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急诊医学 > 正文:第八十章 危重病人的呼吸监护
    

危重病人的呼吸监护

 

  (四)酸碱平衡状态和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中由于体内酸碱平衡状态的改变,氧和二氧化碳的运送常受到影响。因此血液气体分析对诊断呼吸衰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为指导治疗不可缺少的技术。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实际碳酸氢(AB)、标准碳酸氢(SB)、二氧化碳总量(TCO2)、缓冲碱(BB)、剩余碱(BE)、氧分压(PO2)氧饱合度(%sat)为常用变值,其中以pH、PCO2、HCO-3是反映酸碱的必要指标。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如下。

  根据Henderson Hasselbalch公式:PH=pK+log/0.03PCO2,0.03为二氧化碳溶解系数,正常情况下[HCO-3]=24mmol/L,0.03PCO2=0.03×40=1.2mmol/L,pK为常数6.1。

  所以pH=6.1+log20/1=6.1+1.30=7.40

  此公式可理解为:pH=HCO-3/PCO2或PH=肾/肺

  pH是氢离子[H]活性的负对数。血液pH平均值为7.40(7.36~7.44)。其数值的改变由HCO-3/PCO2比值决定。pH直接说明酸碱状态的紊乱程度和发生酸碱失衡的急剧或缓慢。一旦pH不在正常范围,说明酸碱紊乱已相当显著(例如pH大于7.45为碱血症,pH小于7.35为酸血症)。有时pH在正常范围,但已发生明显的酸碱紊乱,此乃通过体内代偿机制维持pH在正常范围。因此pH值必须与HCO-3和PCO2综合分析。

  HCO-3反映运转二氧化碳的数量。是血清中CO2的结合形式,与PCO2构成PCO2-碳酸氢系统,产生可挥发的H2CO3,由肺脏排出。动脉血HCO-3正常值为22~26mmol/L,均值为24mmol/L。当血中HCO-3减少时,反映体内有过多的固定酸。但有时体内固定酸并不过多,而血HCO-3数值仍然低于正常范围。例如:①醋氮酰胺抑制肾小管内的碳酸酐酶而使HCO-3排出增多;②稀释性酸中毒降低了HCO-3的浓度使pH下降,HCO-3的浓度受PCO2变化的影响。

  PaCO2为物理溶解于动脉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压,正常值为5.33kPa(40mmHg)。为判断呼吸衰竭时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组织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排出速度均衡,所以体内PCO2水平经常保持稳定。机体对血中PCO2的升高较缺氧刺激更敏感,当PCO2升高即刺激神经中枢,呼吸频率成倍增加以促进通气,使PCO2下降。当通气过度而致血中PCO2下降时,通过神经中枢使呼吸减弱,直到PCO2恢复正常。

  (五)液体与电解质的监护 液体的补充与电解质的调整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如果病人的心率不快、手足温暖、尿量正常,能安静地长时间平卧而且神志状态良好,则补液量保持血压在正常偏低水平即可。液体的性质也很重要,低分子右旋糖酐可用于维持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凝集。晶体液容易从血循环中很快漏入肺组织间隙,如未及时发现,极易出现肺水肿。因肺水肿而发生的气短和呼吸浅速,需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利用Swan-Ganz导管检测肺动脉楔压或肺动脉舒张末压力,以1.33~2.0kPa(10~15mmHg)为宜。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并不是可靠的指,因为肺水肿有时严重到危及生命而中心静脉压可能仍在正常范围。

  ARDS病程早期,毛细血管呈灶性可逆的病理损害,给予低盐、白蛋白和利尿剂以缓解肺水肿。而病程晚期,广泛的毛细血管损伤使白蛋白漏入肺泡间隙,导致渗透压增加,促使肺间质或肺泡水肿的加剧。通过血气、潮气量、峰流速、血压和尿量等监测指标对病情进行评估。

  当病人通过呼吸监护病情稳定后,应严密监护和预防呼吸道感染,排除一切刺激因素,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充分湿化,逐渐加强锻炼。最重要的是,医护人员能及早识别病情恶化的迹象,在严密的监护中取得治疗的成功。

  参考文献

  [1]Weisman IM, et al: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in adult rrespiratory failure. N Engl J Med, 1982; 307: 1381

  [2]Roger Marthau et al: Gas exchange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hest, 1985; 87:4.470

  [3]Ezio Romano; Best PEEP: A still unsolved problem. Chest, 1985; 87:4.551

  [4]Barry A. Shzpiro et al: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in acute lung injury. Chest, 1983; 83(3):559

  [5]Suter PM et al: Optimum end-expiratory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failure. N Engl J Med, 1975;292:284

  [6]Tooker J et al: The effect of Swan-Ganz cathter on the wedge pressure left atrial pressure rela-tionship in edema during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Am Rev Res Dis, 1978; 117:721

  [7]Lawrence Martin: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Med Clinice North America,1977;11: 1369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