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正文: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6热点
    

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6热点

更新时间:2006/6/27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1979—1984年,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1984—1992年,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容;1992年至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明确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是资源配置方式;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006年单选题第29题);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BC】
  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这一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产需平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所有制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宏观调控上,把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1)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3)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5)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6)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7)建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005年19题);
  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A. 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
  B.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
  C.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
  D.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C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2004年27题)。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
  A. 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
  B. 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
  C. 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
  D. 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
  E. 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DE】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004年12题)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 12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决定着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了按劳分配在现阶段分配制度中占据主体地位;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及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及其地位。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1)在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这就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并坚持其主体地位;同时,由于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这就要允许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分配,取得相应的收入。(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起来投入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30.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1)坚持效率优先,特别注重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3)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31.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内容
  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等部分。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32.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性质、任务、最终目标与无产阶级专政相同。性质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任务是担负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它在人民范围、阶级结构、政党关系、政权组织形式以及概念表述上都有显著的特点与优点:农民在国家政权中占重要地位;同民族资产阶级保持联盟;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专政两方面。
  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能发扬民主,又能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06年单选题第30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ACD】
  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消灭了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各阶级根本利益的一致;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不同社会集团之间还存在非对抗性矛盾,多党合作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35.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领导下,遵循宪法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实行国家统一领导,核心问题是保障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
  36.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大目标之一。现代化不是单纯的经济范畴,现代化目标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大目标。没有政治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它本身具有紧迫性,又具有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或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求: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37.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05年26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A.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C.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
  D. 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BCD】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无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社会主义文化都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思想文化条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004年24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
  A. 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C.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D. 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
  E. 它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ABCDE】
  39.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是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文化状况和思想状况。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智力支持。物质文明基础奠定了,不等于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精神文明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规律,所以,必须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0.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江泽民同志总结我党治国的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即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以德治国凸显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了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以德治国的途径:施“德政”,即按照“

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普“德育”,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德行”,即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提倡什么行为,反对什么行为,开展对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评价,以旌表道德行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思想道德教育。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3.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4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5.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自由王国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既继承了资本主义使人摆脱人的统治的历史性成果,又超越资本主义使人摆脱物的统治而达到自由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科学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思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4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基本方针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目前,“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1)“一个国家”,即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它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2)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和平统一后,依法在香港、澳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服从中央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对台湾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更为宽容。(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不是权宜之计。
  47.“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香港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从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为澳门、台湾的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
  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祖国在完全统一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再一次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澳门长期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为台湾的顺利回归创造了条件。
  4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1)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充分尊重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政党权益;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等等。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是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中共十六大报告宣示了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等任何分裂图谋。争取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实现直接“三通”。“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允许台湾问题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49.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战后以来国际形势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
  50.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为祖国统一创造条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
  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围绕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5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是指某些国家在对外关系中奉行的践踏别国主权,违反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政策和行为。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强权政治。强权政治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休止的以实力为基础的权力斗争,任何国家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持或谋取权力;在国际社会中,要么支配人,否则将受制于别人,国际冲突的唯一法则是弱肉强食。
  冷战时期,霸权主义以两极格局为基础。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结束,力量对比失去平衡,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霸权失去制约,毫无顾忌地推行“新干涉主义”、“预先防卫政策”和“先发制人的打击权”,到处发号施令,宣称要当新帝国。这种霸权主义的新表现主要有:(1)在国际政治格局上,由两极争霸变为一极称霸,单极霸权,单边外交,更加霸道,连其欧洲盟国都难以忍受;(2)在理论上,美国的新霸权主义鼓吹其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以全面推行西方价值观为重要内容,强调其霸权主义所具有的道德基础与合法依据;(3)在实质上,日益露骨地侵犯别国主权,主要是富国、强国、大国欺负穷国、弱国、小国;(4)在形式上,美国新霸权主义重视运用外交手段、经济制裁、军事干预等多种形式。(5)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美国自身在政治经济上最大限度的安全和霸权利益,永葆美国领导整个世界。
  要争取和平、谋求发展,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5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006年单选题第30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ABCD】
  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基本力量。
  53.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新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等社会阶层。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正确调节和协调个方面利益关系;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55.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了建党80年来的经验,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作了新的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能否自觉地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标准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5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