、嗜饮,胃纳不佳,脾失健运,肌肤失养,或久病不愈,阴液耗损,虚热内生,血虚风燥所致。
【临床表现】
(一)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也可累及颈肩、背或臀部,初为皮肤干燥,粗糙脱屑,以后逐渐形成与毛囊一致的坚实的角化性小丘疹,中心有刺状角栓,皮损密集者状如蟾皮;毛发稀疏干燥,甲变脆有甲嵴;可伴有眼干、夜、视物不清,严重者出现角膜软化、穿孔。
中医称本病为“蟾皮病”、“目”、“蟾皮癣”,系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所致,辨证为脾胃虚弱证。证见皮肤干燥,皮肤小刺丛生,四肢伸侧尤甚,严重时可有肌肤甲错。可伴两目黯黑,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二)核黄素缺乏病(ariboflavinosis) 
亦称维生素B2缺乏病(vitamin B2 deficiency)。本病系由于饮食内缺乏烟酸和色氨酸所致,其特征性表现为:口角炎、舌炎及阴囊炎。①口角炎:皮损为口角发白、浸渍、糜烂、口角裂纹及结痂;自觉疼痛明显,张口困难。②舌炎:为舌鲜红、肿胀、舌面光滑无苔,可有深浅不等的裂纹;自觉疼痛,影响进食。③阴囊炎:皮损形态分为红斑型、丘疹型和湿疹型,尤以红斑型多见,表现为阴囊中缝两侧对称性红斑,境界清楚,上覆有灰褐色鳞屑;丘疹型为散在群集或融合的小丘疹;湿疹型为局限性浸润增厚,可有糜烂渗液。也可出现唇炎,多发于下唇,干燥,脱屑,偶有潮红糜烂。
中医辨证:根据临床舌、口角及阴囊表现可分为两型,即脾胃积热型和湿热下注型。
脾胃积热证:口角轻度红肿、浸渍糜烂,或横形皲裂,伴有渗血,口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数。
湿热下注证:阴囊红斑、鳞屑,搔破可有湿液渗出,自觉灼热疼痛,或痒痛相间,口干、目痒,病久者可伴有头昏眼花、腰腿倦怠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数或虚数。
(三)烟酸缺乏病(Pellagra)
又称陪拉格、糙皮病。本病有皮肤、胃肠道和神经精神等三方面症状。
⑴皮肤损害 在面部、颈部、上胸及四肢伸侧部位或关节的摩擦处,出现鲜红或暗紫红色斑,似晒斑,境界清楚,边缘有一鲜红色晕轮,肿胀明显,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瘀斑;时久变成褐色和暗褐色,粗糙脱屑。自觉灼痒,冬轻夏重。
⑵胃肠道症状 轻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或便中带血、粘液等。还可伴有舌尖发红、舌面糜烂、舌乳头干燥、萎缩。
⑶③神经精神症状 常见的是神经衰弱表现,如失眠、烦躁、焦虑及抑郁等。也可有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及烧灼感。
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证见皮肤粗糙,皮疹色红或紫暗,或舌质淡胖、舌尖红,脉细。
【实验室检查】
维生素A缺乏症 血浆维生素A水平低于10μg/100ml(正常20~40μg/100ml)。
核黄素缺乏症 血中核黄素水平降低(正常值15~60μg/100ml)。
⒊烟酸缺乏症 全血烟酸低于正常(0.61mg/100ml),血清含量低于0.3mg/100ml。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好发部位、皮损特征及伴发症状,本病不难诊断。必要时分别做血浆维生素A、核黄素及烟酸检测,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维生素A缺乏征应与小棘苔藓、毛周角化症、毛发红糠症相鉴别。核黄素缺乏症主要发生在阴囊时应与湿疹相鉴别。烟酸缺乏症应与蔬菜日光皮炎、迟发型皮肤卟啉病相鉴别。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维生素A缺乏病
辨证属脾胃虚弱证。治宜健脾和胃,养血润肤。方用八珍汤加减:党参山药丹参鸡血藤各15g,干地黄、炒白芍陈皮沙参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各12g,大枣10g。水煎服,分3次口服。
⒉ 核黄素缺乏症
⑴ 脾胃积热证  治宜清解脾胃积热。方用清胃散加味:生地 18g,丹皮9g,当归身黄连升麻各6g,生石膏15g,石斛、王竹、玄参、山药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⑵ 湿热下注证 治宜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各6g,生地、泽泻、茯苓、车前子各12g,桑叶菊花各9g。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者加党参、菊花、枸杞、首乌各12g。水煎服,每日1付,分3次服。
⒊ 烟酸缺乏症
辨证属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养血,滋阴润燥。方用八珍汤合增液汤加减:太子参、生地、白术、茯苓、黄芩各15g,赤芍、当归、知母黄柏麦冬各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西医治疗
⒈ 维生素A缺乏症 口服维生素A,每日5万u,重症者每日10万~20万u。注意本品长期大量应用,可产生维生素A过多症。
⒉ 核黄素缺乏症 应多食蛋类、豆类及动物肝脏等;口服核黄素5mg,每日2~3次。
⒊ 烟酸缺乏症 应口服烟酸或烟酰胺,50~500mg/d,每日3次。严重症可用50~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注意使用烟酸后可出现血管扩张,局部皮肤潮红,饭后服则可减轻此副作用,烟酰胺则无此副作用。
【预防与调摄】
⒈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萝卜、肝、蛋类及豆类等。
⒉烟酸缺乏时若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应同时给予对症处理。
⒊对于儿童、孕妇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应特别重视饮食调整,并适当补充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陈德宇)

第二节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aous arnyloidosis)是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引起的疾病。本病属中医“松皮癣”、“顽癣”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患者内蕴湿热,复感风热之邪,风湿结聚,使气血运行失调,凝滞肌肤而成;或郁久化热、化燥伤阴,阴血双亏,肤失濡养而引起。
西医关于淀粉样变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多认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与遗传、代谢紊乱及免疫反应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
临床上将其分为:苔藓状、斑状、结节状及皮肤异色样等四型。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皮肤损害初起为粟粒大褐色斑点,逐渐增至绿豆大的半球形丘疹,顶端圆形,浅褐色,质坚硬,较粗糙,分布密集成片而不融合,常呈串珠状排列。好发部位与临床类型有关,如苔癣状淀粉样变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小腿侧伸;斑状淀粉样变,以背部肩胛间区褐色网状色素斑、表面粗糙不平呈状(似肥厚性扁平苔藓)为特点;结节状皮肤淀粉样变,也称淀粉样瘤,多见于耳后、面部,皮损以黄色或正常皮色的结节,此型罕见。皮肤异色样型淀粉样变,好发于四肢,苔藓样丘疹、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及减退,多伴有光敏感,患者身体矮小,掌跖角化,多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组织病理】
真皮乳头显示局灶性无定形淀粉样蛋白沉积;用结晶紫染色淀粉蛋白呈紫红色。
【实验室检查】
刚果红试验:1.5%刚果红溶液1ml皮损皮注射,24~48小时皮损处呈红色,即刚果红试验阳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皮损、好发部位、剧烈瘙痒,结合刚果红试验、组织病理检查,本病不难确诊。其需与限局性神经性皮炎、疣状扁平苔藓鉴别。
【辨证】
(一)风湿结聚证 
小腿伸侧皮疹肥厚粗糙、干燥,密集成片而不 融合,可见抓痕,少量渗液及结痂,自觉瘙痒或麻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数。
(二)阴血亏虚证 
久病不愈,皮疹呈泛发倾向,瘙痒难忍。舌质淡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风湿结聚证 治宜祛风利湿,活血软坚。方用四物汤加味:生地、熟地、赤芍、白芍、当归各12g,仁、红花川芎厚朴丝瓜络各15g,丹参、炒山楂路路通各15g,珍珠母30g,牛膝、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⒉ 阴血亏虚证 治宜养血润肤,护阴止痒。方用大补阴丸当归补血汤加减:熟地、黄芪、黄柏各18g,知母、板(酥炙)各15g,当归、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西医治疗
⒈ 瘙痒剧烈,皮损广泛者,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去氯羟嗪西替利嗪口服,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⒉ 对光敏感者,可口服氯喹0.25g,每日1次,以起到止痒防光作用。
⒊ 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尤以封包效果为佳。
⒋ 液氮冷冻治疗,以缓解症状。
⒌ 限局性小片皮损,采用去炎松混悬液加2%普鲁因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5次~10次为1疗程。
【预防与调摄】
本病在预防、调摄上无特殊要求,需慎食辛辣刺激之品,切勿搔抓。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