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蜱螨学 > 正文:医学蜱螨学授课讲稿:第七章
    

医学蜱螨学-授课讲稿:第七章

医学蜱螨学:授课讲稿 第七章:第七章 疥螨疥螨(Sarcoptes scabiei)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有剧烈瘙痒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即疥疮(scabies)。疥疮已被列入性传播疾病。第一节 疥螨的形态特征一、成 虫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0.5×0.25~0.4mm;雄螨为0.2~0.3×0.15~0.2mm。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

第七章   疥螨

疥螨(Sarcoptes scabiei)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有剧烈瘙痒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即疥疮(scabies)。疥疮已被列入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疥螨的形态特征

一、成  虫

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0.5×0.25~0.4mm;雄螨为0.2~0.3×0.15~0.2mm。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适於啮食宿主皮肤的角质层组织。须肢分三节。无眼和气门。

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足短粗,分5节,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部有角质内突。第1对足的基节内突在中央汇合,然后向躯体后方延伸为一条呈“Y”形的胸骨,第2对内突互不连接,雌雄螨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称吸垫(ambulacra),为感觉灵敏部份。

雌雄疥螨的区别:

雌螨

雄螨

盾板

呈长方形,宽大于长

呈盾牌状,长大于宽;另具一对后侧盾板

皮棘

约有皮棘150个左右

皮棘较少

第4对足

末端为长刚毛

末端具吸垫

生殖器

产卵孔位于后2对足之前的中央,呈横裂缝状

外生殖器位于第4对足之间略后处

疥螨的体壁  表皮层由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构成。表皮内微管无分叉,表皮表面具有棘状突和杆状毛。体壁真皮层细胞柱状有分叉,核电子密度较低。

肌肉组织  为典型的节肢动物肌肉类型,肌质网、横管系统发达,肌原纤维具有A带、I带、Z带和H带。A带中粗,细肌丝的配备关系为1:9~11。

生殖系统  为单管型,由单个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产卵孔及附腺组成。卵巢由卵细胞、间质腺细胞和被膜细胞组成。输卵管壁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产卵孔背壁由单层体壁表皮构成,腹壁则由双层体壁表皮构成。

消化系统  由口腔、咽、唾腺、食道、中肠、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唾腺由合成前期、合成期和分泌期细胞构成。中肠上皮细胞根据形态、结构和内含物可分为鳞状细胞、柱状细胞、核变性圆细胞和全变性细胞等四个发育阶段。食道和中肠内含物如絮状物,未见完整细胞和各种细胞器。直肠前段肠壁具有较多的微管替代马氏管的功能。

神经系统  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含有3种神经原细胞和2种胶质细胞,神经突起具有微管和微丝,末梢含有3种末梢小泡。循环系统具有4种体腔细胞,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肪细胞,胞质内富含脂滴和糖原。

二、若  虫

若虫似成虫,但体型比成虫小,且生殖器官尚未显现。雄螨只有一个若虫期,而雌螨则有2 个若虫期。第Ⅰ期若虫长约0.16mm,第4对足较第3对足为短,各足无转节毛;第Ⅱ期若虫长0.22~0.25mm,产卵孔尚未发育完全,但交合孔已生长,可行交配。躯体腹面在第4足之间有生殖毛2对,第1~3对足各有转节毛1根。第3,4对足端部具长鬃。

三、幼  虫

大小约120~160μm×100~150μm,形似成螨,但只有足3对,前2对具有吸垫,后1对具长鬃,身体后半部有杆状毛5对。生殖器官未发育。足转节均无毛。

四、卵

疥螨卵长椭圆形,淡黄色,壳很薄,大小为180μm×80μm,常见隧道内4~6个卵群集在一处。初产的卵未完全发育可透过卵壳看到发育中的幼虫,电镜扫描显示卵壳表面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多边形、扁平形状突起密布。

第二节  分类

疥螨属于蛛形纲、无气门亚目、疥螨科(Sarcoptidae)。Fain(1968)将该科分为2亚科、10个属。即疥螨亚科(Sarcoptinae)的疥螨属(Sarcoptes)、前疥螨属(Prosarcoptes)、同疥螨属(Cosarcoptes)、猿疥螨属(Pithesarcoptes)和鼠疥螨属(Trixacarus);背肛疥螨亚科(Notoedrinae)的背肛疥螨属(Notoedres)、翼手疥螨属(Chirophagoides)、抢叶蝠疥螨属(Chirnyssoides)、皱唇蝠疥螨属(Chirnyssus)和蝠疥螨属(Nycterdocoptes)。引起人体疥疮主要为疥螨属的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 var,hominis de Geer,1778)。

全世界已记载的疥螨有28种和15亚种,宿主广泛,有7个目17个科43种哺乳动物,除人以外,尚有牛、马、骆驼、羊、犬、等(表7-1),按宿主的不同而命名,如人疥螨、犬疥螨、兔疥螨等。许多种动物体上www.med126.com/shouyi/的疥螨也能传播给人,但寄生的时间较短,危害较轻。

第三节  疥螨生物学

一、生活史

疥螨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雌性疥螨有2个若虫期。除交配活动外,生活史在宿主皮肤角质层其自掘的“隧道”内完成。从卵发育到成螨,一般约需10~14d。雌螨产卵于“隧道”内,卵期一般为3~4d。幼虫期3~4d,在定居的“隧道”内蜕皮变为若虫。雄性若虫只有一期,经2~3d后蜕皮发育为雄螨;雌螨有2个若虫期。雌性Ⅱ期若虫则于交配后重新钻入宿主皮肤内挖掘“隧道”,不久蜕皮羽化为雌性成虫。再经2~3d开始产卵,雌螨一生可产40~50个,产卵后死亡于“隧道”末端,生活约6~8周。疥螨在宿主皮内,以角质层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

二、交配、散播、钻皮

疥螨的交配现象较为特殊,多于夜间在宿主皮肤表面进行。雄螨羽化后,与雌性第Ⅱ期若虫交配。受精后的雌性Ⅱ期若虫,非常活跃,爬行迅速,是疥螨散播和侵犯宿主的重要时期。此时,其既可再感染原宿主,又易感染新宿主,还可以污染被褥、衣服导致间接传播。

疥螨挖掘人体皮肤角质层的部位,一般选择在两条以上皮纹沟的柔嫩皱褶处,且该处的皮纹沟与表皮常有不同程度的分离。钻皮动作开始时是颚体向下,躯体上翘,螨体纵轴与被侵皮肤呈60°~70°角,颚体左右摆动,前两足跗节交替挖掘,3~4 s后,螨体角度开始慢慢变小。此时,受试者皮肤局部有轻微刺痛感。

三、“隧道”——疥螨寄居和繁殖的场所

“隧道”位于宿主柔嫩皱褶皮肤处的角质层内,是疥螨在宿主皮下自掘的寄居和繁殖场所,又是因疥螨的寄生所形成宿主皮肤损伤的特有形态表现,对疥疮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当疥螨钻入皮肤角质层后,沿水平方向不断向前挖掘,并啮食角质而形成一条与皮肤平行的线形、孤形或不规则的曲线形,或呈断断续续的虚线形穴道。“隧道”表面的角质层多呈灰白色或浅黑色,而陈旧性“隧道”外观呈棕褐色或黑色干枯,多数表皮脱落或残缺不全。“隧道”的长度与疥螨的虫态及疥螨寄居时间长短有关。

典型的“隧道”始端常有形如马蹄状小口,并伴有淡黄色小痂或点状糜烂面,“隧道”表面的角质层常微微隆起,“隧道”末端可见一只较周围组织稍微突出的灰白色、近圆形、半透明的“螨点”;婴幼儿及www.med126.com/yaoshi/皮肤柔嫩患者的“隧道”末端,透过皮肤可见到螨体轮廓和螨体前端色素较深的基节内突;在疥螨寄居时间较长和比较完整的“隧道”内,可见疥螨的卵、幼虫、若虫、雌性成虫和棕褐色、尘粒状的粪便。

第四节  雌性人疥螨的离体生态

对人疥螨离体生态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而且对消灭离体疥螨和控制疥疮的流行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离体后的活动与温度关系

离体疥螨散播温度为13~43℃,最适散播温度为15~32℃,在此温度界限内可侵犯宿主,造成人体感染的机会最多(表7-2)。

二、对不同水温、晒晾下不同气温及-12℃下低温的耐受性

实验证明,离体雌性活疥螨在50℃水温中1min内死亡率100%(表7-3)。提示用50℃以上热水,浸泡被疥疮患者污染的衣物,是杀死逗留在这些物品上的离体疥螨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晒晾被褥对杀灭离体疥螨有一定作用,且随着月、旬的推移,气温的升高,相对湿度的下降,其杀灭作用越来越明显。

采取冷冻措施,在我国北方严寒的冬季将患者的内衣、被褥置于室外通风处一昼夜,亦可起到杀灭疥螨的作用。

三、不同氢离子浓度溶液对离体疥螨生存的影响

强酸和强碱时对疥螨生存不利。将治疥外用药物赋形剂的氢离子浓度调整为pH4~5或用pH5的水溶液沐浴后再涂擦治疥药物,可能会提高药物疗效和缩短疗程。

四、离体雌性活疥螨再感染人的能力

1. 雌性人疥螨离体不同时间后的感染力  雌性疥螨离开人体时间越短,其存活率越高,再感染的能力越强,反之,离体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再感染力越差。

2. 雌性疥螨离体后置于公共浴池休息更衣间及湿浴巾上48h后的感染力  这两种特定的微小环境下,离体两天的雌性人疥螨仍有75.00%~77.77%的感染能力。公共浴池业的更衣休息间是疥螨散播造成人群感染的重要社会场所,其在疥疮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值得重视。

3. 离体后置于棉衣、被窝中若干时间后的感染力  穿着患者衣服也是感染疥疮的方式之一;与患者同床共被,则是家庭型的重要传播方式。出差、旅游后患疥疮者,很可能是使用了患者睡过的床单、席子、被套等被感染的。

五、不同温度及不同微小环境条件下离体疥螨的存活时间和平均寿命

离体雌性活疥螨的平均寿命,在温度较高及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较低时,寿命较短;反之,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时,其寿命较长。

六、人疥螨的某些生物学特征和疥疮的多发季节

秋季和冬季是疥疮的多发季节。6~9月离体疥螨在外界平均寿命短暂,且死亡率较高,侵袭感染人的机会相对减少,孕卵率不高,反映疥螨在这几个月中繁殖潜能低水平,不利传播。

疥螨生态学小结:

1.寄生部位  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之处,常见于指间、腕屈侧、肘窝、腋窝前后、腹股沟、外生殖器、乳房下等处;在儿童则全身皮肤均可被侵犯。

2.活动与挖掘隧道  疥螨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质层的深处,以角质组织和淋巴液为食,并以螯肢和前跗爪挖掘,逐渐形成一条与皮肤平行的蜿蜒隧道。

3、交配受精后的雌螨,最为活跃,每分钟可爬行2.5cm,此时也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时期。

4.温湿度的影响  雌性成虫离开宿主后的活动、寿命及感染人的能力与所处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15~31℃,有效扩散时限为1~6.95天,在此时限内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

第五节  疥螨与疾病的关系

疥螨是一种致病性节肢动物,可寄生于宿主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剧烈瘙痒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即疥疮。

一、疥疮的发病机理与病理

疥螨的致病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虫体直接的机械刺激作用和挖掘“隧道”,其二是由于螨虫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疥螨本身导致的皮炎比较轻微,皮疹和瘙痒主要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反应可直接依靠所产生的毒性成分或间接地通过刺激搔抓而限制疥螨的数量。

宿主对疥螨的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疥螨抗原与肉芽肿病变有关。疥螨抗原一旦消失后,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即被打破,肉芽肿的形成与发展即告中断。

急性湿疹型疥疮组织学变化为表皮不规则肥厚、组织间水肿、细胞外渗、表皮内水疱形成。真皮改变类似多形红斑,其血管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有些疥疮表皮内病变轻微,仅显示有细胞外渗现象。

疥疮结节组织学显示表皮组织的棘层肥厚,表皮增长,细胞内水肿为主,其次为角化不全,表皮内淋巴细胞浸润、组织间水肿,表皮内微肿形成和角化过度,表皮内微肿的细胞成分以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或组织细胞为主,具有完整的角质覆盖,但表皮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见。

二、疥疮的临床表现及其类型

(一)典型的成人疥疮

1. 潜伏期  首次被疥螨感染的人,并不立即出现自觉症状,只有在疥螨繁殖增多和宿主做出免疫应答之后,一般约经4周以上,才出现瘙痒和皮肤丘疹。再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短,常常只有数日。

2. 自觉症状  瘙痒是疥疮的主要症状,这种剧烈瘙痒具有夜间加重的特征,常常影响患者的睡眠。由于搔抓常引起表皮剥脱和出血,体检时往往可见抓痕、血痂,也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而发生脓疱疥、肿、毛囊炎甲沟炎等并发症。

3. 好发部位  疥螨常寄生于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指蹼、指间、掌面、手腕、肘窝、腋窝、脐周、腰部、下腹部、腹股沟、臀间沟、会阴部、股内侧、外生殖器,重者遍及全身,女性患者还可见于乳房、乳晕处。60岁以上患者皮损分布多在背部及下肢。成人除少见的挪威型疥疮外,一般皮损不侵犯头面及蹠部。婴幼儿疥疮除上述部位外,还可累及头、面、颈背部、踝部和蹠部。

4. 疥疮皮损  疥螨“隧道”是本病的特征,并有丘疹、水疱、结节、脓疱。

(1)丘疹:典型特征为浅在毛囊或非毛囊性丘疹,稍高出皮面,顶略尖或圆,皮色或浅红,基底无或有浅在红斑,直径1~2mm孤立分布、无簇集及融合倾向。在丘状隆起的范围内或稍外的角质层内可见幼虫或成虫及“隧道”,基底炎症轻微。有别于伴发风团和炎症深在的其它节肢动物叮咬;异于密集骤发、炎症明显并有融合倾向的接触过敏性皮炎的斑丘疹或血疱疹。

(2)水疱:常为2~4mm直径圆形紧张的小水疱,高出皮面,划界清楚,充满透明液体,基底无或稍有充血。典型者在疱缘可找到虫点,或见灰黑色虚线状“隧道”轨迹横过或始于其上。角质层完整,疱缘近处可见“隧道”及螨体、带胚虫卵和排泄物,与群发的疱疹样皮炎有所不同。

(3)脓疱:多发生在水疱的基础上,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其为正圆形乳黄色充盈的脓疱,中心可见褐色或秽黄绿色小点,疱底外绕1~2mm宽红晕,构成以污点为中心的红黄两色同心圆,临床征象很特殊。红黄交界处可发现螨点,脓疱顶偶见淡棕色虚线状“隧道”轨迹。在脓疱边缘的角质层“隧道”内可见螨体及其排泄物。脓疱为角质层下大疱,个别切片提示为表皮内小水疱融合而成,内容为纤维蛋白及大量嗜中性白细胞,疱底棘层受压萎缩。

(4)结节:为棕红色或褐红色、绿豆至黄豆大小的半球形、水肿性中等硬度的皮内痒性结节,表面可见“隧道”、螨点、鳞屑和血痂。结节数目不定,散在分布,一般多发生于外生殖器、腹股沟、臀部、腋部等处,最常见于阴囊和阴茎。结节表皮角化过度,角质层内可见断续的“隧道”和糜烂,“隧道”内有螨体及卵。疥疮性结节须与何杰金氏病、蕈样肉芽肿、节肢动物叮咬反应的持久性肉芽肿等相鉴别。

(5)“隧道”:疥螨“隧道”是疥疮的显著特征。该“隧道”的形态特征已在生活史部分阐述。从组织学上来看,整个“隧道”几乎全在角质层内,正常及部分角化不良细胞构成“隧道”的顶部和基底。顶部致密完整,基底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隧道”端与棘层相连,始端常有形如马蹄形小口,并伴有淡黄色小痂或点状糜烂面。至于“隧道”的外观色泽,可能系疥螨的排泄物和外界尘土侵入污染而形成。新鲜典型的“隧道”外观比较完整,色泽较浅,“隧道”除始端外无其它开口,而陈旧性“隧道”外观呈棕褐色或黑色干枯,多数表皮脱落残缺不全,且“隧道”内偶见短小侧支,其中常检出幼虫,可能系幼虫所致。

(二)非典型疥疮

1. 婴幼儿疥疮  主要指3岁以内婴幼儿所患的疥疮,多由母亲、家人或邻居的传染而罹患。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均与成人有所不同,除有全身发疹外,头、颈与掌蹠较易受到侵犯,疥螨“隧道”也多见于掌蹠部,其次才是指间,腹部及踝部。皮疹以水疱损害为多见,甚至有的发生大疱,也有在阴囊表皮出现结节者,此外继发湿疹样变化往往较成人明显而泛发,常易造成误诊。因此,要注意同婴儿湿疹脓疱疮药物性皮炎、大疱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等鉴别。

2. 隐匿性疥疮  多因使用皮质激素,造成其临床表现、部位及分布不典型,而类似疱疹样皮炎、毛囊角化病等皮肤病造成误诊。另外,若患者原已患有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又感染疥疮,则往往容易被忽视。

    3. 卫生条件较好者的疥疮  皮疹往往不太明显,数目也少,有的仅有几个散在的瘙痒性小丘疹和抓痕,“隧道”难被发现,常常被误诊为其它皮肤病。

    4. 结节性疥疮(Nodular scabies)  又称疥疮炎性结节、疥疮后持续性结节。以往主要见于欧洲。

5. 挪威疥疮(Norwegian scabies)  这型疥疮很少见,临床特点不同于一般疥疮,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患部有大量的鳞屑和结痂。因此亦称角化性疥疮(scabies keratotica)或结痂性疥疮(crusted schbies)。挪威疥疮易发生于营养不良和精神障碍患者或身体虚弱的人。长期应用免疫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慢性淋巴性或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麻风病人等亦多罹患。

 (三) 疥疮的并发症

疥疮的并发症较多,基本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和感染中毒性并发症。前者如湿疹、疥疮结节、荨麻疹等,病情不重,但治疗时间较长;后者如脓疱疮、肾炎、败血症及皮肤吸收外用药中毒等,病情较重。

三、疥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疥疮有一定的好发部位,以及以丘疹为主的皮肤损害和夜间剧烈瘙痒,家庭中或集体宿舍往往有数人同时或相继发病,特别是发现“隧道”等临床表现,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1. 实验诊断  常用的检查疥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针挑法:选用消毒的6号注射针头,持针与皮肤平面呈10°~20°角,针口斜面向上,在“隧道”末端距螨点约1mm处垂直于“隧道”长轴进针,直插至螨点底部并绕过螨体,然后放乎针杆(呈5°~10°)并稍加转动,疥螨即落入针口孔槽内,缓慢挑破皮肤或直接退出针头,移至滴有一滴甘油或10%KOH溶液的载玻片上镜检。在进针时,持针要平稳,切忌过深或过浅。过深可致出血,模糊视野,不利检查,过浅时易刺破螨体。另外,挑破皮肤出针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将疥螨弹掉丢失。

(2)刮皮法:选择新发的、未经搔抓的无结痂的炎性丘疹,用消毒的圆口外科手术刀片,蘸少许矿物油,滴在炎性丘疹表面,然后用刀片平刮6~7次,以刮破丘疹顶部的角质层部分,至油滴内有细小血点为度。如此连刮6~7个皮疹后,将刮取物移至载玻片上镜检确诊。该法除可检出各期疥螨螨体外,还可发现疥螨卵及疥螨排出的棕褐色、外形不规则的尘状粪便。

(3)解剖镜镜检法:让就诊者将手及掌腕部置于4×10或2.5×10的双目解剖镜视野下,检查者利用45°角入射的强光源(100瓦普通灯泡),在其指侧及掌腕等嫩薄皮肤的皮损处观察,可清晰的看到疥疮患者的疥螨“隧道”及其内的疥螨轮廓和所在部位。然后,用消毒的尖头手术刀挑出镜检,一般在1~2分钟内即可确诊。在解剖镜下,“隧道”内的疥螨呈淡黄色或淡棕色,螨体透明,颚体及躯体前部色泽较重,且隐约可见前足基节内突。该法患者皮损处的“隧道”发现率为100%,“隧道”内检螨阳性率为92.51%~97.65%。在检出阳性率方面大大超过刮皮法。同时与其它皮肤常见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4)“隧道”染色法;用棉签蘸取蓝或黑墨水,涂抹于可疑的皮损处,使其覆盖上一层颜色,约1~2min后用水棉球揩去表面墨迹,浸入“隧道”内者则大部分被保留,“隧道”着色后更易观察,借此特征确定诊断。本法简便易行,不受条件限制,患者易于接爱,乡村医生亦可掌握,适用于城镇及农村的防治工作。

(5)滤过紫外线灯检查:在皮损处涂0.1%四环素溶液,让其自然干燥3min,然后用蒸馏水棉球拭净并晾干,再将该皮损部位置于滤过紫外线灯(wood"s lamp)下照射,疥疮患者皮损“隧道”处可呈现亮绿色荧光反应,即为阳性,假阳性率为20.5%,在应用该法检查疥疮时应予注意。

2. 鉴别诊断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疥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要注意与下列一些皮肤病进行鉴别。

(1)皮肤瘙痒症:瘙痒常为阵发性,饮酒或吃辛辣食物、情绪变化、搔抓磨擦、被褥温暖,甚至某些暗示均可促使瘙痒发作或加重。最初患病时仅有瘙痒而无皮疹,进而由于搔抓出现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久之可见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病损,好发于四肢,不发生在指缝,皮损多干燥,无水疱,无集体发病,也不传染给其他人。

(2)寻常痒疹:损害多发于四肢伸侧面,丘疹较大,为绿豆至黄豆大的半球形结节,红褐色或灰黄褐色,表面干燥、较坚硬,多数患者自幼开始发作,病程长,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指间与阴部罕见,无传染史。

(3)丘疹性荨麻疹:儿童多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皮疹为瘙痒、单一形态的风团样丘疹,丘疹周围有红晕,顶端中央有水疱,分布不对称,有反复发作趋势,该病不传染,以夏秋季多见。

(4)急性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及阴囊、女阴、肛门等处,对称分布。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血疱疹或小水疱,其底潮红,可有糜烂、渗出,呈多形性,瘙痒虽然剧烈,但该病无传染性。

(5)婴儿湿疹:好发于婴儿头面部,皮疹为群集性或散在性小红斑及丘疹,头皮及眉部常有黄白色鳞屑及痂,厚薄不一,可有糜烂渗出、剧痒,患儿常烦燥不安,影响睡眠,食欲不佳,但决不传染给父母及其他人。

(6)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慢性病程,常多年不愈,治愈后也易复发,泛发全身各处,为多数弥散性苔藓样斑片,不倾向湿润,好对称发生,自觉阵发性剧痒,以夜晚神经过度兴奋时为著,常因此影响患者睡眠,皮损不传染他人。

(7)体虱病:瘙痒主要在躯干部,叮咬处出现红斑,有时中心伴有一个出血点。也可出现丘疹或风团,但缺乏疥疮特有的“隧道”,在衣缝中可找到虱及虱卵。

四、疥疮的流行病学

(一) 流行周期

20世纪中期,许多学者根据疥疮流行的自然消长情况,认为该病呈周期性流行,其流行规律一般以30年为一周期,每一次流行之间常有15年的间歇,每次流行常持续15年左右。

(二) 流行因素

a.人群免疫力的下降是形成疥疮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b.人与人的密切接触是疥疮传播的主要途径。

c.疥疮可以通过用具等间接传播。

d.人口流动量大,为疥疮流行创造了远距离传播的条件。

e.群众缺乏防治疥疮的科学知识,以及部分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的生疏。

f.动物疥螨传播给人目前也成为一个问题。

(三) 多发季节

秋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

(四) 发病年龄、性别与职业

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b.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的总趋势是肯定的。

c.学生与农民发病率最高。

第六节  疥螨的控制

疥疮是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蔓延快、易流行、危害大。因此,必须从“大卫生”观念出发,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落实责任,切实执行积极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系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疥疮。

一、预防措施

1. 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2.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3. 建立和完善对疥疮流行病学的监测

4. 加强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

二、有关疥疮治疗的几个问题

1. 疥疮的治疗原则和治愈标准  治疗疥疮的原则是杀螨、抗过敏、预防再感染和处理并发症。治愈标准为全疗程正规用药后,旧皮损消失,无新皮损出现,检查疥螨及卵阴性,停药后两周无复发者为治愈,瘙痒和结节不应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

2. 治疥药物的选用  治疥药物较多,临床医生多从疗效高、疗程短、毒性低、副作用少和无臭味、无油腻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后选用。目前,我国常用的治疥药物有30%肤安软膏、25%苯甲酸苄酯乳剂、10%复方灭滴灵软膏,其中10%复方灭滴灵软膏效果尤佳。液氮冷冻治疗疥疮炎性结节也有较好疗效。

伊维菌素属于一种广谱抗寄生虫感染药物,新近用来治疗人类疥疮。可以口服给药,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在治疗疥疮的药物中,是唯一可以系统应用的药物。

3. 正确涂擦药物与坚持全疗程  正确的涂药方法是使用抗疥药物前,让患者用热水沐浴,擦干皮肤后先在皮损处用力涂擦一次药物,然后自颈部以下全身普遍涂擦,好发部位反复几次,但任何药物均忌入口、眼、鼻等处。第一疗程治疗结束后1周,最好再进行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据张尚仁等(1988)报告,涂用抗疥药物前,先用毛巾蘸取米醋擦身,可提高药物疗效。

4. 止痒镇静与抗组胺药物的应用  适当内服或外用一些止痒镇静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以保证患者休息,防止搔抓引起的合并症,并减轻治疗药物的刺激反应,都是必要的。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