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人体寄生虫学 > 正文:丝虫(filaria)
    

丝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microfilaria)。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幼虫在某些吸血节肢动物中间宿主体内进行发育。当这些中间宿主吸血时,成熟的感染期幼虫即自其喙逸出,经皮肤侵入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寄生在人体的丝虫已知有8种,即: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Cobbold,1877)](班氏丝虫)、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Brug,1927)](马来丝虫)、帝汶布鲁线虫[Brugia tinori  (Partono et al,1977)](帝汶丝虫)、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Leukart,1893)](盘尾丝虫)、罗阿罗阿丝虫[Loa loa(Cobbold,1864)](罗阿丝虫)、链尾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streptocerca(Macfie & Corson,1922](链尾丝虫)、常现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perstans(Manson,1891)](常现丝虫)、和奥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Manson,1892)](奥氏丝虫)。它们的寄生部位、传播媒介、致病性及地理分布见表16-4。

表16-4人体寄生丝虫的致病性、传播媒介与分布

虫 种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致病性 地理分布
班氏丝虫 淋巴系统 淋巴结淋巴管炎、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 世界性、北纬40º至南纬28º
马来丝虫 淋巴系统 淋巴结淋巴管炎、象皮肿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帝汶丝虫 淋巴系统 淋巴结淋巴管炎、象皮肿 帝汶岛和小巽他群岛
盘尾丝虫 皮下组织 皮肤结节,失明 非洲、中美和南美
罗阿丝虫 皮下组织 斑虻 皮肤肿块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西非和中非
链尾丝虫 皮下组织 库蠓 常无致病性 西非和中非
常出丝虫 胸腔、腹腔 库蠓 无明显致病性 非洲、中美和南美
奥氏丝虫 腹腔 库蠓 无明显致病性 中美和南美

  由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引起的淋巴丝虫病(Lymphatic filariasis)及由盘尾丝虫所致的“河症(river  blindness)”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丝虫病。在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近年来,从回国的人员中曾发现感染罗阿丝虫和常现丝虫的少数病例。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丝虫病在我国早有记载,如隋唐时代(公元589~907年)的医书中关于猞病(淋巴管炎)、蒾病(象皮肿)及膏热、热淋(乳糜尿)等的描述,以及“小便白如米汁”“癞疝重坠,囊大如斗”等记载均为丝虫病的历史资料。

  两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据国外80年代后期资料估计全世界有27亿人生活在有淋巴丝虫病流行的国家中,其中9.05亿人生活在有感染威胁的流行区,9.02千万人感染了淋巴丝虫病,其中班氏丝虫病的人数约有8.16千万。

  班氏丝虫是寄生人体的丝虫中最普遍的一种丝虫。Demarquay(1863)在巴黎首次从一来自哈瓦那患者阴囊鞘膜积液中发现本虫微丝蚴。成虫最早是由Bancroft在1876年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个中国患者的手臂淋巴脓肿中发现一条死虫,其后他又从一鞘膜积液患者的精索获得4条活雌虫。Meadow(1871)最早描述了我国浙江宁波一带的象皮肿病人;自1872~1878年Manson在福建厦门发现很多阴囊象皮肿患者,并在鞘膜积液内找到微丝蚴及一段雌虫。Manson(1877,1879)在厦门首次描述丝虫是蚊子传播和微丝蚴具有夜现周期性的两个重要发现。Bancroft(1899)和Low(1900)发现蚊体内发育成熟的丝虫幼虫可从蚊喙逸出,经皮肤钻入人体发育为成虫。从而澄清了班氏丝虫生活史中的宿主关系和传播途径。

  马来丝虫引起的马来丝虫病,流行仅限于亚洲。1940年Rao和Maplestone首次在一名印度患者的前臂囊肿中发现本虫的两条雌虫和两雄虫。冯兰洲(1933)首先发现我国有马来丝虫流行,又于1934年证实中华按蚊和常型曼蚊为其传播媒介。

  形态

  1.成虫 两种成虫的形态相似。虫体乳白色,细长如丝线,体长不到1cm,雌虫大于雄虫,体表光滑。头端略膨大,呈球形或椭球形,口在头顶正中,周围有两圈乳突。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成圆,泄殖腔周围有数对乳突,从中伸出长短交合刺各一根。雌虫尾端钝圆,略向腹面弯曲,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靠近头端的腹面,卵巢信于虫体后部。子宫粗大,几乎充满虫体,子宫近卵巢段含大量卵细胞,向前逐渐成为不同发育程度的虫卵,成熟虫卵壳薄而透明,内含卷曲的幼虫。在向阴门移动的过程中,幼虫伸直,卵壳随之伸展成为鞘膜而被于幼虫体表,此幼虫称为微丝蚴。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2.微丝蚴(图15-19) 虫体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体内有很多圆形或椭圆形的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尾逐渐变细,近尾端腹侧有肛孔。尾端有无尾核因种而异。以上结构在两种微丝蚴有所不同,其鉴别要点见表16-5。

  3.感染期幼虫 又称丝状蚴,寄生于蚊体内。虫体细长,活跃。班氏丝状蚴平均长1.617mm,马来丝状蚴平均长1.304mm。

图16-19 丝虫微丝蚴

表16-5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长×宽(µm) 244~296×5.3~7.0 177~230×5~6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头间隙(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

 

[1] [2] [3] [4] [5]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