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教材: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教材: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教材 第四章:第四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在希腊一座古老的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中国古语也教导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青年阶段是个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经历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矛盾,冲突等。心理学家艾克森克把这一时期称为“自我认同危机期”。大学

第四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在希腊一座古老的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中国古语也教导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青年阶段是个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经历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矛盾,冲突等。心理学家艾克森克把这一时期称为“自我认同危机期”。大学生也正是通过解决自我认同的危机,才获得了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成熟。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

你喜欢自己的外表吗?你满意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吗?你满足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你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吗?周围的同学是喜欢你还是讨厌你呢?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都是自我意识涉及的范畴。

大部分研究发现:对自我认识不清晰、不精确,自知力不强,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易导致误判自我,或自负、或自卑,从而导致诸多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所以,大学生了解有关自我意识的基本知识,有利于进行自我分析,有利于自我健康发展。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三个层次:自我的生理状况(如身高、身材、形态等)、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性格兴趣等)及人际关系(如人己关系、群己关系等)三个层次的认识[1];简言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由于自我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它既包含生物的、生理的因素,又包含社会的、精神的因素,因此,自我意识的形式和内容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着个体自我认识乃至整个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美国心理学约翰和哈里提出了关于自我认识的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地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有四个部分:公开的自我,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见图4-2),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加客观全面[2]

     自知 自不知

A

公开的我

B

盲目的我

C

秘密的我

D

未知的我

图4-2   乔韩窗口理论

(2)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伴随着自我认识产生的内在感受,反映为对自己的满意状况。主要涉及“我是否喜欢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包括自尊感、自卑感、自豪感、自信、内疚等,其中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3)自我调控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一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支配和掌握,即指一个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能自觉调节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它主要涉及“我如何成为自己理想的那种人”,“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更有自信的人”等涉及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的调节。包括自主、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

自我认识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基础,自我体验能强化(含正强化和负强化)自我调控,自我调控的结果又会强化、校正、丰富自我认识。以上三者互相联系、有机组合、完整统一,便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内容。

2、从内容上看,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和品德自我。

(1)生理自我是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人对自己身躯(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及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如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

(2)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即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及自己与他人相互关系的评价和体验。是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状况、声誉、威信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如是否受人尊重和信任?在集体生活中举足轻重还是无足轻重?

(3)心理自我是对自己心理品质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爱好等的认识和体验,主要表现在自我体验、成人感、性意识、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性等方面。例如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强还是弱?思维敏捷还是迟钝?做事果断不果断?

(4)品德自我是指对自己遵守道德行为规范、遵守法纪、生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3]

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品德的种种意识,也密切联系着,每一层次又都包含着不同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比例和搭配的不同,便构成了个体与个体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也使得每个人有自己的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独特的看法和体验。

 总之,自我意识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而是一个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的调节结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控制。体现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着人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虽然它是客观存在的,但难以把握。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个发生、发展过程。自我意识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和形象性四个主要特征。

1.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就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

人只有处于人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萌发的,产生了对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我的社会存在,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即形成了自我意识。所以,一个人通过社会化形成了“自我”,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等。

2.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个人不仅能根据客观评价和自我实践形成对自己的意识,而且能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和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就是指人能自觉、主动地认识、调节和控制自己。

个体的能动性使个体不仅自觉积极地认识自我,而且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例如,在同一社会环境中的不同的人,有的能够客观评价自我,表现出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而有的人则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表现出自高自大或不思进取。

3.自我意识的同一性

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指自我意识的协调统一性。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影响,直至青年中、末期,才能发展成为对自己本身的一种自觉、稳定的意识。

从青年期以后,个体对自我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会保持一贯,表现为前后同一的心理面貌[4]。即认为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完全相同的个体,而不是今天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明天又觉得自己一无事处。若自我意识随时间、环境或情绪状态的变化而有很大差异,则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就容易出现偏差。

4.自我意识的形象性

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期待与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而发展起来的,自己觉察到对方的态度与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就丰富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并产生分化,从人们对自己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态度。

 库利(Cooley)曾经指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就像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面孔、体态、和服装一样,人们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与我们自己有关……我们在自己的影像中,你设想自己的外貌、风度、目的、行为、性格、友谊等在他们的思想中怎样反映的,从而会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我们[5]

三、自我意识的作用

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身心健康和成才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集中反映,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新起点。

(1)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成功的基础 

自我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极为密切,意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意识,自我意识对个人行为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正如马斯洛(Maslow)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有稳固基础的自我形象是迈向自我实现的先决条件。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者说是一种自我画像。这一自我画像就是我们经常对自我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我属于哪种人”,我们在心里造成了一个“自我(一幅自我图像)”。简而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行事。例如,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不公正的牺牲品,认为“注定要失败”的人,就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人性就像水,决诸东则流向东,决诸西则流向西。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或一个基础,人的全部个性、行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它决定你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自我意识客观的人自我形象健康,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满足从容,处事积极,善于利用每一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与人交往能真情流露,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容易与人建立深厚的情谊。对自己充满信心,能独立地处事,也能作出恰当地自我表达 。

(2)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决定对现实的看法,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人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只有自己能决定胶片上取什么样的景,而这些景便组成了一个人的认识。在相同的环境中,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这与自我意识有密切的联系。健康的、成熟的自我意识会给个人带来快乐和积极的社会效果,而不健康、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则会给个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会产生消极的社会效果。

积极的自我意识会增进心理健康,而消极的自我意识会诱发心理疾病。若一个人拥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客观认识,能够接纳自我,则意味着不仅能积极评价和接纳自我,而且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则可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因而心理就越健康。

因此,积极促进平衡、协调而统一的自我意识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自身的成才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人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别人的相互交往而逐渐形成的,当代大学生从年龄上已进入了成年期,自我意识接近成熟,自我意识的各种形式有了很大发展,并逐渐趋向成熟。而大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又使其自我意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他们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他们能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省,以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教育自我。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水平已渐趋稳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提高

大学这一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这时他们的自我认识不只涉及到自我的气质、风度和性格等,而且还涉及到自己的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等问题。极为关心自己的社会价值,自己的品质和才能,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力。比如:会经常反思这样一些问题:“我风度如何?”“我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 ……能自觉的将自我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发展自我,如何为社会服务,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

2、自我认识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大学阶段,大学生经常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大学生经常会思考一些涉及自我的问题,大学生总是对“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的前途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十分感兴趣,而且期待获得较满意地答案,这种思考和期待会体现在现实的行动中,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特点。表现为大学生经常自觉的参照周围的老师和同学进行自我评价,设想自己的发展或进行自我设计。

3、自我评价不平衡性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日趋完善,善于根据社会、学校、集体和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且这时的评价逐渐变得全面、客观,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已从身体特点和具体行为的评价向个性品质方面的评价转化,开始注意运用多种方式来评价认识自己。同时更多地运用理智与能力来对自己进行独立的认识和评价。运用多种手段回顾自己,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是,大学生自我评价又有不平衡性,多样化和不成熟性。如大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大一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大四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同时,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两极性:一是“高估自我”,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低估自我”,这是因为自我期望水平偏高,引起对现实的不满,易积累一定的挫折感,产生过强的自尊心等。低估自我,只能使自己想躲藏起来,不敢向前进取。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地情感体验。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一生中或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年龄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独立、自信,好胜。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有:

1、自我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

(1)独立感

独立感,是一个人力图摆脱别人的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大学生在生理上已完全具备了成人的特点,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体,是社会的主人,迫切要求自立,渴望成才。他们一方面希望参加成人的活动,一方面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他们已不满足“你讲我听”,“你说我干”的顺从和崇拜心理。喜欢独立思考和行动,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自己,参与意识突出,什么都想自己亲自去试试。

(2)自尊心

自尊心是自我认可、接受和肯定的情感体验,本质是渴望一种与自己、家庭、朋友、周围环境以及其它事物的更深层的联系。大学生由于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和存在的社会价值,渴望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对触及自尊心的刺激十分敏感。尽可能的使自己的言行得到别人的尊重,以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

自尊心是一种重要的内驱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但若自尊心太弱,则容易自暴自弃、无所作为。相反,若自尊心过强,就会导致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近年来,美国校园中接二连三出现的暴力枪击事件,其中原因之一是某些学生的自尊感失控。

(3)自信心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多数学生的自信心十分强烈,不仅对自己的学历、充满了自信,而且对自己的能力也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只要拼搏苦干,便能够应付困难,完成任务;相信只要自己肯苦干,环境就会改善,对自己有利。但是,若自信心过强,则有可能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若自信心不足,则畏畏缩缩,从而影响自身发展及与同学的关系。

(4)好胜心

好胜心是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往往与自信心有密切联系。好胜心强的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希望能用行动表明自己是人生道路上的强者。例如:大多数学生把好胜心用在勤奋努力,博览群书,为将来的事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有的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好胜心超出了能力所及的范围,表现出逞强,逞强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是为了炫耀自己或挽回面子。若好胜心过强,还可能产生嫉妒心,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2、自我体验的形式日益丰富

(1)丰富性和波动性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既丰富又复杂,大学多彩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发展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自我认识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长而产生成人感;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而产生义务感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状况,而产生自豪、或自卑等的体验。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还会随情绪的波动表现出波动性,如情绪好的时候自我肯定多些,充满了自信,一旦情绪低落,自我否定就多些,容易产生自卑,内疚等情绪。例如,有的青年专用己之长比人之短,过高评价自己;有的则随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好时肯定多一些,情绪不好时,否定则多一些。情绪平静时,自我评价客观性多一些,情绪冲动时,自我评价主观性多一些。在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我体验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男生自我体验的基调倾向于热情、憧憬、自信、紧张、急躁;女生则倾向于热情、舒畅、憧憬、愁闷、急躁。

(2)内隐性和不稳定性

 内隐性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逐渐失去了儿童期的外露、直爽、天真、单纯。大学阶段,大学生有了自己的秘密,愿意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在无人的时候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入日记,不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向人敞开,十分注重自己的面子,会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内隐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妨碍了同学之间新的友谊关系的建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但此时的大学生,内心却强烈地想与人交往,不但交往得多,也想交往得深,希望能向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还表现出不稳定性,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感到对自己无法进行确认,弄不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说:“我相信自己最了解自己,但实际上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我有时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有时又觉得自己并非这样,常常自己推翻给自己下的结论。”这说明自我体验并未趋于成熟,一般到了大三、大四年级,才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自我体验。

(3)敏感性和情境性

随着自我认识的发展,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许多方面都比较敏感,尤其是与他们相关的事物,很容易迅速引起情感情绪上的反应,凡是涉及“我”的及与“我的相关的事物或事情”都很敏感。学生开始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威信,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十分敏感,对涉及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理想及异性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更易引起强烈的自我情绪体验。

敏感之中又带有情境性,可能因一时的成功而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也可能因一时的挫折而低估自我,从而丧失自信心,灰心丧气甚至悲观失望。受到老师或领导的表扬,就觉得自己满是优点,若受到教师或领导的批评,就觉得自己处处不行。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而盲目性和冲动性则逐渐减少。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大部分同学都奋发向上、力争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力图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不合实际的目标和动机。例如:现在因社会的期望和就业的需要,大学生能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在掌握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积极的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和集体活动,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便使自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但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水平还不够,有时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环境的要求,随意性大。常常是刚捶胸跺脚地下了决心,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一部分学生每天要下同样的决心,同样每天都可以找到可以原谅自己没做到的理由。不善于及时、迅速地操纵自我追求的目标和行为,也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大学生的打架斗殴、违反校规校纪等现象就是不善于控制自我的结果。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大一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到了大二、三时,理想的成份多一些,到了大三以后就显得沉着稳定,这说明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矛盾、统一、转化并趋向稳定的阶段。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各个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正确加以引导、予以教育,使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困扰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在心理上日趋成熟, 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个体遇到的困扰最多,面临着许多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大学生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受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社会交往的限制,观察视野窄、接受信息量少,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自我,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存有一些困扰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主要困扰的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今后的发展,总的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健康的,但是,自我意识中出现的困扰在一定情况下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   自傲与自卑

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生活空间不断扩大,思想不断进步,要求与社会有更广泛交往,要求在学校里有一席之地,用武之地,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这时若不能很好地对自己及周围事物做出恰当评价,很容易在心理出现问题,或自傲或自卑。

自傲,就是过高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结果。这些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不求进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骄傲自大,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老虎屁股摸不得”,从而唯我独尊,自我中心。有的学生过分的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条件优越,什么都比别人好,样样比别人强,于是高傲自大,自命不凡,不守纪律,不挺规劝。这种人一般缺乏自知,易与人发生冲突。也许确实存在某些长处或优点,但由于沾沾自喜,不愿作进一步的努力,长处和优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人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很难调整、把握自己。例如:有一位男生,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很好,又是干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时却遭拒绝,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击,终日沉思不得其解,出现了心理障碍。

由于其过高的自负和自傲,表现有以下特征: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嫉妒别人的成绩,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高估自我。往往盲目乐观,以自我为中心,评价别人往往求全责备,观察社会易于简单化,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去年初上海某著名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陈慎,因在寝室盗窃走进了铁窗。他坦言,作案是为了让自己失败的更彻底。由于想当然认为自己能当“领导”,做“伟人”,加之从中学以来养成的自我中心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当在现实的学业与班干部竞选中受挫折时,他不是努力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而是自我放弃,经常逃课。最后,他成了全系最差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面对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当初专业选择的错误,并最终以犯罪的方式来渲泄自己的苦闷。正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王建中教授指出,陈慎一案暴露出现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自我定位不准,挫折承受力较差,一旦遇到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与自傲相反的是自卑,指的是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由于对自己生理、心理或学习等方面感到不满意,从而低估自己、轻视自己甚至否定自己。有这种思想情绪的人,常对自己多有不满,觉得一切都不如意。作什么事情都不顺心,周围充满暗淡、沉闷的气氛。自卑,是当前高校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经常折磨着大学生年轻的心灵。据某大学一份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安于现状,不思上进的占39.8%,悲观消极的占12%。这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受自卑心理的困扰,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因而也缺乏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生活中有许多使大学生产生自卑的因素,例如:考试不及格、老师的责备、被异性拒绝等可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自卑。有的学生过分贬低自己,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处处不如别人,于是灰心丧气,懒惰涣散,没有创造和开拓精神。例如:一女生因自己相貌丑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别人小声说话,她就以为在议论她丑,长时期的心理压力,使她丧失了生活信心,都有了自杀的念头。

由于过分的自谦自卑,表现为以下特征: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胆小怕事,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人由于瞧不起自己,也必然会引起别人的轻视,让人瞧不起。自认为条件比不上别人,对自我的能力与作用评价偏低,对个人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大学生往往降低个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近几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心理问题所导致。

(二)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

在大学生中有一段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大一理想主义,大二浪漫主义,大三悲观主义,大四现实主义”,较客观地描述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理想—冲突—面向客观实际”的心理发展过程及自我意识的调适过程。

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发展。但自己“现实中是什么样的人”,“将来应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可能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经常苦苦思索,但总是不具体,不确切。大学生随着自己主体意识逐步成熟,总是要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设想自己,“应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应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前环境条件怎样,社会责任我能承担多少”。内心中常为“自我画像”,既画自己当前现实的像,也画自己未来的像,这就是所谓自我意识分化出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在进入青年期,自我意识显著发展,大学生不断塑造自己未来的形象,这个“理想自我”是所希望达到的一切美好的愿望,因而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某些难以实现的愿望。大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比较,这样一来,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的困扰就突出出来了。根据布瑞德修(Bradsshow)的研究,对高中生、大学生和成人“理想自我”作比较,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系数最低,(见图4-3)[6]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成就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从而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但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则会导致自我的分裂,从而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例:一位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家中的“好孩子”和学校的“好学生”。上大学是免试保送,入学后享受最高的奖学金。可是,1999年的元旦刚过,她却从宿舍的六楼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事后,同学从遗书中获悉,她之所以轻生只是因为她预感到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难以名前茅。这么一向被认为是“好孩子”的学生,仅仅因为预感到期末考试成绩难以名列前茅,就跳楼自杀,自我毁灭。她显然是缺乏承受“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矛盾的能力,缺乏对“理想自我”进行适时调整能力,这是我们值得吸取的沉痛教训。

(三)独立感与依附心理的困扰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人生中第二次飞跃的“心理断乳期”,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强烈,希望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但是,当某些主客观原因使自己独立自主的意愿受阻时,又显得举手无措,表现出强烈的依附心理。

这一时期的青年大学生,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以成人自居,尤其是自认为已经成人的大学生,希望自立自强,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表现出反抗权威,不愿意遵循传统,总想标新立异。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成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表现为任性固执;有时也认为学校制度不合理,不合适,制度应该由学生自己制定,以得到更多的自由。

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当面对陌生或复杂的环境时,遇到事情时,又不知怎样做,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指点和帮助;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这种心理矛盾的困扰使他们自叹自责,苦闷不安。有的大学生某些方面表现的有见解,而遇到大事,却摇摆不定,没有主意。不少大学生仍处于父母的遥控之下,有些大学生易受暗示,容易导致个体随波逐流,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表现出“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的盲从行为;或受各种诱惑影响,放弃自己正确的意见,或者又去实施自己已经否定的行为,这样的人往往越来越依赖外界,从而阻碍自己的心理发展和才能发挥。

(四)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的困扰

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这样的故事,人幸运的得到一盏油灯或得到神仙的帮助,于是想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正如马斯洛所说,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出现另一种新的需要。在校大学生经常遇到的现实是:伙食太差、价格又贵,资料太少,管理太过于严格……。中学时代憧憬的美好的大学生生活理想破灭了,这种需要与现实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有的学生在入学前把大学想象成无比美好的学习圣地,上学后却发现学校环境、设备、教师的水平等都不如人意;原来对所学的专业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现在却发现这个专业在社会上并不吃香;原来希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现在却发现毕业后的出路面临种种困难。这种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使大学生感到烦恼、焦虑、甚至对现实不满。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对当前一时难以满足的需要,往往以“白日梦”来补偿现实。这种幻想或不切实际的“理想”,容易和现实发生矛盾,甚至导致对现实不满,轻者苦闷牢骚,重者可能受不良倾向影响而做出越轨行为。

(五)渴望关爱与缺乏知音的困扰

人都有获得别人关怀、理解与爱的需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这种获得爱与理解的需要更为强烈。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和朋友探讨人生,分享苦与乐,然而,大学生同时又有自我闭锁的趋向,他们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人交往常存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缺乏知音。有的学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啊!我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重视,但人们似乎不理解我,我经常感到苦闷、孤独。”正是这种矛盾困扰,使不少大学生常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中。

在这种矛盾的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常常把思想寄托于日记、音乐等。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的苦恼基本上谁也不知道,我都倾诉了日记,对着日记总有说不完的话。”这种渴望爱与理解而又得不到的矛盾,促使大学生追求真诚而又纯洁的友谊,并产生了对爱情的渴望,希望找到一个带来温馨的爱与理解的异性朋友,这是大学校园中恋爱较为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自我意识的矛盾困扰,如个人我与社会我、自我上进和自我消沉等矛盾困扰。自我意识发展的困扰使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某些不适应,经常感到苦恼焦虑。因此,了解自我意识困扰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进行适时的疏导,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前提。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困扰的原因分析

自我意识作为意识的一部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因此,探讨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在大学生出现自我意识困扰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是生理、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倾向性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  生理因素

从小时候就有自我意识的萌芽,对于一个发育正常、健康的人来说,别人不会认为有什么特殊,他也不会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也就不会有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和体验。而对于一个发育异常和有残疾的孩子来说,他会从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不同。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太胖,不愿参加文体活动;有的学生觉得自己长得太丑,不愿与同学交往,这都是生理因素的作用。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17~22岁的年龄阶段上,男生特别重视自己的身高,女生也更加重视自己的相貌。一位大学二年级学生在答卷中写到:“在许多场合下,我都不想出头露面,因为我的个子低,我总避免与高个子的同学在一起,以衬托我更低”。女生有28%不满意自己的长相,希望自己再漂亮一点。一位女生说:“我每天都照镜子,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能再漂亮一点就好了’。每当看到我那淡而短的眉和翘起的两颗黄牙,我总感到不是滋味,尤其是对我那漂亮(至少比我漂亮)的同桌,我更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妒意。”因此,生理因素是形成自我意识的最初因素,也是影响一生各个阶段的因素。

(二)学校因素

在高手云集的大学,中学时代学习优秀的优越感被成为芸芸众生的普通学生的感受所替代,比如生活方面,中学时父母照顾多,而大学要培养自理能力;心理适应方面,中学时代的好学生周围充满了赞扬声,优越感强,但到大学,尖子荟www.med126.com/job/萃,自己原有的优势不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我不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拔尖的学生了”,“在这个地方,我得不到我原来所得到的特别的关注和爱护了”。有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不及格现象,往往把原因归为“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材料”,“我的其它方面搞不好”,“我缺乏创造性”,等等。

另外,由于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总觉得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校规、校纪与他们所追求的个性的张扬相矛盾,从而在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困扰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三)社会因素

当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的导入,新的社会刺激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即使在同一社会中,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不同,具体的社会关系不同,因而对自我的认识、评价也会有所差异。大学生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间的延长、报刊杂志的增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这些大学生不但受到教师、家庭的影响,受到电视、电影等单向传播的影响,而且受到电脑互联网络交流信息的影响。当操纵电脑,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公布信息时,犹如“运筹帷幄之中”,发挥着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 家庭影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早期经验对他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接触到的第一个学习场所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父亲和母亲。她们早期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和家庭的经济地位直接影响了后来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过分溺爱的家庭教养类型出现,这些家长的过分保护、过分顺从,使孩子过分依赖,而使自我意识长期处于幼稚水平。另外,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子女容易产生优越感,家庭成员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易使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混乱。

(五)个体倾向性

个体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形成到成熟的时期。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一旦形成,决定了青少年成为怎样的人,准备如何实施,从而及时调整自我理想,深化自我认识,实现和超越自我。

一个人年轻时候的自我要求将影响到他的一生,如:雷锋——已家喻户晓,在他短暂而又光辉的生命历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比作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正确地解决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几十年来,雷锋精神一直被人们传诵、学习,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碑上。所以,一个人要想以后有好的发展,从年轻时就应严于律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六)他人的影响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人的评价是客观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帮助自己了解“现实自我”的形象,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处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竞赛评比、表扬与批评、学习成绩报告单等途径获得他人正式的评价,也可以通过相互交谈等获得别人非正式的评价,这些评价都可能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产生影响。

自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总是离不开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尤其是自己心目中榜样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树立良好的社会楷模,“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楷模,通过学校教育或阅读文艺作品,知道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英雄模范人物。于是,在自我意识中便产生了“我要像他们一样”等观念。

应该看到,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困扰,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是由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家庭、学校等种种原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迅速成熟,也可能成为自我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需要重视、引导和调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和成熟,达到自我的统一和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深入的了解自己,也意味着面对自己。心理学中有个真理:自我不是发现出来的,而是我们创造出来的,那就是我们真诚又深深的接纳所创造出来的自己。认识自己并不容易,知人难,知己更难。但是,每个人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否则,就无法很好的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志

自我意识作为个性心理的核心内容,属心理现象的范畴,而人的心理以什么作为健康的标志,一直是

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不像躯体的生理活动如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那样明显,通过各种检查,把结果综合一下就可以知道了。但是并不是说自我意识不可以考察,许多心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健康的自我意识进行了衡量。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很难确定,虽然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照:①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统合的人;②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一致的人;③有健全的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④有健全的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主动发展自我、且自我具有灵活性的人;⑤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7]

二、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大学生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他的人格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那么,怎么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具有健康积极的正确的自我意识呢?归结起来,大致都是从自我意识的三个组成层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适宜的调控,实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走向全面发展与成功。那么,怎样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一)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

如果问一个人:“你认识你自己吗?”他会觉得这个问题是多余的。谁会连自己都不了解呢?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不识庐上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完全了解自己真的很难。

1、正确的认识自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要珍视自己。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自尊才能被别人尊重。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社会、群体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科学对待自己的过去,恰当地确立自我发展的方向,实实在在地把握现在;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才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和谐相处,被社会所接纳。

下面是一种自己可操作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你不妨亲自一试。

[自我测验]认识你自己的二十问法[8]

这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1)问你自己10次或20次:你是谁?请你把头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例如:我是XX(姓名),我是××学校的学生,等等。

(2)由于这是自我分析材料,可以不给别人看。所以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

(3)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如果写不出来,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写。

第二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即一共写出几个答案,答案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为多。如果能写出9~10个答案,则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特别的障碍。如果只能写出7个或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回答时,会以感到无聊、感到害羞、时间不够等为借口,不能回答更多的问题。

(2) 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有三种情况:符合客观情况的,如“我是大女儿”、“我是小学生”等。主观解释的情况,如“我是老实人”、“我胆小”等。中性的情况,即谁都不能作出判断的情况。如果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都有,可以认为取得平衡;如果倾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不能取得平衡。在主观评价中,最好是既说到自己好的方面(令人满意的特征),也说到自己不足之处(不令人满意的特征)。如果只说到好的,会使人觉得是自满;只作不好的评价,又令人感到没有信心。

(3) 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哪怕只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如“我是未来的大学生”),也说明自己有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生机。如果没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则可能说明自己对未来考虑不多。

2、多角度的评价自我

提高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认识;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个性特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通过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积极地将获得地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例如:既要和同学比较,又要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即可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自我与过去自我、理想自我进行比较;也可进行横向比较——将各种人作比较,即和比自己优秀的、相似的及比自己稍差的人比较。

3、经常的反省自我

中国古代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种自我监督活动,没有自我反省,就无从实现自我完善。在反省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自我批评,不断改正。通过反省、分析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自己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严于解剖自我,敢于批评自己,以调整自我评价。从而来定位自我,提高自我认识,作为自我调控的出发点。

(二)  积极的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肯定、认可的态度,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大学生怎样才能形成悦纳自我的积极态度呢?具体地所,积极悦纳自我就要:

1、接受、喜欢自己

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对自己充满信心。自己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的价值,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之处,潜藏着大量待挖掘的能量,具有他存在的价值。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调动自己的积极因素,发挥自己的潜能。天生我才必有用,因而不必苛求自己做个十全十美的人。忠于自己的本质,忠于独特而又成功的自我。

2、保持乐观、性情开朗

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苦。进入大学,大家经常面临着各种生活、学习压力,经常遇到各种挫折和冲突,有的同学碰到挫折说:“简直像笑话一样,实际上当时我真是不知所措”,“哎呀,这种可笑的事情竟让我碰上了”。像这样以开朗的心情把自己的失败告诉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心境好的人,常常就会觉得阳光灿烂、白云飘飘,花儿对我笑,鸟儿对我唱[9]。经常保持在一种充实、愉悦的心境之中,这对于抵消那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保持心理平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保持乐观、性情开朗,就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中的自我,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的自我。

3、全面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青年人往往自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实际上有许多误区。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即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弱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说明事事不行,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充分地发挥自身潜力。

举例:小李是个安静而庄重的人,但她希望自己活泼而又幽默感。她认为自己是个“笨拙而又无趣”的人,相反的,小王是个口若悬河的人,但她自以为,:“我真是个大嘴巴,哪天我才能安静一点呢?我真希望变得庄重一点啊!”

她们都不能接受自己。小李想变成小王,而小王嫌自己大嘴巴,因而也贬低了自己。可是,为什么她俩不能接受自己原来的面貌?为什么小李不说:“我真喜欢自己,我很稳重,所以人们都很信任我。”为什么小王不能说:“我真高兴我会讲话,我讲得多,但人们很爱听,我的笑话常使人们开怀大笑,真棒!”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越是了解自己的优点的人,越能接受自己,这里说的是:你要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与众不同才会显出你之为你。

4、有远大的追求和理想

孙中山先生说:“青年要立志作大事。” 要敢于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大志向、大抱负的人,才会关注大事,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自己的目标上,才有可能获得大的成果。确立一个自己去奋斗、去竞争的目标,培养“你行,我也行!”的心理。人有了生活的动力和目标,就越容易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三)有效的控制自我

世界上只要同时存在两个人,任何一方都可能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对方的影响。有效的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的根本途径,有效进行自我调控是为了保证自我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大学生要控制自我,应该做到:

1、注意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很多大学生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目www.med126.com/wsj/标和理想,在努力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和意志,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无法实现自我理想,大学生经常说:“我想早起,可就是没有恒心。”,“我想学习,可就是学不进去。”

培养顽强的意志,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

2、建立合乎自身实际的目标

建立合乎自我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要求的目标符合自己的实际要求,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苛求自己,不被他人的要求左右。对大学生来说必须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以及这种期望的来源是来自自我的本身能力和需要,还是从满足他人的期望出发。只有明确这一点,才可能真正的认清自己,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建立独立的自我。

既面对现实,确定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子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加以实现。关键使每个子目标都应适当、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否则会丧失信心。

3、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的信念,在自我意识中往往以“我行”、“我能行”、“我是不错的”、“我比很多人都强”等观念得以存在与表现,并会有意无意地体现在他的行为之中。所以,有无自信心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信心,大学生才不至于一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一时又“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怎么也飞不高”。

比如:对于自傲的人,应当有意地控制自己,屠格涅夫曾说过:“劝那些刚愎自用的人,说话前要多想,在舌头上多绕几圈。”而对于自卑的人,更应当有效地调控自我,时常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面临某种事情感到自己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你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同样的不也是人吗?”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研究人的自我实现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控自我的七点建议[10]

①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②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③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④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⑤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一边,坚持到底。

⑥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⑦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四)不断的超越自我

健全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超越自我更是终生努力的目标。在行动上,无论对人对事,均全力以赴,使自己的能力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也是一个“新我”形成的过程,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昨天之我”向“今日之我”、“明日之我”迈进。珍惜已有的自我,追求更好、更高的自我,做到一个“自如的、独特的、最好的自我”。既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而是根据社会要求不断改造自我;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局限与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过程统一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的过程。

超越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本着科学的态度,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辨证地看待社会,分析自我,把握自我,才有可能最终超越自我。

(候淑晶  解亚宁)

[注释]

[1] 宋敬先.健康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4] 张四成.浅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3)

[5]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 胡德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7]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8]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9] 田万生.青年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null)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