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学心理学 > 正文: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心理因素对以疾病过程的影响

  一般来说,年长儿童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生长发育和未来,慢性病或致命性疾病对他们正在成长并开始独立的生活是一种威胁。年长儿童对于疾病引起的情绪不安特别敏感,因此,也就特别需要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保持独立性,灌输希望,防止孤独感。

  年幼儿童只能从躯体不适上去化验疾病。年长后,对疾病的严重性与后果增加了认识,就开始涉及到认知和情感的问题。由于与医生的看法有差别,常因此而引起问题。由于多数年长儿童都为自己的疾病而焦虑,他们需要从医生那里得到详细可靠的信息,并希望有充分的时间和宽松的所氛来向医生提出问题。但医生有时使用的语言对儿童来说太为复杂,交谈的气氛也失之于过分严肃和匆忙,这样就会妨碍交往而增加儿童的焦虑。

  年长儿童患病时可以出现反应低下或反应过度。反应低下表现为错误理解、否认、幼想或对抗,因而拒绝执行治疗方案,不服药、不遵守医嘱,并可能会曲解医生明确的指导。反应过度则出现对信息的错误解释,表现过度的顺从和焦虑;有的儿童可能把患病视为心理上的奖励(因为父母总是对患病儿童有过分的照顾)。

  二、慢性疾病对儿童的心理冲击

  一般把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病。据估计,有30~40%的儿童在18岁以前曾得过一种以上的疾病(包括视、听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学习及行为障碍在内)。其中严重的慢性病占7~10%。除感觉障碍外,最常见的是哮喘。

  婴儿期的母婴接触对于婴儿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Harlow等,1966)。病婴由于经常住院与亲人分离,以及母亲对婴儿疾病的反应造成母受剥夺,使病婴缺乏安全感。6~7个月的婴儿在与母亲分离时,就可体验到一种丧失感并表现沮丧。幼儿期住院时受到疾病的冲击,家庭的过度保护可以抑制儿童表达个人意志的机会;住院儿童与双亲分离所致的应激可因缺乏安全感及父母丧失信心而增强。幼儿常把治疗手段看作是一种惩罚。学龄期儿童在心理上正发展着一种统治感(sense of mastery)。一种预测及控制未来事件的需要和对道德态度及价值的评价。慢性患病可以阻碍这种发展。到了少年期,象儿童一样仍处于发展时期,但又象成人一样要去应对一些面临的生活问题。在这样一个变动时期患慢性病可以引起折磨。在自我概念及躯体形象形成时,因为疾病或躯体变化的影响,少年可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少年在慢性病期间也可出现一些成人样的应对反应-否认、理智化、代偿、愤怒等。但要记信,他们毕竟不是成人。

[1] [2] [3]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