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医学考研考研院校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
卫生资格医学图谱医学下载医学英语临床技能理论教学
医学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更新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病理学 >> 文章正文
  第六节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 【字体: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包虫病,棘球蚴病,棘球绦虫,细粒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8-25 医学论坛
( 关键词:包虫病;棘球蚴病;棘球绦虫;细粒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 )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人类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故又称棘球蚴病。本病几乎遍布全世界,在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内蒙及四川西部等畜牧地区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人类绦虫病中,本病的危害最为严重。

  寄生于人体的幼虫有细粒棘绦虫(Echincoccus granulosus)及泡状(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alveolaris s.multilocularis)两种,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在我国,以前者更为常见。

  一、细粒棘球蚴病

  病因及感染途径

  细粒棘球绦虫是绦虫类最细小的一种,其成虫主要寄生在狗的小肠内,狗是最重要的终宿主和传染源,亦寄生于狼等其他肉食动物。细粒棘球绦虫的虫体长2~7mm,雌雄同体,由一个头节和三个体节(即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头节顶有顶突及大小两圈小钩,并有四个吸盘。孕节内含有感染性的虫卵。被孕节或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中间宿主如羊、牛、猪、家兔、骆驼等家畜及人食入后,即在胃或十二指肠内孵化,六钩蚴脱壳而出,先附着于小肠粘膜,再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经门静脉到达肝,故肝包虫病最多见。少部分可通过肝经右心到肺,极少数可通过肺循环而到达全身其他器官。但六钩蚴也可从肠壁侵入淋巴管,经胸导管直接进入血流而至全身各处。幼虫经过数月的发育,即成为囊状幼虫,称为棘球蚴或包虫囊。棘球蚴内含有很多原头蚴(头节),如果含棘球蚴的器官被狗、狼等吞食,其中的每一个原头蚴均能在小肠壁发育为成虫。以后陆续排出孕节和虫卵,造成污染和感染。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病理变化

  棘球蚴主要引起肝病变(占70%),其次为肺(占20%~30%)。肌肉、心、脾、肾、脑、骨、眼眶等更少见(10%)。近年来,肌肉的感染有增多趋势(1.4%~5.4%)。

  六钩蚴侵入组织后,可引起周围组织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多数六钩蚴会死去,仅少数存活发育成包虫囊。包虫囊生长极为缓慢,感染5个月后直径仅达1cm左右,约经5~20年可达到巨大程度,最大者可达50cm。包虫囊周围有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最终可形成纤维性包膜,也称为外囊。外囊的厚薄与囊肿形成的时间有关,一般约3~5mm,也可达1cm左右。

  包虫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厚约22~25μm,由单层或多层的生发细胞构成,具有显著的繁殖能力。生发层细胞向内芽生,可在囊内壁形成无数小突起,渐变成单层小囊泡,即生发囊(图19-18)。生发囊脱落,即变子囊,其内壁又可生出5~30个原头蚴。子囊结构与母囊相同,还可再产生生发囊或孙囊。在较老的包虫囊内,子囊可多达数百个。生发层偶也向外芽生形成外生囊。

图19-18 包虫囊肿

囊壁外层为角皮层,内为生发层,并有生发囊形成,其内可见多数原头蚴

  包虫囊壁的外层为角皮层,呈白色半透明状,如粉皮,厚约3~4mm,具有吸收营养物质及保护生发层作用。镜下为红染平行的板层状结构。包虫囊内含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液量由数百到数千毫升,甚至可多达2万毫升。囊液中所含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囊壁破裂后可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局部过敏性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果子囊破裂,大量头节混入囊内液体,在其中自由游动,即形成棘球蚴砂(或包虫砂)。棘球蚴可生存达40年之久甚至更长,但可因损伤、感染而退化死亡,此时母囊及子囊发生钙化,囊内液化被吸收浓缩变为胶泥样物,其中仍可见原头蚴。

[1] [2] 下一页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相关法律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论坛交流·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医用化学 目录
    病理学教学目录
    生理学目录
    医用化学 目录
    第一章 溶液 总论
    第一节 溶解度
    第二节 溶液的组成量度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总论
    第一节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三章 PH值与缓冲溶液
    病理学教学目录
    病理学绪论
    第一章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概述
    第二节 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基本病理过程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第四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五节 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总论
    第一节 再生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提供意见和建议!医学考研网,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