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案: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案: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案 第三章: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刘晓秋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程课次编号3授课日期2006授课年级06本科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内容情绪与心理健康学时数3教学目的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和情绪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常出现的几种不良情绪;了解情绪障碍对机体的影响;了解情绪的调适方法。主要内、容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区别2.情绪的构成3.情绪的三种理论4.大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5.合理情绪疗法复习思考题1.大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刘晓秋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教程

课次编号

3

授课日期

2006

授课年级

06本科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授课内容

情绪与心理健康

学时数

3

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和情绪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常出现的几种不良情绪;了解情绪障碍对机体的影响;了解情绪的调适方法。

 

 内、

 

1.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区别

2. 情绪的构成

3. 情绪的三种理论

4. 大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

5. 合理情绪疗法

 

 

1.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有哪些?

2.大学生的不良情招生简章绪包括哪些?

3.如何调适不良情绪

教参  

  考

  文

材献

1.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2.郑钢等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张燕云译,孟昭兰审校。情绪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4.张小远,解亚宁主编。心理健康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吴增强 编著。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

6.梁福成等编著。普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任(教学组长):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第三章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emotion)是心理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心理学术语。从内涵上看,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状态,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第一节  人类情绪与大学生情绪特征

一、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主观态度、内心体验及外在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对个体自身、他人及周围环境是否符合自身的期望与需要作出评价,产生内心态度体验,出现肯定或者否定的情绪反应。

  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情绪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刺激所引发的。引起情绪的刺激,可以是外在环境因素,也可以是内在因素;可以是具体可见的,也可以是隐而不显的。

2.情绪内容是主观意识经验。由刺激诱发的情绪状态,个人可以在内心深处感觉体验,所感觉体验的内容是个人的、内在的、主观的。

二、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同属于不同认知和意志活动的感情性心理活动,是对同一过程、同一活动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描述。

情绪是指感性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体验本身。而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与人的基本社会需要相联系。所谓基本社会性需要就是指如依恋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等等,它是个体在后天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这些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有依恋感(爱与恨)、归属感(如友谊与孤独感)、自尊感(自尊与自卑)、美感等。这些情感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外露,但在具体情境中,会因客观事物刺激而以情绪形式外显,表现为一定的喜怒哀乐等。

三、情绪的构成和表达

情绪表达是指个体将其情绪经验,经由行为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实现与环境交流沟通的目的。每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不管是否面对面,个体之间都在不断地表达着情绪,也同时注意并理解着对方的表情、姿势等背后的情绪状态。所以情绪经验具有双向性质,即情绪表达具有沟通对象,情绪表达的主体及其对象,必须对情绪表达的方式、内容、

 

意义形成共识,才能达到沟通、理解、交流的目的。学习理解人类情绪表达方式,对疏泄调控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情绪表达的方式可大致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两类。人类非语言情绪表达的方式包括面部表情、姿势语言、语音语调等方面。面部表情即情绪活动所伴随的面部肌肉活动,是人类情绪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面部表情一方面表露出当事人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是他人了解当事人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姿势语言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表达情绪,由于身体的姿势及动作有类似于语言的作用,故称为姿势语言。广义的姿势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狭义的姿势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实现的情绪表达。与面部表情一样,姿势语言既表达当事人的情绪,也是他人识别当事人内心状态的有效途径。由姿势语言可引出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人际距离与个人空间问题。个体对经由姿势语言表达的情绪往往并不自知,不为当事人的意识所控制。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面谈是最佳的方式,就是因为这一方式的情绪沟通交流最全面。

四、 情绪的分类

情绪不仅是在定义上难以界定,而且在分类上也比较复杂。许多情绪心理学家也是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情绪分类的结果不同。目前心理学上多采取以下几种分类法:

1.基本的情绪。就人类的情绪表现而言。古代人将情绪分为七种,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类似的分类法至今仍沿用。达尔文在观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之后,认为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各种族间具有一致性。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情绪表现是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2.情绪状态。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与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类。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缓和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体验,而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体验,是能够影响个体整体心理活动的背景性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其它事物。心境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是几个小时,也可以是数周、数月。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惊慌失措等都属于激情表现。激情的情境性十分明显,往往由强烈的刺激所诱发,突然暴发,持续的时间往往不长。 激情的暴发往往由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强烈刺激所诱发,或者内心出现强烈对立的冲突,过度的抑制或兴奋等亦可引发激情暴发。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威胁性情境出现时,个体急速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往往由突发的、出乎意料的或者需要通过较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目的情境所诱发。应激反应能力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改善提高。

五、大学生情绪特征

(影响大学生情绪活动的因素

大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受制于快速发育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本身。身体的发育、成长成熟自然地促进心理成熟,包括情绪的发展与成熟,另一方面也带给心理活动以新的课题和问题。这种生理对心理的影响、促进及制约必然在情绪方面体现出来。在心理方面,大学生时期面临着角色转换、社会适应、自我意识确立等心理压力,是心理成熟、社会成熟的关键时期,问题多、挑战多,也影响并在情绪方面表现出有别于少年儿童和成人的情绪特点。

(大学生情绪活动的特点

人们的情绪和情感着从简单到丰富、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进程。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像婴儿(1——3岁)在出生后不久基本上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绪,然后才渐渐会形成快乐、害怕、发怒、害羞等情绪,并和母亲产生感情依恋;那么在童年期(3——14岁)时各种情绪会继续丰富发展,并同时产生形成理智型、道德感、美感等社会产物;青年期(14——25岁)的人,此时是情感丰富复杂且体验深刻,情绪的波动起伏大,易冲动;到了壮年期(25——45岁)时,情绪和情感会渐趋稳定成熟,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此时社会责任敢强烈;中老年期(45岁以后)情绪基本是平静、恬淡、顺乎自然,但因为会受更年期、疾病衰老、家庭生活变故等影响,易出现忧郁悲观、孤独寂寞、多疑易怒等消极情绪

一、情绪体验丰富多彩

二、情绪波动较大

三、延迟性并趋向心境化

四、内隐与掩饰性

   1.大学生情绪活动趋向丰富,高级社会情感逐渐成熟。大学生时期的重要心理变化是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的高层次需要不断出现且强度逐渐加强,这一发展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活动的对象、内容增多,大学生出现较多地自我体验,自我尊重需要强烈,自卑、自负情绪活动明显。

    2.大学生情绪活动具有冲动性、爆发性特点。“热血青年”、“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畏虎”等形容青年人活动特点的成语,所描述的正是大学生冲动性情绪活动的特点。大学生对某种具体的体验特别强烈,富于激情医学全.在线,“喜怒形于色”。由于大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加上精力旺盛,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但做事情往往不计后果,其冲动爆发的情绪活动一旦失控,往往造成可怕的结果。例如集体斗殴、离家出走、因感情挫折而自杀等都与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相关。

    3.大学生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少年儿童的情绪受制于外部刺激,情绪活动随外部刺激消失或转移而变化。大学生情绪活动一旦被刺激激发,即使刺激消失,虽然情绪状态会有所缓和,其持续影响时间延长,会转化为心境,对大学生其后的其它活动产生持续的影响。大学生人的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等都具有这种心境化的特点。

情绪心境化,使大学生情绪活动的隐蔽性提高,不易为外人所察觉。情绪心境化是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使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出复杂性一面,明明对某件事很在意,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明明对某个异性很爱慕,却偏偏表现出庄重、回避的姿态;明明讨厌某人,却可以强装笑脸等。不过大学生情绪的隐蔽性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一词包含的内容异常丰富,在此,大学生常见情绪障碍所描述的是那些常见且困扰大学生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不良情绪体验。本节着重讨论大学生常见的过度情绪活动的原因及其表现。

一、大学生情绪障碍的原因

(一) 遗传因素

(二) 家庭

(三) 生活环境

二、大学生常见情绪障碍

一、焦虑

焦虑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负性情绪体验,指一种对未来某种可能发生的可怕情境即时的不愉快情绪体验。因为预期到某种可怕的情境将会发生,又感到自己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感到害怕、提心吊胆、忧心忡忡、紧张不安、烦躁、易激惹,伴手足心出汗、坐卧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生理症状。大学生存在过度焦虑的现象,其表现和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人格特点、年龄阶段、生活事件、内心动机冲突和挫折等因素相关。因适应困难产生焦虑是大学生人常常遇到的困扰。大学生人面临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带来的重新适应压力,适应不良则引起焦虑情绪反应。学校中的大学生学习考试的压力是大学生焦虑的又一常见诱因。大学生处于人生重要的成长成熟阶段,但他们对该阶段自己的目标、任务、责任的并不十分明确,这也会导致大学生的焦虑。由于个性尚未完全形成,对于如何取得成功,如何解决人生的重大问题等都没有把握,大学生因此容易陷入对未来的莫名焦虑之中。青春期性的冲动与社会禁忌之间的冲突也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因素。

紧张状态是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如果某个刺激或情境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去进行适应,甚至超出一个人所能负担的适应能力,这时就会出现紧张状态。无论是在动机冲突、挫折情境,还是其他因素下的紧张状态,都要伴随某种情绪反应。因此,人们对于紧张状态体验所进行的描述往往把它同某种情绪状态,特别是消极情绪状态密切联系起来。这样,紧张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情绪状态。

紧张状态又称为应激。应激是人或动物对其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为了适应环境刺激因素,躯体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而能引起紧张状态的刺激都伴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物学变化。生理上的紧张反应并不依赖于刺激源的性质,而是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它的作用在于保护人或动物有机体,维护其功能的完整。故紧张状态反应具有非特异性。人体对紧张刺激因素的生理反应,通过心理过程的中介作用,情绪是心理中介的核心环节。

人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的认识以及对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的认知是形成紧张状态的根源所在。如果在知觉到的要求同人对自己满足这种要求的能力之间出现了不平衡时,就意味着紧张状态的产生。例如,假若某一情境对某人要求过度,但他并不知觉到自己能力不够,这时,他行动如常。一旦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对情境的过度要求无法应付,即认识到了要求和自己满足要求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就会体验到紧张状态,并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如果这种变化是短暂的,不平衡状态可以很快得到调整,紧张状态就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了也会很快被消除。如果这种不平衡状态十分强烈或持续时间很长,机体对过度的要求难以应付,或预料到由于要求难以应付而可能出现不好的后果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紧张状态,以致造成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崩溃。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复合性负性情绪。在令人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中,每个人都有过抑郁的体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常人常以温和方式体验抑郁情绪。与一般的悲伤不同,抑郁的体验和反应比单一的负性情绪更为强烈、持久,带给人的痛苦更大。抑郁除包括悲伤外,还合并产生痛苦、愤怒、自罪感、羞愧等情绪,这种复合性是导致更强烈负性体验及长期持续的原因。大学生抑郁情绪比较常见,并且具有多种形式,有时属于一般的情绪反应,有时属于神经症类,有时则属于严重精神疾病类。

抑郁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情绪体验表现为强烈而持久的悲伤、忧虑,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冷漠;在自我认识评价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低,自卑,认为自己没有用处,生活毫无意义,未来没有希望,常自我责备甚至谴责,可有自罪感;在生活方面,表现出对生活缺乏兴趣,没有喜欢或者主动想去做的事情,不愿与他人接近,回避社会生活,性与爱的欲求低下。抑郁还伴有躯体方面的不适感觉,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失眠或者早醒。从外表上看,抑郁者面容忧虑,心事重重,常叹息或哭泣,言语动作迟缓。某些抑郁情绪患者可以仅仅表现为躯体不适,由于当事人不愿与人沟通,如果不加以关注,其消极的抑郁情绪体验可以不为外人所察觉。

大学生抑郁情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情绪困扰。大学生抑郁的可能诱发因素是追求某个重要目标的失败、理想不能实现、不能解决某个持续的问题、不受人喜爱欢迎、不得不以自己不喜欢的方式生活等。如学习成绩不理想、找不到工作或失业、上不了想上的大学、失恋、家庭不和等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对大学生有获得自尊、自我同一性、社会名誉和地位、亲情、友情的意义,对大学生来说,失去它们意味着失去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其情绪体验极为深刻而复杂。

抑郁情绪的最坏结果是自杀。当事人长期受严重抑郁情绪困扰,人生态度低沉悲观,极度自卑,部分人会表露自杀意念。研究表明,抑郁症候群与自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相当多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意念,较多的严重抑郁症患者采取过自杀行为。因此,抑郁情绪是评定自杀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学生长期表现出的悲观、绝望情绪,尤其是曾经表露过自杀念头或有过自杀行为者,应该予以即时的关注,并积极向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抑郁诱发的自杀念头出现时间较长,自杀行为经过反复的考虑和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故称为理智型自杀

三、愤怒

愤怒是当事物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心理受到挫折时的情绪体验。愤怒的引起决定于达到目的的障碍被当事人意识的程度。怒,依据强度,从程度上可分为不满、气恼、愤怒、暴怒、狂怒等。

心理学家雷诺瓦可提出4种检查愤怒的指标。

激情状态又称情感爆发、情感风暴,是指在外在或者内在精神因素刺激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当事人完全失去控制而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如出现叫喊吵骂、打人毁物、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或者是兴高采烈,狂笑不已;或者满地打滚,横蛮粗暴。这类情绪状态的特点是来得快,来得猛,而持续时间较短暂。

突然的、强烈而短暂的激情状态,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当事人不能意识到由此而可能产生的冲动性行为的后果,因而不能自行控制。在一般情况下,这类行为是不会出现的。激情状态可伴有冲动性行为,甚至可能残暴行凶。

 

四、自卑

自卑感是因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压抑、羞愧情绪体验,是自我意识中自我情绪体验形式之一。自卑感的出现可能有真正的生理心理缺陷基础,也可能仅仅是出于想象。自卑的人自我评价过低,评价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因而会轻视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胆怯、退缩,担心不被他人尊重,对他人的评价异常敏感,为了避免受到进一步的心理伤害,尽量不与人接触,把自己封闭起来。

大学生自卑感存在着性别差异。大学生女性较男性更易产生自卑感,其原因是由于社会文化更强调男性角色的独立、进取特征,而强调女性角色的依赖、温柔特征,女性大学生的自信心普遍低于同龄男性大学生。

   大学生自卑感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心理背景。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儿童主要依靠他人如家长、老师的价值观念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成人则主要靠自我价值观念指导约束自我行为,大学生期则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时期,大学生人对自己外貌、能力、个性品质非常关注,但尚未形成准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的评价容易被具体情境牵着走。

第三节 情绪与疾病

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我国古代传统医学早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警惕另一类“癌症

不少百岁老人的经验证明,乐观开朗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能经常保持乐观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对身体十分有益。而相反的,情绪不好,心情不佳,例如:悲伤、焦急、恐惧、愤怒、暴躁等,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都可能成为产生疾病的原因。

第四节   情绪的调适

 

一、大学生情绪控制与调节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

(二)有助于提高心身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情绪控制与调节的原则

(一)疏导性原则

(二)建设性原则

三、大学生情绪控制与调节的方法

(一)情绪疏泄法

(二)活动转移法

(三)认知调控法

(四)寻求帮助法

合理情绪疗法

什么是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又称为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

艾里斯认为,人们在情绪的产生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宣泄艺术

“宣”为疏导,“泄”为放出,“宣泄”即是把情绪疏导出去。是通过减少或排除不良情绪而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

情绪的宣泄是平衡心理、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如果情绪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则会积压于心身,形成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影响心身健康甚至致病。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是不利于心身健康的,这种病态的压抑常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不愉快的体验。过分压抑会造成心情紧张、烦恼;胜利功能紊乱,有些人会表现为躯体上的不适,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心理功能下降,压抑情绪会消耗能量,导致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不高;情绪泛化,迁怒是不良情绪的转移,压抑的情绪会泛化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成为弥散性的情绪,抑郁情绪的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