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学术硕士 > 考试大纲 > 正文:2017年全国硕士招生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更新时间:2016/10/15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2016 年8月)

Ⅰ考试性质

基础医学综合(中医)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 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 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 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 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 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 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 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 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 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 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 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 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 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 35 题 中医诊断学 25 题
中药学 35 题 方剂学 35 题 中医内科学 30 题 针灸学 20 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A1 型题 90 小题(1-90),每小题 1.5 分,共 135 分

A2 型题 40 小题(91-130),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

B 型题 30 小题(131-160),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X 型题 20 小题(161-180),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 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 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 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 含义及运用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
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 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 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 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
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 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 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 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 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 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 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
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 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yin的含义,六yin致病的一般特点,六yin外感与内生"五
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yin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

(1)邪正与发病: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 变化中的关系。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1] [2] [3] [4] [5] [6]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