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一节 十二经脉三、足阳明胃经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 十二经脉三、足阳明胃经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三、足阳明胃经:教案首页第 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大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经络各论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月 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经络各论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材《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33-38。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及时间安排:

1.基本概念(10min)、经络循行分布(20min)
2.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90mi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教授经络理论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经络理论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1.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2.本经分布情况。
难点:1.内经相关主治

突破:引用古典医籍、现场示教及病例举例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

(分析循行)

 《灵枢·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1.1循行释疑

起于鼻  :鼻翼旁

頞中 :鼻根凹陷处(山根)

承浆  :颏唇沟

颐 :口腮处

颊车  :下颌骨

客主人:即下关穴

   客  主相聚

     (阳明) (少阳)

大迎

人迎

气街

2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2.1主治概要: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2.2主要病侯:

   《内经》主治原文

是动则病洒洒(洗)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yin汗出,鼽衄,口口呙,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思考:

  为什么 “是主血所生病者”,而非胃所生病?

  (1.脏腑2. 循行3.主治病症特点)

答曰:

1.脏腑关系  足阳明经属胃络脾,化生气血。

(胃为水谷之海,受纳腐熟水谷,水谷精微变化而为血。《灵枢·决气》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经脉》“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2.循行  动脉较多,“多气多血”。

  (大迎、人迎、气街、冲阳。《灵枢·动输》足阳明之“悍气”“······下客主人,循侠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

3.病症特点  多为热入血分

  (表现:①恶人与火······甚则与上高而歌,弃衣而走,   (腑实证 )

    ②狂疟,温yin汗出,鼽衄  (经热证)

《素问·阳明脉解篇》“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盛则恶火”

  “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 “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  “热盛则使之恶人妄言骂訾,不避亲疏”)

 结论:

   以上说明,用“血”来概括足阳明经的主病,其意义是多方面的。即可包括足阳明的腑病、经病,还可以概括其热盛、阳盛的特征。比单纯说成是“胃”所生病,意义要全面的多。

3重点腧穴

1头面部

承泣 大迎

四白 颊车

巨c 下关

地仓 头维

3.1承泣:(任脉、阳跷脉、阳明交穴)

  ①胞睑肿胀(麦粒肿:目赤痛,胞肿,如杯如,痛引前额,热泪时出,迎风加剧,怕光羞明)

病机a脾主肉轮b肺脾(胃)壅热,风热外感上攻,上冲胞睑 

②视物不清(近视,视疲劳)

  刺法:点刺放血、毫针刺(见P40)

附五轮学说:

  目之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审长短,皆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行灌输。尤其是胃,“目受血则能视”。故脾胃虚者视力宜衰减。

气  血   风   水   肉

白  眦   黑睛 瞳仁 睑

肺  心   肝   肾  脾(胃)

3颈部

人迎(推桥弓注意解剖)

水突

气舍

(深层为颈内A窦,该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含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受刺激可物理感受调血压。推桥弓时只可单侧操作。)

4胸部

缺盆:孕妇禁针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不可针灸

乳根

  (定位、治疗、刺灸注意)

5腹部  (脐以上)

不容:6

承满:5  胃胀、满闷

梁门:4  厌食、消瘦  (与天枢替换)

关门:3

太乙:2  安神定志

滑肉门:1 (腹针疗法)

6腹部 (脐以下)

天枢:0

外陵:1

大巨:2

水道:3腹胀水肿、癃闭

归来:4女子经闭(疗效佳)

气冲:5

3.2归来:

[命名]:“胃气归原,谷化阴精,精化阳气,气和化质,质和经血,如归去而复来。”

    有形----------无形-----有形

谷、阴精----阳气----精血

胃、小肠---------------脾

[主治]:女子月经不调(闭经)

  男子阳精气血亏虚(不育)

3.3天枢

[命名]:其上天气主之,其下地气主之。天地之气相交于此,谓气交之分,人居其中为分清理浊之司。

[穴性]:大肠募穴

[主治]:①胃(本经穴)纳呆、恶心、呕吐

  “胃气以降为顺”、

②肠(募穴)   急慢性腹泻(见后案例)

(+ 足三里、关元灸法“脾胃升降枢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便秘 、肠麻痹(+ 大肠俞。观察术后情况)

7下肢
(膝以上,大腿)

髀关( 屈髋时,平会阴)

伏兔(髌骨外上6)

阴市(……3)

3.4梁丘(……2)郄穴(简便取穴法?)

  急性胃痛、急性乳腺炎

主治:局部疼痛为主

8下肢
(膝以下,小腿)

3.5犊鼻:膝关节损伤

  (半月板,侧副韧带)

足三里:下合穴

上巨虚(下6寸):下合穴

条口(8寸)

下巨虚(9寸):下合穴

丰隆(8寸)一穴通两经  透刺 

  同时调理后天功能

3.6足三里:

  [命名www.med126.com]: 三里者,遂邪于四末,出三里之外,因其经从头至胸一气,至脐又一变,至里而转下,与太阴、少阳邻里相通。针阳陵泉而运胆汁入胃,补三里而能健脾,泻三里而能平肝,降逆通肠,穴在膝下3寸而名。

  [穴性]: 合穴、下合穴

  [定位]: 下三寸

  [取穴]:  “一扶法”

关于¡°下合穴¡±

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三焦委中、阳。

膝下三里阳明胃,   阳陵泉边胆腑方。

  六腑中大、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各有一合穴,称“六腑下合穴”,简称“下合穴”。

  由于大、小肠皆承受胃腑传化而来的水谷之气,属于胃,所以其下合穴(上、下巨虚)同在胃经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参与水液调节,故其下合穴在膀胱经上。

  “六腑下合穴”在临床上治疗腑证疗效显著,故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之说。

[主治功用]:

   ①一切肠胃病:合、下合

   同天枢,重于胃(合主逆气而泄,反胃、呃逆,疼痛)兼治肠(同名经同气相求,腹痛、肠鸣、泄痢)

   ②循经病:

、乳汁不下(多气多血)

肢体不利,面瘫(治痿独取阳明)

   ③神志病: (躁、狂) a痰热蒙心 b阳明腑实参见前面主治条文

  ④保健强身:化脓灸(古今中外,临床科研)---预防中风、

降压(百会+ 三里)

  ⑤诸虚劳损:

   消瘦、气短,多种慢性病(咳喘、艾滋病,恶液质除外---色脉不顺)

典故:

强身保健

《千金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病温疟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有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外台秘要》:人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王焘:极重灸法)

《灸法口诀》: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足三里三五壮可防上逆。(参见:备注)

预防中风

  《针灸资生经》:“凡人未中风一两月前,或三五日前,非时足胫上忽酸重顽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急灸三里、绝骨四处,三壮。后用葱、薄荷、桃、柳叶,煎汤淋洗……常令两脚有疮为妙。”

  “手足不随,其状觉手足或麻或痛,良灸乃已,此将中腑之候,病左灸右,病右灸左。”

   《景岳全书》:“凡觉手足挛痹,心神昏乱,将有中风之候,不论是风与气,可依次灸此七穴则愈:合谷、风市、手三里、足三里、昆仑、申脉、神阙。”

上海已故针灸名家陈大中,曾对足三里、悬钟预防中风进行验证。发现经瘢痕灸后,除血压显著下降外,患者血粘度、脑血流图也有明显改善。 

通过为时17年之久的观察,54例用此法预防的高血压患者,只有5例发生中风;而对照组12例中,则有4例中风。表明灸治上穴确有预防中风作用。

日本保健灸典故(万兵卫)

  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江户(东京)永代桥建成时,曾召三河国百姓万兵卫初渡。

  因该时习惯是年最长者方可初渡。故万氏乃时之长者。德川问其有何长生之术。答曰:无他,吾家祖传每月初8天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吾虚度174岁,妻173岁,子153岁,孙105岁。自此,日本国倡养生灸法防止衰老,并于儿童中行此灸法。

足三里灸法: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1号炷,每日2壮,灸4日;改为每日5壮,灸4~10日即20~50壮;

三个月后,改用2号炷,每日3壮,灸4日;后改为5壮,灸10天即50壮

1号艾炷(米粒、粪炷)

2号炷(豆粒炷)

3号炷(直径10mm高15mm,三分炷)

4号炷(直径15mm高20mm)

5号炷(直径20mm高25 mm )

3.7丰隆:治痰要穴

[命名]:丰隆者,阴血聚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

[主治]:

 1.痰   有形:痰多,哮喘,咳嗽胸痛悬饮胸膜炎

  无形:癫狂,神经衰弱(失眠)“怪病多痰”

 2.二期高血压:+ 曲池(4W后收缩压下降34.2mmHg舒张压下降19.4mmHg,8W后无明显反跳者80%)

 3. 减肥

9足部

3.8解溪:中风移步难行

(踝关节横纹中央拇长伸趾长伸之间)

3.9冲阳

(足背动脉处拇长伸趾长伸之间)

住院医师陷谷:中风后肢端水肿

 (“本节前后”点刺出血、组织液)

(2、3趾跖关节后凹陷处)

内庭

厉兑

(2趾外侧)

3.10内庭:荥

[主治]:

1.胃经一切热病:口臭、齿痛喜饮

牙痛上牙:入上齿中还出侠口

下牙:手阳明入下齿中还出侠口

  2.外感身热无汗:(胃肠型感冒)

3.脾胃湿热:急性泄痢呕逆“葛根芩连汤”

4课堂复习

4.1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示意

歌  诀: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历兑停,

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循行方向:

   头──足

起止穴:

  承泣──厉兑

联系脏腑器官:

  胃、脾、鼻、眼、口、

上齿、乳房

4.2特定穴总结

1.五输穴:   厉兑1内庭2陷谷3胃,

  冲阳解溪4三里5随。

2.原、络穴:冲阳、丰隆

3.郄穴:   梁丘

4.俞、募穴: (胃俞、中脘)

5.下合穴:足三里

6.八会穴:--

7.八脉交会穴:--

 

多媒体教学

课堂随堂点穴归经

提问

针灸模型举例

分析比较

注意解剖

分析定位方法注意解剖标志

详细解释

回顾下合穴加深“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的理解

举例

图片

举例

随堂复习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教学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教学要点:

课后复习

经脉:1.循行(掌握)

  2.是动、所生病(熟悉)

腧穴:定位、取穴、针刺方法、主要治疗作用

   1.常用穴位

   2.特定穴

预习下次课内容:

1 下一条经脉循行、主治

2相关特定穴定位主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